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鑄,字成仲。元太祖十六年(一二二一)生。累官中書左丞相。至元二十二年(一二八五)卒。追贈懿寧王,謚文忠。《元史》卷一四六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雙溪醉隱集》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耶律鑄詩【九條】 耶律鑄詞【三條】 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四十四條】 耶律鑄集【一條】
耶律鑄雙溪醉隱前集【一條】 耶律鑄雙溪醉隱新集【一條】 耶律鑄雙溪醉隱外集【一條】 雙溪醉隱集【一條】
耶律鑄樂府【一條】 耶律鑄獻公集【一條】
以上共六十三條,校《遼海叢書》本《雙溪醉隱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二十四條。
因題詩卷
其一
下字工夫大,協音格律深。不唯穿月,當合出天心。
其二
莫衒編苫疾,尚知織錦遲。篇篇何警策,字字更清奇。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效古
其一
猗猗無粒粟,西成收不得。供盡天地間,千年萬年食。
其二
郁郁無影樹,無人得攀折。障盡天地間,千年萬年熱。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戲題近日所作詩卷末
誰擅風騷上將,頓還舊觀據吟鞍。自然倚伏行藏在,未要閑人作話端。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擬古
其一
水涵春色柳涵煙,半是人間半是仙。簾底東風吹夢斷,一窗花影月明天。
其二
門外西風斷續歌,曉聞行李過滹沱。得封侯也知何日,人道仙郎鬢已皤。
其三
沉沉鴈影落云邊,云邊鴈影橫秋天。秋天一望萬里沙,行人猶聽鳴悲笳。悲笳一聲悲欲絕,雪紛紛兮風烈烈【此詩疑自「玉泉」以下為另一首。】。玉泉溪上多舊游,舊游別后經幾秋。和林城西看春柳,何如談笑傾杯酒。百年身世一夢中,夕陽相對空回首。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和延年所誦小詩
月滿風簾醉夢殘,松陰滾碎玉欄干。如何又是夜,特比尋常分外寒。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載賡趙虎巖詩韻
其一
羅列征鴻字不如,天涯牢落正幽居。故人何處秋光老,愁把蠻箋草草書。
其二
人生能得幾清明,得亦為榮失亦榮。爭后便夸饒勝事,五湖煙景有誰爭。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六上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偶得
鴈時游子不禁愁,把酒悲歌醉即休。旅枕夢回情味惡,滿天風雨五更秋。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六上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舟中讀仙伯詩歌
金門羽客傳仙伯,雕章繼賀登瀛客。錦囊滿積驪龍珠,宜搜得自蛟龍宅。豈無神物為護持,未許塵凡探幽賾。金山萬丈安可升,玉海千尋不可測。遂被聲歌歌一曲,四望煙霞皆改色。浪花遙逐清風來,容與舟【(容舟:舟名也)】橫玉溪側。凌波弭楫水仙府,獨上蘭洲登醉白。馳情何許望成連,水與青天等寬窄。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六上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冊)】
瓠詩
瓠落無容取易傷,石生無竅得韜光。可能妄自生喧寂,不與充挹酒漿。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五十九「瓠」字韻,頁十上引「耶律鑄雙溪醉隱新集」。(影印本第十八冊)】
【醍醐】
醍醐,本天竺語也。呼酥乳之精液為醍醐。
竺仙仙液養醍醐,甘露香融盡玉酥。玉食自推天上味,八珍誰更數淳【(之純切)】母【(音模。《周禮》八珍,二曰「淳母」。注:煎鹽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五十九「醐」字韻,頁十五上和十五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十八冊)】
元質先生美赴漕臺成行有日要以贈言某以同僚之義不敢謙默亂構荒拙以別意
執簡聯司再閏余,一麾更署漕臺書。癡聾多識門喧雀,瘦馬東歸食有魚。盞底夜明開黯慘,琴中流水弄虛徐。紫微光動君先去,誰謂功成獨不居。
【《永樂大典》卷二千六百六「臺」字韻,頁六上引「耶律鑄詩」。(影印本第三十一冊)】
橘隱堂為五湖別墅題
