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七六、福建水提督王郡折(奏報客民偷渡過臺情形并嚴拿客頭窩引之人治罪)雍正十三年九月初六日

七七、閩浙總督郝玉麟揭帖(防止內地奸民偷度過臺)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日

七八、巡臺御史白起圖等奏折(請免查驗箕斗)

七九、戶部「為內閣抄出巡臺給事中六十七等奏」移會(請準臺民搬眷及內地民人來臺探親)乾隆九年八月初八日

八○、戶部副折殘本(議覆六十七請準臺民搬眷及內地民人來臺探親)

八一、吏部「為內閣抄出福建巡撫吳士功奏」移會(請廣臺民搬眷之恩例,并定有司失察偷渡之處分)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十日

八二、刑部「為內閣抄出浙閩總督楊廷璋奏」移會(請停臺灣搬眷之例,酌籌禁戢偷渡之條)乾隆二十六年九月

八三、閩浙總督富勒渾奏折(奏擬開放蚶江為渡臺口岸一切事宜)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八四、刑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富奏」移會(匯奏乾隆四十八年分拿獲偷渡人犯乾隆四十九年二月

八五、戶部「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富等會咨」移會(蚶江口商貨出入,止準員役稽查,不得重復科征)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十六日

八六、刑部「為內閣抄出兩廣總督孫士毅等奏」移會(匯報乾隆五十一年分查獲偷渡臺灣人犯名數)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

八七、吏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嚴行訊鞫偷渡人犯)乾隆五十三年正月

八八、吏部「為內閣抄出閩督李侍堯奏」移會(匯報乾隆五十二年分閩省先后拿獲偷渡人犯)乾隆五十三年二月

八九、閩督福康安奏折(匯報乾隆五十三年分閩省拿獲偷渡人犯)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九○、戶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移會(查禁私販絲斤等物)乾隆五十四年十二年十九日

九一、戶部「為內閩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移會(酌籌商艘出入口岸章程)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二日

九二、刑部「為內閣抄出臺灣總兵奎等奏」移會(拏獲偷渡人犯陳水等治罪)乾隆五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九三、兵部「為內閣抄出臺灣總兵奎林等奏」移會(拏獲偷渡客民沈堯等治罪)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初四日

九四、刑部「為內閩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移會(匯報乾隆五十六年分閩省拏獲偷渡人犯)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九五、刑部「為本部議覆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總兵奎等奏」移會(拿獲偷渡舵水客民蔡牙等審擬治罪)乾隆五十六年四月

九六、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總兵奎林等殘奏折(拿獲偷渡人犯審明定擬)乾隆五十六年六月

九七、福建水師提督哈當阿等奏折(匯奏拿獲偷渡人犯兩起,審明定擬)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初六日

九八、吏部題本(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福建巡撫浦霖不實力稽查偷渡,遵旨議處)乾隆五十八年四月十二日

九九、閩浙總督魁倫等奏折(遵旨覆訊藍三世等私販鐵鍋夾帶渡臺并備弁知情徇隱一案)嘉慶二年十月二十日

一○○、戶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孫爾準奏」移會(請將海豐、烏石二港增設正口,以疏兵谷而便商艘)道光六年五月十四日

一○一、戶部「為內閣抄出署理兩江總督壁昌等奏」移會(會議渡臺商船販運茶絲綢緞辦法)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十二日

