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 新修本草
  • 蘇敬
  • 4978字
  • 2015-12-26 16:36:10

味辛,微溫,無毒。主明目,小兒火瘡,傷熱氣,蠱毒,鬼疰,通神精。一名夜光,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照。生階地池澤。七月七日取,陰干。

此是腐草及爛竹根所化,初猶未如蟲,腹下以有光,數日便變而能飛。方術家捕取內酒中,令死乃干之,俗藥用之亦稀。

六【蟲魚下】

衣魚

味咸,溫,無毒。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背起,摩之,又療淋,墮胎,涂。生咸陽平澤。

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書中。亦可療小兒淋閉,以摩臍及小腹,即溺通也。

六【蟲魚下】

白頸蚯蚓

味咸,寒、大寒,無毒。主蛇瘕,去三蟲,伏尸,鬼疰,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膽。一名土龍。生平土,三月采,陰干。

白頸是其老者爾,取破去土,鹽之,日曝,須臾成水,道術多用之。溫病大熱狂言,飲其汁皆瘥,與黃龍湯療同也。

其屎,呼為蚓螻,食細土無沙石,入合丹泥釜用。若服此干蚓,應〔謹案〕《別錄》云∶鹽沾為汁,療耳聾。鹽消蛔,功同蚯蚓。

其屎,封狂犬傷毒,出犬毛,神效。

六【蟲魚下】

螻蛄

味咸,寒,無毒。主產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一名蟪蛄,一名天螻,一名 。生東城平澤,夜出者良,夏至取,曝干。

以自出者,其自腰以前甚澀,主止大小便。從腰以后甚利,主下大小便。若出拔刺,多用其腦。此物頗協神鬼,昔人獄中得其蟪力者。今人夜忽見出,多打殺之,言為鬼所使也。

六【蟲魚下】

蜣螂

味咸,寒,有毒。主小兒驚癇,螈 ,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手足端寒,肢滿賁豚。一名 蜣。火熬之良。

生長沙池澤。五月五日取,蒸,藏之,臨用當炙,勿置水中,令人吐。

畏羊角、石膏。莊子云∶ 蜣之智,在于轉丸。其喜入人糞中,取屎丸而卻推之,俗名推丸。當取大者,其類有三、四種,以鼻頭扁者為真。

〔謹案〕《別錄》云∶搗為丸,塞下部,引

六【蟲魚下】

斑蝥

味辛,寒,有毒。主寒熱,鬼疰,蠱毒,鼠 ,疥癬,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血積,傷人肌,墮胎。一名龍尾。生河東川谷。八月取,陰干。

馬刀為之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豆花時取之,甲上黃黑斑色,如巴豆大者是也。

六【蟲魚下】

芫青

味辛,微溫,有毒。主蠱毒,風疰,鬼疰,墮胎。三月取,曝干。

芫花時取之,青黑色,亦療鼠 。

六【蟲魚下】

葛上亭長

味辛,微溫,有毒。主蠱毒,鬼疰,破淋結,積聚,墮胎。七月取,曝干。

葛花時取之,身黑而頭赤,喻如人著玄衣赤幘,故名亭長。此一蟲五變,為療皆相似,二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芫青;四月、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王不留行蟲;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為葛上亭長;八月在豆花上,即呼斑蝥;九月、十月欲還地蟄,即呼為地膽,此米粒,主療諸淋結也。

〔謹案〕今檢本草及古今諸方,未見用王不留行蟲者,若爾,則四蟲專在一處。今地膽出豳州,芫青出寧州,亭長出雍州。斑蝥所在皆有,四蟲出四處,其蟲可一歲周游四州乎?且芫青、斑蝥,形段相似,亭長兒狀大殊。豳州地膽,三月至十月,草菜上采,非地中取。陶之所言,恐浪證之爾

六【蟲魚下】

地膽

味辛,寒,有毒。主鬼疰,寒熱,鼠 ,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蝕瘡中惡肉,鼻中服一刀圭即下。一名 青,一名青蛙。生汶山川谷,八月取。

惡甘草。真者出梁州,狀如大馬蟻有翼;偽者即斑蝥所化,狀如大豆,大都療體略同,必不能得真爾,此亦可用,故有 青之名。 字乃異,恐是相承誤矣。

〔謹案〕形如大馬蟻者,今見出 州者是也。狀如大豆者,未見也。

六【蟲魚下】

馬刀

味辛,微寒,有毒。主漏下赤白,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除五臟間熱,肌中鼠 ,止利機關。用之當煉,得水爛人腸。又云得水良。一名馬蛤。生江湖李云生江漢中,長六、七寸,漢間人名為單姥,亦食其肉,肉似蚌。今人多不識之,大都似今 而非。方用至少。凡此類皆不可多食,而不正入藥,惟蛤蜊煮之醒酒。蜆殼陳久者止痢。車螯、蚶蠣、之屬,亦可為食,無損益,不見所主。雉入大水變為 , 云是大蛤,乃是蚌爾,煮食諸蜊蝸與菜,皆不利人也。

