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其它版本四庫輯本別集六十九種拾遺(24)

錢宰,字子予,一字伯均。會稽(浙江)人。元大德三年(一二九九)生。至正中中甲科。明初征修禮樂書,授國子助教。后參修《書傳會選》。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卒?!睹魇贰肪硪蝗哂袀?。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臨安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錢宰臨安集【三十九條】

以上三十九條,校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臨安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二十七條。

題王煮石梅花

邵生得梅花折枝,上寫《江南婦》詞,王煮石所畫也。時邵適去妾,因題以嘲之。

誰謂江南婦,不及江南花。春深風雨惡,花落婦西家。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三「梅」字韻,頁十五下引「錢宰臨安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衡門詩

衡門晝不關,深巷客來少。芳草滿階生,落花無人掃。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七「門」字韻,頁八下引「錢宰臨安集」。(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曉妝詩

白玉搔頭手自搔,曉妝臨鏡試蘭膏?;仡^欲問張京兆,莫把蛾眉畫得高。

【《永樂大典》卷六千五百二十三「妝」字韻,頁二下引「錢宰臨安集」。(影印本第六十二冊)】

擬古十九首

絆」。「回車駕言邁」,自傷不見用于時也,然結之以「榮名以為寶」,若急于仕矣。今擬曰:「榮名何足言」?!笘|城高且長」,自傷不得仕進,而惟「燕趙多佳人」之比。今擬曰:「鄒魯多哲人」、「束帶升其堂」?!干瓴粷M百」,勉人及時燕樂,而惟「仙人王子喬」之慕。今擬曰:「重華何人哉,還可與等夷」。皆勉之使歸于正云。諸篇皆然。古詩十九首,有風雅之遺音焉?;蛘咧^其未能一于雅正也。余嘗擬之。其一,「行行重行行」,賢者不得于君而作,然但祝之以努力加餐而已。今擬曰:「愿言崇明德,無為終棄捐」,庶幾有規諫之意焉。其二,「青青河畔草」,刺輕于仕進而不能守節者,然但結之以空難獨守,則濫已甚矣。今擬曰:「褰裳竟何為,日夕終風暴」,庶幾有警戒之意焉。「今日良燕會」,美士之不茍進也。然結之以「無為守貧賤」,若勸之使茍進矣。今擬曰:「無為受

其一

出門萬里別,行行遠防邊。相望各天末,北斗日夜躔。四運秋復春,不見君子還。燕車北其轍,越馬南其轅。目遠心愈近,悵望徒懸懸。黃云暗關塞,路險不見天。式微夫如何,日月忽已遷。愿言崇明德,無為終棄捐。

其二

灼灼上花,離離下草。盈盈倚市門,粲粲顏色好。對客巧趨蹌,當歌善窈窕。毋為逞妖冶,愧爾增謣傲。褰裳竟何為,日夕終風暴。

其三

青青霸陵草,莽莽長安道。人生如過客,發白已蚤。及此芳春節,灞水流浩浩。豈無一尊酒,逍遙散幽抱。命駕出北征,貴游多年少。白馬金絡頭,瓊筵相輝耀。燕姬間秦箏,夾生紛窈窕??v飲極娛樂,幽何嗟悼。

其四

絆,局促悲苦辛。置酒開華宴,行樂及芳辰。吳趨理妙曲,逸饗行云。雅調暢高情,和者如陽春。同心夙所契,適趣當為陳。叢林下翔鳥,晴川見游鱗。何當解余佩,怡然樂天真。無為受

其五

高臺何巍巍,參差與云平。玉繩臨雙闕,長河流無聲。上有羽衣人,逍遙吹玉笙。清響涵明月,飛佩可泠泠。借問弄者誰,疑是董雙成。逸思隨風發,無人識其聲。曲終再三嘆,感慨有余情。所悲同門友,局促趨世榮。愿將秋水劍,為之解塵纓。笑呼雙黃鵠,與子俱遠征。

其六

涉海采瑯玕,紅者珊瑚枝。明珠盈懷袖,將以遺所思。海闊不得返,所寶莫致之。爛其納我室,抱璞將何為。

其七

長風,乘槎犯牽牛。支機織女石,為問今在不。水深波濤闊,浮石將焉求。皎皎明月光,照我屋東頭。寒螀鳴樹間,招搖指孟秋。白露下高梧,葉落聲颼颼。寒暑更變遷,河漢東南流。懷哉里中兒,奮志起遠游。飄然

其八

青青梧桐樹,托根在高岡。與子新合歡,翕如鳳與凰。鳳凰鳴鏘鏘,合歡期世昌。歡情一何短,離思一何長。嗟彼籬下菊,含英揚其芳。晨霜秉貞節,寧隨秋草黃。終當采而佩,歲晏夫何傷。

