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 儒門事親
  • 張從正
  • 4923字
  • 2015-12-26 16:12:22

吐劑

三圣散

防風(三兩,去蘆) 瓜蒂(三兩,剝盡,碾破,以紙卷定,連紙銼細,去紙,用粗籮子籮過,另放,末將渣炒微黃,次入末,一處同炒黃用) 藜蘆(去苗及心,加減用之,或一兩,或半兩,或一分)上各為粗末。每服約半兩,以齏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齏汁,次入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原二盞,同一處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瓜蒂散

瓜蒂(七十五個) 赤小豆(七十五粒) 人參(半兩,去蘆) 甘草(半兩或三錢五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或二錢,量虛實加減用之,空心,齏汁調下服之。

稀涎散

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稱一兩,炙用之) 綠礬 藜蘆(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二錢,斡開牙關,漿水調下灌之。

郁金散

郁金 滑石 川芎(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量虛實加減,以齏汁調下,空心服之。

茶調散

(亦名二仙散)瓜蒂(不以多少,好茶中停)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齏汁調下,空心用之。

獨圣散

瓜蒂(不以多少)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齏汁調下服之。脅痛,加全蝎;頭痛,加郁金。

碧云散

治小兒驚風有涎。

膽礬(半兩) 銅青(一分) 粉霜(一錢) 輕粉(一分)上研為細末。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用之,如中風用漿水調服。

常山散

常山(二兩) 甘草(二兩半)上為細末。水煎,空心服之。

青黛散

豬牙 皂角(二個) 玄胡索(一個) 青黛(少許)上為細末。鼻內灌之,其涎自出。

汗劑

防風通圣散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去根不去節) 連翹 芒硝(以上各半兩) 石膏黃芩 桔梗(以上各二兩) 滑石(三錢) 甘草(二兩) 荊芥 白術 山梔子(以上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涎

雙解散

通圣散與益元散相合中停,水一鐘,生姜、豆豉、蔥白同煎。

浮萍散

治癩風。

浮萍(一兩) 荊芥 川芎 甘草 麻黃(去根)以上各一兩。

或加當歸、芍藥。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則愈。

升麻湯

升麻(去土) 葛根 芍藥 甘草(炒,以上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麻黃湯

麻黃(一兩,去根) 官桂(七錢) 甘草(三錢半,炙) 杏仁(二十二個,去皮尖,麩炒黃色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鐘,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自解。

桂枝湯

桂枝(一兩) 茯苓(半兩) 芍藥(一兩) 甘草(七錢)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棗一同煎,溫服。

下劑

導水丸

大黃(二兩) 黃芩(二兩) 滑石(四兩) 黑牽牛(四兩,另取頭末)加甘遂一兩,去濕熱腰痛,泄水濕腫滿;久病,則加。白芥子一兩,去遍身走注疼痛;或加樸硝一兩,退熱,散腫毒,止痛;久毒,宜加。郁李仁一兩,散結滯,通關節,潤腸胃,行滯氣,通血脈;或加樟柳根一兩,去腰腿沉重。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臨臥溫水下。

禹功散

黑牽牛(頭末四兩) 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兩)上為細末。以生姜自然汁調一、二錢,臨臥服。

通經散

陳皮(去白) 當歸(各一兩) 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臨臥服。

神丸

甘遂(根據前制用) 大戟(醋浸煮,焙干用) 芫花(醋浸煮,各半兩) 黑牽牛(一兩) 大黃(一上為細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溫水下。

琥珀丸

上為前神佑丸加琥珀一兩是也。

益胃散

甘遂(根據前制過用)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 豬腰子,細批破,以鹽椒等物淹透,爛切,摻藥在內,以荷葉裹,燒熟,溫淡酒調服。

大承氣湯

大黃(半兩) 濃樸(一兩) 枳實(一枚,麩炒) 芒硝(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以意加減。

小承氣湯

大黃 濃樸(以上各一兩) 枳實(一枚)上為粗末。同前煎服。

調胃承氣湯

大黃 甘草(炙) 樸硝(以上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盞,煎三、五沸,去滓溫服,食后。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二個,去皮尖) 官桂 甘草 芒硝(以上各半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玉井散

栝蔞根(二兩) 甘遂(一兩,制用)上為細末。以麝香湯調下三錢,臨臥服。

水煮桃紅丸

黑牽牛(頭末半兩) 瓜蒂末(二錢) 雄黃(一錢,水飛過用之) 干胭脂(少許)上以黃酒調面為丸,以水煮,令浮熟取出,冷水拔過。麝香湯水下。

無憂散

黃 木通 桑白皮 陳皮(以上各一兩) 胡椒 白術 木香(各半兩) 牽牛(頭末四兩)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以生姜自然汁調下,食后。

泄水丸

(又方,藏用丸一料,加芒硝半兩,商陸半兩。為末,水丸。根據前服之)大戟 芫花 甘遂 海帶 海藻 郁李仁 續隨子(以上各半兩) 樟柳根(一兩)上為細末,水煮棗肉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水下。