橘弟有客招醉隱,榆兄難辦買山錢。五湖煙景扁舟外,休更區區問計然。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九「堂」字韻,頁十六下引「耶律鑄詩」。(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北行
慘淡豪華窟,神精造化功。星霜辭曉日,桃李盼春風。芳草千山合,行人一徑通。夜來瞻太白,寒色欲搖空。
【《永樂大典》卷八千六百二十八「行」字韻,頁十四下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九十五冊)】
題仙居縣水巖
翠迭橫陳閬苑深,五云漿泛玉鸞音。江山自合鍾神秀,一片人間未了心。
【《永樂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四「巖」字韻,頁十一下引「耶律鑄詩」。(影印本第一百冊)】
玉蕊花二首
其一
鳳吹流聲繞彩霞,勝游還遇琬陵花。又邀相伴西王母,請宴昌城玉蕊花。
其二
七色斑龍【(一作麟)】紫云輦,九光華蓋赤霜袍。更陪金女花時宴,玉蕊花前是碧桃。
【」字韻,頁八上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一百十冊)】《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七十七「
次韻仲賈勉酒
中年刻意學刓方,世故時來鯁肺腸。醉悟禪逃人未覺,心安貧病士之常。能無知命窮《周易》,便肯行歌擬楚狂。著直須平曠處,糟丘極目是吾鄉。
【《永樂大典》卷一萬二千四十三「酒」字韻,頁二十一上引「耶律鑄文獻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二十四冊)】
鵲橋仙【崇霞臺】
崇霞臺外,明霞館里,著處蟠桃栽遍。花開動是一千年,知閱了春風幾面。丁寧休把,玉鸞金鳳,也比云間雞犬。且傾靈液莫留殘,恨說道蓬萊路遠。
【《永樂大典》卷二千六百四「臺」字韻,頁二上引「耶律鑄詞」。(影印本第三十冊)】
寄生樹賦并
其狀。丙辰歲秋,余寓隗臺,會有事于西鄉,道出大房林樾之間。有物連蜷相繚寄生樹,即寓木宛童也。一曰蔦,又曰寄屑,雖于載籍常閱其名,未【(居休切)】,枝葉薈蔚,根乎松柏。訪諸土人,知其所謂寄生樹者也。松柏蒼蒼,若有自高自得之色;寄生郁郁,如抱不遇不足之氣。且大鈞播物,化育萬類,未始彼而私此。顧彼之所托,此之所寄,何嘗有以異焉?竊有所激,因為是賦。
?」宛童曰:「嘻,兩儀雖異,其事同也。萬類雖殊,其治一也。若盜洪覆之精華,竊后土之膏腴。森干霄而直上,恃長榮而不枯。若之為蠹,可謂盛矣。小大之辯,亦有間矣。吾襲氣母,孕化成體。原道之真,循天之理。守自得之名,保不營之利。任無為之化,運自然之氣。若怙其秀,蘊奇為質。誰侜而美,自穢其跡。雜糅樗櫟,旁羅荊棘。紛擾煙霞,壅蔽風日。臨不測之橫潰,偭倚天之絕有蒼官大夫,詰寓木宛童曰:「嗟爾寄生,偷合取容。采予之榮,贅予之形。蠹予之精,而有其生。乏挺拔之姿,蔑庇物之功。爾何為者,但郁乎其青【璧】【壁】。弗受令于霜威,以傲寒而為德。示一生之性,衒不易之勢。當風雨之所交,混云雷之所會。危石奮以欲飛,峻谷顛其垂墜。實謂傾天之險,非謂不傾之地。地其傾乎,若將安有?若其頹乎,吾將安守?吾之情狀,若之名跡。命之則二,根之則一。一其所得,齊其所失。是其不為,大道之賊。」蒼官大夫,吞聲附影。寒心絕氣,無以為應。慨然有間曰:「吾子之所談,不可以致詰。仆據迷津,甘于自溺。窒于推移,昧于消息。道之云微,孰知其極。頃沐清音,冥心凝寂。有如明月,奄投玄室。淹延偏枯,良增歍【(音烏)】邑。凝頑底滯,渙然釋。仆由是知,天壤之間未有一物不荷帝力。遽撓其節,頹風復起,蒼黃翻覆,莫知所以。拉其奇挺,兀然柴立。收聲斂色,恐為口實。宛童竦其騰誚,訟不知其所持。風節何其隳落,風聲何其衰微。弗虛而心,曷樸而塞。未矯其枉,無負其直。直其卷精敗彩,辟【(必郢切)】【(音圈)】曲,是其倒植【(音植。見賈誼《賦》)】。高其偃蹇,安其蒙蔽。屏清穆之風,抱頑素之質。長引哀,悲音相激。榮就悴。乖乎本真,困乎凋敝。荒其重【(邊迷切)】,劣其貤忒。倚風而號,冒雨而泣。盍規繩其道,斧藻其德。為永蘄相忘于樂土,而共婆娑乎壽域。」【(《爾雅》:「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樹也。一名蔦,本草寄生。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蔦。)】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百三十六「樹」字韻,頁十四上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二冊)】
程端禮:《畏齋集》六卷
程端禮,字敬禮,一字敬叔,號畏齋。慶元(浙江)人。宋咸淳七年(一二七一)生。以薦為建平教諭,遷臺州路教授。元至正五年(一三四五)卒。《元史》卷一九囗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畏齋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程端禮詩【三條】 程端禮畏齋集【十七條】 畏齋程端禮詩【二條】