〔謹案〕蜆,冷,無毒。主時氣開胃,壓丹石藥,及疔瘡,下濕氣,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瘡。多食發嗽,并冷氣,消腎。陳殼,療陰瘡,止痢。蜆肉,寒,去暴熱,明目,利小便,下熱氣,香港腳,濕毒,解酒毒,目黃。浸取汁服,主消渴。爛殼,溫,燒為白灰飲下,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殼陳久,療胃反及失精。

六【蟲魚下】

貝子

味咸,平,有毒。主目翳,鬼疰,蠱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除寒熱溫疰,解肌,散結熱。燒用之良。一名貝齒。生東海池澤。

此是今小小貝子,人以飾軍容服物者,乃出南海。燒作細屑末,以吹眼中,療翳良。又真馬珂搗末,亦療盲翳。

六【蟲魚下】

田中螺汁

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

生水田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橘者,人亦煮食之。煮汁,亦療熱,醒酒,止渴。

患眼痛,取珍珠并黃連內其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多瘥。

〔謹案〕《別錄》云∶殼,療尸疰水漬飲汁,止瀉。

六【蟲魚下】

蝸牛

味咸,寒。主賊風 僻, 跌,大腸下脫肛,筋急及驚癇。

蝸牛,字是力戈反,而俗呼為瓜牛。生山中及人家,頭形如蛞蝓,但背負殼爾。前以注說之。海邊又一種,正相似,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顏色,名為寄居。方家既不復用,人無取者,未詳何者的是也。

六【蟲魚下】

甲香

味咸,平,無毒。主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生南海。

蠡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取厴燒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無損益也。(新附)

六【蟲魚下】

味咸,平,無毒。主目中翳,斷血,生肌。貝類也,大如鰒,皮黃黑而骨白,以為馬飾。

七【果上】

豆蔻

味辛,溫,無毒。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生南海。

味辛烈者為好,甚香,可恒含之。其五和糝中物皆宜人∶廉姜最溫中,下氣;益智,熱;枸小冷耳。

〔謹案〕豆蔻,苗似山姜,花黃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枸櫞,性冷,陶景云溫者,誤矣。

七【果上】

葡萄

味甘,平,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久服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隴西五原敦煌山谷。

魏國使人多 來,狀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國人多肥健耐寒,蓋橘之變于河北矣。人說即是此間 ,恐如彼之枳類橘耶?〔謹案〕與葡萄亦同,然 是千歲 。葡萄作酒法,總收取子汁釀之自成酒。 ,山葡萄,亦堪為酒。陶景言用藤汁為酒,謬矣。

七【果上】

味酸、咸,平,無毒。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又療暴中風,身熱大驚。久服輕身不老。

一名覆盆,一名陵 ,一名陰 。生荊山平澤及宛朐。

李云即是人所食莓爾。

七【果上】

覆盆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輕身,令發不白。五月采實。

蓬 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顏色者也。覆盆是實名,李云是莓子,乃似覆盆之形,而以津汁為味,其核甚微細。藥中所用覆盆子小異。此未詳熟是?〔謹案〕覆盆、蓬大而甘,瘠地則子細而酸。

此乃子有甘、酸,根無酸味。陶景以根酸子甘,將根入果,重出子條,殊為孟浪。

七【果上】

大棗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 。久服輕身長季,不名美棗,一名良棗。八月采,曝干。三歲陳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氣。生棗,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葉覆麻黃,能出汗。生河東平澤。

大棗殺烏頭毒。舊云河東猗氏縣棗特異,今出青州、彭城,棗形小,核細,多膏,甚甜。郁者亦好,小不及爾。江東臨沂金城棗,形大而虛少暗,好者亦可用。

道家方藥以棗為佳餌,其皮利,肉補虛,所以合湯皆辟用之。

〔謹案〕《別錄》云∶棗葉散服使人瘦,久即嘔吐;揩熱痱瘡至良。

七【果上】

藕實莖

味甘,平、寒,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一名水芝丹,一名蓮。生汝南池澤,八月采。

即今蓮子,八月、九月取堅黑者,干搗破之。花及根并入神仙用。今云莖,恐即是根,不爾不應言甘也。宋帝時,太官作羊血 ,庖人削藕皮誤落血中,遂皆散不凝,醫仍用藕療血多效也。

