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 詩經通論
  • 姚際恒
  • 3196字
  • 2015-12-26 16:02:57

匪。伊。垂。之。帶。則。有。余。匪。伊。卷。之。發。則。有。旟。[評]重加摹寫一層,真有形容不盡之意。我不見兮,云何盱本韻。矣!

小序謂「周人刺衣服無常」,此亦何止衣服乎!此襲禮緇衣為說也。詩云「彼都」,明是東周人指西周而言;蓋想舊都人物之盛,傷今不見而作。

[一章]「周」,舊說謂「忠信」,集傳謂「鎬京」。當從集傳。

[二章]「臺笠、緇撮」,季明德曰:「臺笠,出田時所戴,以在野言;緇撮,居家時所戴,以在國言。」如此分疏,亦通。「君子女」,集傳謂「都人貴家之女」。據辭義,此章言庶民之家;下三章乃言貴家。今雖不必如是分疏,然「綢直如發」與「臺笠、緇撮」相當,何得以此為貴家耶!「綢直如發」,毛謂「密直如發」;鄭謂「其性情密致,操行正直,如發之本末無隆殺」,此說是。如此解,殊有味,正見古人罕譬之妙。且以「發」喻女,亦本地風光。此云「如發」,下以發云「如蠆」,用字分明,安得泥此以為其發乎!又此其發,后又其發,亦復。又此其發之直,后又其發之曲,亦矛盾。此言「如發」者,以發之本末而言也;其「卷發」者,以其綰髻也。孔疏謂其鬢邊短發,未然。

[三章]「尹、吉」,鄭氏曰:「『吉』,讀為『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舊姓。人見都人之家女,咸謂之尹氏、姞氏之女,言有禮法。」按人皆謂尹氏、姞氏之女者,猶詩言「齊姜」、「宋子」,后世言「鍾禮、郝法」之類。其謂周室昏姻之舊姓者,謂周室之人皆與尹、姞舊姓為昏,娶其女也。李氏何人,乃曰「尹、吉猶晉言王、謝,唐言崔、盧也」,誤認尹氏、姞氏互為昏姻。集傳載之,可發一哂!

[四章]「卷發如蠆」,與衛風「領如蝤蠐、螓首、蛾眉」是一例語。此等語美人,獨讓三百篇后人不能為,亦不敢為也。

【都人士五章,章六句。】

采綠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本韻。賦也。下同。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本韻。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本韻。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本韻。[評]只承「釣」言,大有言不盡意之妙。

此婦人思其夫之不至,既而敘其室家之樂,不知何取義也。

[一章]「曲局」字妙,與「卷發如蠆」迥別。

[二章]「五日為期」二句:「五日」,成言也;「六日」,調笑之意。言本五日為期,今六日尚不瞻見;只是過期之意,不必定泥為六日而也。鄭氏以其不近理,改為「五月、六月」,吁,何其固哉!

[四章]單言釣,不言狩。已從簡言釣,亦只「維魴及鱮」一句,上下皆虛衍及過遞語,殆簡而又簡。

【采綠四章,章四句。】

黍苗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本韻。之。興也。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云歸本韻。哉!賦也。下同。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云歸處!本韻。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本韻。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評]快。召、伯、有、成,王、心、則、寧、本韻。

宣王命召穆公營謝,功成,徒役作此。集傳謂「徒役南行,行者作此」,語意不明。如是,則下章何以云「歸」云「有成」乎小序謂「刺幽王」,黃東發曰:「詩中明言美召公,而詩序乃以為刺幽王,此類亦何訝晦庵之去序耶!」

此篇與崧高同一事分大、小雅者,此為士役美召伯之作,彼為朝臣美申伯之作;此為短章,彼為大篇也。嚴氏以此第三章「我師我旅」,及第四章「烈烈征師」為平淮之役,非也。兩事非一時,豈有士役一詩中兼兩事者且崧高詩亦只言營謝,不言平淮也。左傳云「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則天子之卿與諸侯同,故有師、旅也。

【黍苗五章,章四句。】

隰桑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本韻。興也。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本韻。興也。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本韻。興也。

心乎愛矣,遐不謂本韻。矣!中、心、藏、之,何、日、忘、本韻。之、賦也。

此思見君子之詩,亦不知其何所指也。何玄子曰:「朱子謂『此喜見君子之詩,詞意大概與菁莪相類』,今細味實有不同者。菁莪取興自『中阿』而『中沚』,而『中陵』,有離潛向升之象。此三章但皆曰『隰桑』耳,隰者卑下之地,其非在高明之位可知。況『其樂如何』,『云何不樂』,又皆未有是事而假設之語乎!」

