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 新修本草
  • 蘇敬
  • 4962字
  • 2015-12-26 16:36:10

味甘、苦,溫,冷利,有毒。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chǎn)乳,金創(chuàng),寒心,賁豚,驚癇,心下煩熱,風(fēng)氣去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一名杏子。五月采。其花,味苦,無毒。主補不足,女子傷中,寒熱痹,厥逆。實,味酸,不可多食,傷筋骨。生晉山川谷。

得火良,惡黃 、黃芩、葛根,解錫毒,畏 草。處處有,藥中多用之,湯浸去赤皮,熬令黃。

七【果下】

桃核仁

味苦、甘,平,無毒。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除猝暴擊血,破癥瘕,通月水,止痛。七月采取仁,陰干,桃華,殺疰惡鬼,令人好色,味苦,平,無毒。主除水氣,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悅澤人面。三月三日采,陰干。桃梟,殺百鬼精物,味苦,微溫。主中惡腹痛,殺精魅五毒不祥。一名桃奴,一名梟景,是實著樹不落,用之。桃蠹,殺鬼,辟不祥,食桃樹蟲也。其莖白皮,味苦、平,無毒。除邪鬼,中惡,腹痛,去胃中熱。其葉,味苦、辛,平,無毒。主除尸蟲,出瘡中蟲。膠,煉之,主保中不饑,忍風(fēng)寒。其實,味酸,多食令人有熱。生太山川谷。

今處處有,京口者亦好,當(dāng)取解核種之為佳。又有山龍?zhí)遥淙什豢坝茫子锰胰首骼夷搜岳洹L夷z入仙家用。三月三日采花,亦供丹方所需。方言服三樹桃花盡,則面色如桃花,人禁食桃也。

〔謹案〕桃膠,味甘、苦,平,無毒。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忤。花,主下惡氣,消腫滿,利大小腸。

七【果下】

李核仁

味甘、苦,平,無毒。主僵仆躋,瘀血,骨痛。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煩逆奔氣。

實,味苦,除痼熱,調(diào)中。

李類又多。京口有麥李,麥秀時熟,小而甜脆,核不入藥。今此用姑熟所出南居李,解核如杏子者,為佳。凡李實熟食之皆好,不可合雀肉食,又不可臨水上啖之。李皮水煎含之,療齒

七【果下】

味苦,寒。多食令人寒中,金創(chuàng),乳婦尤不可食。

梨種復(fù)殊多,并皆冷利,俗人以為快果,不入藥用,食之損人。

〔謹案〕梨削貼湯火創(chuàng)不爛,止痛,易瘥。又主熱嗽,止渴。葉,主霍亂,吐利不止,煮汁服之。

七【果下】

味苦,寒。多食令人臚脹,病患尤甚。

柰江南乃有,而北國最豐,皆以作脯,不宜人。有林檎相似而小,亦恐非益人者。枇杷葉以出上卷,其實乃宜人。

東陽、尋陽最多也。

七【果下】

安石榴

味甘、酸,無毒。主咽燥渴。損人肺,不可多食。其酸實殼,療下痢,止漏精。其東行根,療蛔蟲、寸白。

石榴以花赤可愛,故人多植之,尤為外國所重。入藥唯根、殼而以,其味有甜、酢,藥家用酢者。其子為服食所忌也。

八【菜上】

白瓜子

味甘,平、寒,無毒。主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主除煩滿不樂,久悅澤。一名水芝,一名白瓜子。生嵩高平澤。冬瓜仁也,八月采之。

〔謹案〕《經(jīng)》云∶冬瓜仁也,八月采之。以下為冬瓜仁說。《爾雅》云∶水芝瓜也,非謂冬瓜別名。據(jù)《經(jīng)》及下條瓜蒂,并生嵩高平澤,此即一物,但以甘字似白字,后人誤以為白也。若其不是甘瓜,何因一名白瓜?此即是甘瓜不惑。且朱書論甘瓜之效,墨書說冬瓜之功,功異條同,陶為深誤矣。

