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經冬望眼穿,民生乃爾太奇偏。烈風雷雨關何事,不分來麰作有年。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四上引「蕭勤齋集」。(影印本第九冊)】
【繼善堂】
雖無丕顯丕承,也須經正民興。為問三年無改,何如莊子難能。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二「堂」字韻,頁三十一上引「蕭詩」。(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安善堂】
圣道造化夫婦,誠身要在不欺。百歲真成一瞬,虛生虛死奚為。古圣神立民極,合內外有后先。急向人倫起手,此身過眼云。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二「堂」字韻,頁三十一下引「蕭詩」。(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送趙仁卿知歸德府
樞庭藹光烈,之子振家聲。方拜睢陽命,遽傳河決驚。寧當師大禹,不爾法盤庚。赤子元無罪,行推父子情。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九「府」字韻,頁二十上引「蕭詩」。(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戲寄安道在中
可笑殘年每過憂,不安于命自貽羞。阿凝無恙煩傳語,過深冬不要裘。莫道明年冬夜永,祗應成【介】【個】土饅頭。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韻,頁十六上引「蕭勤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子明
女嫁男婚夢一場,自憐多病羨康強。無窮歲月無窮事,淡淡交親最久長。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韻,頁十六上引「蕭勤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程端學:《積齋集》五卷
程端學,字時叔,號積齋。慶元(浙江)人。元至治元年(一三二一)登進士第。官國子助教,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元史》卷一九囗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積齋集》五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程端學【一條】 程端學詩【一條】
程端學集【一條】 程端學積齋集【十條】
以上共十三條,校清張約園(壽鏞)鈔本(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積齋集》五卷,館臣漏輯者六條。
游建康東湖分韻得花字
積潦曉云霽,【莫】【暮】蒨,灼灼棲余花。步遵清湖潯,來幽人家。依松坐石磴,笑語紛諠嘩。密樹含風煙,樛枝蓊相摩。清溪澄肺肝,蒼巘遙岈。歌聲散飄風,驚鷗起參差。人生處茲世,塵事苦紛拏。持心茍寂,萬慮一以化。日落幽意生,輕橈入煙霞。春饒物華。眾綠漸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二「湖」字韻,頁十上引「程編學」【「編」疑為「端」字之誤。】。(影印本第十九冊)】
雪野齋詩【《永樂大典》引此詩屬程端學名下,但四庫館臣將此詩誤輯入程端禮《畏齋集》卷十。】
阻深,道路饒崎嶇。滕六若有意,補塞歸模糊。誰知甚險艱,行客多迷涂。何如萬原野,坦坦皆康衢。常時人素履,此日心亦孚。平平展天鏡,蕩蕩開玉壺。招遙踏廣寒,汗漫游清虛。元翁心地明,真與此境俱。融作一片玉,皓皓歸太初。混沌昔云判,高下散眾殊。山川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九「齋」字韻,頁七下引「程端學集」。(影印本第三十冊)】
祭大稷文
惟神八政是司,三農是務。用成百谷,咸遂羣生。時因仲春,敬修常祀。
【《永樂大典》卷二萬四百二十五「稷」字韻,頁四上引「程端學積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四冊)】
祭后稷文
惟神躬勞播種,粒我烝民。有德有功,敢忘報稱。仲春禋薦,繁祉是祈。
【《永樂大典》卷二萬四百二十五「稷」字韻,頁五下引「程端學積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四冊)】
禳金神臨本命
惟神體干之剛,肅秋之令。凡百照臨,孰敢不敬。工祝致告,載敷休祥。
【《永樂大典》卷七千八百五十七「星」字韻,頁十八上引「程端學畏齋集」
【以下二條所屬「畏齋集」,疑為「積齋集」之誤。經查亦不見《畏齋集》,姑輯于此,待考。】
。(影印本第八十五冊)】
白虎臨本命
惟神金星之精,威靈闞如。三索之男,命司于戌。神所照臨,尚祈陰護。
【《永樂大典》卷七千八百五十七「星」字韻,頁十八上引「程端學畏齋集」。(影印本第八十五冊)】
劉仁本:《羽庭集》六卷
