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雅言
  • 連橫
  • 4607字
  • 2015-12-26 17:31:34

研究方言,饒有興趣。每有一語一音而知古代民族之交通,此歷史家之要務也。「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注:『則抱一』。「方言」:『一,蜀也』。「廣雅」:『蜀,一也』。此為齊語,音若束。而今福州人呼「一」為「蜀」;蓋當漢初平定閩越,齊人從軍,故傳其語。「方言」謂蜀人呼母為「姐」,而泉州之深滬亦呼為「姐」。余友蔡培楚,深滬人也。其侄孫生一年有四月,牙牙學語,則呼其母為「阿姐」。余細察其音,與「姊」不同:「姊」音為「薺」而「姐」若者。是「阿姐」一語,由四川而入福建,復由福建而入臺灣,其語源固有可尋也。

二八〇

臺灣語中有所謂「食教話」者,別成一種。蓋教會牧師學習臺語,根據「廈門字典」;而「字典」所載多用文言,于是牧師操之、傳道者亦操之、入教者復操之,遂成別調。其最壞者,則稱英國為「祖家」、謂英國之貨為「祖家貨」,竟自忘其為何國人,哀哉!

二八一

紹興酒,酒也,而僅曰「紹興」;臺北妓,妓也,而僅曰「臺北」:是地以人傳也。三十年來,交通便利,山陬海澨莫不有「北妓」之足跡。或呼之曰「北彪」。「說文」:『彪,虎文也』。是其姿首妙曼、衣服麗都,固儼然一「虎」也。

二八二

鄉塾兒童入學之時,蒙師課以「三字經」或「千字文」,并以「上大人」紅字帖教之描寫。此三書為何人所作,詢之蒙師,無有知者。按「廣東新語」:『宋末區適子撰「三字經」。適子,順德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邵晉涵詩:「讀得黎貞三字訓」。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所撰」。是此書區氏作始、黎氏續之,故多元、明統系。今坊間刻本,又有續者』。「尚書故實」:『梁武帝于鍾、王書中拓千字,召周興嗣韻之,一日綴成』。故今坊刻稱周興嗣撰;然「梁書」、「南史」皆以為王羲之書。按「郁岡齋帖題」曰:『魏太傅鍾繇千字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奉敕書。其起句云:「二儀日月,云露嚴霜;夫貞婦潔,君圣臣良」。結二句與周氏同』。則此書固有二本矣。張爾岐「蒿庵閑話」謂:『禪宗正派載提刑郭功甫謁臨濟白云禪師,禪師上堂曰:「夜來枕上得個山頌,謝功甫大儒遠訪之勤,當須舉與大眾;則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是宋時已有之。

二八三

鄉塾所讀「四子書」之外,有「千家詩」。按宋劉后村有「類纂唐宋千家詩選」,皆近體;為初學而設也。今坊刻之「千家詩」,多自后村所選者而增刪之;有明太祖「送楊文廣征南之作」,是明人所輯。然所收僅數十人而仍稱千家,則竊后村之名也。

二八四

貧家子弟無力讀書,為人學徒;以數錢買「千金譜」一本,就店中長輩而讀之,可識千余字。是書為泉人士所撰,中有方言;又列貨物之名,為將來記帳之用。若聰穎者,可再讀他書及簡易尺牘并學珠算,不三、四年可以略通文法,而書算皆能矣。

二八五

臺灣語音有漳、泉之分,輕重稍殊。大體而論:沿海多泉,近山多漳;以泉人重商而漳人業農也。臺南為鄭氏故都,漳、泉聚居,故語音混合。余撰「臺灣語典」,則以臺南為主,而各地附之。

二八六

荷蘭語之存于臺灣文獻者,尚有「甲螺」一語。「臺灣府志」曰:『甲螺郭懷一作亂』;又曰:『甲螺何斌負債走廈』。作者以為通譯。然郭懷一為開墾業戶、何斌為收稅吏,則「甲螺」當為官名,如今日東印度華人之為「甲必丹」也。