以上共二十二條,校清張約園(壽鏞)鈔本(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畏齋集》六卷,館臣漏輯者三條。
夜讀友人詩效歐公贈沈博士體
陰風颯颯玄夜長,呼童秉燭坐中堂。手開薛子五月五日書懷章,始言日月一去如箭忙,覽茲節物對酒不能嘗。終嘆負才蘊志不得展,坐及顏衰鬢蒼蒼。詞深意氣兀硉,讀之使我心徊徨。嗟乎薛夫子,爾材誠高勿悲傷,是非由來兩茫茫。鳳凰在笯雞雉翔,玉石同糝一概量。魯門九奏享爰居,西狩獲麟為不祥。黔婁手足不自覆,闔閭金玉盈其藏。儀衍得志稱丈夫,孔孟奔走終皇皇。嗟乎薛夫子,生得時,道可行,坐俾君民躋虞唐。不然飯疏飲水枕曲肱,死為善人稱其鄉。嗟乎薛夫子,古言貧乃士之常。盜泉之水不止渴,惡木之陰寧為涼。雪霜不大摯,松柏無由彰。爾不見靜清先生,胸蟠萬卷富穰穰。志高太華狹土方,吐辭驚俗笑且僵。夏無完葛秋無糧,先生之操終巍昂。嗟乎薛夫子,爾胡為使我百感集中腸。孤燈照壁耿夜光,出門朝旭升扶桑。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五下引「程端禮畏齋集」。(影印本第十冊)】
無題
不為巢許不伊周,老向江湖萬事休。脫下綠蓑伸腳臥,青山明月滿孤舟。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六上引「程端禮畏齋集」。(影印本第十冊)】
臺州章安土神趙侯廟靈甚【(侯名,東漢人。事見《漢書》)】迎神送神樂歌三章
侯游兮何許,上賓兮帝所。巫覡兮屢舞,侯不來兮延佇。望寥廓兮何極,水冥冥兮天碧。張高蓋兮渡險隘【(音益)】,覽章安維侯宅。
侯弭節兮茲堂,色腥腐兮心不康。觴東流兮脯【扶】桑,聊容與兮周章。侯之生兮龍光,攬日月兮闔辟陰陽,行百谷兮厲鬼遯藏。生我民兮不夭殤。令何為兮汝傷,民何為兮不忘。
侯去兮勿亟,覽九土兮焉適。祖高辛兮伯益,大火故墟兮不食。侯無我遺兮昭事無斁【(《漢書》本傳:侯為章安令所殺)】。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五十二「神」字韻,頁五上引「程端禮畏齋集」。(影印本第三十八冊)】
劉敏中:《中庵集》二十卷
劉敏中,字端甫。濟南章邱(山東)人。元太宗后稱制三年(一二四三)生。至元中,拜監察御史。大德間,宣撫遼東山北,召為集賢學士。又出為淮西肅政廉訪使,轉山東宣慰使,后召為翰林學士承旨。以疾還鄉里。延佑五年(一三一八)卒。贈光祿大夫柱國,追封齊國公,謚文簡。《元史》卷一七八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中庵集》二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劉文簡公詩【一條】 劉文簡公集【三十八條】
劉中庵詩【一條】 劉中庵集【二條】
以上共四十二條,校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中庵集》二十卷和元刻本(北京圖書館藏縮微膠卷)《中庵集》二十五卷【現存《永樂大典》所錄《中庵集》,有的條目如《憶鄭處士》(卷一萬三千四百五十,頁十七下),二十五卷本沒有收錄;但在二十卷輯本里可以查到。這證明了《永樂大典》編纂者另有它據,而現存元刊二十五卷本亦非完本。】,館臣漏輯者四條。
有感同前月
貧家男長憂娶婦,富家女長不出戶。貧富相傾理或然,男女失時更可憐。
【《永樂大典》卷九百二「詩」字韻,頁十上引「劉文簡公集」。(影印本第十冊)】
書李清臣分齋
其一
乾坤萬里無非分,一一還須分內看。進退存亡俱不失,圣人容易眾人難。
其二
圣人容易眾人難,一簣終成九仞山。獨有分齋深著力,簿書鞍馬十年閑。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五「齋」字韻,頁七上引「劉文簡公集」。(影印本第二十九冊)】
題劉晉卿所藏畫梅卷
細看已是寫生昌,玉雪精神不可忘。喚起羅浮山下夢,小溪如練色如霜。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三「梅」字韻,頁九下引「劉文簡公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蕭:《勤齋集》八卷
蕭,字維斗。奉元(陜西)人。元太宗十三年(一二四一)生。大德間,拜太子諭德,尋以疾辭歸。延佑五年(一三一八)卒。謚文貞。《元史》一八九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勤齋集》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蕭詩【三條】 蕭勤齋集【二十條】
以上共二十三條,校清張約園(壽鏞)鈔本(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勤齋集》八卷,館臣漏輯者六條。
四月二十五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