案《廣雅》∶冬瓜一名地芝,與甘瓜全別,墨書宜附冬瓜科下。

瓜蒂與甘瓜共條。《別錄》云∶甘瓜子主腹內(nèi)結(jié)聚,破潰膿血,最為腸胃脾內(nèi)癰要藥。本草以為冬瓜,但用蒂,不云子也。今腸癰湯中用之。俗人或用冬瓜子,非也。又案諸本草單云瓜子或云甘瓜子,今此本誤作白字,當(dāng)改從甘也。

八【菜上】

白冬瓜

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被霜后合取,置經(jīng)年,破取核,水洗,燥,乃擂取仁用之。冬瓜性冷利,解毒,消渴,止煩悶,直搗、絞汁服之。

八【菜上】

瓜蒂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咳逆上氣,食諸果不消,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療黃膽。其花,主心痛,咳逆。生嵩高平澤,七月七日采,陰干。

瓜蒂多用早青蒂,此云七月七日采,便是甜瓜蒂也。人亦有用熟瓜蒂者,取吐乃無異,此止論其蒂所主耳。今瓜例皆冷利,早青者尤甚。熟瓜乃有數(shù)種,除瓤食不害人,若覺食多,入瓜甚大,今每即取藏經(jīng)年食之。亦有再熟瓜,又有越瓜,人以作菹者,食之亦冷,并非藥用耳。《博物志》云∶水浸至項,食瓜無數(shù)。又云斑瓜花有毒,分采之,瓜皮殺 蟲也。

八【菜上】

冬葵子

味甘,寒,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nèi)閉,久服堅骨,長室山。十二月采。

黃芩為之使。

八【菜上】

葵根

味甘,寒,無毒。主惡瘡,療淋,利小便,解蜀椒毒。葉,為百菜主,其心傷人。

以秋種葵,覆養(yǎng)經(jīng)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滑利,不堪余藥用。根,故是常葵爾。葉尤冷利,不可多食。術(shù)家取此葵子,微炒令 ,散著濕地,遍踏之。朝種葵暮生,遠不過宿。又云取羊角、馬蹄燒作灰,散于濕地,即生羅勒,俗呼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生菜中,又有胡荽、蕓臺、白苣、邪蒿,并不可多食,大都服藥通忌生菜耳。佛家齋,忌食薰渠,不的知是何菜?多言今蕓臺,憎其臭故也。

〔謹案〕羅蘭香,避石勒諱故也。又薰渠者,婆羅門云阿魏是,言此草苗根似白芷,取根汁曝之如膠,或截根曬干,并極臭。西國持咒人禁食之。常食中用之,云去臭氣。戎人重此,猶俗中貴胡椒、巴人重負 等,非蕓臺也。

八【菜上】

莧實

味甘,寒、大寒,無毒。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蛔蟲。久服益氣力,不饑輕身。一名馬莧,一名莫實,細莧亦同。生淮陽川澤及田中,葉如藍,十一月李云即莧菜也。今馬莧別一種,布地生,實至微細,俗呼為馬齒莧,亦可食,小酸,恐非今莧實。其莧實當(dāng)是白莧,所以云細莧亦同,葉如藍也。細莧即是糠莧,食之乃勝,而并冷利,被霜乃熟,故云十一月采。又有赤莧,莖純紫,能療赤下,而不堪食。藥方用莧實甚稀,斷谷方中時用之。

〔謹案〕赤莧,一名 。今莧實,亦名莫實,疑莫字誤矣。赤莧,味辛,寒,無毒。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此是赤葉莧也。馬莧,亦名馬齒草,味辛,寒,無毒。主諸腫 、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癥癖,小兒尤良;用汁洗緊唇,面 、馬汁射工毒,涂之瘥。

