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其它版本四庫輯本別集六十九種拾遺(23)
- 四庫輯本別集拾遺
- 欒貴明
- 4514字
- 2015-12-26 16:11:28
迢迢方壺山,遠在扶桑東。何年鑿混沌,元氣間鴻蒙。扶輿清淑自融結,瑰奇不與余山同。昆侖玄圃疑并峙,嵩衡泰華難爭雄。環以弱水,繚以瀛蓬。珊瑚碧樹交磊砢,瑯玕芝草紛蒙茸。金烏玉兔,旋繞乎其上。鳳【鳳】【凰】麒麟,游戲乎其中。神仙萬古所會宅,秋乎六鰲之上,海若之宮。往泛樓【般】【船】過其側,風濤阻絕無由通。真人恍惚不可見,至今抱此心。朅來塵寰內,邂逅開奇逢。飛仙躡鳧舄,發漆顏如童。手持帝賜清涼丹,洗滌熱惱蘇羣蒙。赫然與世作司命,物不疵癘長年豐。愿回銀海月,下照凡夫窮。飲我紫瓊漿,佩我清芙蓉。腰纏十萬騎黃鶴,瑤池同看蟠桃紅。歸來燕坐江嶂曲,時游慧剎聽松風。載瞻合皂山,言招葛仙翁。呼吸玄化,逍遙太空。?;I自報水清淺,人間之樂無窮終。方壺方壺,仙山咫尺兮,嗟來者其焉從?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五十六「壺」字韻,頁二十上引「胡樗隱集」。(影印本第十七冊)】
【樂善堂】
樂善堂中樂最真,滄桑屢變道終存。舊家閥閱今猶昔,奕葉詩書子又孫。慈竹連春雨靜,蟠桃偏散曉霞繁。高風舉世堪師表,孰使紛紛薄俗敦。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二「堂」字韻,頁二十三下引「胡樗隱集」。(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若村記
出郡郭東行十余里,有勝地曰沙堤。堤之上,竹樹綿密,途徑縈迂。環之地而居者,茅舍相望。其族之蕃且大者曰陳氏。陳氏之先,有為郡錄事參軍者,有仕至邑令者。宦譜流芳,遠近推之。友人黃楚崇嘗語余曰:「吾家白湖之上,距沙堤二三里。世為姻媾詩書道義之好,彌久而彌厚也。陳氏多佳子弟,其字以君材聞于人者,又陳氏之隱君也。君材好讀書,善與人交。辟一室,外植花竹,中列圖畫。顏其軒曰『若村』。搢紳之士,咸詠歌其事。幸為記之?!褂嗦劥逯疄檠?,聚落也,野也?!蹲滞ā吩疲骸附浭窡o村字?!埂都崱肤摺稄凸啪帯罚骸缸之攺囊?,從屯,今作村。世俗所通用也?!狗蚪蕉诱咧^之山村,近江而居者謂之江村。今君之所居,近蕭水二三里許,宜目之曰江村矣。顧以「若村」名,蓋沙堤經兵燹之余,華堂廣悉化為瓦礫矣。今之結屋而居者,非復承平之舊也。閭閻岑寂,簫鼓之聲不聞。徘徊顧瞻,境與心合。因思昔時之華麗,感今日之荒涼,尚村之不若也?;蛘咴唬骸附裰藸蠲矘阋?,威儀不戢。世咸目之曰村,君豈有慕于斯?」余曰:漢廷大臣,皆木強敦厚,遲鈍少文。世俗所謂村也。蓋《論語》之言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釋者曰:「野人,謂郊外之民。」蓋亦村耳??资ビ麖南冗M,乃厭乎彬彬之文,惟質樸為貴。君以若村自號,豈慕是歟?余山居野人也,賦性樸魯,俚而不華。殆真村者,不但若也。清時暇日,訪君于沙堤之村。俯樵唱于谷口,賡漁歌于渺茫。飲村酒,賦村詩。幸毋誚我曰:「子真村居人也,是以能知村之樂焉?!?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村」字韻,頁十下引「胡居敬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宋禧:《庸庵集》十四卷
宋禧,初名玄僖【《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八作「初名元禧」,玄諱作元,《永樂大典》均作「玄僖」,今從之。】,字一尢逸,號庸庵。余姚(浙江)人。元至正十年(一三五囗)中浙江鄉試,補繁昌教諭,尋棄歸。洪武初,召修《元史》。書成不受職,乞還山,復與桂彥良同征,主考福建?!睹魇贰肪矶宋逵袀?。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庸庵集》十四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宋玄僖詩【一條】 宋玄僖庸庵集【十四條】 宋玄僖庸庵稿【三條】
