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 詩經通論
  • 姚際恒
  • 4992字
  • 2015-12-26 16:02:57

【鴛鴦四章,章四句。】

新安首源姚際恒著

小雅

頍弁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殽既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本韻。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既見君子,庶幾說懌。本韻。興而比也。下同。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殽既時;豈伊異人,兄弟具來。本韻。蔦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本韻。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殽既阜;豈伊異人,兄弟、甥舅。本韻。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本韻。

小序謂「諸公刺幽王」,是。集傳謂「燕兄弟、親戚之詩」。「死喪」語固可不忌,然「如彼雨雪」二句,確同「履霜堅冰」之義,則何以云又每章有「豈伊異人」語,及云「兄弟匪他」,亦非善辭也。

【頍弁三章,章十二句。】

車舝

間、關、車、之、舝、左傳作「轄」。兮,思、孌、季、女、逝、兮、[評]曼音靡麗。匪饑匪渴,德音來括。本韻。雖無好友,式燕且喜。本韻。賦也。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本韻。式燕且譽,好爾無射。本韻。興也。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殽,式、食、庶、幾、二「幾」字同韻。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本韻。賦也。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通韻。析其柞薪,其葉湑兮。鮮我覯爾,我心寫本韻。兮。興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本韻。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昏,以慰我心。本韻。興也。

小序謂「大夫刺幽王」。大序謂「褒姒嫉妒無道,周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詩」。鄒肇敏曰:「思得孌女以間其寵,則是張儀傾鄭袖、陳平紿閼氏之計耳。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賦白華者安在,豈真以不賢見黜詩不諷王復故后而諷以別選新昏,無論艷妻驕扇,寵不再移,其為倍義而傷教亦已甚矣」。閱此可以擊節。集傳謂「此燕樂其新昏之詩」。若是,則何關國故何玄子謂「幽王宮人思賢代褒姒為后」,依序略變,彷佛關雎,又足哂焉。

按左昭二十五年:「宋元夫人生子,以妻季平子。叔孫昭子如宋聘,且逆之。宋公享昭子,賦新宮;昭子賦車轄」。固取此詩之得賢女為昏也。然不可知其為何人事矣。

【車舝五章,章六句。】

青蠅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本韻。興而比也。下同。

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本韻。

營營青蠅,止于榛。讒人罔極,覯我二人。本韻。

小序謂「大夫刺幽王」,近是。厲、幽二王雖皆無道,而幽之信讒為尤著也。

【青蠅三章,章四句。】

賓之初筵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起二句無韻。[評]閱至后,方知此起之妙。籩、豆、有、楚,殽、核、維、旅、本韻。酒既和旨,飲酒孔偕。本韻。鐘、鼓既設,舉逸逸。本韻。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本韻。發彼有的,以祈爾爵。本韻。賦也。下同。

鑰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本韻。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本韻。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本韻。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見上。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僊。僊。本韻。[評]「屢舞」,醉態。凡作三層寫,一層深一層。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本韻。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評]應首章「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傞。傞。「呶」字通韻,余本韻。既。醉。而。出。并。受。其。福。[評]良言實理。醉而不出,是謂「伐德」。本韻。飲酒孔嘉,維其令儀。本韻。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本韻。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本韻。式勿從謂,無俾大泰。怠。本韻。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本韻。[評]奇語。三、爵、不、識,矧、敢、多、又、本韻。

「衛武公飲酒悔過」,出后漢書注引韓詩說,未知是否。小序因以為「衛武公刺時」。

[一章]此章言唯射乃飲酒也。前八句言射初燕飲,下六句言大射之事。毛傳謂「燕射」;鄭氏謂「大射」。按君唯大射,射必以燕,即燕射也;燕必以賓,即賓射也。前人分別諸名,皆非。「以祈爾爵」,罰不勝者爵也,亦是為射飲酒也。

[二章]此章言惟祭乃飲酒也。前八句言祭,后六句言飲福之事。「其湛曰樂」二句,子孫獻尸也。「子孫」即主人。「賓載手仇」二句,賓客獻尸也。「酌彼康爵」二句,尸酢主人及酢賓也。又祭畢而燕亦在其內,以其飲酒,故曰「康爵」。「康」,安也。「時」,時祭也,以見四時之祭皆飲酒也。以上二章,一言射,一言祭,以見古非射非祭不飲酒,故言此以為戒飲之發端云。