七六、福建水師提督王郡折

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謹奏為奏聞事:竊微臣仰沐皇上天高地厚之恩,拔置封疆,夙夜兢兢,惟以綏靖海洋為念。今歲照例派撥兵船十只游巡外,又另添兵船四只,挑選臣標勤慎千把前往南北二洋,督催在洋各舟師上緊巡哨,今內外海洋以及澎湖、臺灣各處,仰仗天威,悉皆寧謐,商漁樂業,俱各安穩。惟有偷渡過臺一事尚未能除。臣身任在水師,亟應訪拿。因思偷渡之民,海邊若無窩引之人,斷不能自偷出口。緣窩家姓名住處未知,是以密令臣標中軍參將王清會同原廈門海防同知楊翼成密差兵役,扮作偷渡客民,在路游移,以采客頭姓名住處。本年三月二十六日,果有客頭之伙伴陳基向前兜攬,因此誘出實情,方知客頭名叫江升,父子四人,住漳州府海澄縣港尾地方。見招多人,即欲出口。臣聞此信,就密令該參將并海防同知等親往密拿。故就港尾地方四處拿到無照客民賴考等六十三名并客頭江升一名,船一只。審出客頭江媽生、江媽二、蘇秀麟、李子英、江興、又水手闇從。今僅獲蘇秀麟、江媽生二名,余尚未獲。臣又聞陳基供稱:該地另有僻港,可通大洋,不必從大擔汛出口,因此黑夜可以偷渡。臣隨親往勘明該地果有僻港,偷出即系大洋,港口向無兵船防守。臣隨知會督臣,在于該地港口之大徑地方添設中營哨船一只,以資兜截。今本年六月十四日,防守大徑汛之外委千總黃琛于港尾之港口追獲客民王君祿、謝合二名,舵工王全一名。供出客頭賴往,而窩家黃長老見在拘拿。七月初十日,該汛外委黃琛又拿到無照客民張有等一十一名,江佑等男婦幼童四十八名,并船一只,舵水客頭浮水脫逃。見獲之人俱能交海防同知收審。供出客頭黃國、蔡明、曾正、高六,尚未獲到。

今臣細查港尾地方,蓋因江、黃二姓恃其族大人強,因此設船誘客,四遠招人。招引前來,銀錢哄騙到手,日則將人藏匿山坑石洞,夜則乘空偷行出口。甚至伙伴赴各府鄉村,四處招引前來,將人藏匿海邊,先用小船儎渡出口,偷上大船。及至瞭見兵船,其招引作奸之輩,原系海邊熟徑之人,隨地將船傍攏,浮水飛逃而去,將客民聽官兵拿能。審出客頭招引之人,有司出票拘拿。伊將騙來之銀多方買囑。而差役見有多錢可得,樂于賣放。是以案懸半載有余,客頭窩引之人終無獲究。此三案之外,或于飯店,或于幽僻海邊,盤獲欲行偷渡無照客民一十余起,解交有司審究,非因偷渡未成,即因客民應照例先行發落,遞回原籍。夫客民業已遞回,客頭又非比盜首定有限期追比差役,故差役更可賣放。客頭在外又去招引。所以偷渡之害終不能除。今臣咨會督撫二臣,嚴飭有司先拿澳甲,地保、練總、鄰族人等,追出客頭,窩家、船戶、舵水、招引之人,照例治罪,則偷渡之害可除矣。事關海洋,為此具折,專差臣標把總許朝耀赍捧密奏,伏乞皇上睿鑒施行。右謹奉聞。雍正十三年九月初六日,福建水師提督臣王郡。