其九

中林多幽蘭,江籬雜芳蓀。采之酌春酒,將以清心魂。持杯未及飲,悵然念王孫。王孫不歸來,置酒在芳尊。

其十

河東有織女,皎皎云為章。手弄機上絲,日夕更七襄??棾晌迳?,欲制君子裳。莫言隔秋水,可以駕飛梁。睆彼牽牛星,終日不服箱。

其十一

青郊一何曠,悠悠駕飛轅。好風從東來,百花中園。所嗟花下人,華發愧芳妍。盛衰固常理,何必金石堅。朝聞庶有得,夕死不愧天?;ㄩ_已復謝,榮名何足言。

其十二

空白露下,秋氣日夜涼。悲風動高梧,落葉凄已黃。四序遞流易,歲晏發既蒼。興懷感逝川,長嘆惜流光。勇躍勵情志,毋使徒悲傷。鄒魯多哲人,美者金玉相。被服黼與黻,斐然爛成章。至今猗蘭操,遺響一何長。馳情整華佩,躑躅增悵望。何當秣余馬,束帶升其堂。

其十三

朝登太行山,山下見古墓。生時諒英雄,覆封且固。千秋萬歲后,荊棘波廣路。狐兔穴其中,躑躅走樵豎。朽骨食已無,螻蟻上枯樹。人生天壤間,歲月如脫兔。日往月斯臨,寒至暑則去。方生何控摶,之死亦奚懼。吾將學長生,空同渺何許。酒至輒盡觴,曲肱樂吾趣。

其十四

死者如逝水,生者如浮云。郭西蒿里塋,累累盡荊榛。終古一長夜,永寐不復晨。落日下牛羊,叢棘蔽斷麟。不如東家丘,崇崗氣氤氳。樵蘇代有禁,圣澤日已新。

其十五

人生無百歲,每作千歲期。月出日已沒,流光疾如馳。哲人惜寸陰,進德當及時。嗟彼自放者,且復樂今茲。重華何人哉,還可與等夷。

其十六

孟秋涼風至,嗈嗈鴈南翔。游子在中野,卒歲嗟無裳。豈無同心友,悠悠阻關梁。昨宵夢見之,手升其堂。美人懷昔歡,贈以金玉相。愿得長切磨,狂斐藉成章。神交不斯須,寤起增煩傷。恨不生羽翰,與子永徜徉。如何顧盼意,引領遙相望。念我心尚爾,君情諒不忘。

其十七

十五明月滿,十六月已虧。月虧旁死魄,初三已生輝。愁多感時邁,涼風夕凄其。仰看明月光,零露沾裳衣。故人有短書,寄之鴈南飛。但寫長相憶,不及早來歸。把書起長嘆,草蟲鳴何悲。區區念子心,無使久相違。

其十八

故人萬里別,海水日夜深。南風海上來,遺我雙南金。不見故人面,乃見故人心。鑄作黃金徽,置之白玉琴。彈為別鶴操,聞以懷湘吟。曲終聽者稀,矯首望知音。

其十九

出門見新月,揚輝照我裳。蹇裳起悵望,美人天一方。長安信佳麗,不如歸故鄉。王事方靡盬,離思徒彷徨。愿君樹明德,賤妾有耿光。

【《永樂大典》卷九百四「詩」字韻,頁二十五上引「錢宰臨安集」。(藏西柏林人種博物館)】

擬古

其一

長江東流去,來者方不息。白日沒西山,晨光還奕奕。春花瘁復榮,秋草黃已碧。造化無停機,循環豈終極。人生天壤間,少壯須努力。

其二

旅人,經年不還家。途窮無相知,歲晏將如何。憂不得返,徒使衣帶緩。浮槎不土著,摧折在山阿。一朝洪流發,漂蕩入長波。浩浩去無極,江海安可涯。類此

其三

旭日照下土,渚風耀其輝。輝耀未及遠,浮云已蔽之。淫雨彌川澤,重陰翳四垂。來牟委疇隴,農事安所施。浩浩洪波翻,舟楫不得維。文命去已遠,悵然起遐思。

其四

山中有神人,逍遙若處子。饑來餐朝霞,渴飲銀漢水。舉世慕金丹,誰能達其理。瀛洲有微茫,弱水渺千里。掩關絕塵交,相去諒亦邇。

其五

庭樹日已黃,白發日已短。候蟲鳴前除,秋霜蕙花晚。歲月如奔駒,六轡不可挽。泛舟涉方瀛,方瀛水清淺。安期邈難求,吾揖亦已返。花開醉復斟,黍熟饑自飯。逌然樂悟生,瑤島諒不遠。

【《永樂大典》卷九百四「詩」字韻,頁二十七上引「錢宰臨安集」。(藏西柏林人種博物館)】

藍仁:《藍山集》六卷

藍仁,字靜之。崇安(福建)人。曾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于放歸后又嘗仕宦,但其始末不可考?!睹魇贰肪矶宋逵袀?。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藍山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藍靜之詩【三條】 藍靜之集【五條】

藍靜之藍山集【四十九條】

以上共五十七條,校清咸豐刊本(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藍山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寓秦石村作【四庫館臣誤將此詩輯入藍智《藍澗集》卷三?!?

