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車駕祀先師孔子。
禮科都沈胤培言:『恭遇皇上傳制祭先師孔子,親聆天語,責衛臣盡職。夫朝廷之禮不同:有視朝之禮,有升殿之禮。視朝,容或面商大政,宣諭群臣。若升殿,非大朝賀,即大祀典;未聞可以傳宣而有越班奏事之官也。況崇儒重道,宜尚德緩刑;何對越先師之誠未已,遽興肅清奸宄之思!若日食之變,尤有可言?!复呵铩箷鵀模字斎帐常蟾判∪肆杈又?。今之蒙氣,強半在下。玄黃勇于私斗、黑白混于分歧,則意見蒙之;干進者人思躍冶、陳情者章滿公交車,則利誘蒙之;而且封事不由銀臺,則蒙于職掌;匿名屢揭街衢,則蒙于風俗。祈皇上獨攬干綱,專精斧藻;日升月恒,自今伊始』。俞之。
丁巳,命會議先臣于謙功——從吏部尚書徐石麒請也。
先是,謙子應天府尹冕,無嗣;徽人于嵩冒稱謙族子,得世杭州千戶奉祠,后改世錦衣衛。時御史黃澍亦由徽籍移杭籍,故為嵩后之英謀求改伯;石麒等疏,即澍草也。工科都李清、吏科都張希夏皆以為不可,議遂詘。
兵科陳子龍請優〔囗〕涂仲吉、祝淵以臺諫。不許。
仲吉以爭黃道周,廷杖;淵以浙舉人爭劉宗周不當罷,被逮。故子龍薦之。
廷推戶部侍郎張有譽本部尚書。允之。
命補河南巡撫及缺官,兼察規避道、府有司。
升吏科左熊維典戶科都給事中。
起補易應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禮部右侍郎王廷垣左侍郎、詹事管紹寧右侍郎。
起原任順天巡撫楊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川、湖、云、貴、廣西等處。
東平伯劉澤清疏攻憲臣劉宗周。
先是,宗周疏出,都中謗紙喧傳,有「吳甡等聚兵句容,合東林為不軌」語;更言「四鎮方修行署,將入清君側」。縉紳岌岌,旬日方定。越數日,澤清疏至,明己有功無罪;且言宗周若誅,即卸職——求皇上賜劍!語狂悖。上不得已,溫旨諭之。
蘇松巡撫彪佳請定三吳財賦。
彪佳言:『西北陷沒,財賦皆仰給東南供輸,非舊貫可泥。請委原任廣州府推官顏俊彥與各郡紳士會議更定』。允之。
禮科袁彭年疏糾宗貢朱統囗〈金類〉。報聞。
統囗〈金類〉糾輔臣曰廣,彭年疏駁之。通政司劉士禎亦言統囗〈金類〉越奏違制,自求罷斥。俱報聞。
己未,浙江總兵王之仁請開屯金塘大榭。允之。
命優恤薊國公吳三桂父吳襄。
襄,故總兵,留京師;李自成勒襄為書招其子三桂降,三桂不從,遂并妻祖氏、二子、一女皆被害。至是,三桂貽書劉澤清,期合兵滅闖。澤清以書聞,贈襄遼國公,謚「忠壯」,祖氏贈夫人,給祭葬。
升編修楊廷麟左庶子、劉正宗左中允。
廷麟以御史祁彪佳薦,轉今職;正宗后降北,復為編修。
庚申,議起原任薊督王永吉巡撫山東、鳳督朱大典巡撫河南,命吏部堂司面奏。
以永吉現在勘議、大典尚未結案故也。
加閣臣可法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弘圖太子少師、曰廣太子少保并文淵閣大學士,士英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鐸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予蔭有差。
可法蔭錦衣衛指揮僉事,余俱中書舍人。
辛酉,復召原任司禮監太監李承芳入內,還其原蔭。
承芳,先帝時,以罪發南京。
壬戌,升刑部左侍郎賀世壽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倉場。
命陷北總兵祖大壽子澤溥隨陳洪范北行。
澤溥至北,留不返。
復設東廠;禮科袁彭年疏諫,鐫級調外。
彭年言:『高皇時,不聞有廠也。相傳文皇十八年始立東廠,命內官一人主之。此不見正史,惟大學士萬安言之;亦不聞特以緝事著。嗣是一盛于成化,然西廠汪直,踰年輒罷;東廠尚銘,有罪輒黜:當時已不得稱純治矣。再盛于正德,相繼用事者則邱聚、谷大用、張銳等也;初皆倚逆瑾煽虐,構八黨之兇,釀十六年之禍,天下遂騷然。三盛于天啟之季,逆珰之禍,幾危宗社。乞陛下鐫前事之失,以杜奸萌;清銓樞用舍之衡,以絕賄源』。疏奏,責以狂悖,調外。吏科、河南道俱疏救,不聽。
起原任薊督丁魁楚,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楚、豫軍務,巡撫承天、鄖陽等處。
魁楚,崇禎時以失機,戍。
升光祿寺丞張作楫本寺少卿。
作楫,先為兵科,以糾楊嗣昌、高起潛謫;浸升今職。后降北,為同知。
戍原任鄖陽巡撫王永祚。
以棄城。
命提問原任蘇松巡撫王志舉。
坐貪故也。時志舉已仕北為京卿矣。
癸亥,補原任吏科熊汝霖吏科右給事中。
甲子,內傳催外解錢糧。
旨言:『初,遣內臣往催,因輔臣弘圖、科臣羅萬象等疏止。今軍興旁午,外解無幾;該部嚴催全完,限八月中』。蓋為遣內臣地也。
革原任巡按山東御史余日新職,法司提問。
以聞變先竄故也。
署刑部賀世壽擬上從賊六等條例。著再確擬。
一、為賊領兵獻策、謀危社稷者,即庶僚、不宜末減。一、督、撫、總兵降賊,情罪極重,不宜列二等。一、四、五品京堂及科、道、翰林受賊要職并降賊守巡等官,不宜止于絞。一、庶官受偽命——如科、道、翰林、吏、兵等部官,又封疆大吏巡方司道聞變倡逃者,不宜止于流。一、獻女、獻婢媚賊及受偽官者,不宜止擬徒:皆明旨所駁也。
督輔史可法疏請各鎮兵餉,以圖進取。命戶部速發。
可法言:『近閱諸臣條奏,但知催兵,不為計餉;天下寧有不食之兵、不餉之馬,可以進取者。目前但有餉銀可應,臣即躬率橐鞬,為諸鎮前驅』。
逆賊張獻忠破成都,僭稱王。
蜀王及撫、按各官俱失所在,總兵趙光遠降賊。
升禮科沈胤培太常寺少卿。
乙丑,命吏部選堪任監司、府、州、縣,隨四川巡按米壽圖行量人地題補。
命法司提從逆張嶙然、黨從雅、薛所蘊等。
從尚寶少卿程正揆言。
升尚寶少卿徐一范鴻臚寺卿。
命優恤湖廣殉難舉人陳萬策、李開先等。
萬策為從逆御史喻上猷開薦闖偽官,將用之;萬策自縊,開先觸墻死。
吏部右侍郎黃道周疏陳時務。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