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 詩經通論
  • 姚際恒
  • 4581字
  • 2015-12-26 16:02:57

【噫嘻一章,八句。】

新安首源姚際恒著

周頌

振鷺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評]全在意象之間,絕不著。我。客。戾。止。亦。有。斯。容。本韻。比而賦也。在、彼、無、惡,在、此、無、斁、中庸作「射」,音。庶、幾、夙、夜,以、永、終、譽、本韻。賦也。

小序謂「二王之后來助祭」;宋人悉從之,無異說。自季明德始不從,曰:「序似臆說。武王既有天下,封堯后于薊,封舜后于陳,封禹「禹」,原誤作「商」,今改。后于杞,而陳與杞、宋為三恪。此來助祭,獨言二王之后,何為不及陳耶竊意此詩必專為武庚而發,蓋武庚庸愚不知天命,故使之觀樂辟雝以養德,庶幾其能忠順耳。」鄒肇敏踵其意而為說曰:「武王西雝之客,蓋指祿父,而夏之后不與。何者鷺,白鳥也。殷人尚白,武王立受子祿父為殷公,以撫殷余民,而不改其色,故『亦有斯容』與『亦白其馬』皆不改色之證也。后儒見武庚以叛見誅,舉而棄之不屑道,必以『我客』屬嗣封之微子。夫由后而知鴟鸮毀室,罪存不貰。由武王之世觀之,則武庚固殷之家嗣,亦由丹朱在虞,商均在夏,三恪莫敢望焉。周之嘉賓孰先武庚者,無問其賢否也。」較季說尤為宛轉盡致矣。何玄子又踵兩家之意而別為說曰:「周成王時,微子來助祭于祖廟,周人作詩美之。此與有瞽、有客皆一時之詩,為微子作也。何以知其為微子也微子之封宋也,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賓于王家,故有客之詩曰『亦白其馬』。商尚白也,鷺乃白鳥,而『我客』、『有客』似之。意者其衣服、車旗之類皆用白與此以知其為微子也。何以知其在成王時來助祭也書序曰:『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作微子之命』,是則微子之封宋自成王始命之,此以知微子在成王時來助祭也。」愚按,微子之命篇語乃偽古文,不足據。若以尚白為言,則武庚亦必仍舊制,安見非武王時武庚來助祭,而必成王時微子來助祭乎是仍與季、鄒揣摩之說無異也。總之,序說原有可疑者三:周有三恪助祭,何以獨二王后,一也。詩但言「我客」,不言「二客」,二也。此篇言有振鷺之容,白也;有客篇明言「亦白其馬」,似指殷后而不指夏后,三也。有此三者,故或以為武庚,或以為微子,所自來矣。以今揆之,微子之說較優于武庚;且有左傳以證。左傳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后,于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按周之隆宋自愈于杞,蓋一近一遠,近親而遠,亦理勢所自然也。商頌亦稱「嘉客」,指夏后;此稱「客」,指殷后也。宋國之臣言宋事,則宜為微子而非武庚也。「有事膰焉」,亦來助祭之證。集傳引序說者,乃引左傳「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之語,然則只說得宋,遺卻杞矣。

【振鷺二章,章四句。】

豐年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本韻。賦也。

小序謂「秋、冬報」,不言其所祭,亦是闕疑之意。鄭氏謂「嘗、烝」,謬,蓋誤泥「烝畀祖、妣」句也。下不云「以洽百禮」乎且亦未有一詩用為二時之祭者。何玄子駁曰:「使當大祲之時,用享祀之禮而告神登歌,乃首舉『豐年』為辭,毋乃不類之甚,而祖、妣獨無恫乎」是也。蘇氏以為「秋祭四方,冬祭蠟」,亦揣摩之說,亦犯一詩兩用之弊。集傳曰:「此秋、冬報賽田事之樂歌,蓋祀田祖、先農、方社之屬也。」盡舉諸祭言之,蓋亦雜而無主矣。何玄子懲其弊,單以為「冬報八蠟」,立意固是,然亦無確證,仍不若且依序,謂「秋、冬報」,以闕其所疑之為得也。王介甫主祭上帝,更非。

【豐年一章,七句。】

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起二句無韻。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本韻。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韻。賦也。

小序謂「始作樂而合乎祖」,近是。「祖」,文王也;成王祭也。何玄子因以為「大祫」,祫亦合也。又曰:「序意謂成王至是始行合祖之禮,大奏諸樂云爾,非謂以新樂始成之故合乎祖也。」

