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新安首源姚際恒著

大雅

說見小雅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本韻。有、周、不、顯,帝命不時(shí)。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本韻。賦也。下同。[評(píng)]每四句承上語作轉(zhuǎn)韻,委委屬屬,連成一片,曹植贈(zèng)白馬王彪詩本此。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本韻。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本韻。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本韻。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jì)濟(jì)多士,文王以寧。本韻。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本韻。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本韻。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本韻。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本韻。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本韻。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評(píng)]此以第二句承上第三句,奇變。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本韻。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通韻。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評(píng)]奇語。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本韻。[評(píng)]須知此語一更不可作轉(zhuǎn)。

小序謂「文王受命作周」,非也。文王未嘗為王,無受命之說。偽武成曰:「文王……誕膺天命,……惟九年,大統(tǒng)未集」,正與此同,皆誣文王也。呂覽引此詩,以為周公作,近之。集傳因以為「戒成王」,則亦可以想見爾。

[一章]「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有天下以后之辭,雖原本于文王,不可泥為命文王耳。「不顯」,「不」字,楊慎、陸深皆作「丕」,謂古字通,從之;后放此。丕,說文「大也」。

[二章]「亹」,爾雅訓(xùn)「勉」,毛傳亦云「亹亹,勉也」。集傳云「勉強(qiáng)之貌」,增「強(qiáng)」字,非。又云「文王非有所勉也,純亦不已,而人見其若有所勉耳」。既不以為勉,如何又加「強(qiáng)」字耶按圣人豈無勉功中庸云「不勉而中」,非是。集傳乃為此斡旋之說,豈信中庸,不信周公乎集傳亦謂周公作也。「不顯亦世」,倒句法。

[三章]此章單承「凡周之士」言,而歸美于文王也。

[四章]嚴(yán)氏曰:「侯,維也。服,釋文云『事也,用也』,言服行其職也。」舊說以「侯」為「君」,謂為君于周九服之中。此解「侯于周服」則順,解「侯服于周」則不通。

[五章]「王之藎臣」,承上「殷士」言,謂「此殷士今皆為王所進(jìn)用之臣,豈得無念爾祖文王之德乎!」義自明順。集傳曰:「于是呼王之藎臣而告之曰:『得無念爾祖文王之德乎!』蓋以戒王而不敢斥言,猶所謂『敢告仆夫』云爾。」其自為迂拙如此!

[六章]言殷「克配上帝」,與上「永言配命」對(duì)照,更覺可畏。所以宜鑒殷而知大命之難得也。

[七章]「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非寫天事微妙,無聲氣可尋,若是,亦何關(guān)于正旨哉!正言其可畏也。予庸言錄云:「天畀人以是日,聽人之為善為惡,可畏哉!」正此意。

【文王七章,章八句。】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本韻。賦也。下同。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本韻。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本韻。

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本韻。[評(píng)]佳語。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本韻。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本韻。造、舟、為、梁,不顯其光。本韻。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評(píng)]總上二句。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生。保右命爾,燮伐大商。本韻。

殷商之旅,其會(huì)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本韻。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shí)、維、鷹、揚(yáng)、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huì)朝清明。本韻。

此敘周家二母以及文王、武王之事,亦所以告成王與毛稚黃「稚黃」原作「維黃」,今改。曰:「大明頌二母而末及尚父,邑姜已在其中,蓋芝本、醴源,文詞之妙,所謂意而筆不到耳。」

[一章]「挾」,猶持也。集傳訓(xùn)「有」,非。

[二章]「摯仲氏任」,鄒肇敏曰:「漢儒謂禮惟嫁長女,余皆為媵,自殷以前皆然;然則摯任非耶」此說良是。「來嫁于周」二句,集傳云「『嬪于京』迭言,以釋上句之意,猶曰『厘降二女于溈汭,嬪于虞』」。按,書曰「降」,言其下嫁也;曰「嬪」,言其成婦也;曰「溈汭」,詳其地名也;曰「虞」,詳其國名也。此詩正與之同。「來嫁」,始嫁也;「嬪」,成婦也;「周」,國名也;本地名,為國。「京」,京師之地也。古人立言悉有文理,其層次毫忽不茍;乃皆誤以詩、書為迭言,胡文理淺事尚不之知而談經(jīng)耶!「身」,毛傳曰「重平聲。也」。鄭氏曰「重,謂懷孕也。」孔氏曰「以身中復(fù)有一身,故言『重』」。古人解析字義,其精如此。集傳但曰「身,懷孕也」,甚粗。

