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 張載集摘
  • 張載
  • 4983字
  • 2015-12-26 17:23:20

禮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娶婦?!币伞按蠊χ币严率譃檠?,宜直云“父大功之末”云云。父大功之末,則是己小功之末也,而己之子緦麻之末也,故可以冠娶也,蓋冠娶者固已無服矣,凡卒哭之后皆是末也。所以言衍者,以上十二字義無所附著。己雖小功,既卒哭可與冠取妻,是己自冠取妻也。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薄白又皇拱滓矄手我玻俊弊铀荚唬骸拔粝染訜o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則從而。則安能!””出妻不當(dāng)使子喪之,禮,子于母則不忘喪,若父不使子喪之,為子固不可違父,當(dāng)默持心喪,亦禮也,若父使之喪而喪之,亦禮也。子思以我未至于圣,孔子圣人處權(quán),我循禮而已。

圣人不制師之服。師無定體,如何是師?見彼之善而己效之便是師也。故有得其一言一義如朋友者,有相親炙而如兄弟者,有成就己身而恩如天地父母者,豈可一服之!故圣人不制其服,心喪之可也??鬃铀?,吊服如麻,亦是服也,卻不得謂無服也。

禮稱“母為長子斬三年”,此理未安。父存子為母期,母如何卻服斬?此為父只一子,死則世絕,莫大之戚,故服斬,不如此豈可服斬!

父在,母服三年之喪,則家有二尊,有所嫌也。處今之宜,但可服齊衰,一年外可以墨衰從事,可以合古之禮,全今之制。

同母異父之兄弟,小功服之可也?;蛟莆粗奥劊?dāng)古之時(shí)又豈有此事!

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又兩月為礻覃,共二十七月。禮鉆燧改火,天道一變,其期已矣;情不可以已,于是再期,再期又不可以已,于是加之三月,是二十七月也。

大功以下算閏月,期已上以期斷,不算閏月。三年之喪礻覃祥,閏月亦算之。

古者為舅姑齊衰期,正服也;今斬衰三年,從夫也。

“孔子惡哭諸野者”,謂其有服之喪不哭諸家而哭諸野,是惡兇事也。所知自當(dāng)哭諸野,又若奔喪者安得不哭諸野!

師不立服,不可立也,當(dāng)以情之厚薄事之大小處之。如顏閔于孔子,雖斬衰三年可也,其成己之功與君父并。其次各有淺深,稱其情而已。下至曲藝莫不有師,豈可一制服!

(受祥日食彈琴恐不是圣人舉動(dòng)使其哀未忘則子于是日哭不飲酒食肉以全哀況彈琴可乎使其哀已忘何必彈琴)

“為人后者為其父母報(bào)”,不論其族遠(yuǎn)近,并以期服之。據(jù)今之律,五服之內(nèi)方許為后;以禮。文言又無此文。若五服之內(nèi)無人,使后絕可乎?必須以疏屬為之后也。

有適母在,其所生母死,禮雖服緦,亦當(dāng)心喪,難以求仕。

祭器祭服,以其嘗用于鬼神,不敢褻用,故具埋焚之禮。至于衰冠履,不見所以毀之文,惟杖則言“棄諸隱者”。棄諸隱者,不免有時(shí)而褻,何不即焚埋之!常謂喪服非為死者,己所以致哀也,不須道敬喪服也。禮云:“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皆言主在哀也,非是為敬喪服。不邊坐,專席而坐,禮云:“有憂者側(cè)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庇袘n則意不安,故側(cè)席而坐,側(cè)席者,坐不安也。有喪者則專在于哀,不為容也,故專席而坐;得席則坐更無所遜于前后,是以無容也?!按蠊Σ灰苑凇保灰苑趧谥?,皆是不二事之義也。毀喪服者必于除日毀,以散諸貧者或諸守墓者皆可也。蓋古人不惡兇事而今人以為嫌,留之家,人情不悅,不若散之,焚埋之又似惡?jiǎn)史?

