劇話
古典戲曲論著。2卷。清人李調元著。這部論著和李調元的《雨村曲話》是一個整體。《曲話》重在論元、明、清作家和作品,論各家特色和作品的短長,而《劇話》則重在論戲曲體制的沿革變化(上卷),論戲曲所演故事來源(下卷)。其寫法亦是從對前人論說的引述中,時而發揮個人所見。上卷對于地方聲腔的介紹是他書所少見的,為研究清代地方戲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如其論述秦腔說:“始以陜西,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吾以為曲之有弋陽、梆子,即曲中之變曲、霸曲也。又有吹腔,與秦腔相等,亦無節奏,但不用梆而和以笛為異耳。此調蜀中甚行。”“胡琴腔起于江右,今世盛傳其音,專以胡琴為節奏……又名二簧腔”。“女兒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調,音似弋腔,而尾聲不用人和,以弦索和之,其聲悠然以長。”下卷考述了五六十種劇目的本事,是研究戲曲史的重要資料。作者旁證博搜,功力頗深。《劇話》一直為戲曲研究者所重視。清乾隆時李調元所編《函海》曾收有本書。又有《新曲苑》本(此本較《函海》本改動較大),《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據《函海》本輯入。
·1.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