「我客戾止」,雖或有他王之后在,然自以微子為重。書亦曰,「虞賓在位」,重先代后也。此詩微類商頌那篇,固知古人為文亦有藍本也。

【有瞽一章,十三句。】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本韻。有、鳣、有、鮪、鰷、鲿、鰋、鯉、本韻。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本韻。賦也。

此周王薦魚于宗廟之樂歌。小序謂「季冬薦魚,春獻鮪」。按月令,季冬曰:「乃命魚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寢廟。」又季春曰「薦鮪于寢廟」。序全襲之為說,則知作小序者漢人也。以秦月令釋周詩,謬一。一詩當冬、秋兩用,謬二。上云「多魚」,下二句以六魚實之,「鮪」在六魚之內,而云「春獻鮪」,謬三。月令季冬,夏正建丑之月也。孔氏曰:「冬月魚不行,乃性定而肥,故特薦之」,此釋「潛」之義。今又引月令季春薦鮪之說,則魚是時已不潛矣,與詩意違,謬四。

集傳直錄月令之文以釋詩,謬。竊取序意,若示與序別者,尤陋。

【潛一章,六句。】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辟公,上「雝」。天子穆穆。本韻。賦也。下同。

于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上「牡」。綏于孝子。本韻。

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本韻。上「人」。克昌厥后。本韻。

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本韻。上「壽」。亦、右、文、母、本韻。此詩每句有韻,甚奇。又凡四章,二、三、四章皆「有」韻;而二、四兩章,皆先「有」韻,后「紙」韻。前后相關,音調纏綿繚繞,尤為奇變。

小序謂「禘大祖」,謬。周之大祖,后稷也。據禮「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后稷所自出為嚳,詩無及于嚳、稷,前人已辨之。今按篇末曰「烈考、文母」,于禘義尤萬里。

此武王祭文王徹時之樂歌。孔子曰「以雍徹」,可證。集傳亦援論語,而又引周禮鐘師「及徹,率學士而歌徹」之文,頗為蛇足。此詩徹時用,豈名「徹」乎!周禮之妄也。

[三章]蘇氏曰,「周人以諱事神,文王名昌,而此詩曰『克昌厥后』,何也曰,周之所謂諱,不以其名號之耳,不遂廢其文也」。愚按,或謂周公始定諱,武王時尚未有此,亦一說。

[四章]「烈考」亦文王,集傳是。毛傳謂武王,嚴氏主之。「烈考」、「文母」,明相對偶,子豈可與母對而且居母上耶!右為尊,故謂其神在右,猶云「如在其上」也。毛傳訓「助」,于此處難通。

【雝四章,章四句。】

載見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龍、旗、陽、陽,和、鈴、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本韻。此八句惟一句出韻,余皆一韻。漢柏梁詩本此。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本韻,上「祜」。「以介眉壽」下,凡三句一韻,秦功德碑本此。賦也。

小序謂「諸侯始見乎武王廟」。按,當云成王朝諸侯,始來助祭乎武王廟之詩也。詩首「載」字,毛、鄭皆訓「始」。合之詩中「率見昭考」之句,則「載」之訓「始」無疑。集傳訓「則」,不知何謂;又曰,「發語辭」,夫既訓「則」,「則」不當云「發語辭」矣。若為虛字之「則」,則乃承接之辭,豈可作發語用也!「鞗革」,轡首也。「有鸧」,毛傳謂「有法度」,鄭謂「金飾貌」,其謂金飾貌者,韓奕「鞗革、金厄」,蓋依像金厄而言也;集傳謂「聲和」,蓋本商頌「八鸞鸧鸧」而言也。當于后二說中求之。

【載見一章,十四句。】

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評]起得翩然。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本韻。賦也。下同。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縶,以、縶、其、馬、無韻。

薄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本韻。

小序謂「微子來見祖廟」,向來從之。惟鄒肇敏曰:「愚以為箕子也。書載武王十三祀,王訪于箕子乃陳洪范。此詩之作,其因來朝而見廟乎『淫威、降福』,亦即就箕疇中『向用五福,威用六極』,遂用其意,言前之非常之兇禍,今當酬以莫大之福饗,蓋祝之也。」此說甚新。以「威、福」合洪范,尤巧而確,存之。蓋謂微子則當為成王之朝,謂箕子則當為武王之朝,故此說與序說皆可通。鄒又駁序曰:「微子在武王之世,既不為周也羇,又不為周也客,何緣來見祖廟乎」此說則非矣。上所謂謂微子,則當為成王之朝是也,何曾必謂武王之朝乎!