牛黃通膈丸

黑牽牛 大黃 木通(以上各半兩,各另取末)上為細末,水丸,如黍粒大。量兒大小,三、五十丸,或百丸,水下。

四生丸

(一名潤腸丸)黑牽牛 大黃 樸硝 皂角(去皮弦,蜜炙,以上各等份)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溫水下。

內托散

大黃 牡蠣(以上各半兩) 甘草(三錢) 栝蔞(二個)上為末,水一大盞,煎三、五沸。去滓,露冷服。

藏用丸

大黃 黃芩(以上各二兩) 滑石 黑牽牛(各四兩)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溫水下。

神芎丸

藏用丸一料,內加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水丸,桐子大。水下。

進食丸

牽牛(一兩) 巴豆(三粒,去油、心、膜)上為末,水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后,隨所傷物送下。

牛黃白術丸

治腰 腳濕。

黑牽牛末 大黃(以上各二兩) 白術(一兩)上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湯下。要利,加至百丸。

玉燭散

以四物湯、承氣湯、樸硝各等份。水煎,去滓,食前服之。

三和湯

以四物湯、涼膈散、當歸各中停,水煎服。

丁香化癖散

治小兒脾。

白丁香 密陀僧 舶上硫黃(以上各一錢) 砂(半錢) 輕粉(少許)上為細末。每兒一歲服半錢,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后用通膈泄。

抵當湯

水蛭(十個) 虻蟲(十個,去翅、足,熬) 大黃(一兩) 桃仁(七枚,去皮、尖,捶)上銼如麻豆。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抵當丸

虻蟲(五個) 桃仁(六枚) 大黃(三分) 水蛭(五個)上為細末,只作一丸。水一大盞,煮一丸,至七分,頓服之。

十棗湯

紫芫花(醋浸煮) 大戟 甘遂(制,以上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盞,棗十枚,同煎,取半盞服。

除濕丹

檳榔 甘遂 威靈仙 赤芍藥 澤瀉 葶藶(以上各二兩)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以上各一兩) 黑牽牛末(半兩) 大戟(三兩,炒) 陳皮(四兩,去白)上為細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水送下。

利膈丸

牽牛(四兩,生) 槐角子(一兩,炒) 木香(一兩) 青皮(一兩) 皂角(去皮,酥炙) 半夏(洗,各二兩)上為細末,生姜、面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水送下。

三一承氣湯

大黃 芒硝 濃樸(去皮) 枳實(以上各五兩) 甘草(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半兩,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入硝,去滓,熱服

大陷胸湯

大黃(一兩半) 芒硝(一兩八錢半) 甘遂末(一字)上以水一盞,煮大黃至八分,去滓,入硝一沸,下甘遂末,溫服。

小陷胸湯

半夏(湯洗,一錢五分) 黃連(一分) 栝蔞實(一枚,用四分之一)上銼麻豆大。水二盞,先煮栝蔞至一盞半,下諸藥,取八分,去滓,溫服未利再服。

握宣丸

檳榔 肉桂 干姜 附子 甘遂 良姜 韭子 巴豆(以上各等分入硫黃一錢)上為細末,軟米和丸,桐子大。早晨先椒湯洗手,放溫揩干,用生油少許泥手心,男左女右,磨令熱,握一丸,宣一、二行。

風門

防風通圣散

(方在汗門中附。)

防風天麻散

防風 天麻 川芎 羌活 白芷 草烏頭 荊芥 當歸(焙制) 甘草 滑石 白附子(以上各上為末。熱酒化蜜少許,調藥半錢,加至一錢,少時覺藥行,微麻為度。如作丸,煉蜜和彈子大。熱酒化下一丸,或半丸。

防風湯

防風 麻黃 獨活 秦艽(去蘆) 黃芩 石膏 當歸 白術(以上各半兩)上為粗末。入半夏片子,令攪勻,每服四錢,水二中盞,入生姜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少許,帶熱食后服。

祛風丸

川烏(炮,去皮臍) 草烏(炮) 天南星 半夏(姜制) 蒸豆粉 甘草 川芎 僵蠶 藿香零陵香 地龍(去土) 蝎梢(炒,以上各一兩) 川姜(半兩)上為細末,藥末一兩,用蒸豆粉一兩,以白面二兩,滴水和丸,如桐子大,陰干。細嚼,茶清下三、五丸至五、七丸,食后初服三丸,以漸加之。

排風湯

當歸(去蘆) 杏仁(去皮尖,麩炒) 防風(去蘆) 白蘚皮 白術 芍藥 官桂(去粗皮) 川芎 甘草(炒,各三兩) 獨活 麻黃(去節) 茯苓(去皮,各三兩)上為粗末。每用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續命湯