練亦謂之功衰,蓋練其功衰而衣之爾。據(jù)曾子問,“三年之喪不吊”,又雜記,“三年之喪,雖功衰不以吊”,又服三年之喪既練矣,有期之喪既葬矣,則服其功衰。又雜記,“有父母之喪尚功衰”,此云尚功衰,蓋未祥之前尚衣輕練之功衰耳。知既練猶謂之功衰者,以下文云“則練冠”,三年之喪,禮不當(dāng)?shù)?,而雜記又云“雖功衰不以吊”?!凹娣?,服重者以易輕者”,舊注不可用。此為三年之喪以上而言,故作記者以斬齊及大功明之。若斬衰既練,齊衰既卒哭,則首帶皆葛,又有大功新衰之麻,則與齊之首,麻葛兩施之。既不敢易斬葛之輕,以斬葛大于大功之麻。又不敢易齊首之重,輕者方敢易去,則重者固當(dāng)存。故麻葛之兩施于首。若大功既葬,則當(dāng)服齊首之葛,不服大功之葛,所謂“兼服之”,服重者則變輕者,正謂此爾。若齊麻未葛,則大功之麻亦止當(dāng)免,則之而已。如此,喪變雖多,一用此制,前后禮文不相乖戾。

練衣必煅煉大功之布以為衣,故有言功衰。功,衰上之衣也,以其著衰于上,故通謂之衰,必著受服之上,稱受者,以此得名,受蓋受始喪斬疏之衰而著之。變服,其意以喪久變輕,不欲摧割之心亟忘于內(nèi)也。此說昔嘗與學(xué)者言之,今三年,始獲二人同矣。

“古之冠也縮縫”,古之吉冠縮縫也;“今之冠也衡縫”,今之吉冠衡縫也。吉冠當(dāng)縮縫,喪冠當(dāng)衡縫,今喪反吉,非古也。

小功大功言“末”,恐止是以卒哭之后為末。齊衰不言“末”,謂其無是禮也。

“小祥乃練其功衰而衣之”,則練與功衰非二物也。

“有父母之喪尚功衰”,此尚功衰,謂末祥猶衣所練之功衰,未衣麻衣也。特牲少牢饋食,一出孺悲之學(xué),不勝欽歡父母。

經(jīng)學(xué)理窟 黃鞏跋

右橫渠先生子張子經(jīng)學(xué)理窟凡五卷。按先生西銘正蒙皆列學(xué)宮,若文集、語錄、諸經(jīng)說之類,朱文公編次近思錄則固取之矣,獨(dú)理窟世所罕見。然晁氏讀書志有“經(jīng)學(xué)理窟一卷,張某撰”,黃氏日抄亦謂橫渠好古之切,故以詩書次周禮焉。但晁云一卷而此則五卷,豈本自一卷而為后人所分?未可知也??贾间?,凡取之先生文集、語錄、諸經(jīng)說者,乃皆出于理窟,意理窟亦其門人匯輯文集、語錄、諸經(jīng)說之語而命以是名,殆非先生所自著也。然則晁氏與日抄之所云者,其又未必然與?先生文集及諸經(jīng)說皆不傳,其見于近思錄者亦無幾,猶幸是編之存,先生所謂知禮成性變化氣質(zhì)之道,學(xué)必如圣人而后已者,蓋屢書焉。世之欲求先生之學(xué)者,其可忽諸!

嘉靖元年四月望日,后學(xué)莆陽黃鞏謹(jǐn)識(shí)

張子語錄 語錄上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白迂曉劮蜃友孕耘c天道,但子貢自不曉,故曰“不可得而聞也”。若夫子之文章則子貢自曉。圣人語動(dòng)皆示人以道,但人不求耳。

“不可使知之”,以其愚無如之何,不能使知之耳。圣人設(shè)學(xué)校以教育之,豈不欲使知善道?其不知,愚也。后世以為民使由之而不使知之,則其待圣人也淺。

上智下愚不移,充其德性則為上智,安于見聞則為下愚,不移者,安于所執(zhí)而不移也。

毋固者不變于后,毋必者不變于前。毋四者則心虛,虛者,止善之本也,若實(shí)則無由納善矣。

“先之勞之”,身先之必勞之?!皭壑芪饎诤酢?,愛之,則己須勤勞以求其養(yǎng)之之道。

子貢謂夫子所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既云夫子之言,則是居常語之矣。圣門學(xué)者以仁為己任,不以茍知為得,必以了悟?yàn)槁?,因有是說。明賢思之。

生知有小大之殊,如賢不肖莫不有文武之道也?!爸倚湃缜稹保?;“克念作圣”,學(xué)知也。仲尼謂我非生知,豈學(xué)而知之者歟?以其盡學(xué)之奧,同生知之歸,此其所以過堯舜之遠(yuǎn)也。

舜好問,仲尼每事問,德同矣,學(xué)亦同否?