[一章]「有萋有且,敦琢其旅」,鄒肇敏曰:「『有萋有且』,薦其籩豆也。『敦琢』為玉,『旅』為陳,蓋來朝之享禮,所謂『旅幣無方』也。禮器「禮器」,原作「禮記」,以下文引「郊特性」,同在禮記中,故改。云:『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原作「內金示和見情也」,脫十八字,今補。丹、漆、絲、纊、竹、箭,與眾共財也。其余無常貨,各以其國之所有,則致遠物也。』郊特牲曰:『旅幣無方,所以別土地之宜而節遠、邇之期也。龜為前列,先知也。以鐘次之,以和居參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以此觀之,『萋且、敦琢』之義曉然矣。又按巷伯『萋兮斐兮』,韓奕原脫「奕」字,今補。『籩豆有且』,皆可互證,何以作『敬慎』解棫樸『追琢其章』,豈『選擇』之謂乎!」按鄒釋此二句詩,可謂發千古之蒙矣。何玄子因鄒言巷伯「萋斐」,遂謂「『萋』當作『緀』,『且』即『籩豆有且』之且。且乃薦帛之具,薦緀于且,故曰『有萋有且』。禮器言諸侯助祭之事,郊特牲言諸侯朝享之事,而皆言束帛加璧之禮,則此詩言『有萋有且』之即為束帛,『敦琢其旅』之即為加璧,明矣。」亦通。

【有客三章,章四句。】

于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后。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無韻。賦也。

小序謂「奏大武」,是。即名大武,亦名象武。墨子曰:「武王因先王之樂,命曰象武。」凡禮記諸篇所云「下管象」,或云「下管象武」,即此詩也。謂之「象」者,象其武也。詳見維清篇。又明堂位云:「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或疑象自象、大武自大武。按管為吹,或吹或舞,皆此詩也。以其武,又或云象舞「象舞」,疑當作「象武」。焉。此周公作。左宣十二年,楚莊王曰:「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是也。

集傳曰:「春秋傳以此詩為武王所作,則篇內已有武王之謚,而其說誤矣。」按傳云「武王克商作」,未嘗云自作,豈可以辭害意!又曰「春秋傳以此為大武之首章」,以「卒」作「首」,尤夢夢。自誤如此,而反泥「作」之一字謂前人誤,何耶或因左傳云「卒章」,遂分上二句為一章,下五句為一章者,又非也。「卒章」「章」,原誤「意」,今改。即卒句,猶之此間疑有誤文。不可以辭害意也。

【武一章,七句。】

閔予小子

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本韻。念茲皇祖,陟降庭止。維予小子,夙夜敬本韻。止。于乎皇王,繼序思不忘!本韻。賦也。

小序謂「嗣王朝于廟」,然不言何時。何玄子引殷大白副墨曰「武王既喪而祔主于廟」,似為得之。蓋以首三句為方在喪之辭,曰「嬛嬛在疚」也。鄭氏曰:「除武王之喪,將始即政,朝于廟也。」集傳本之,曰:「成王免喪,始朝于先王之廟而作此詩。」按首二句必非除喪之辭。

【閔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訪落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將。予。就。之。繼。猶。判。渙。[評]多少宛轉曲折。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紹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無韻。賦也。

此成王既除喪,將始即政而朝于廟,以咨群臣之詩。集傳曰:「成王既朝于廟,因作此詩以道延訪群臣之意。」何玄子曰:「此詩雖對群臣而作,以延訪發端,而意止屬望昭考;至小毖篇始道其延訪群臣之意耳。」如此讀詩,細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泰州市| 九江县| 竹山县| 法库县| 余庆县| 徐汇区| 衡南县| 陵水| 中江县| 客服| 丹凤县| 铅山县| 彝良县| 和静县| 广灵县| 禹州市| 遂溪县| 封开县| 滕州市| 黄陵县| 太谷县| 阿巴嘎旗| 闵行区| 南宫市| 广西| 奎屯市| 揭阳市| 东至县| 宜兰县| 通州区| 子长县| 沂水县| 禹州市| 和田市| 宁海县| 星座| 丁青县| 西宁市| 尉氏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