【隰桑四章,章四句。】

白華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評]一比。之子之遠,俾我獨本韻。兮。比而賦也。下同。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評]二比。上二「白」總以「白云」,妙筆。天。步。艱。難。之子不猶。本韻。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評]三比。嘯、歌、傷、懷,念彼碩人。本韻。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評]四比。維彼碩人,實勞我心。本韻。

鼓、鐘、于、宮,聲、聞、于、外、[評]五比。念子懆懆,視我邁邁。本韻。

有、鹙、在、梁、有、鶴、在、林、[評]六比。維彼碩人,實勞我心。本韻。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評]七比。之子無良,二三其德。本韻。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評]八比。之子之遠,俾我疧「疧」,原作「囗」,今校改。本韻。兮。

小序謂「刺幽王」,大序謂「周人為之作是詩」,集傳以為申后作。按此詩情景凄涼,造語真率,以為申后作自可。郝仲輿曰:「愚幼受朱傳,疑申后能為白華之忠厚,胡不能戢父兄之逆謀宜臼能為小弁之親愛,胡乃預驪山之大惡讀古序,始知二詩托刺,故序不可易也。」何玄子駁之曰:「驪山之事,不可舉以責申后。申后被廢,未必大歸。又幽王遇弒事在十一年,距廢后時蓋已九載。此時申后存亡亦未可知。鄒肇敏謂『觀「于宮」、「于外」、「在梁」、「在林」之,當時或廢處深宮;其賦白華,亦如后世之賦長門耳』。此論為允。」愚按,郝氏佞序,最屬可恨,故錄何氏之駁于此,俾人無惑焉。

[一章]凡詩興、比之義,大抵不能盡詳。如「白華」、「白茅」,舊解皆以為白華喻后,白茅喻妾。按,白者取潔白之義,白華、白茅何所分焉比意不楚。集傳謂「二物至微,猶必相須為用,何之子之遠而俾我獨耶」又象以比夫、婦益疏。愚意,「白華」、「白茅」皆以比己之潔;「菅兮」、「束兮」者所以狀華與茅之用也。且下章總言「白云」露此二物,更可見。

[二章]華、茅已白矣,又有英英之白云而露之,使其滋養生長,又以比王無恩澤于我,不如白云也。

[五章]「鼓鐘于宮」,即所見以喻之。

[六章]此則以「鹙」比妾,以「鶴」自比也。

[七章]此則以「鴛、鴦」比己與王也。

[八章]「有扁斯石」二句,言此扁石為人踐履,何其甚卑,見其不可以卑為尊也。集傳云:「有扁然而卑之石,則履之者亦卑矣。如妾之賤,則寵之者亦賤矣。」此類悍妒之婦罵夫,古人必無此語意。

此詩八章,凡八比,甚奇。

【白華八章,章四句。】

囗蠻

囗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云遠,我、勞、如、何、!本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本韻。之、興也。下同。

囗蠻黃鳥,止于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本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囗蠻黃鳥,止于丘側。豈敢憚行,畏不能極。本韻。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小序謂「刺亂」,無刺意。集傳謂「此微賤勞苦而思有所托者,為鳥言以自比也」。謂禽鳥亦有教、誨及后車之事,豈真誤讀大學「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而以此詩為鳥言耶可嘆也!此疑王命大夫求賢,大夫為此詩。五「之」字,自我而言。「飲、食、教、誨」,言平日教養之事。先言「飲、食」,后言「教、誨」者,先養后教也。「命后車載之」者,稱王之命也。又按,舊解謂「大臣出使,小臣為介,依托于卿大夫,而望其飲、食、教、誨,后車以載」,然于末二句「命」字「謂」字不合;且意志卑陋,以飲食為先,奚足錄焉!

【囗蠻三章,章八句。】

瓠葉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本韻。之。賦也。下同。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本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本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本韻。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淮南市| 汪清县| 涡阳县| 临澧县| 砚山县| 吉林市| 长岛县| 杭锦后旗| 乡城县| 蕲春县| 马边| 五寨县| 梓潼县| 呼图壁县| 沁阳市| 延川县| 即墨市| 芜湖市| 中卫市| 吉林省| 富阳市| 乌审旗| 横山县| 秦皇岛市| 贡觉县| 汉阴县| 永丰县| 建宁县| 莱西市| 彭泽县| 阆中市| 吴川市| 剑川县| 龙陵县| 平定县| 江北区| 阿坝| 开远市| 宁安市|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