劉仁本,字德元。天臺(浙江)人。元代以進士出身,歷官溫州路總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卒于明初。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羽庭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劉仁本【二條】 劉仁本詩【八條】 劉仁本集【一條】
劉仁本亦玄集【四十二條】 劉仁本羽庭詩稿【二條】
以上共五十五條,校清鈔本(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羽庭集》六卷,館臣漏輯者十六條。
漫成六首
其一
涇水泥一斛,混流難清漪。碔砆非美璞,琱琢將安施。莊岳置齊語,眾楚爭咻之。獨醒不可活,何不啜糟醨。柄鑿舛方圓,展轉禍所罹。出門涉遠道,奈此足力罷。仰天一長嘆,我生胡不時。
其二
唐虞事揖讓,登庸八元凱。商周德代虐,戰國干戈殆。項籍氣拔山,漢高力不逮。筑城萬里長,亡秦乃胡亥。邇來問鼎沸,四郊多仗鎧。天運尚有恒,人心殊未改。中夜起悲酸,冥號問真宰。
其三
城頭烏夜啼,鄰雞號嘖嘖。起坐不能寐,仰觀長太息。眾星何煌煌,四繞環中極。銀河浪不生,旄頭泯無跡。天道垂耿光,象緯森羅織。云胡海宇間,干戈尚狼藉。真人坐法宮,明當驅鬼蜮。
其四
昆侖起西北,滄海亙東南。洪纖有萬類,化育皆春涵。王霸迭興后,厥德胡乃慚。漢以龍翔起,秦為虎視眈。英雄橫割裂,民命已不堪。混一未百年,亂復如焚餤。文運茍恢拓,武德何時戡。
其五
十載風塵起,四海亂縱橫。或圖私爵號,或叛據連城。或指敵王愾,因之禍亂生。昨聞大兵馬,中原已削平。江南挈壺漿,日望王師迎。又聞到淮甸,會合出襄荊。應知稍足食,高秋氣肅清。
其六
渥洼產騏驥,溟渤生龍魚。豈是池中物,諒非轅下駒。風雷一舞,天潢出云衢。匪同枯涸鮒,垂頭服鹽車。蹄涔鄙蛙黽,皁櫪陋駘駑。況逢伯樂顧,復值公子漁。天閑捧玉駕,玄極扶鰲樞。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六上引「劉仁本亦玄集」。(影印本第十冊)】
漫成
絕憐海上覓神仙,童女童男采藥船。白日人間愁短景,朱顏暗里換流年。蓬萊已見成清淺,陵谷何知又變遷。卻笑五云香案吏,陳辭再拜玉皇前。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六下引「劉仁本亦玄集」。(影印本第十冊)】
無題
學仙贏得維摩病,凡骨慚非大藥姿。玉檢每從天上下,瑤笙誰向月中吹。陰陽煉成丹鼎,沆瀣光明洗肉芝。會見此身先羽翼,飚車有約赴安期。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六下引「劉仁本亦玄集」。(影印本第十冊)】
次金防御過海門韻
幾年霜簡鳳池秋,又向金鰲海上游。大拜已知天上意,此行端為國分憂。酒酣劍氣沖星斗,歌發潮聲滿柁樓。卻憶舊時持節處,淮南煙雨暗【楊】【揚】州。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六「門」字韻,頁五上引「劉仁本詩」。(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延平水門次韻
石罅有飛練,凝云不可度。洞門無鎖鑰,直入龍津去。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六「門」字韻,頁八下引「劉仁本詩」。(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上虞屯兵詩
海上晴霞錦袍,虞川督戍出余姚。沙頭水鳥來相狎,天際云帆不受招。山色空蒙常帶雨,江聲嗚咽半吞潮。東山會有人高臥,豈獨風流在晉朝。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六「屯」字韻,頁十六下引「劉仁本亦玄集」。(影印本第五十二冊)】
題上虞徐博士積善堂
其一
維皇降衷,眾善攸同。匪嗇于愚,匪賢是豐。人惟好德,以踐厥躬。維積乃大,維累乃崇。實基實履,實塞實充。如太王王季,累仁積功。至于文武,以殖其封。
其二
大《易》之繇,莫《坤》為厚。厚德無疆,以載以負。積善余慶,圣言匪侮。譬彼江海,眾流所受。嵩岳蓋高,始于培塿。拱把之材,郁然其茂。彼維其積,乃富其有。
其三
虞山之鄙,爰有徐氏。聚族于斯,匪令伊始。自我先公,表厥宅里。載勤載勞,乃積乃累。為善好修,以厚其施。人懷其德,世濟其美。瓜瓞綿綿,克岐克嶷。
其四
我行省方,于彼虞鄉。衣冠之望,維徐孔臧。積善之堂,有燁其光。湖山蒼蒼,湖水洋洋。源深流長,前人弗忘。爾維弗忘,維爾之慶。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二「堂」字韻,頁二十下引「劉仁本亦玄集」。(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適意齋銘有序
鄞士倪可與仲權,治所居之室。番【易】【禺】。造物為徒,萬化游息。心與道俱,意隨理適。天廓淵深,鳶飛魚躍。嗒然而忘,熙熙而得。自我行權,匪縱而佚。庶幾適道,逍遙茲室。周君伯溫篆「適意齋」三字以扁之,來求銘。銘曰:寓形宇宙,藐焉羈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七「齋」字韻,頁二十二上引「劉仁本羽庭詩稿」。(影印本第二十九冊)】
吳皋:《吾吾類稿》三卷