八【菜上】

苦菜

味苦,寒,無毒。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腸 ,渴熱中疾,惡瘡。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耐饑寒,高氣不老。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生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陰干。

疑此則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嫌其止生益州。益州乃有苦菜,正英下,以注之。《桐君藥錄》云∶苦菜葉三月生扶疏,六月華從葉出,莖直花黃,八月實黑;實落根復(fù)生,冬不枯。今茗極似此,西陽武昌及廬江晉熙茗皆好,東人止作青茗。茗皆有 ,飲之宜人。凡所飲物,有茗及木葉天門冬苗,并菝 ,皆益人,余物并冷利。又巴東間別有真荼,火 作卷結(jié),為飲亦令人不眠,恐或者此。俗中多煮檀葉及大皂李作荼飲,并冷。又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其葉作屑,煮飲汁,即通夜不眠;煮鹽人唯資此飲爾,交廣最所重,客來先設(shè),乃加以香 輩耳。

〔謹案〕苦菜,《詩》云∶誰謂荼苦;又云∶堇荼如飴,皆苦菜異名也。陶謂之茗,茗乃木類,殊非菜流。茗,春采為苦 。 音遲遐反,非途音也。案《爾雅·釋草》云∶荼,苦菜。釋木云∶ ,苦。二物全別,不得為例。又《顏氏家訓(xùn)》案《易統(tǒng)通卦驗玄圖》曰∶苦菜生于寒秋,經(jīng)冬歷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而有白汁,花黃似菊。此則與桐君略同,今所在有之也。苦 乃龍葵耳,俗亦名苦菜,非荼也。

八【菜上】

味甘,溫,無毒。主利肝氣,和中。其實,主明目,目痛。

薺類又多,此是人可食者,生葉作菹、羹亦佳。《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疑荼是菜類矣。

八【菜上】

蕪菁及蘆菔

味苦,溫,無毒。主利五臟,輕身益氣,可長食之。蕪菁子,主明目。

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葉不中啖。蕪菁根乃細于溫菘,而葉似菘,好食。西川惟種此,而其子與溫菘甚相似,小細耳。俗方無用,服食家亦煉餌之,而不云蘆菔子,恐不用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皆好,但小熏臭耳。又有赤根,細而過辛,不宜服也。

〔謹案〕蕪菁,北人又名蔓菁,根、葉及子,乃是菘類,與蘆菔全別,至于體用亦殊。今言蕪菁子似蘆菔,或謂蘆菔葉不堪食,兼言小熏體,是江表不產(chǎn)二物,斟酌注銘,理喪其真耳。其蔓菁子,療黃膽,利小便。水煮三升,取濃汁服,主癥瘕積聚;少飲汁,主霍亂,心腹脹;末服,主目暗。其蘆菔別顯后條。

八【菜上】

萊菔根

味辛、甘,溫,無毒。主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氣,消谷,去痰 ,肥健人,生搗汁服,主陶謂溫菘是也。其嫩葉為生菜食之。大葉熟啖,消食和中。根效在蕪菁之右。(新附)

八【菜上】

龍葵

味苦,寒,微甘,滑,無毒。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其子療疔瘡腫,所在有之。

即關(guān)河間謂之苦菜者,葉圓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食,不任生啖。(新附)

八【菜上】

味甘,溫,無毒。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

菜中有菘,最為恒食,性和利人,無余逆忤,今人多食。如似小冷,而又耐霜雪。其子可作油,敷頭長發(fā);涂刀劍,令不銹。其有數(shù)種,猶是一類,正論其美與不美耳。服藥有甘草而食菘,即令病不除。

〔謹案〕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將子北種,初一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將蕪菁子南種,亦二年都變成土地所宜,頗有此例。