盤石垂蘿一徑分,野橋流水數家村。人煙橘柚寒連屋,仙掌芙蓉晚對門。屢辱故人留藥價,空煩漁父問桃源。多情唯有南溪竹,春雨年年長子孫。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二十下引「藍靜之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藍智:《藍澗集》六卷

藍智,字性之。崇安(福建)人。明洪武十年(一三七七)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晚年謝事歸里?!睹魇贰肪矶宋逵袀鳌K膸祓^臣自《永樂大典》輯《藍澗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藍性之詩【二十一條】 藍性之詩集【一條】 藍性之集【四條】

藍性之藍山集【五條】 《蒼梧志》引【三條】

以上共三十四條,校清咸豐刊本(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藍澗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落花怨【四庫館臣誤將此詩輯入藍仁《藍山集》卷六?!?

春風開花花滿枝,春雨落花花作泥。飄紅墮白不解惜,裁青剪翠空如迷。莫嫌花飛春去早,第恐春歸人易老。狂蝶無心戀故枝,游蜂有意穿芳草。江上行人去不歸,閨中少婦沾衣。春愁縈人無遠近,燕水不來花落盡。

【《永樂大典》卷五千八百三十九「花」字韻,頁九下引「藍性之集」。(影印本第六十一冊)】

龔斅:《鵝湖集》六卷

龔斅,鉛山(江西)人。明洪武十三年(一三八囗)與儒士王本、杜佑、杜等同為四輔官。后以老乞歸。又召為國子祭酒,卒于官。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鵝湖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龔鵝湖集【一條】

龔鵝湖集【十三條】

以上共十四條,?!端膸烊珪肺慕蜷w本(藏北京圖書館)《鵝湖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貴溪江湖村【(在江閩之界,邑之南鄉也。)】

楚水閩山最上頭,夢中渾記昔曾游。云深瘴嶺天如海,月浸篷窗屋似舟。處處哀猿巫峽曉,家家鳴鴈洞庭秋。萍蹤久厭風濤惡,斗瀨濺濺萬斛愁。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一「村」字韻,頁九下引「龔鵝湖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蘇過:《斜川集》六卷

蘇過,字叔黨,自號斜川居士。眉山(四川)人。宋熙寧五年(一囗七二)生。長年隨父蘇軾,曾解兩浙禮部試下,任右承務郎等職。后軾謫英州,貶惠州,遷儋耳,徙廉、永,僅過隨侍之。過初曾監太原府稅,次知潁昌府偃城縣,皆以法令罷,晚權通判中山府。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卒于鎮陽行道中?!端问贰肪砣擞袀??!端膸烊珪偰俊肪硪黄咚拇婺坑小缎贝肥恚涮嵋婷鳛閭螘5怂膸齑婺勘局畟危绨l于邵二云《南江文鈔》卷八《書坊本偽斜川集后》和孫子瀟《天真閣集》卷四十三《書斜川集贗本后》。今收《知不足齋叢書》的《斜川集》六卷,實為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所輯,未及收入《四庫全書》者。

現存《永樂大典》錄:

蘇叔黨詩【一條】 蘇邁詩【《永樂大典》誤。蘇邁,蘇軾長子,字伯長,并無《斜川集》之作。「邁」系「過」之誤?!队罉反蟮洹匪柑K邁詩」三條均見《斜川集》?!俊救龡l】

蘇邁斜川集【二十條】 蘇過斜川集【二條】

以上共二十六條,?!吨蛔泯S叢書》本《斜川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代人賀啟【《永樂大典》原引八條,其它七條均已見《斜川集》卷四?!?

伏審先膺帝制,寵易侯藩,進長殿嚴,薦分符節。輟自北門之寄,蹔稽黃闥之榮。承平百年,已絕羽書之警;元戎十乘,蔚為儒者之榮。凡在庇庥,舉增欣慰。某官德并河岳,學參天人。才足以潤色皇猷,道足以躋民壽域。徘徊趙魏,虜畏之如敵國長城;出入巖廊,人仰之如太山北斗。君臣合德,終始一心。頃居宥密之司,夙見倚毗之重。方佇登庸于元老,遽懷補外之高風。盜已試于奔秦,民舉思于借冠。敦詩閱禮,果膺謀帥之求;臥鼓息鋒,行見安邊之效。某舊掃門屏,久睽星躔,豈圖樗散之余生,復托監書之末吏。溝中之斷,雖絕意于青黃;轍下之鱗,猶有冀于升斗。丘山之惠,沒齒何忘?燕雀之情,賀敢后?

【《永樂大典》卷一萬五百四十「啟」字韻,頁十七上引「蘇邁斜川集」。(影印本第一百六冊)】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密山市| 恩平市| 高碑店市| 凤翔县| 西平县| 二连浩特市| 林甸县| 新蔡县| 金阳县| 镇宁| 滕州市| 申扎县| 庐江县| 青铜峡市| 宜兴市| 綦江县| 玉门市| 嘉荫县| 临邑县| 红桥区| 萍乡市| 自贡市| 抚州市| 合阳县| 池州市| 绍兴县| 桐庐县| 乌审旗| 富阳市| 南漳县| 汶上县| 商城县| 南宁市| 三门峡市| 胶州市| 余姚市| 北辰区| 怀集县| 邵阳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