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中山見聞辨異(2)
- 清代琉球紀錄集輯
- 張學禮
- 2893字
- 2015-12-26 16:31:48
國常用日本「寬永」錢,錢質甚美。近與日本不通,故國人珍之;市多以貨易貨也。「志略」、「李錄」俱有遇冊封另鑄小錢之說:『小錢大不及鵝眼,無字、無輪廓;每百長寸許,五十五貫當球銀一兩』?!感熹洝梗骸好骱槲洹⒂罉方再n錢;天順二年,請照永樂、宣德間例賜錢,禮部議寢之。本朝無賜錢例』。
圣廟,在久米村泉崎橋北;創始于康熙十二年(「潘錄」作十三年),明年廟成,又明年行丁祭禮。每月朔、望日,行釋菜禮。又建祠,祀啟圣并四配父(「潘錄」:『皆塑像,又設木主。四配各手一經——「詩」、「書」、「易」、「春秋」)。其一切廟制、俎豆禮儀,悉遵「會典」?!钢韭浴梗骸壕妹鬃拥芫蛯W其中』;按其時未立學故也。
康熙五十八年,復建明倫堂于文廟南,謂之「府學」。國中舊制,擇久米大夫、通事一人為講解師,月吉讀「圣諭衍義」;三、六、九日,紫金大夫詣講堂理中國往來貢典,察諸生勤惰,籍其能者備保舉。八歲入學者,擇通事中一人為訓詁師教之——「潘錄」載之甚詳。
嘉慶三年,尚溫王始建國學于王府北。肄業者無定額,皆首里人;王之子弟暨陪臣三品上之子弟,皆與焉。外又建鄉學三(舊日所無?!概虽洝埂甘桌镌O鄉學三,擇久米人為之師」;非是),其四品下之子弟及國中子弟,例由鄉學選入國學。定制,擇紫金官二員總理、當官一員專司督課肄業,內五人為學長;凡首里人,皆由此進升。其有未入國學者即登仕版,亦難驟升高位也。
嘉慶三年,尚溫王復與陪臣議建文廟于新建國學之南;墻垣已備,今尚未落成。
嘉慶七年,那霸官民斂資具請于王,建鄉學四。每學由總理等官公舉久米人——仍請于王,王擇一人為之師;董其事者,即那霸耆舊紳士為之:歲給廩餼焉。
國無科目考試,率由鄉舉里選以次遞升;首里由紫金等官,久米、那霸則皆由總理等官,公同選舉。惟久米補官,向聞有試「表奏」之例;近增以試「詩」例,前此未有也?!感熹洝梗骸盒悴?,每年十二月試以「四書」題,作詩——或一首,或八句、四句;能者以次遞升』。向無其例。
文廟兩廡皆蓄經書,多自福州購回——盡內地書;至國人所著,如「世纘圖」——記中山歷傳世系、「中山世監」、「中山集」、「閩游草」、「燕游草」、「中山官制考」、「指南廣義」、「執圭堂草」、「觀光堂游草」、「澹園集」、「要務匯編」、「四本堂集」、「五云堂集」等不與焉?!竿翡洝梗骸簢薪匀毡緡鴷弧!概虽洝梗骸缚妓淖g館館考云:日本有「四書」、「五經」及佛書、「白樂天集」皆得自中國,未聞有宋儒之書;而球板「近思錄」屢引「明一統志」、邱瓊山「家禮」、梅誕生「字匯」,似刻于明季者。蓋其三十六姓本系閩人,閩又有存留館,球人往還存寓——故能知宋儒之書,攜歸另刊,旁附球字,以便誦習;非日本人所能。且遵用前明弘治、萬歷年號正朔屢見于序,亦非必倭人之書也』。
「潘錄」:『據官生云:「四書」刻于尚貞王——在明正德時,由來已久』。但球無科目、兼系海外一隅之刻,乃有「大魁天下」及「英雄待點頭」之語;球人不祀文昌,乃有文昌像,其「古文真寶」亦云「大魁」(國中「四書」刊本「離婁」卷末有文昌像,旁聯云:「冰監無私,三千禮樂皆翹首;文章有用,五百英雄待點頭」?!溉f章」卷末又有「大魁天下,從此階梯」贊):似內地有此本,而球人依仿刻之者。
「汪錄」:『國僧多游學日本,歸教其國中子弟』?!概虽洝梗骸和獯迦硕嘧x其國書』;注云:『即法司教條一段,細譯之,亦只是中國學宮一條例,不過易漢文為球語耳;不得謂之書』。潘又云:『以寺為塾,以僧為師;近日多立家塾』。以意揣之,想讀書僧寺,不特在未立塾以前,且當在未賜閩人三十六姓之前也。