[三章、四章]以下三章皆言飲酒之失也。古人飲酒,酒酣必起舞以屬一人,所以極歡心、致誠意也;漢人謂之「屬某起舞」是也。故二章皆以舞言。然舞,可也,屢舞則不可,故皆以「屢舞」言其醉,以是為眼目;而屢舞之中又有由初醉至極醉之不同。始曰「舍其坐遷,屢舞僊僊」,猶是僅遷徙其坐處耳。「僊僊」,蹁躚自得貌。再曰「亂我籩豆,屢舞僛僛」,則且亂其有楚之籩豆矣。「僛僛」,欹傾貌,無復僊僊之狀矣。亦唯其僛僛,故亂及籩豆也。終曰「側弁之俄,屢舞傞傞」,甚至冠弁亦不正矣。「傞傞」,盤旋不休貌。亦惟其傞傞,故使弁側。由淺入深,備極形容醉態之妙。昔人謂唐人詩中有畫,豈知亦原本于三百篇乎!三百篇中有畫處甚多,此醉客圖也。

[五章]「既立之監」二句是正言立制之善處;舊謂欲令皆醉,非也。謂凡此飲酒之人,有或醉者,或不醉者:為醉者之不善,故立之監而佐之史,所以伺察其醉否也。今彼醉之不善者,胡反以不醉為恥哉!集傳云:「故既立監而佐之以史,則彼醉者所為不善而不自知,使不醉者反為之羞愧也」,語義欠明。「由醉之言」二句,謂其醉言無實,如可使出童羖然。此必無之物,甚言其不實也。集傳云「則將罰汝使出童羖矣,設言必無之物以恐之也」。既曰必無之物,又烏足以恐之且醉者正以其變易情志,不畏于人,無所恐也;若猶有恐,則不醉矣。「三爵不識」二句,謂三爵之禮亦不識,況敢又多飲乎!集傳謂「飲至三爵,已昏然無所記矣」,夫人量有寬、窄,何以知其量止三爵乎醉而失德者多因寬量,飲而不止所致;若三爵便已昏醉,則亦不能再飲,何由至于失德耶況以「不識」為無所記,更不知欲其記何事也大抵釋詩必須近人情,不可泥于字句之間。茍泥于字句以致不近人情,何貴釋詩哉!古人字句多折拗,不似后人馴順也。

【賓之初筵五章,章十四句。】

魚藻

魚在、在、藻,[評]二「在」字見姿。有頒其首。王在、在、鎬,隔句。豈樂飲酒。本韻。興也。下同。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本韻。

魚在在藻,依、于、其、蒲、[評]皆變。王在在鎬,有、那、其、居、本韻。

小序謂「刺幽王」,非。阿序者大抵習為曲說,不悉辨也。集傳謂「天子燕諸侯,而諸侯美天子之詩」,只得如此說。然云「在鎬」,其為西周王者固無疑。鄒肇敏以為武王飲至。何玄子踵之,因以「豈樂」為愷旋之樂,按「豈」,愷同、亦樂也。其云「軍旅作愷樂」,他經未見,唯見于周禮,此偽書,不足信也。「愷旋」,疑秦、漢之說,武王時安得有之!必欲以為武王詩,則謂武王初都鎬之作,亦可。味二「在」字及「有那其居」句,似有祝其永遠在是而奠安之意;然未敢以為必然也。

[三章]「那」,語詞,猶晉人云「阿堵」,俗云「這個」之類。諸解于桑扈篇「受福不那」,「那」字訓「多」,此篇「那」字訓「安」,豈可隨文改訓如是乎!

【魚藻三章,章四句。】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本韻。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本韻。[評]承上作兩迭文法。興也。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本韻。君子來朝,言觀其旗。通韻。其旗淠淠,鸞聲噦噦。載驂載駟,君子所屆。本韻。興也。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本韻。[評]寫服飾有別致妙義。彼、交、匪、紓,天、子、所、予、本韻。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本韻。之。賦也。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本韻。興也。

泛泛楊舟,紼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樂只君子,福祿膍本韻。之。優哉游哉,亦是戾本韻。矣。興也。

小序謂「刺幽王」,非。集傳謂「天子所以答魚藻」,亦鑿。大抵西周盛王,諸侯來朝,加以錫命之詩。詩云「何錫予之」「天子命之」,是也。

[一章]「雖無予之」、「又何予之」,承上「予之」之文,轉出所與之物。解者謂意猶以為薄,是泥其詞而誤也。觀「又何予之」句自明。

[四章]「平平」,韓詩作「便便」,安順義;亦作「辯」。毛傳云「辯治」,未聞。

【采菽五章,章八句。】

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本韻。矣。興也。

爾之遠矣,民胥然本韻。矣。爾之教矣,民胥效本韻。矣。賦也。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愈。本韻。賦也。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本韻。賦也。

