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羅漢傳
  • (明)朱星祚
  • 1303字
  • 2015-12-26 15:56:26

戲珠羅漢

尊者名般若多羅,宋時人,生東印度國。早年出家,有志克繼佛事。始事一比丘,粗能料理支費,而于經義漠無知識。尊者曰:“此非吾師也。”遂舍之。繼事一比丘,頗能訓解文字。而于經義,尚有依回。尊者曰:“此非吾師也。”亦舍之。三事一比丘,道超頓悟,可稱上上乘矣。第相逢之晚,從游未幾,師即逝去。尊者曰:“吾前事不得其人,后事一師不得其時,吾命真厄也,數真奇也。”自后,一味自修自證:“古人負土成山,磨石作鏡,皆有志成事者也。吾何不益堅乃心,高不陟巔、淵不澈底不已矣。”精思之極,神明通焉,夢寐之中,嘗有得道比丘揭其奧妙以告之。尊者得夢中指點,有如揚輝秋月,萬頃澄然者矣。遂作悟后詩云:藏身無跡更無藏,脫體無依便廝當。古鏡不磨還自照,淡煙和露濕秋光。南印度與東印度乃西方唇齒之邦也。南印度國王素性好善,專意崇奉佛教。本國僧尼請建梵剎,不吝千金以鼎創之;外國比丘遠來提化,不吝珠玉以施與之。以故,國王奉佛之聲洋溢中外。尊者以佛教信心,于國王信耳,遂肩行李,到彼國行化。入其疆,至一古寺投宿。其寺建在險峻巖上,每晚,寺中燈明如晝。尊者自證得道,名譽未甚彰大,彼寺僧人亦未甚奇之也。尊者每晚在寺中,親見彼僧每晚只哄鬧道場,全不在宗旨上契悟,遂有感,作長短句志一時經見之事。其言曰:不須驚,不須怖,走馬臨崖收不住。千年燈,萬年燭,寸絲不掛全身露。有一僧人,竊聽尊者之言,知是得道比丘,特自延入僧居求濟度。尊者不言,只吟一律云:夜來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僧人聞言,遂悟道場鬧哄昏粗也,愿北面受教。尊者納之。次日,入國中,同見南印度國王。國王曰:“水向石中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禪師遠來,能清寡人煩躁,馥寡人胃腸耶?”尊者曰:“要飲無上清泉,也須從石中流出;要披無上香風,也從花里過來。”國王聞言大喜,施以無價寶珠,愿奉國以聽其教命。遂薦其三子以從。尊者見國王三子皆奇偉可度,欲試其所見,遂以寶珠玩弄掌中,戲問三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長子、次子同聲言曰:“此珠,七寶中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其珍固無喻也。”二子就珠論珠,不知會悟于性靈上論無價之珠也。獨第三子,名菩提多羅者曰:“此珠僅僅世寶耳,未足為上。必諸寶中無價無倫法寶為上;此光僅僅世光耳,未足為上,必諸光中不息不滅智光為上。若明是寶,寶不自寶;若辨是珠,珠不自珠。論心而不論物,惠己而又惠人,始足以闡此珠。”幽賁尊者曰:“二子之論,守經囿常。多羅之論,通亦達權;經常不足,權變有余。與其守囿不化,寧通達無謬。多羅超出一家談,其辨不亦慧哉?”遂作數言美之曰: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知煩惱處,悟即是菩提。復問曰:“汝明于論珠,必通于論相。世間于諸物中,何物無相?”多羅答曰:“于諸物中,不起無相。”尊者發嘆曰:“三子一胞胎所生,胡智愚相越之遠。國王惠我以無價寶珠,物之美者也。我亦以無上寶珠惠施其子,人之美者也。物寶不如佛寶,珠明豈若性明。國王有子,可以不死矣。”遂將宗旨傳示其子,且授以偈云: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言畢,即于座上,張舒兩手,放出二十七道光明,旋化火自焚而逝。宋孝武大明元年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康平县| 绥阳县| 沽源县| 南溪县| 清丰县| 延安市| 色达县| 德庆县| 仁寿县| 蒙城县| 惠来县| 嵩明县| 军事| 南康市| 松潘县| 紫阳县| 芮城县| 阿坝| 克山县| 永城市| 安仁县| 班玛县| 旅游| 从化市| 当涂县| 芮城县| 拉萨市| 庆元县| 台东县| 蒙自县| 宜春市| 酉阳| 柘城县| 乌鲁木齐市| 米泉市| 东阳市| 囊谦县| 铜山县| 勃利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