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 詩經通論
  • 姚際恒
  • 3522字
  • 2015-12-26 16:02:57

此述宣王憂旱之詩。小序謂「仍叔美宣王」,未有考也。

[一章]棫樸篇以云漢喻文章,則曰「為章」;此以云漢言旱,則曰「昭回」。

[七章]「散無友紀」,君以臣為友,今以旱故,將離散無紀矣。亦倒字句,謂友散無紀也。集傳曰「友紀,猶言綱紀」,未聞「友」之訓「綱」也。「鞫哉庶正,疚哉冢宰」,此兩句嘆庶正、冢宰也。其趣馬也,師氏也,膳夫也,左右之臣也,此諸臣者無人不肯周救,無以不能而遂止也。周救只是各為救旱之義,非周給百姓也。

【云漢八章,章十句。】

崧高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評]起得莊重。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評]急轉見主、客。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本韻。賦也,下同。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本韻。登是南邦,世執其功」。本韻。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本韻。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

王命傅御,「遷其私人」。本韻。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本韻。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本韻。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本韻。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本韻。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本韻。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申伯還南,謝于誠、歸、本韻。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本韻。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本韻。「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本韻。首句。

申伯之德,柔嘉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本韻。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此尹吉甫所作詩,已言之矣。小序謂「美宣王」。集傳謂「王之元舅出封于謝,而尹吉甫作詩以送之」。集傳較是。或駁之,以為如朋友送行之詩,不當列于大雅,非也。王之元舅出封于謝,何等大事,贈送之篇可無錄耶!

[一章]「甫」,舊皆謂甫侯。嚴氏則以為仲山甫,曰:「舊說謂『姜氏之先主四岳之祀,岳神福興其子孫』,則執著于『岳降』之文,以辭害義矣。此詩言『岳降』,猶烝民言『天生仲山甫』耳。當時仲山甫為相,申伯亞于山甫,借山甫以大申伯也。且申伯光輔中興,而遠取周道始衰之甫侯以匹之,非所以褒揚申伯也。或者疑『甫』為字,『申』為國,則名稱不類,故以『申』、『甫』皆為國。不知古人文辭難以例拘,舜典稱『契、稷』,稷以官,契以名;漢稱『絳、灌』,絳以封邑,灌之姓:皆不類也。」此說似是。何玄子為之核實曰,「或謂吉甫既為作詩之人,二『甫』字同,必無自贊之理。然烝民之詩美仲山甫,篇中亦明著為吉甫所作,則此詩以『申、甫』并言,乃似統為二詩發端,亦可以見甫之為仲山甫又斷斷無疑也」。并存之。

此與下篇皆吉甫所作,理明詞順,俊快自得,與桑柔、云漢之古拗稍不類。宣王與厲王時文章風氣已有升降如此。

此雅也,而曰「其風肆好」,則知凡詩皆可稱「風」,第雅頌可稱「風」,風不可稱「雅、頌」耳。

【崧高八章,章八句。】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本韻。[評]三百篇說理始此,蓋在宣王之世矣。天監有周,昭格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本韻。賦也。下同。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賦」字韻;余本韻。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首二句無韻。纘戎祖考,王躬是保。本韻。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本韻。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本韻。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本韻。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評]「人言」一層。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本韻。[評]釋「不茹」、「不吐」一層。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評]奇語。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評]多用「之」字,見纏綿之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本韻。之。[評]上舉「德」,此補「袞」,句多寡不等。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本韻。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本韻。

四牡骙骙,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本韻。吉甫作誦,穆。如。清。風。[評]亦用「風」字。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評]此更佳。通韻。

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齊,尹吉甫作詩美之。集傳謂「作詩送之」。按「美」與「送」所爭亦無多。郝仲輿佞序,必謂「美宣王」;駁集傳,謂僚友相送,非關獻納,何登于雅:真腐儒之見。詩末句明言「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并不及「美宣王」之意;何緣不讀詩乎

[一章]予向有庸言錄中一則,論釋經之義,今錄于此。曰:「孟子引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孔子之釋詩也。『天生烝民』句可不用釋。『有物有則』句上用一『故』字,便見頂上文來;中加一『必』字,便見二『有』字是側落,非平對。『民之秉彝』下加一『也』字,『好是懿德』上加一『故』字,便使二句有磁引針、珀吸草之妙,而『秉彝』、『懿德』諸板實字亦復點睛欲飛。計本文十六字,釋之亦十六字,而惟用四虛字,余俱本字。后人解一兩句,有用數十百字尚未如此明晰者,真可愧死;況乎猶有誤解者哉!」