「夏錄」:『僧識番字,亦識孔氏書。以其少時曾往倭國習之,故能歸教其國中子弟』。又云:『作詩,惟僧能之』?!钢韭浴梗骸合山荷趯嵟c萬松院不羈、天王寺瘦梅,為三詩僧』。「李錄」:『此行遍訪無一能詩者,且未聞有通僧能以文字教人者』。今大異于古所云矣。
「徐錄」:『多暖少寒,無冰霜,雪希降』?!赶匿洠骸簹夂虺?,隆冬間有霜雪』。今詢知國中并無冰雪,間有霜與雹耳。
「朝野僉載」:『人形短小,似崑侖』?!杆鍟梗骸荷钅块L鼻』?!咐钿洝乖嬷=癯姽偕弁?,又接見兩次貢使隨從人等,頗有魁梧奇偉、美秀而文者。且聞久米人,俊髦甲于諸村;姑米山人,更有豐頤修髯,迥異常夷者。蓋海隅漸被皇風者深,故誕育亦多秀良,大不似往昔矣。
「汪錄」:『農習于惰』。「夏錄」:『男子多仰給于婦人』。謝杰「補遺」:『儉而不勤(「潘錄」作「能勤」),女力耕作,男坐而食之』?!咐钿洝梗骸耗幸菖畡?,無肩擔背負者』。諸生云:『男力耕、女力織,擔負則男女皆有;貧民負薪運米,婦人兼為之』。據此,非男子皆荒于嬉也。大抵游手好閑者有之,不得以此為通國病。
「汪錄」:『國人無姓,或以所生之地為名、或以上世所官之地為名』?!钢韭浴梗骸簢嗣?,皆王所賜』。「李緣」:『據球人楊文鳳云:「世祿之家,皆賜姓;士庶率以田地為姓,更無名」』。細詢諸生,云國自前明賜閩人后,俱有姓名——如中國例,謂之「唐名」;不僅三十六姓為然也。外生時各有小名,貴賤皆然。又別有土名,即上世所官之地名——乃釆地名也(「張錄」作「田名」)。釆地由王論功之大小,定數之多寡、年之遠近;年滿,則地削而名亦易矣。后人有能亢宗者,別賜釆地,則更他名。王賜釆地,非賜姓名也;未聞有世祿之家始賜姓者,亦未有以所生之地為名者。至庶人本無釆地,何由以田地為姓名?再,土名一傳而后,祖孫、父子、兄弟多有相同小名;惟孫偶同祖之名,父子、兄弟不相同:語甚明晰。群書不免訛以傳訛。又,「汪錄」「祖孫、父子、兄弟同名」,「張錄」「父子不相同,孫則同祖之名」:又未能專指小名,均屬朦混。
胡靖「錄」:『國無名利縈心之累,民無有余、不足之憂』?!咐钿洝梗骸呵蛉讼蚴赖略疲骸竿良寺式载毭瘛埂唬回M非不足而縈利者?胡又云:『人無勞心,多致天年』?!咐钿洝梗骸洪L史梁邦弼云:「國人多不壽,小底(「李錄」:『陪臣對天使之稱』。冊使費公詩注:『夷官自稱「小底」——古契丹語』)尤早衰」』;以知胡語不實。
「明一統志」:『人無剽掠』。「謝錄」:『貧而不盜』(「潘錄」作「少盜」)。「張錄」:『道不拾遺』。詢之,果信。近聞間有鼠竊之輩,惟無盜耳。至不閉戶,惟鄉間(山南、山北故址,皆名鄉間)為然;余則啟閉如常。
國中有土妓,無官妓;土妓只那霸有之,首里、久米無是也。「張錄」:『女子有不嫁人者,離父母自居,專接外島貿易之客;女之親戚兄弟,仍與外客敘親往來,不以為恥』。竊疑琉球久邀圣世之薰陶,為海邦之善國;豈猶有此鄭、衛淫靡之習!「李錄」:『問球人向世德云:「聞女子愿為土妓者,聽其接交外客,女之兄弟仍與外客敘親往來,信乎」?對曰:「誠有之。然率皆貧民,故不以為恥」』。夫土妓貧不為恥,猶可言也。若女子不嫁人、離父母而接外客,亦不以為恥;此陰蹈妓之行而明逃妓之名,且非必由貧之故,則是稍知廉節者所不為;況琉球為守禮之邦乎!向又云:『已嫁而犯奸者,許女之父母自殺之,不以告王;即告王,王亦不赦』。豈有未嫁而犯奸者,女之父兄轉聽之而反與外客敘親往來之理!「隋書」:『男女相悅,便相匹耦』;或前古有之,然已荒遠難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