〔謹案〕《別錄》云∶藕,主熱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

七【果上】

雞頭實

味甘,平,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一名雁喙實,一名芡。生雷澤池澤,八月采。

此即今 子,子形上花似雞冠,故名雞頭。仙方取此并蓮實合餌,能令小兒不長,自別有方。正爾食之,亦當益人。

〔謹案〕此實,去皮作粉,與菱粉相似,益人勝菱。

七【果上】

芰實

味甘,平,無毒。主安中,補五臟,不饑,輕身。一名菱。

廬江間最多,皆取火燔,以為米充糧,今多蒸曝蜜和餌之,斷谷長生。水族中又有首,性后食之,令陰不強。又不可雜白蜜食,令生蟲。

〔謹案〕芰作粉,極白潤,宜人。

七【果上】

味咸,溫,無毒。主益氣,濃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生山陰,九月采。

今會稽最豐,諸暨栗形大,皮濃不美,剡及始豐皮薄而甜。相傳有人患腳弱,往栗樹下食數升腎之義,然應生啖之。今若餌服,故宜蒸曝之。

〔謹案〕栗作粉,勝于療筋骨斷碎,疼痛,腫,瘀血有效。其皮名扶,搗為散,蜜和涂肉,令急縮;毛殼,療火丹瘡、毒腫;實飼孩兒,令齒不生。樹白皮水煮汁,主溪毒。

七【果上】

櫻桃

味甘。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

此即今朱櫻桃,味甘、酸,可食,而所主又與前櫻桃相似。恐醫家濫載之,未必是今者爾。又胡頹子凌冬不凋,子亦應益人,或云寒熱病不可食。

〔謹案〕搗葉封,主蛇毒。絞汁服,防蛇毒攻內也。

七【果中】

梅實

味酸,平,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止下痢,好唾,口干。

生漢中川谷,五月采,火干。

此亦是今烏梅也,用之去核,微熬之。傷寒煩熱,水漬飲汁。生梅子及白梅亦應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藥,以點志蝕惡肉也。服黃精人,去禁食梅實。

〔謹案〕《別錄》云∶梅根,療利筋脈,去痹。

七【果中】

枇杷葉

味苦,平,無毒。主猝 不止,下氣。

其葉不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飲,則小冷。

〔謹案〕用枇杷葉,須火炙,布拭去毛主嘔逆,不下食。

七【果中】

味甘,寒,無毒。主通鼻耳氣,腸 不足。柿有數種,云今烏柿火熏者,性熱,斷下,又療狗嚙瘡。火 者亦好,曬干者性冷。鹿心柿尤不可多食,令人腹痛利,生柿彌冷。又有冷復乃甚于柿,散石熱家啖之,亦無嫌。不入藥用。

〔謹案〕《別錄》云,火柿主殺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干,壓胃間熱。

七【果中】

木瓜實

味酸,溫,無毒。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

山陰、蘭亭尤多,彼人以為良藥,最療轉筋。如轉筋時,但呼其名及書上作木瓜字皆愈,理亦不可尋解。俗人拄木瓜杖,云利筋脛。又有 楂,大而黃,可進酒去痰。又楂子,澀,斷利。《禮》云∶楂梨舊 之。鄭公不識楂,乃云是梨之不藏者。然則古亦以楂為果,今則不入例也。凡此屬多不益人者也。

七【果中】

甘蔗

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補脾氣,利大腸。

今出江東為勝,廬陵亦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如大竹,長丈余,取汁以為沙糖,甚而細,亦可啖也。

七【果中】

石蜜

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干渴,性冷利。出益州及西戎,煎煉沙糖為之,可作餅塊,黃白色。云用水牛乳、米粉和煎,乃得成塊;西戎來者佳。近江左亦有,殆勝蜀者。云餅,堅重。(新附)

七【果中】

沙糖

味甘,寒,無毒。功體與石蜜同,而冷利過之。榨甘蔗汁煎作。蜀地、西戎、江東并有。

而附)

七【果中】

味辛,平,有毒。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土芝。

錢塘最多,生則有毒 ,不可食,性滑,下石,服餌家所忌。種芋三年不采,成 芋。

又別有野芋,名尤芋,形葉相似如一根,并殺人。人不識而食之,垂死者,他人以土漿及糞汁與飲之,得活矣。

〔謹案〕芋有六種,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野芋。其青芋細長,毒多,初煮要須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爾。白芋、真芋、連禪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療熱止渴。其真、白、連禪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鴟之饒,蓋謂此也。野芋大毒,不堪啖也。

七【果中】

烏芋

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二月生葉,葉曝干。

今藉姑生水田中,葉有丫,狀如澤瀉,不正似芋。其根黃似芋子而小,煮食之乃可啖,疑其有烏名,今有烏者,根極相似,細而美,葉乖異狀,頭如莞草,呼為鳧茨,恐此非也。

〔謹案〕此草,一名槎牙,一名茨菰,主百毒,產后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生水中,葉似鉀箭鏃,澤瀉之類也。《千金方》云∶下石淋也。

七【果下】

杏核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商洛市| 乐清市| 上蔡县| 宝鸡市| 华阴市| 拉萨市| 铁岭县| 永年县| 馆陶县| 林芝县| 富宁县| 沅江市| 二连浩特市| 中山市| 兴文县| 芜湖县| 临沧市| 浦北县| 彩票| 靖安县| 宜兰县| 普洱| 左云县| 宁德市| 荣昌县| 西贡区| 壶关县| 景德镇市| 德钦县| 堆龙德庆县| 达日县| 洮南市| 紫云| 白水县| 扎鲁特旗| 唐河县| 青冈县| 定南县| 冀州市|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