二八七

柴城,在恒春轄內。林爽文之役,鳳山莊大田起兵應。及敗竄瑯囗〈王喬〉,參贊大臣海蘭察逐之,駐軍于此;伐木立柵,因稱「柴城」。俗誤「車城」,音相近也。

二八八

國姓埔,在淡水東北;相傳延平郡王上陸之處。按史:『永歷十八年,福建總督李率泰約合荷蘭攻臺灣。十九年,荷人據雞籠;嗣王經命勇衛黃安督水陸師逐之』。是北鄙者固鄭氏軍威所至之地,非延平之親臨之也;故淡水拔劍得泉之事,亦屬附會。按「拔劍得泉」見「大稻江天后宮井欄記」,余有「書后」,載集中。

二八九

「文獻通考」:『琉球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水行五日而至。旁有毗舍耶國』。「臺海使槎錄」謂:『毘舍耶國以情狀考之,殆即臺灣』。按毗舍耶為斐律賓島之一,與臺相近,其名猶存。

二九〇

臺灣處大海之上,風濤噴薄;從前舟楫不通,至者絕少。「海東札記」謂:『「名山藏」所載「乾坤東港,華嚴婆娑洋世界,名為雞籠」,則指臺灣』。富陽周凱以「婆娑洋」在臺灣海上,而同安林豪謂在澎湖;二說未知孰是?

二九一

臺灣地名,多有「烏鬼」之跡。烏鬼者,非洲之土人也;色黑如墨,性愚而勇。葡、西二國之開美洲也,每購其人,從事勞作,役之如牛馬,謂之「黑奴」。而荷蘭經營臺灣亦用之,故「烏鬼」所至尚留其名。「臺灣縣志」曰:『烏鬼埕,在東安坊。紅毛時,烏鬼聚居于此』。又曰:『烏鬼井,在鎮北坊。水源極盛;紅毛命烏鬼所鑿,舟人咸取汲焉』。又曰:『烏鬼橋,在永康里。紅毛時,烏鬼所筑。后圯,里眾重建』。而「鳳山縣志」亦曰:『烏鬼埔山,在觀音里。相傳紅毛時,烏鬼聚居于此。遺址尚存,樵采者嘗掘地得瑪瑙珠、奇石諸寶;蓋荷蘭時所埋也』。又曰:『小琉球嶼天臺澳石洞,相傳舊時烏鬼番聚族而居。后泉州人乘夜放火,盡燔斃之』。

二九二

阿緱,即今之屏東,在下淡水溪之南。平疇萬頃,物產豐饒,固土番部落也。「臺灣外記」曰:『林道干據打鼓山,余番走阿猴林』。「臺灣雜記」謂:『鴉猴林,在南路草目社外,與傀儡番相接。深林密竹,不見日色,路徑錯雜。傀儡番常伏于此,截取人頭以去』。此為二百數十年前事,今已為富庶之區。「阿緱」固番語,猶言「大竹」;故曰「阿緱林」。歸清后,以下淡水溪流域為大竹里,譯其義也。

二九三

臺灣之名,始于何自?或曰「岱員」、或曰「埋冤」。由前之說,是為仙境;由后之說,是為鬼窟。我輩生斯、長斯、聚族于斯,何去何從,在于自釋;故以今日之臺灣而為(?)。

二九四

臺灣地名多沿番語,有譯其音者、有譯其音而改為正音者、有取其一音而變為華言者。如大穆降、噍吧哖、貓霧拺、卑南覓,譯其音也。又如豬羅之為諸羅、雞籠之為基隆、貓里之為苗栗,則改為正音也。若夫噶瑪蘭之為宜蘭、阿罩霧之為霧峰,則取其一音也。唐代翻經,多有此例。臺灣地名,雅俗參半;然如秀姑巒、璞石谷、斗六門、葫蘆墩,雖本番語,而一經點染,便覺典贍。乃知翻譯地名,固未可草率從事也。