以終。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吾吾類稿》三卷。吳皋,字舜舉,臨川(江西)人。生卒、事跡不詳。僅知嘗官臨江路儒學教授。其詩多作于元至正間(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元亡后隱居不出,遯
現存《永樂大典》錄:
吳舜舉詩【三條】 吳舜舉吾吾類稿【七十四條】
吳舜舉集【一條】
以上共七十八條,校《豫章叢書》本《吾吾類稿》三卷,館臣漏輯者十條。
過村館
碧天涼透鴈啼霜,停策村橋夕陽。田舍驚看集童冠,溪翁忻見具壺觴。侵軒翠筱涓涓凈,隔坐黃花冉冉香。別后不堪回首處,平原樹接蒼茫。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九下引「吳舜舉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寄權建中
沂上晴峯隔岸遙,官河秋樹日蕭蕭。書回南館人千里,花發東籬酒一瓢。夢覺眼看梁月落,相思心逐莫旌搖。回轅肯過衡門下,知是毋煩折簡招。
【」。(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二「寄」字韻,頁三下引「吳舜舉吾吾類
寄朱逸人
耕云還傍水邊村,遲我琴過竹門。萬里邊風飛紫鴈,五更山月嘯玄猿。銀箋未展殷勤意,翠袖先傾瀲滟尊。別后相思無處著,一時襟抱向誰論。
【」。(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二「寄」字韻,頁三下引「吳舜舉吾吾類
舊作一首寄李國器
水復山重路更紆,覓魚憑鴈致區區。異鄉對月家千里,客館篝燈酒一壺。老去多情懷舊侶,夜來飛夢過高湖。铦錐已擬干將利,不羨防身丈二殳。
【」。(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二「寄」字韻,頁四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寄李伯昭兼東守吾
仁里曾聞好辟兵,故人于我費逢迎。落花風雨殘春酒,遠道能忘倦客情。珍果引苗縣翠檻,干螢分焰上書檠。西齋自守吾玄在,甫問仍煩寄一聲。
【」。(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二「寄」字韻,頁四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寄王槐堂【《吾吾類稿》卷三輯此詩,題作《寄權建中》,疑誤,故重輯。】
竹門深靜宜高隱,書榻從容憶借眠。銀燭醉酣曾共刻,采毫吟就已爭傳。鴈霜寒浸蛟湖月,鷗雪晴翻鳳渚煙。每欲因風修一札,渴心常逐【莫】【暮】旌縣。
」。(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二「寄」字韻,頁四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裴伯升初度詩
蒨翠如圍,風觸罘罳暑氣微。折桂最夸門地舊,樹諼今見孝廉稀。青云路近馳珠履,白藕花開照彩衣。何用區區祝眉壽,亨衢有愿莫相違。樹陰
【」。(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十三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慶少尹初度詩
傳家舊有聲。總羨花封依鳳渚,共看云路快鵬程。殷勤不得宣衷曲,愿祝修齡比廣成。,冰霽曉風熏暑氣清,郎星高并壽星明。才猷邁世爭先
【」。(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十三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友人初度詩
風引荷香露氣清,北堂歡動彩衣明。杯傳芳醑彤霞滟,坐繞新聲白雪輕。花吐晴諼當小檻,粉含修竹傍前楹。按頭更有長生箓,清隱書傳筆意精。
【」。(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十三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初度慶章【(為友人作)】
,曙光銀燭曉然紅。清歌艷帶瑤臺雪,仙醴香浮綺席風。照坐彤霞初縹緲,滿川花雨正溟蒙。知君已授長生訣,金狄摩挲笑語中。華屋春濃氣郁
【」。(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冊)】《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七百七「度」字韻,頁十三上引「吳舜舉吾吾類
胡行簡:《樗隱集》六卷
胡行簡,字居敬。臨江新喻(江西)人。元至正二年(一三四二)進士,授國子監助教,歷翰林修撰。除江南道御史,遷江西廉訪司經歷。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樗隱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胡樗隱集【八條】 胡居敬集【一條】
胡居敬樗隱集【二條】
以上共十一條,校南海孔氏鈔本(藏廣州中山圖書館)《樗隱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三條。
方壺歌呈常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