仲尼發(fā)憤而化至于圣耶?抑每有悟而忘食一作饑。遺老耶?

“仁者壽”,安靜而久長,壽之象也。

“信近于義”,猶言言近于義;則信可復(fù)也,復(fù),踐也。

仲尼自志學(xué)至老,德進(jìn)何晚?竊意仲尼自志學(xué)固已明道,其立固已成性,就上益進(jìn),蓋由天之不已。為天已定,而所以為天不窮。如有成性則止,則舜何必孜孜,仲尼何必不知老之將至,且嘆其衰,不復(fù)夢(mèng)見周公?由此觀之,學(xué)之進(jìn)德可知矣。

“擇不處仁,焉得智”,是擇善也??鬃铀鶕褚嗖贿^乎仁,然而仁也又有守,得處在求之。

舜非致曲而至于圣人,何以以孝聞?曰:不幸舜之父母異于人之父母,故以孝著也。

夫子之門,父子共學(xué)而賢者,點(diǎn)與參也。點(diǎn)好學(xué)樂道。

“禹吾無間然”,無問隙也,故其下所舉之事皆善也。圣人猶看之無隙,眾人則可知。

“顏?zhàn)訂枮榘睢痹圃?,三代之文章,顏淵固皆知之,故于其所知而去取之曰:“行夏之時(shí),乘殷之輅,服周之冕”,又曰:“放鄭聲,遠(yuǎn)佞人”,此則法外意,如“道千乘之國”之意,不與已舉行者故事相干。鄭聲佞人最為治之害,亦人之所難。

論語問同而答異者至多,或因人才性,或觀人之所問意思言語及所居之位。

“誦詩三百止亦奚以為”,誦詩雖多,若不心解而行之,雖授之以政則不達(dá),使于四方,言語亦不能,如此則雖誦之多奚以為?

大武可以為也,盡見武王之事便可為??戳宋洌氐刂菟?。舜之時(shí)又好,德性又備,禮文又備。

文而靜,孔子言弗可及也,更不說可知。

“揖讓而升下”,或以為絕句,謂揖讓而升降也,及以射禮不勝者亦飲之堂上,故不言?!跋露嫛狈且病I尶梢?,下而讓無此理也。禮文雖不說“下而飲”,不勝者自下而請(qǐng)飲,勝者又不可飲之于下,故升飲也。

“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yù)?止試矣”,言于人之毀譽(yù),誰為毀?誰為譽(yù)?若有所來譽(yù)者則我將有所試矣。不言試所毀,此義正與采苓問人之為言者“茍亦無信,舍旃舍旃,茍亦無然”,惟下言“人之為言胡得焉”,亦不考其舍旃之言,獨(dú)于人之為言者考其實(shí)。仲尼未嘗見毀人,其于弟子有所進(jìn)退者,止是言其實(shí)耳。

“圣之時(shí)”,當(dāng)其可之謂時(shí),取時(shí)中也。可以行,可以止,此出處之時(shí)也,至于言語動(dòng)作皆有時(shí)也。

顏孟有無優(yōu)劣同異?顏?zhàn)佑蒙崤c圣人同,孟子辨伯夷伊尹而愿學(xué)孔子,較其趨固無異矣??济献又裕涑鎏幑桃蚜⒂跓o過之地。顏?zhàn)佑谌嗜虏贿`,于過不貳,如有望而未至者,由不幸短命故歟!

“時(shí)雨化之”,春誦夏弦,又言當(dāng)其可之謂時(shí)?!俺傻隆保蛉酥行?,當(dāng)成說之,如好貨好勇,因?yàn)槠湔f以教之?!八绞绨?,大人正己而物正。

