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 中山傳信錄
  • 徐葆光
  • 3973字
  • 2015-12-26 17:03:57

靸,以細席草編成。前有一繩,界大指之間,踵曳以行。男女皆著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儀從

國相,開棍二人、刀二人、槍二人、旗二人,共五十人。綠紬傘板輿,二人肩(外用倭緞銅釘,內加彩繪。轎式,與竹轎皆同)。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法司王舅,紅開棍人二、紅板二人、真倭刀二人、真倭槍二人(槍上有大紅呢旗,長一尺、寬二寸許)。竹輿,二人肩(下同)。

紫金大夫,紅開棍二人、紅板二人、假長倭槍二人、真倭刀二人。

正議、中議大夫,紅開棍二人、紅板二人、假長倭槍二人(以木為之,上方下圓)。

法司以下,平日皆用綠地印花布傘。今見每人皆用有花雨傘各一人、前踏鳴金一人。

坐褥

一品,紅褐心、青褐邊襯紅氈。

二品,青布心、紅布邊襯紅氈。

三品,青布面襯紅氈。

四品、五品,俱藍布面襯白氈。

六品以下,不用坐褥,惟用氈條。

氏族

首里四大姓:向、翁、毛、馬。向氏,即國王尚姓之別族少遠,則稱「向」以別之;故世世不與王家通婚姻。其本國人與王家婚姻者,惟翁、毛、馬三家,世為王舅法司。今現為法司者三人:馬獻圖、翁自道、向圣囗〈廣外〈羽上食下〉內〉;國丈毛邦秀(今王尚敬之外祖;王妃,則馬氏也)。世系俱未詳,俟續考列譜。

久米三十六姓,皆洪、永兩朝所賜閩人。至萬歷中,存者止蔡、鄭、梁、金、林五姓。萬歷三十五年續賜者,阮、毛兩姓。每姓子孫,皆不甚繁衍。余寄籍起家貴顯者多有,然非賜姓之舊也。今閱九姓世譜中,多讀書國學及充歷年貢使之人;故并列其字、爵,以備考焉。

蔡氏,原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按「明史」、「實錄」:成化五年,長史蔡璟入貢;自言其祖南安縣人);宋端明學士襄之后。十二世,共八十一人。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鄭氏,原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十三世,共五十七人。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梁氏,原福建福州府長樂人。十世,共六十九人。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梁氏,世系未考者四十五人:

通事,湘。通事,復。

通事,報。長史,回(景泰元年貢使)。

通事,密祖。長史,求保。

通事,振。通事,德仲。

通事,袖。通事,琦。

長史,賓。正議大夫,應(成化十八年貢使)

正議大夫,德(弘治五年、七年貢使)。通事,信。

通事,正。正議大夫,能(正德六年貢使)。

通事,澤順。秀才,淵。

正議大夫,寬。都通事,裕。

秀才,珀。通事,敏。

秀才,洪。通事,廣。

通事,俊。正議大夫,椿(嘉靖十三年貢使)。

秀才,貴。秀才,實。

通事,瓚。通事,瀚。

秀才,瑞。通事,仕。

秀才,敬。長史,梓(嘉靖二年,入太學;十九

年貢使)。

正議大夫,炫(嘉靖十五年,入太學,三十二年貢使)。

秀才,明。秀才,棟。

正議大夫,碩(嘉靖三十四年貢使)。正議大夫,灼(嘉靖四十四年貢使、

萬歷十一年貢使)。

官生,焌(嘉靖四十四年,入大學)。官生,炤(嘉靖四十四年,入太學)。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通事,壁。通事,煥。

正議大夫,燦(萬歷九年貢使)。通事,順。

金氏,原福建囗囗人。十一世,共三十三人。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林氏,原福建福州府閩縣林浦人。十二世,共二十一人。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毛氏,原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五世,共十八人。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取士

國中人入仕宦者,惟首里、泊、那霸、久米四村之人;余皆村戶。其略識國字者為酋長,曰掟(土名山巴歸);奉文檄,調遣村民任徭役。其次為保長,曰作事者(土名山劈姑),皆任下役;戴青、綠帽,終身為之,不升遷也。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首里、泊、那霸三村,民曰「仁也」。仕宦子弟未仕,呼為「子」。子剃頂發,陞筑登之,即登仕郎;次名筑登之座,為登仕佐郎。又有名大筆者,副筆者;大官筆者如中國之筆貼式。又有名若筆者,如中國之官生,佐理村縣大小諸事,未入仕。其入仕者,授地為筑登之親云上,以漸升遷至察侍紀官(此為平民子弟入仕之始)。

世官子弟,呼為里之子,蓋言公子也;土名察度奴示(土音讀「察度」二字如「里」字、「奴」字如「之」字、「示」字如「子」字)。年小者為內使囗郎,名里之子囗;供內役,親侍從。年過十五至十八,剃頂中發,易小髻,即不復入;授地,為里之子親云上,以漸升至親方(此為宦家子弟入仕之始)。

久米村,皆三十六姓閩中賜籍之家。其子弟之秀者年十五、六歲,取三、四人為秀才;其十三、四不及選者,名若秀才,讀書識字。其秀才,每年于十二月試之;出「四書」題,令作詩一首,或八句、或四句。能者,籍名升為副通事;由此漸升至紫金大夫(紫金大夫,亦稱曰親方。此為久米子弟入仕之始)。

采地(祿)

王叔、王孫、勳舊大臣,皆授一府或二府為采地;大夫以下有功者、三十六姓世襲者,皆授一縣為采地。初賜者,世其祿,長子承受。其自致爵位所授采地,官已即除。歲收其地所出三分之二--如田一頃出米一百石,耕夫收五十石、祿主收五十石;祿主五十石內有公費、雜派等一十余石,除此外,實收三十余石,約當三分之二也。雞、豕、薪樵之數,以米石多少為準;以時取之。其采地之人來受役者,視官秩為多寡:國相、法司十六人,紫金大夫十一人,紫巾官十人,黃帽官四人,紅帽官二人;皆月更。