[四章]「肅肅王命」二句,承上章「出、納王命」而言。「邦國若否」二句,承上章「賦政于外」而言。

【烝民八章,章八句。】

韓奕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評]起得莊重有體。有、倬、其、道,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本韻。夙夜匪懈,虔共爾位!本韻。朕命不易。干不庭方,以佐戎辟」。本韻。賦也。下同。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王錫韓侯,淑、旗、綏、章,簟、茀、錯、衡,本韻。玄、袞、赤、舄,鉤、膺、鏤、钖,鞹、鞃,淺、幭,鞗、革、金、厄、本韻。[評]古人已善用前文。

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其、殽、維、何、炰、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籩豆有且,侯、氏、燕、胥、本韻。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評]忽入「取妻」一段,絕有姿態;然正有關系,為王甥,為國戚,是極大事。韓、侯、迎、止,于、蹶、之、里、本韻。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本韻。諸、娣、從、之,祈、祈、如、云、韓、侯、顧、之,爛、其、盈、門、本韻。[評]「百兩」以上親迎,以下入門。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本韻。孔、樂、韓、土,川、澤、吁、吁,魴、鱮、甫、甫,鹿、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評]因取妻及擇于韓,見韓士之美,仍歸封國本旨,其聯絡脫卸處幾于無跡可尋。慶、既、令、居,韓、姞、燕、譽、[評]對「侯氏燕胥」。本韻。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本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實墉實壑,實畝實籍。本韻。獻、其、貔、皮,赤、豹、黃、羆、本韻。[評]歸貢賦作收,有體。

小序謂「伊吉甫美宣王也,能錫命諸侯」。集傳謂「韓侯初立來朝,始受王命而歸,詩人作此以送之」。按序但謂宣王,涉泛。且謂能錫命諸侯,按「錫命」之語已見于詩,不必更標舉為宣王夸大也。惟謂尹吉甫作,筆意差近;但未見其必然。集傳駁其未有據,然則亦非全無據耳。此韓侯初立,入覲宣王,遣其歸國,顯父餞之,詩人美之之作。

[一章]封韓侯,從韓地言起;言韓地,從「梁山」言起;言梁山,歸功于「禹甸」起:法律森然,亦仿信南山篇起法也。毛傳曰,「禹治梁山,除水災;宣王平大亂,命諸侯」,以宣王配禹,如此說詩,固矣!嚴氏則是毛傳而惟以孔疏「美韓侯復禹之功」語為非,亦固。傳、箋及疏之失可勝駁耶!「王親命之」以下,命辭也。「不庭」,左傳曰「以王命討不庭」,本此。常武「徐方來庭」,「來庭」,「不庭」之反。「戎」,汝也。

[三章]「屠」、「杜」,古通用。晉有杜蒯,亦作「屠蒯」。漢志注云:「古杜伯國,漢宣帝葬其地,因曰杜陵,在長安南五十里。」

[四章]「汾王之甥」,指韓姞;或謂指蹶父,大謬:然則蹶父之父固尚帝女也。「韓侯顧之,爛其盈門」,韓侯之門也。此言御車入門時。詩由親迎言起,以至于歸,首尾周匝;而不言若何于歸,但從「韓侯顧之」上見筆意在隱躍之間,殊妙。予方賞之,適閱嚴氏曰:「出妻于蹶父之門,韓侯回顧而視之,增「回」字,可笑。見其鮮明粲爛,盈滿于蹶父之門也。」兩點「蹶父之門」,唯恐人不知然。使詩只有親迎,脫卻于歸一節,不覺索然。

[五章]為擇而言。「靡國不到」,此詩人襯貼之辭,不必實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口县| 巴里| 渑池县| 重庆市| 姚安县| 蒲江县| 都匀市| 子洲县| 德钦县| 南宁市| 梅河口市| 阿巴嘎旗| 西和县| 阿拉善左旗| 黄梅县| 陆河县| 新绛县| 龙川县| 沂水县| 红原县| 恩平市| 固原市| 金寨县| 得荣县| 西青区| 平和县| 浙江省| 两当县| 广昌县| 镇平县| 互助| 淮北市| 屏边| 黄浦区| 乐业县| 开原市| 黑河市| 通辽市| 冀州市| 呼伦贝尔市|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