二九五

臺灣地名,有用山川者、用史實者、用人名者。如林圯埔、林鳳營、吳金城、陳有蘭溪,則以開創之人而名其地,以志弗忘。其用山川者,如鹿耳門、如白沙墩、如大甲溪、如鹽水港,則其著也。澎湖之將軍澳,為隋代陳棱駐師之地;恒春之統領埔,為鄭氏將卒屯田之域;新竹之紅毛港,為荷蘭人艤舟之所;臺中之平臺莊,為福康安戰捷之跡。文獻俱在,滄桑忽改,今時子弟已少知者;況于百數十年后哉!

二九六

荷蘭之時,歸附土番凡六社:曰蕭壟、曰麻豆、曰新港、曰大穆降、曰大杰巔、曰目加溜灣,皆附近赤嵌者也。三百年間,漢人入處,辟田廬、長子孫,既富且庶,已為文物之鄉矣。曩年某氏歸自廈門,作「臺灣雜詠」,猶以蕭壟、麻豆為狉榛之地。蓋其所據者為臺灣舊志,而舊志所載為二百年前事。詩人之不知歷史,無怪其然。

二九七

延平郡王為臺烈祖,威棱所被,遠及遐荒;故臺之地名,每冠「國姓」二字,昭其德也。余撰「臺灣地名考」,就其著者而言之:如臺南之國姓港、臺北之國姓埔、臺中之國姓莊,皆史跡也。而大甲鐵砧山有國姓井,相傳延平駐師,拔劍砍地,有泉涌出,至今不涸。實則延平入臺,翌年而薨,未嘗至諸羅以北。蓋凡鄭氏兵力所至之地,皆稱「國姓」;日月也由我而光明、山川也由我而亭毒、草木也由我而發皇,偉人之功大矣哉!

二九八

鄭氏之時,奠都赤嵌,命名「東都」;則今之臺南市也。永歷十五年,分汛諸鎮屯田,寓兵于農,以圖再舉;今之地名猶有存者,其詳具載「臺灣通史」。故老相語、婦孺周知,國姓威棱,永傳天壤。曩者下村海南長臺時,曾舉臺灣地名悉為改易,其甚者以援剿莊為燕巢、謂林圯埔為竹山。夫援剿莊為援剿鎮墾田之地、林圯埔為林參軍開辟之野,一遭改易,而史跡破滅矣。人非燕子,底事為巢?山是總名,何處無竹?海南之自作聰明,不知其何所據?后有作者,能不起而非之乎!

二九九

林爽文既平之后,清高宗自撰碑文,立石熱河文廟,以紀武功。其辭有曰:『斗六之門,為賊鎖鑰;大里之杙,實其巢落』。當時侍從之臣,多屬弘博之士,無有敢言其誤者。夫斗六門、大里杙,均以番語而譯華文。若曰「斗六之門」,猶可言也;而曰「大里之杙」,將作何解?高宗數興文字獄,一字之謬,輒下罪謫;而自謬若此,所謂明于觀人而闇于觀己也!

三〇〇

林茂生氏謂余:『子撰「臺灣語典」,搜羅既廣,而從來訾罵之言亦曾收歟』?余曰:『否。余之「語典」,將以保存高尚典雅之言,俾傳久遠;而粗獷者、淫穢者,俱在屏棄之列。夫臺灣之語,非僅用之臺灣;近自漳、泉,遠至南洋列島,范圍甚廣。臺灣語之高尚典雅,無人知之;而余為之表明,是余之志也。豈可以侮人之言而自侮哉』!茂生曰:『善』!