國相,采地一府(或二府),祿六百石;有功者,加七、八、九百至千石止。世襲嗣子及孫賜祿三百石,采地一府;至曾孫,量功為差。

法司,采地一府,祿四百石。例:世祿嗣子及孫賜祿八十石,采地一府;至曾孫,量功為差。

國舅,采地一府(或一縣),祿八十石或百石、二百石,皆量功賜之。世祿,視功之大小,賜祿、采地及子孫。

紫巾官,采地一府(或一縣),祿三十石或四十、五十至八十石止,皆視功之大小賜之。世祿,量功為差。

司賓、耳目官,采地亦一府,祿八十石;典寶、司刑、管泊耳目官并度支正、度支同知,皆四十石;贊議官,皆俸支給一十六石。

那霸官,采地一縣,祿八十石。

遏闥理官,俸支給十石。

--以上,首里、泊、那霸,本國職官采地、祿俸之數。

紫金大夫,采地一邑,祿五十石或八十石、或百二十石,皆視功之大小賜之。世祿,賜嗣子采地,祿五十石或四十石;至孫,量功為差(明季有紫金大夫蔡堅者,祿三百石,賜嗣子一百石。康熙癸卯年以后,減為五十石,孫四十石。今曾孫三十石)。

正議大夫,采地一縣,祿二十石或三十石,量功為差。未賜祿者,歲俸支給一十二石。

中議大夫,采地一縣,歲俸支給一十石。

長史,采地一縣,祿二十石。

都通事,俸支給八石;或有采地、或無采地。

副通事,俸支給五石。

通事,俸支給四石。

秀才,俸支給二石(原有三石;康熙癸亥年以后,裁減為一石)。

若秀才,一石(原有二石;癸亥年以后,裁減為一石。久米子弟自七歲為若秀才,即有俸;首里、那霸子弟仕至庫官,始有俸。下此皆無俸也)。

--以上,采久米村唐營職官俸祿之數。

耳目官以下大小官員,有功者世祿采地;傳及子孫,皆量功為差。

土田

土田,皆于九月、十月耕種,五月收獲畢。各官分賜采地,皆親至其地,視耕視獲;有職官或子弟督之。十月、十一月,綠秧皆出水,科秧分藝;大雨時行,雷震發生。蚯蚓鳴,氣候如春;北風間作,亦不甚凜冽。十一月下旬,遣加謁者一員、察侍紀官二員分巡各村勸農,月余始歸。六月中,大颶屢作,海雨橫飛,果實皆落;歲以為常。非收獲早畢,必多拔禾之患。故其國秋耕、冬種、春耘、夏收者,一就雨澤之利,一避臺颶之害。經年溫燠,理宜兩熟;而六月后皆曠田不事者,以此。

歷,奉正朔。貢使至京,必候十月朔頒歷賫回;及至國,已踰半年。故國人設司歷通事--官秩七品;豫推算,造歷應用。歷面書云:『琉球國司歷官謹奉教令,即造選日通書權行國中,以候天朝頒賜官歷,共得凜遵一王正朔』。是千萬億年「尊王歸化」之義也。

禮儀

冬至、元旦,國王皮弁執珪,先拜歲德(隨歲德所在之方向拜之),乃北向遙賀皇上萬萬歲,三跪、九叩。禮畢,始登殿受百官賀。禮如明制:就班,一揖,跪,三拜,興;一揖,跪,又三拜,興;又一揖,禮畢:皆用樂。明夏子陽「使錄」云:『元旦行禮后,各官易常服,王亦衣寬博錦衣、戴五色錦帽,坐閣二層,眾官跪階下,唱「太平曲」。卑者按拍和歌,尊者捧觴為壽。王亦等級賜之酒肴』。每月十五日,久米大夫以下朝王,賜茶、酒;本國諸臣,則止賜茶。

上元,國王登殿受賀;禮同元旦。

皇上萬壽圣誕,王率陪臣北向,祝如元旦禮。

國王誕日,登殿受賀;禮如上元。各官升遷,俱于此日計功定爵。

辨岳行香,國王登位、受封,皆親祭。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國王齋戒,舉行祭山海及護國神;或遣官行禮。辨岳之神,名祝祝;乃天孫氏第二女也。神墻四周,叢木尤攢密。小門內拒,南向。門外,木亭二所。左傍有小石塔及石燈案,左右各五。入門內,石磴北屈而東,數十階級。至頂,無所有,石爐上炷香數十枝而已;此為祭本山神處。木亭前,平地方廣,南向見海。東南方有一石爐,炷香,為祭海神處。國中凡叢木蒙密、短垣四周,有小門內拒者,皆名岳--如中國土地之神;村村皆有之。

崇元寺、先王廟春秋二祭,或親祭、或遣官,三日齋。樂俱用「天孫太平歌」,歌祖宗功德神靈歷世綿遠之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景泰县| 安庆市| 阳谷县| 始兴县| 永善县| 尼玛县| 镇原县| 穆棱市| 集安市| 张北县| 依兰县| 杭锦后旗| 岢岚县| 三都| 紫阳县| 淅川县| 厦门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方城县| 搜索| 叶城县| 屯门区| 沈丘县| 翼城县| 太原市| 鄱阳县| 盈江县| 自治县| 灌南县| 泰宁县| 修文县| 本溪市| 昌宁县| 华阴市| 石阡县| 嘉兴市| 嘉荫县| 玉山县| 青川县|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