[三章]「方國」,為方百里之國。孟子曰「文王猶方百里起」r1「猶」原誤「由」,「里」字原脫,今補(bǔ)正。R是也。鄭氏謂「四方來附之國」,向來從之,非。

[五章]「俔」,未詳。韓詩作「磬」。說文云「諭也」。孔氏曰「如今俗語譬喻物曰『磬作』然也」。集傳云「俔,磬也」,「俔」不訓(xùn)「磬」。又引說文云「俔,譬也」,字亦誤。「妹」,少女之稱。女將歸,故易卦名歸妹。「天妹」,尊稱之也,猶王曰「天王」之義。「造舟為梁」,當(dāng)時(shí)適有此事,故詩及之。爾雅云「天子造舟,諸侯維舟」云云,而毛傳用之,恐涉附會(huì)。

[六章]「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連讀。「于周于京」總第二章大任「來嫁于周,曰嬪于京」言之,謂得纘大任之業(yè)者其女維莘也。「纘」字略斷,「女維莘」倒字法也。

[七章]「維予侯興」,鄭氏解「侯」為諸侯,謂武王也。集傳以「侯」為「維」,非。

[八章]「涼」,韓詩作「亮」。

【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囗、囗、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fù)、陶、穴,未、有、家、室、本韻。[評(píng)]不諱,妙。比而賦也。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本韻。賦也。下同。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評(píng)]閑點(diǎn)。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shí),筑室于茲。本韻。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本韻。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本韻。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本韻。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本韻。

乃立△門△,門有伉。乃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本韻。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本韻。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昆夷駾矣,維其喙本韻。矣。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本韻。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評(píng)]以四句直收,章法甚奇,亦饒姿態(tài)。

小序謂「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亦是。集傳謂「周公戒成王之詩」,則臆測矣。孫文融曰:「若周公戒成王詩,豈應(yīng)稱古公耶!」是也。

孫文融曰:「此詩不但稱『古公』,且仍書其名,乃后又稱『文王』,豈武王初克商,甫尊文王,尚未追王大王,是彼時(shí)作耶」按此誠不可曉。季明德以末章言文王,與大王不相連屬,疑為錯(cuò)簡,殊妄。左傳昭二年,已賦囗之卒章,以晉侯比文王,以韓子比四輔矣。

[一章]「陶」,說文「瓦器也」,蓋瓴、甓之屬。「復(fù)」者,平地累土為之,故曰復(fù)。「穴」者,土中室也。復(fù)、穴雖皆土所為,而以瓴、甓之類甃之:復(fù)則以拒風(fēng)、雨,穴則以隔土氣。集傳云,「陶,也;復(fù),重也」,絕不明。

[二章]「走馬」,顧野王作「趣馬」,是。古不乘馬而走,「趣」字或省作「走」耳。「趣馬」,亦官名。

[三章]嚴(yán)氏曰,「內(nèi)則言婦養(yǎng)舅姑,公食禮言君待其臣,皆以堇,則堇是美菜。七月言食夫以荼,則荼非美菜也。雨、露所濡,甘若薺實(shí)。堇、荼皆甘如飴,言美、惡皆宜也。孔氏謂堇即烏頭,且引晉語驪姬『寘酖于酒,寘堇于肉』為證,蓋以此堇為爾雅『芨,堇』之堇也。說者皆祖之。若為驪姬寘堇肉之堇,則與酖毒同類,與荼菜可食之物非其類矣。詩人稱周原之美,不應(yīng)言其宜毒物也。且毒物不可食,何由知其如飴乎」侄炳曰:「釋草曰:『嚙,苦堇』,此堇乃苦堇,詩與苦荼并舉而見甘美耳;亦非美、惡咸宜之說也。」更是。

[四章]此章言其定民居、田畝也。

[五章]「司空」、「司徒」、「司馬」,商世所有之官,天子有之,諸侯亦有之,故武王牧誓呼此三官,而此詩以筑室之故召此二官也。毛傳曰:「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后。」釋詩者無不述之。予謂禮自言先、后之義。詩曰「俾立室家」,應(yīng)前「未有家室」也;曰「作廟翼翼」,特重之辭也:不必定以禮為證。然宗廟之重于室家,亦自可見矣。

[六章]集傳曰「此言治宮室」,非也。上章言治宮室矣,此言筑墻也。予嘗聞木工言,必須筑室畢,然后筑墻。彼傳讖語云「先打墻,莫思量」。今可見古亦如此,又可見詩人立言之有次第也。