御批:辦理甚好。具見實心任事。向后更當留意。

——錄自史料旬刊第十七期天六一五~六一六頁。

七七、閩浙總督郝玉麒揭帖

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拜他拉布勒哈番加七級紀錄四十二次功加一等郝為飭行查議事:據福建布政司布政使張廷枚會同按察司按察使覺羅倫達禮呈詳,奉臣牌:照得臺灣為海外要區,水陸汛口,文武務須安設得宜,方足以資彈壓,而海疆得以寧謐。今查鹿耳門為囗囗囗囗囗囗設有海防同知,現駐防守稽察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防未免官微職小,應于臺協所屬將備內酌議輪班駐札鹿耳門把守,督察盤驗,庶奸匪偷渡出入等弊可以消弭。又凡商漁船只出入口岸,盤查最宜嚴密。惟是不法之徒,每有私頂水手名字偷渡過臺之弊,應將凡給商人船照,令地方官吊集在船人等,逐加親驗,照內將船上出海舵工水手姓名、年貌、籍貫、疤痣、箕斗逐一開列填注明白,仍取澳甲地保甘結。凡船只經過沿海各汛及抵臺灣汛口,各該文武嚴加查盤。如果人照逐一相符,不許片刻阻滯,藉端需索。倘有人照不符情弊,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原籍地方官詳究。其沿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各文武有失察并賄縱徇隱等弊,分別參處治罪。斯頂照偷渡之弊可除。合行飭議備牌行司,即便遵照前指緣由,立即會同按司逐一確查,悉心酌議,具文通詳,以憑核奪具題等因。奉此,該本司布政使張廷枚會同按察司按察使覺羅倫達禮會查得:臺灣俯臨大洋,水汛最為緊要。然必囗囗得宜,方收實用。至于內地奸民冒頂水手偷渡過臺,俱應嚴查,以除積弊。今查鹿耳門系全臺出入咽喉重地,向來文官止巡檢一員,武官止千總一員,官卑不足以資囗囗囗囗囗囗囗發臺防同知移駐,巡檢撤回囗囗囗武囗囗囗猶未周密,應請于臺協三營游擊分年輪防。一年之中,令值年之游擊與本營千總三月一換,庶責成各專,而奸匪斂跡。再查內地奸民謀欲過臺,其無照偷渡者,兩地汛口果能稽查嚴緊,自難飛越。惟冒頂水手,最易朦混。應令地方官于商人給照之時,喚齊在船人等逐加親驗。將出海舵工水手姓名、年貌、籍貫、箕斗、疤痣逐一開列填注明白,仍取澳甲地保甘結存案。凡經過沿海各汛,及抵臺灣汛口,文武各官細加盤驗。倘有冒頂水手及私載無照客民查出者,將出口之內地汛守文武各官囗囗囗奸民下囗囗匪例參處;如不能查出任囗囗囗別有發覺者,將沿海各汛及入口之臺地汛守各官照失察夾帶違禁貨物例參處;如受賄故縱者,計贓準枉法論。仍飭汛口各官,除人照相符之船驗明立刻放行不許兜留需索外,其人照不符之船,不拘何處查出,即一面通報,一面押解原籍查究。是處分嚴則官役不敢怠忽,稽查密則奸宄不能漏網,其于海疆大有裨益。合就會議詳覆伏候察奪具題可也等由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臺灣為海外要區,務必官兵安設得宜,方足以資彈壓。而商漁船只出入口岸,尤宜盤查嚴密,俾內地奸民不致冒囗囗囗,庶海疆囗囗寧謐。經臣轉飭查議去后,囗囗囗建布政囗布政使張廷枚會同按察司按察使覺羅倫達禮呈詳:查鹿耳門系全臺出入咽喉重地,向來文官止巡檢一員,武官止千總一員,官卑不足以資彈壓。今文官已改撥臺防同知移駐,巡檢撤回新港,而武官仍舊,猶未周密,應請于臺協三營游擊分年輪防。一年之中,令值年之游擊與本營千總三月一換,庶責成各專,而奸匪斂跡。再查內地奸民謀欲過臺,其無照偷渡者,兩地汛口果能稽查嚴緊,自難飛越。惟冒頂水手,最易朦混。應令地方官于商人給照之時,喚齊在船人等逐加親驗,將出海舵工水手姓名、年貌、籍貫、箕斗、疤痣逐一開列填注明白,仍取澳甲地保甘結存案。凡經過沿海各汛及抵臺灣汛口,文武各官細加盤驗。倘有冒頂水手及私載無照客民查出者,將出口之內地汛守文武各官照失察奸民下海為匪例參處;如不能查出任其進口別有發覺者,將沿海各汛及入口之臺地汛守各官照失察夾帶違禁貨物例參處;如受賄故縱者,計贓準枉法論。仍飭汛口各官,除人照相符之船驗明立刻放行、不許兜留需索外,其人照不符之船,不拘何處查出,即一面通報,一面押解原籍查究。是處分嚴則官役不敢怠忽,稽查密則奸宄不能漏網,其于海疆大有裨益,詳請具題等由前來。臣覆查無異,謹會同福建巡撫臣盧合詞具題,伏乞皇上敕部議覆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日。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一本二九~三○頁。