宋玄僖庸庵后稿【四十二條】 《廣信府志》引【一條】
以上共六十一條,校南??资镶n本(藏廣州中山圖書館)《庸庵集》十四卷,館臣漏輯者十三條。
野梅圖
凄凄山澤畔,慘慘雪霜中。獨有憂心者,時來嗅朔風。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八「梅」字韻,頁二十下引「宋玄僖庸庵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題紅梅畫三首
其一
自喜春光早,翻憐月影孤。鐵心亦愛惜,不肯擊珊瑚。
其二
縞帶何時換,紅裳向日明。天寒看翠羽,春近憶黃鶯。
其三
日遠江南路,愁深洛下塵。淚痕都是血,寄語鐵心人。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九「梅」字韻,頁十五下引「宋玄僖庸庵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題王時敏畫梅
誰憐迂甚王征士,不管江頭驛使催。秋晚小山叢桂下,為人猶寫數枝梅。
【」。(影印本第三十六冊)】《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三「梅」字韻,頁十二下引「宋玄僖庸庵后
題畫梅
其一
老干風霜古,柔枝雨露新??蓱z青白眼,逢著看花人。
其二
隔水花如雪,云窗盡日開。何勞路旁別,為折一枝來。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三「梅」字韻,頁十三下引「宋玄僖庸庵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洞巖】
翠巖仙洞白云深,躡石捫蘿一訪尋。真馭不逢山色瞑,澗風吹袂冷森森。
【《永樂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四「巖」字韻,頁五下《廣信府志》引「宋僖詩」。(影印本第一百冊)】
【求放心齋銘并序】
「求放心齋」者,四明唐君時可藏修之室也。時可以鄉先生,子孫從事顯路,循循斂慎不失其世守。而其名齋,又不忘乎問學之要,若是可尚也已。余姚宋某乃為之銘曰:
凡民有心,乃主厥躬。尊曰天君,常居于中。耳目眾體,有令則從。萬感以應,既明而通。曷放于外,物誘則昧。播遷忘返,有曠其內。陷彼陰于,淵淵以隊。惕茲至尊,可失定位。孰求其放,先覺所望。求之則存,虛靈豈喪。學問之道,有啟于孟。欽哉后修,用達乎上。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六「齋」字韻,頁二十三下引「宋玄僖庸庵集」。(影印本第二十九冊)】
心一齋記
郁君敬修,四明善士也。藏修于郭居,扁其齋曰「心一」,而征言于余姚宋玄僖以為記。乃繹古訓而言曰:心神明不測者也,得于天而主于人之身。天下之理,于是乎具焉;天下之事,于是乎應焉。古今至遠也,而通乎一息者心也;宇宙至廣也,而周乎一念者心也。天至高也,地至厚也,人之身至眇也,而參為三才者心也。心之于人,至貴至尊者也,而耳目眾體之官不能侵;至虛至明者也,而耳目眾體之欲不能蔽。侵于耳目眾體之官,蔽于耳目眾體之欲者,眾人之心也。性統于心而靜,情統于心而動。靜而恒中,動而恒和者,圣人之心也。雖然,眾人之心豈果異于圣人之心哉?譬之鑒也。圣人無垢,而眾人有垢也。自有垢而至無垢,刮磨之功也。自眾人而至圣人,學問之力也。學問非一事而放心是求者,學問之要也。何謂放心,靜而昏,動而雜者,放心也。心既放矣,以之檢身,則鑒失其明;以之應事,則衡失其平。甚矣,放心不可以不求也。求之柰何?心一而已矣。以言乎學問,敬而循序者,心一也。以言乎應事,敬而中節者,心一也。心一之功大矣哉!《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褂嘀^圣人之道亦然。圣人有心而無為者也,天地無心而成化者也。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原其功,不越乎心一而已矣,敬修其進之哉!