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評]取喻多奇。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本韻。比也。下同。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本韻。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本韻。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本韻。

小序謂「刺幽王」。大序謂「不親九族而好讒佞」。謂刺幽王,或是因幽王好讒,必以此詩為刺讒矣。然詩中無指讒之事。首章言兄弟帶昏姻,三章單言兄弟,以兄弟為尤重也。何玄子謂「寵任昏姻,疏遠兄弟,故首章謂兄弟、昏姻不宜相遠,下章單言兄弟,不言昏姻」,此為臆解。昏姻者指何人乎恐人惑其說,故及之。

[四章]「民之無良,相怨一方」,「一方」字不必泥。「民」通貴、賤而言,即不令之兄弟也;以疏遠之故,相怨于一處而已。集傳云:「相怨者各據其一方耳,若以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使彼己之間交見而無蔽,則豈有相怨者哉!」說詩入理障,宋人之大病也。

[五章]此言王寵任小人也。寵任小人,自然疏遠骨肉。「老馬」二句,喻其不勝任也。「如食」二句,喻其貪殘也。

[六章]此承第二章「爾教」、「民效」而言,謂小人如猱;本善升木,又反教之;涂已污矣,又涂附之:是益增其惡矣。故正言君子若有徽猷,則小人并屬之而為善矣。

[七章]雨雪陰凝,喻兄弟疑怨。王若加以恩澤,則疑怨可釋,如雨雪見日而消也。今乃莫肯以恩澤下遺,其居處猶數數驕慢,何哉集傳引張說,謂「讒言遇明者自止」。既以「雨雪」喻讒言,于「莫肯下遺」意不貫,則解之曰「不肯貶下而遺棄之,更益以長慢」,迂折難通。

【角弓八章,章四句。】

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無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極本韻。焉。興也。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邁本韻。焉。興也。

有、鳥、高、飛,亦、傅、于、天、[評]喻得淡,妙。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兇矜「矜」,通韻,余本韻。興而比也。

小序謂「刺幽王」,或謂厲王。大序謂「諸侯皆不欲朝」,集傳從之,非也。君雖不淑,臣節宜敦,不朝豈可訓耶!大概是王待諸侯不以禮,諸侯相與憂危之詩。

[一章]「上帝甚蹈」,戰國策、荀子作「上天甚神」。古人引詩類多字句錯互,學者宜從本書,不必言矣;然其解釋則可以依之。如以「上帝」為「上天」,則上帝指天也。「蹈」,毛傳訓「動」。蹈者,足動而履之之謂,故訓動。郝仲輿謂猶樂記「發揚蹈厲」之「蹈」,亦可參證。謂上帝甚蹈厲,不可自昵于晏安也。集傳曰:「上帝,指王也;又不言何主。『蹈』,當作『神』。」既從國策諸書,以「蹈」作「神」,又不言出何書。而又別解「上帝」為「王」,混亂之極。且言「王甚神」,是贊之,非刺之矣。「極」,何玄子曰:「『劇』同。劇者,古以為勞倦之意,晉人所謂『小極』。」

[二章]「邁」,舊皆訓行,無可議。集傳訓「過」,曰「求之過其分」,曲解以合大序「不欲朝」之意,故遵序者莫若集傳也。

[三章]「居以兇矜」,舊皆謂居民以兇矜之地。「矜」,危也,亦無可議。集傳謂「乃徒然自取兇矜也」;「兇矜,遭兇禍而可憐也」,亦曲解以合序。

【菀柳三章,章六句。】

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本韻。賦也。下同。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我不見兮,我心不說!本韻。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我不見兮,我心苑結!本韻。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卷。發。如。蠆。[評]倩句。我不見兮,言從之邁!本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西盟| 梁平县| 安塞县| 兴隆县| 鹤山市| 兰考县| 德庆县| 江源县| 丰县| 同仁县| 四子王旗| 延长县| 当涂县| 湄潭县| 衢州市| 镇雄县| 吴旗县| 石首市| 汝阳县| 大新县| 玛纳斯县| 肥乡县| 乌什县| 永泰县| 石台县| 迁安市| 闻喜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万荣县| 佛教| 岐山县| 商水县| 尼玛县| 兴文县| 边坝县| 钟山县| 长阳| 伊金霍洛旗| 响水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