[七章]郭門曰「門」,正門曰「應(yīng)門」,當(dāng)時(shí)所命名,后因以為天子門名耳。社則天子、諸侯皆立之。

[八章]「肆不殄厥慍」二句,必指當(dāng)時(shí)與昆夷之事實(shí)言,今不可考矣。觀二「厥」字與下章「虞、芮質(zhì)厥成」二句二「厥」字同,可見彼為事實(shí),則此章亦事實(shí)可知。

[九章]「文王蹶厥生」,「蹶」字難解,然其義自承上句「虞、芮質(zhì)厥成」來,而文王乃為之「蹶厥生」,大約是謂動(dòng)其生讓畔之心耳。解者離上句釋之,便紛然摹儗,益無是處矣。

【囗九章,章六句。】

棫樸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jì)濟(jì)辟王,左右趣平聲。本韻。之。興也。

濟(jì)濟(jì)辟王,左右奉璋。本韻。奉璋峨峨,髦士攸宜。本韻。賦也。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本韻。之。比而賦也。下同。

倬。彼。云。漢。為。章。于。天。[評(píng)]天文也,文亦至文。周王壽考,遐不作人本韻。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jì)四方本韻。

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謂「文王能官人」,差些,蓋襲左傳釋卷耳之說。

[一章、二章]此二章言文王得助祭之事也。鄭氏皆指文王祭言,是。觀兩章皆有「濟(jì)濟(jì)辟王」句及「左右」字可見。先言「左右趣之」,泛謂其趨蹌也;下則單指奉璋之事而言也。集傳循序「官人」之意,故但謂「德盛而人心歸附趨向」,泛甚;蓋本之歐、蘇。

[三章]此章言文王得征伐之士也。

[四章]此章言文王法天之文章,以興文治而作人材也。

[五章]此承上章而言。「追、琢」、「金、玉」皆人力勉然之事,又以見文王益加勉乎其文而綱紀(jì)此四方也。「倬彼云漢,為章于天」,天文也;「追、琢其章,金、玉其相」,人文也。

【棫樸五章,章四句。】

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濟(jì)濟(jì)。豈弟君子,干祿豈弟。本韻。興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評(píng)]華語。豈弟君子,福、祿攸降。本韻。興也。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本韻。興也。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本韻。賦也。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本韻。矣。興也。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本韻。興也。

小序謂「受祖」,大序因以為「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yè),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祿」。集傳、詩緝則以為文王,或又以為武王。愚意,此篇與上篇亦相似,大抵其祭祀而獲福,因祭祀及其助祭者以見其作人之盛,則謂文王為近也。

[一章]「干祿」,干天之祿也,猶言「求福」,與下「福、祿攸降」及「求福不回」為一例語。祿自我干,福自我求,故福、祿攸降非他人所預(yù)也。集傳誤認(rèn)作論語「子張學(xué)干祿」為不美字樣,因?yàn)橹刈o(hù)曰「『干祿豈弟』,言其干祿之有道,猶曰『其爭也君子』云爾」,絕可哂。且士人干王者之祿,王者則干何人之祿,而為之回護(hù),并此亦不一思,何也

[二章]此言祭時(shí)用圭、瓚也。即所用金玉美器以之,而見君子既祭獲福、祿也。

[三章]此言作人也。上篇曰「倬彼云漢,為章于天」,此言「鳶戾天,魚躍淵」,亦見魚、鳥文藻掞及天、淵之意,故亦曰「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下三章則皆以祭祀獲福言之。

【旱麓六章,章四句。】

思齊

思、齊、齋大任,文。王。之。母。[評(píng)]一篇眼目。思、媚、周姜,京室之婦。本韻。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本韻。賦也。下同。

惠于宗公,神、罔、時(shí)、怨,神、罔、時(shí)、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本韻。

雝、雝、在、宮,[評(píng)]以下皆選言而出,精工練凈。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本韻。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韻。不、聞、亦、式,不、諫、亦、入、本韻。[評(píng)]妙旨。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yù)髦斯士。通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德县| 闽侯县| 大关县| 探索| 东乌珠穆沁旗| 洪雅县| 宁陕县| 疏附县| 肃北| 突泉县| 泽州县| 赤水市| 桃源县| 新乡县| 靖州| 仲巴县| 宜章县| 米泉市| 东丰县| 阿坝县| 阜城县| 郑州市| 鹿泉市| 宾阳县| 乌兰县| 朔州市| 武鸣县| 喀喇沁旗| 邓州市| 精河县| 靖边县| 凤冈县| 上蔡县| 奉化市| 江永县| 海安县| 石泉县| 高邮市| 娄底市| 松潘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