七八、巡臺御史白起圖等奏折

臣白起圖、嚴瑞龍謹奏為請免查驗箕斗、以便商民、以除弊竇事:伏查臺灣遠處海濱,插田收稻,以及挑運造作,在在需用人工,內地貧民,競趨就食。祗緣奸良錯出,地方囗囗囗囗無照游民,輒多頂冒水手,偷渡過臺。雍正囗囗囗囗臣高其倬檄令商船舵水填注箕斗,出囗囗囗囗囗相符,始準放行。續經管理海關事泉囗囗囗府張無咎力陳不便,請免填注在案。雍正八年,督臣高其倬復飭填注箕斗,又經商船戶黃長興等以商民未便呈請免填,經府廳縣詳覆仍照舊免填在案。凡以查驗箕斗,原以防范頂冒,而奉行不善,每致為累商民也。茲本年九月內,復準部文,令汛口文武官盤查舵水箕斗。現經總理海關稅務興泉道朱淑權以商船填照后,舵水或因事故不能同往,另行雇募,多與原照不符。若俟回籍改填,往返需時,議令就地稟請給單填注,是囗囗囗囗民之一法。但臣等細加訪問,查驗箕斗,囗囗囗囗囗商船出口,動以百計,少亦不下五、六囗囗囗囗舵水或十余人至二十余人不等。以千囗囗囗之手指,汛口各官豈能逐一親驗?不得不假手胥役。此輩借端需索,稍有不遂,則指羅為箕,以箕為羅,勢所不免。且渡海船只,全憑風信。若俟挨驗畢始準放行,則風信已逾,守候動羈時日。況舵水眾多,保無吉兇事故,口角微嫌,勢必另行雇募。若令回籍改填原照,往返誠多未便;就所在地方稟請給單填注,而經過各汛口仍須挨次查驗,需索守候,弊適相同。現今臺地物價日昂,詢其究竟,蓋因商船以箕斗為累,觀望不前之故。是查囗囗囗不惟有累于商船,亦且不便于臺民也。我囗囗囗囗囗不周,至今查驗箕斗種種未便,若非(約缺八字)時行時止,弊難永除。應請飭令地方官,嗣后商船過臺,祗令原籍縣將舵水年貌、鄉貫填明照中,或因有事另雇,就地稟請給單填注,仍取具船戶行保甘結,不許頂冒。汛口官弁驗明放行。并令臺地各官,務照內地之例,設立十家牌,將各家實在籍貫、人口確數并作何生理,逐一注明牌內。遇有滋生病故等事,一體開除,責令坊長保甲不時稽察,每月出具并無招攬游民甘結,報所司查核。如有違礙,一并嚴究。如此則奸宄囗囗囗其潛藏,而商民均稱便益矣。臣等淺陋之(下缺十余字)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一本三八頁。

七九、戶部「為內閩抄出巡臺給事中六十七等奏」移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大关县| 白河县| 焉耆| 乌什县| 玛曲县| 建昌县| 宁津县| 新安县| 汕尾市| 陇西县| 山西省| 潼关县| 漳州市| 梓潼县| 甘谷县| 伽师县| 肇州县| 冀州市| 教育| 嘉禾县| 固阳县| 依安县| 堆龙德庆县| 兴化市| 肃宁县| 贡觉县| 秀山| 右玉县| 南雄市| 易门县| 霍州市| 花垣县| 临江市| 濉溪县| 额济纳旗| 永定县| 红安县| 滕州市| 伊宁市|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