麻黃(去節) 人參(去蘆) 黃芩 芍藥 川芎 甘草(炙) 杏仁(湯泡,去皮尖,炒) 防己官桂(去皮) 防風(去蘆,各一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上除附子、杏仁外,合搗為粗末,后入二味攪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少熱服,食后。

消風散

川芎 羌活(去蘆)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白僵蠶(炒) 蟬殼(去土,以上各一兩陳皮(去白) 濃樸(去粗皮,姜制,以上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川芎散

川芎 荊芥 甘菊 薄荷 蟬殼 蔓荊子(以上各二兩) 甘草(一兩,炙)上為細末。茶酒任下三、二錢,食后服。

搜風丸

(一名人參半夏丸)人參 茯苓 南星(以上各半兩) 半夏 干生姜 白礬(生) 凝水石(以上各一兩)蛤粉(二兩) 薄荷(半兩) 藿香(半兩)上為細末,與藏用丸末各中停,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送下。

當歸川芎散

當歸 川芎(以上各半兩) 甘草(二兩) 黃芩(四兩) 薄荷(一兩) 縮砂仁(一分)上為細末。溫水調下一、二錢。

愈風餅子

川烏(半兩,炮制) 川芎 甘菊 白芷 防風 細辛 天麻 羌活 荊芥 薄荷 甘草(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子,細嚼,茶酒送下,不計

疏風丸

通圣散一料,加天麻、羌活、獨活、細辛、甘菊、首烏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

通頂散

石膏 川芎 瓜蒂(以上各等份) 藜蘆(少許)上為細末。鼻內嗅之。

胃風湯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川芎 官桂 當歸 芍藥 白術上件各等份,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陳粟米煎,空心服之。

香芎散

香附子(炒) 川芎 石膏(水飛) 白芷 甘草 薄荷(以上各一兩) 川烏(半兩,炒,去皮臍)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茶清調下,無時。

鐵彈丸

地龍(去土) 防風 白膠香 沒藥 木鱉(去皮) 草烏頭(水浸炮) 白芷 五靈脂 當歸(以上各一兩) 細墨(三錢) 麝香(另研) 乳香(另研) 升麻(各二錢)上為末,糯粥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生姜酒下。

暑門(瘧附)

白虎湯

知母(一兩半,去皮) 甘草(一兩) 糯米(一合) 石膏(四兩,亂紋者,另研為末)上銼如麻豆大,粳米拌勻,另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日三、四或眩嘔者,加半夏半兩,姜汁制過用之。

桂苓甘露散

官桂(半兩) 人參 藿香(以上各半兩) 茯苓 白術 甘草 葛根 澤瀉 石膏 寒水石(以上各一兩) 滑石(二兩) 木香(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點下,新水或生姜湯亦可用之。

化痰玉壺丸

南星 半夏(并生用) 天麻(以上各半兩) 白面(三兩)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候浮即熟,漉出放溫,另用生姜湯下,不拘時服。

益元散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調,新水送下。

玉露散

治暑。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栝蔞根(以上各四兩) 甘草(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新水調下。

石膏散

石膏(一兩) 人參(去蘆) 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細末。新水蜜水調三錢,生姜湯亦可。

辰砂丹

治瘧。

信(一錢) 雄黑豆(六十個或二兩重)上為細末,朱砂為衣,端午日合。不令雞犬婦人見。每服一丸,無根水下。

溫脾丸

信(一錢) 甘草(二錢) 紫河車(三錢) 豆粉(四兩)上為末,滴水丸。每服半錢,作十丸,臨臥,無根水下。

溫脾散

紫河車 綠豆(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 砒(一錢,另研)上為細末,后入砒,研勻。每服半錢,新水一盞調下。如是隔日發,直待臨睡服藥;如頻日發,只夜深服。忌葷、酒、魚、兔等。

濕門(嗽附)

五苓散

官桂 澤瀉 豬苓(去黑皮) 茯苓(去皮) 白術(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或新水調下。

葶藶木香散

苦葶藶 茯苓(去皮) 豬苓(去皮,以上各一分) 木香(半錢) 澤瀉 木通 甘草(各半兩官桂(一分) 滑石(三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姜湯調下,食前服。

白術木香散

白術 豬苓 澤瀉 赤茯苓(各半兩) 木香 檳榔(各三錢) 陳皮(二兩,去白) 官桂(一錢)滑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溫服,食后。

大橘皮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蕲春县| 金堂县| 高阳县| 千阳县| 天等县| 如东县| 搜索| 平舆县| 丹阳市| 庄浪县| 吉水县| 环江| 惠州市| 宣武区| 通道| 西丰县| 延庆县| 内丘县| 孟州市| 安多县| 青铜峡市| 高要市| 古蔺县| 小金县| 陆丰市| 文成县| 怀宁县| 长岭县| 和龙市| 依兰县| 曲沃县| 英德市| 朝阳市| 错那县| 青田县| 固阳县| 龙泉市| 甘孜| 宁陵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