三〇一

顏之推氏有言:『今時子弟,但能操鮮卑語、彈琵琶以事貴人,無憂富貴』。噫!何其言之惋而戚耶!今時子弟能操「東語」、唱「和歌」而不能富貴;幸而得事貴人,不過屬吏下士。一朝得志,趾高氣揚,則不屑操臺語,若自忘其為臺人矣!霧峰富人子留學東京數年,不能操臺語。或告之曰:『汝他日歸家,將何以與汝父談話』?曰:『吾倩一通譯可耳』。此所謂「似我教育」也。霧峰為「同化主義」發源之地,宜其有此子弟!

三〇二

文學革命,聞之已久,至今尚無影響。夫革命者在內容不在外觀,則精神而不在形式也。臺灣今日文學之衰落,識者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所以然者,則不好讀書之敝也。夫不好讀書,則不知世界之大勢、不稔社會之進化、不明人生之真義;渾渾噩噩,了無生趣,而文學且熄矣。舊者將死、新者未生,吾輩當此青黃不接之時,尤當竭力灌輸,栽培愛護,以孕璀璨之花。臺灣今日之環境,萬事萬物皆不如人;而此縱橫無盡之文學,乃亦不能挺秀爭奇為世人所賞識,寧不可恥!

三〇三

臺灣僻處海上,藏書較少;金石、書畫之屬,亦不易睹。余聞新竹林鶴山收庋頗多,而身沒之后流落殆盡。有琴一張,為洪逸雅所得;上刻篆文「萬壑松」三字,是其名也。又有「神而明之」四字,亦篆文;下有銘:一曰「潛園主人平生真賞」、一曰「希元林氏一字次崖」,又曰「林氏子孫永寶用之」(潛園即鶴山之園)。復識之曰:『此琴制自唐肅宗至德二年,質堅如玉,練紋作牛毛梅花斷。撫之,音韻清揚而遠,洵千年彝器也。本同安理學家次崖先生所藏;因遭兵燹,歸登瀛陳氏。傳五葉,余力購得之。夫石泐金寒,物久必弊;茲豈有神物護持,故得此不壞身耶?如顯慶車存、如靈光殿峙。張此以和古松,共諧宮征。咸豐癸丑中秋,銘于香石山房。占梅鶴山氏并書』。鶴山又有「萬壑松琴歌」一首,載「潛園琴余草」。

三〇四

鴻指園,在舊臺灣府署內:則鄭氏之承天府也。乾隆乙酉春,知府蔣允焄始建此園,并為文立石以記之。記曰:『署西偏,廣可數畝。古榕三株,蟠根屈曲,「志」稱「榕梁」;枝葉展翠,又稱「榕屏」:舊四合亭址也。歲久且蕪,予就而新之:芟荒涂、鑿深沼、護花欄、砌曲徑。別作堂宇,以為游觀:中列三楹,盛宴會也;左縛小亭,備游憩也;右架層榭,憑眺望也。夫古人流連景物,偶然寄之,去無所貪、來無所戀。漢水、峴山陵谷變遷,歐陽公嘗譏杜預、羊祜汲汲于名,是不若蘇氏「雪泥鴻指」之說;為足盡其義也。予臺灣守土幾歷兩載,思海外風景,與吏民相安,百堵皆作,成于不日;所謂偶然而留,亦為其可留者耳,果何有哉!園既成,取以額之。因書其微指于此』。允焄字金竹,貴州貴陽人。乾隆囗十囗年任臺灣知府,頗多建設。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贤区| 从化市| 松桃| 香格里拉县| 奎屯市| 葫芦岛市| 札达县| 嘉祥县| 略阳县| 镇江市| 海门市| 安福县| 海门市| 林西县| 丰台区| 凤城市| 房产| 屏边| 房山区| 日土县| 习水县| 自贡市| 长兴县| 定边县| 岳阳市| 潍坊市| 万荣县| 南华县| 临沭县| 陆丰市| 穆棱市| 石棉县| 宜春市| 开阳县| 克东县| 玉溪市| 榆社县| 古田县| 郴州市| 昌江|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