“形色”,如生色也,“然見于面”云云。

舜三十而征庸,是有聞?dòng)诔?。成圣之速,自古無如舜也,舜為仁之大端也。

學(xué)者至于與孟子之心同,然后能盡其義而不疑。

告子不動(dòng)心,必未有以取材也。

“必有事焉”四字更求之。

四詞以溢、侈、偏、妄四字推之。

賢人當(dāng)為天下知,圣人當(dāng)受命。雖不受知、不受命,然為圣為賢,乃吾性分當(dāng)勉耳。

事實(shí)到如此,則更何須言!“天何言哉”“成德者”如孟子語宋之言是也,本有是善意,因而成之。“答問者”,必問而后答也。

古之人亦有仕而不受祿者,仕者未嘗遽受其祿以觀可否,在上者亦不欲便臣使之。

“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不為,不為不義也,不為不義則可以為義。

孟子于圣人,猶是粗者。

以善服人者,要得以善勝人也,然其術(shù)未至者,又烏能服人?以善養(yǎng)之者,凡教之養(yǎng)之皆養(yǎng)人也。

夷子謂“愛無差等”非也;謂“施由親始”,則施愛固由親始矣。孟子之說,辟其無差等也,無差等即夷子之二本也。“彼有取焉耳”,謂“赤子匍匐將入井非赤子之罪也”,所取者在此。

存心養(yǎng)性以事天,盡人道則可以事天。

忘勢(shì)之人,不資其力而利其有,則能忘人之勢(shì),若資仰其富貴而欲有所取,則不能忘人之勢(shì)。五人者能忘獻(xiàn)子之家也,不能忘獻(xiàn)子之家則為所輕,獻(xiàn)子亦不肯與之為友矣。

盡天下之物,且未須道窮理,只是人尋常據(jù)所聞,有拘管局殺心,便以此為心,如此則耳目安能盡天下之物?盡耳目之才,如是而已。須知耳目外更有物,盡得物方去窮理,盡了心。性又大于心,方知得性便未說盡性,須有次敘,便去知得性,性即天也。

富貴貧賤皆命也。今有人,均為勤苦,有富貴者,有終身窮餓者,其富貴者只是幸會(huì)也。求而有不得,則是求無益于得也。道義則不可言命,是求在我者也。

賢者在堯舜之世,亦有不得遇者,亦有甚不幸者,是亦有命也。即智之于賢者不獲知也。

學(xué)者須要識(shí)所惡。

窮理亦當(dāng)有漸,見物多,窮理多,如此可盡物之性。

不常者與常者處,則十事必十次怒,為他常是過,九次未怒已是大段包忍,十次則須怒。

觀虞書禮大樂備,然則禮樂之盛直自虞以來。古者雖有崩壞之時(shí),然不直至于泯絕天下,或得之于此國,或得之于彼國,互相見也。

假令宮縣雖鐘鼓四面同設(shè),其四隅必別各有鼓。

人有陰疾者,先雨必有驗(yàn),斯可候雨,此“動(dòng)乎四體”也。

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盡也。凡言道,皆能盡天地,但不得其理;至如可欲皆可以至圣神,但不嘗得圣神滋味。天地之道,以術(shù)知者卻是妄?!钟腥苏Z怪為人所難,理不勝則就上更說將去,是質(zhì)疑事,如此則過益過,非可遂非也。

祭用分至啟閉,取其陰陽往來,又得其氣之中,又貴時(shí)之均也。

大凡禮不可大段駭俗,不知者以為怪,且難之,甚者至于怒之疾之。故禮亦當(dāng)有漸,于不可知者,少行之已為多矣,但不出戶庭親行之可也,毋強(qiáng)其人為之。己德性充實(shí),人自化矣,正己而物正也。

食則遇毒,不悟凡食不義便是遇毒。

人之出處,則出而足以利天下亦可出,為免死之仕亦可出。

今人過憂盜賊禍難,妄動(dòng)避之,多致自傷者,又禍未必然而自禍者,此惡溺而投河之類也。

古之衣服器皿之類必要知者,以其作之者古人道古物,故盡物之象,然后經(jīng)義可說也,無征不信。

感亦須待有物,有物則有感,無物則何所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石河子市| 尤溪县| 惠州市| 兖州市| 尚志市| 丰镇市| 邮箱| 石屏县| 美姑县| 宁海县| 台东市| 松潘县| 新巴尔虎右旗| 开化县| 澜沧| 沙洋县| 鄱阳县| 田阳县| 新宾| 方正县| 长白| 平谷区| 昌黎县| 武胜县| 遂昌县| 安化县| 贵州省| 游戏| 桦甸市| 辛集市| 安远县| 莆田市| 福鼎市| 宁波市| 于都县| 时尚| 慈溪市| 库伦旗| 安泽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