【」。(影印本第二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七「齋」字韻,頁二十上引「宋玄僖庸庵后
雪篷齋記
客有自東海來者,談明之南郭,若有遯者之居焉。其居遠市而寂,戶牖階檻晻映水林蘆葦間。吾嘗過而異之,因下馬造其室。室之上覆與其四旁皆施素焉。啟牖以觀,曒然若雪,而虛然若舟,其扁曰「雪篷齋」云。時吾睹其室,嘆曰:曩以事涉漲海,樓船快健,爭先取疾,若天馬羣躍長風中。旗旄飄揚,劍戟蕩摩。蛟龜鯤鯨,出沒導從,誠偉觀也。然當隆暑時,赤日熾波,瘴霧熏天。浩蕩無際,不知所辟?;仡櫢改钙拮尤舾舢愑?,邈乎不可見。中心火熱,水不能沃。及茲登陸而郭行,不知有所謂雪篷者在是也。既嘆而坐,雪篷主出見客。問其名氏,若聵然無聞者。室中無他物,幾榻琴硯,書冊山水圖在焉。日正中,蒼涼外浮,虛白內朗,令人有醒然者。雪篷主戶外蔭有桐,火石鼎,汲井烹苦茗飲。客既出門,人事復坌集。蒙蒙役役,夢寐度白日,竟忘詢其人矣。余聞其言而憶之曰:「噫,豈吾故人陳元昭乎?」元昭性淡泊,好畫山水。嘗游諸公貴人間,往往不意合。今聞其遯處南郭矣,豈其人乎?余觀古之遯者多蹈海而往,視人間世若有所不樂。然蹈海于海以自遠,孰若蹈海于人人中,浮湛而莫我知也。元昭若遯雪篷,蹈海于人人中,則人人中之海不大于海之為海者乎?未幾,元昭寓書于余,曰:「為我記雪篷。」乃知雪篷主果元昭不錯也。因書客與余談者,為《雪篷齋記》。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四十「齋」字韻,頁十一上引「宋玄僖庸庵集」。(影印本第三十冊)】
代趙聲翁祭兄文【(己卯)】
嗟我老君,遭時艱難??顺惺漓瘢貥I以勤。生我兄弟,同母五人。兄為冢子,碩大且敦。吾宗所望,諸弟所尊。若子若婦,若侄若孫。以及戚,咸蒙訓言。端居一室,外務罔干。跡與物疏,心實周旋。故慮所及,事獨萬全。有恢前績,夫豈偶然。嗟夫世家,與運凋殘。往往華盛,降為孤寒。有藉先澤,吾門尚延。人事所致,寧獨自天。我之昆弟,根株相聯。兄處養望,厚重弗遷。隱然長城,寇侮敢前。我與子靜,外力是宣。其余兄弟,贊翼翩翩。以應兄志,如是有年。庶幾先君,慰于九泉。天禍我家,強者先顛。清兄靜弟,相繼棄捐。己失一臂,動作闕焉。又喪元兄,我益力單。惟兄之貴,家受封恩。惟兄之富,足裕后昆。惟兄之嗣,有為郎官。惟兄之壽,白發蒼顏。終于正寢,既順且安。兄志厭矣,我又何嘆。所以悲慕,鐘情天倫。兄弟之中,惟二人存。且自兄沒,世事日艱。弟亦老矣,無意人間。惟愿后人,念及本原。相與扶持,世世無愆。兄在幽冥,其相先君。啟于先生,以佑吾門。兄今就葬,何日來還。設祭棺前,涕淚其潛。
【」。(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一「祭」字韻,頁十八下引「宋玄僖庸庵
祭岑栲峯先生文
光輝。兵興宇內,盜賊日滋。公既疾病,日無禱醫。壙我近丘,治我棺衣。得死為幸,吾死已遲。三日而葬,勿后其時。緇黃之事,無為我為。常所往來,至者可知。一酹墳土,已不我遺。公有治命,令子不違。吾儕哭公,過時而悲。顧瞻老成,存者其誰。山寒木落,云高鶴飛。公不可起,九泉永歸。羅拜墓下,涕泗漣洏。設祭陳誠,靈其鑒茲。黍,談笑尊罍。喜怒憂怨,發為歌詩。不事雕刻,時出怪奇。世道愈隘,知公者希。淵珠璞玉,孰惟公耿介之資,與俗寡諧。高邁之識,弗惑旁蹊。尚論古人,多契其懷。有志當世,不展其才。偃蹇以老,特立草萊。彼熱不附,彼涼不睽。曲直之辨,短長之裁。施于鄉閭,好惡不齊。當其憤世,剛腸莫摧?;蛐刑镩g,或坐水。霞晨月夕,嘉客適來。繾綣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四「祭」字韻,頁十三下引「宋玄僖庸庵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七冊)】
謝肅:《密庵集》八卷
謝肅,字原功。上虞(江西)人。元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末,欲投效張士誠,未遇,歸隱。明洪武中,舉明經,授福建按察司僉事。后以事被逮,下獄死?!睹魇贰肪矶宋逵袀鳌K膸祓^臣自《永樂大典》輯《密庵集》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謝肅【一條】 謝肅詩【三條】 謝肅密庵詩集【一條】 謝肅密庵詩稿【二條】 謝肅密庵集【三條】
謝肅密庵稿【五條】 謝原功密庵詩稿【三條】 密庵詩稿【一條】 密庵文稿【一條】
以上共二十條,?!端膸烊珪繁荆ú乇本﹫D書館)《密庵集》八卷和《四部叢刊三編》明洪武刊本《密庵集》十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龍興探花上知府
寶界仙葩谷雨催,輕塵拂面探車回。春衣香重飄金谷,曉檻妝寒傍玉臺。齋閣獨存徐孺榻,賓筵今盛孔融杯。韶華賞芳游在,綠水紅蓮次第開。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九「府」字韻,頁二十下引「謝肅詩」。(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錢宰:《臨安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