其子亦隨色變,但粗細無異爾。

菘子黑,蔓菁子紫赤,大小相似。惟蘆菔子黃赤色,大數(shù)倍,復(fù)不圓也。其菘有三種∶有牛肚菘,葉最大濃,味甘;紫菘葉薄細,味少苦;白菘似蔓菁也。

八【菜上】

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服溫中。

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茛,以作菹,甚辣快。

〔謹案〕此芥有三種∶葉大粗者,葉堪食,子入藥用,熨惡注至良;葉小子細者,葉不堪食,其子但堪為齏耳;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從戎中來。《別錄》云∶子主射工及注氣發(fā)無恒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醋和涂之,隨手驗也。

八【菜上】

苜蓿

味苦,平,無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長安中乃有苜蓿園,北人甚重此,江南人不甚食之,以無氣味故也。外國復(fù)別有苜蓿草,以〔謹案〕苜蓿莖葉平,根寒。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搗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

八【菜上】

荏子

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葉,主調(diào)中,去臭氣。九月采,陰干。

荏狀如蘇,高碩白色,不甚香,子共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血。東人呼為,故也。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用者,服食斷谷亦用之,名為重油。

〔謹案〕《別錄》∶荏葉,人常生食,子故不及蘇。言為重油入漆及油絹帛,此乃用大麻子油,非用此也。漆及油帛,江左所無,故陶為謬誤也。

八【菜中】

蓼實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溫中,耐風(fēng)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生雷澤川澤。

此類又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常有,其葉有圓、有尖,以圓者為勝,所用即是此。干之以釀酒,主療風(fēng)冷,大良。馬蓼生下濕地,莖斑,葉大有黑點。亦有兩三種,其最大者名蘢古,即是葒草,以在上卷中品。

〔謹案〕《爾雅》云∶葒,一名蘢古,大者名 則,最大者,不名蘢古,陶誤呼之。又有水蓼,葉大似馬蓼,而味辛。主被蛇傷,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者;又水煮漬腳捋之,消香港腳腫。生下濕地水旁。

八【菜中】

蔥實

味辛,溫,無毒。主療明目,補中不足。其莖蔥白,平,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痛,喉痹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精,殺百藥毒。蔥根,主傷寒頭痛。

蔥汁,平,溫。主溺血,解藜蘆毒。

〔謹案〕蔥有數(shù)種,山蔥曰 蔥,療病似胡蔥,主諸惡 ,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亦兼小蒜、茱萸輩,不獨用也。其人間食蔥,又有二種∶有凍蔥,即經(jīng)冬不死,分莖栽蒔而無子;又有漢蔥,冬則葉枯。

食用入藥,凍蔥最善,氣味亦佳也。

八【菜中】

味辛、苦,溫,無毒。主金創(chuàng)創(chuàng)敗,輕身,不饑耐老,歸骨。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瘡,中風(fēng)寒水腫以涂之。生魯山平澤。

蔥、薤異物,而今共條。《本經(jīng)》即無韭,以其同類故也,今亦取為副品種數(shù)。方家多用蔥白及葉中涕,名蔥苒,無復(fù)用實者。蔥亦有寒熱,其白冷術(shù)所用。薤又溫補,仙方及服食〔謹案〕薤乃是韭類,葉不似蔥,今云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創(chuàng)及風(fēng),苦而無味,今別顯條于此。

八【菜中】

味辛、微酸,溫,無毒。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患,可久食。子,主夢泄精,溺白。根,主養(yǎng)發(f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罗甸县| 镇安县| 清新县| 垫江县| 宣恩县| 红安县| 阿城市| 龙里县| 涟水县| 亚东县| 化德县| 衡阳市| 通城县| 田阳县| 海门市| 华宁县| 泸西县| 黄大仙区| 尉犁县| 枣阳市| 从化市| 舒兰市| 娄烦县| 拜城县| 浪卡子县| 葵青区| 公安县| 石家庄市| 蒲城县| 廉江市| 富阳市| 塔城市| 荣昌县| 保定市| 临朐县| 甘洛县| 天水市| 二连浩特市| 黔西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