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詠扇
金章宗喜文學,善書畫,聞宋徽宗以蘇合油煙為墨,命購得之,墨一兩,價黃金一斤嘗有蝶戀花詞詠聚扇云:“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
金縷小鈿花草斗。翠條更結同心扣。金殿珠簾閑永晝。一握清風,暫喜懷中透。
忽聽傳宣須急春天。輕輕褪入香羅袖。”[詞苑]
梳妝臺樂府
章宗喜翰墨,聽朝之暇,即與李宸妃登梳妝臺評品書畫,臨玩景物,得句輒自書之。李妃亦有梳妝臺樂府,不傳於世,亦閨と中間氣所鍾也。[如庵小集]
金世宗詞
金世宗嘗賜元悟玉禪師長短句云:“但能了凈。尤法因緣何足問。日月無為。
十二時中更勿疑。常須自在。識取從來無礙。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塵。”師獻和云:“無為無作。認著無為還是縛。照用同時。電卷星流已太遲。非心非佛。喚作非心猶是佛。人境俱空。尤象森羅一境中。”此減字木蘭花也。世宗嘗以手心書“非心非佛”四字禪師,故及之。[法苑春秋]
謝處厚詩
海陵閱柳永望海潮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有“立馬吳山”之志。
淳熙中,謝處厚詩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尤里愁。”余謂此不足以咎柳永也,惟一時士大夫妝點湖山,流連景物,竟忘中原,為可恨耳。[鶴林玉露]
完顏亮詞
金主亮亦能詞,其待月鵲橋仙云:“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
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虬髯斷,星眸睜裂,惟恨劍鋒不快。
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俚而實豪。其詠雪昭君怨云:“昨日樵村漁浦。今日瓊川銀渚。山色卷簾看。老峰巒。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孫翦水。
驚問是楊花。是蘆花。”則又詭而有致矣。[藝苑雌黃]
完顏壽詞
密國公完顏壽,宗室之才雋。明昌中,禁諸王不得與外人交,故能窮日力於書,而一時文士亦時至其門,藏書甚富,與中秘等。其如庵小稿有臨江仙、青玉案,可歌也。[金史論略]
吳激春從天上來
吳彥高在會寧府遇一老姬善琵琶者,自方言故宋梨園舊籍。彥高對之凄然,為賦春從天上來詞云:“海角飄零。嘆漢苑秦宮,墜露飛螢。夢回天上,金屋銀屏。歌吹競舉青冥。問當時遺譜,有絕藝,鼓瑟湘靈。促哀彈,似林鶯嚦嚦,山溜泠泠。梨園太平樂府,醉幾度春風,鬢發星星。舞徹中原,塵飛滄海,風雪尤里龍庭。寫清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一軒涼月,燈火青熒。”寧宗慶元間,三山鄭中卿隨張貴謨出使北地,聞有歌之者,歸而述之。元遺山曰:“曾見王防御公玉說此詞,句句用琵琶故實,引據甚明,惜不能記憶矣。”[古今詞話]
吳激人月圓
先公在燕山日,偶赴北人張總侍御家集,出侍兒佐酒,中有一人進止溫雅,意狀摧抑可憐,間其姓名,乃宣和殿小宮姬也。坐客翰林直學士吳彥高作人月圓記詞紀之云:“南朝千古傷心地,曾唱後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入人家。恍然一夢,天姿勝雪,宮鬢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濕淚,同是天涯。”舉座凄然有揮涕者。[洪邁]
宇文叔通贊吳激彥高在張侍御座上賦人月圓詞,時宇文叔通亦賦念奴嬌,先成,而頗近俚鄙,及見彥高作,茫然自失。自後人有求作樂府者,叔通即批云:“吳郎近以樂府高天下,可往求之。”[中州樂府]
吳激中秋詞
木蘭花慢,惟柳耆卿清明詞得音調之正,蓋傾城、盈盈、歡情,皆於第二字中藏韻。近見吳彥高中秋詞云:“敞千門萬戶,瞰滄海,爛銀盤。對沆瀣樓高,儲胥雁迥,墜露生寒。闌干。眺河漢外,送濕云盡去眾星乾。丹桂霓裳縹緲,似聞雜珊珊。長安。底處高城人不見,路漫漫。嘆舊日心情,如今容鬢,瘦沈愁潘。幽歡。縱容易得,奈佳期、動是隔年看。歸去江湖一葉,浩然對景垂竿。”所用闌干、長安、幽歡等字,亦不失韻。然后段起句又異常體。元遺山集中此調凡九首,內五首兩處用韻,亦未為全知者。[詞品]
吳蔡體
金九主百一十八年間,獨蔡松年丞相樂府與吳彥高東山樂府膾炙藝林,攜為吳蔡體。松年尉遲杯有“夢似花飛,人歸月冷,一夜小山新怨”之句。其子,字正甫即蕭真卿所謂“金源文派斷以蔡正甫為宗”者,乃其樂府,僅見一江城子,附蕭閑公集後,何文人之詞闕如也。[竹坡叢話]
蔡黨茶詞
蔡松年小詞“喜銀屏小語,私分麝月,春心一點”,麝月,茶名。麝言香,月言圓也。或說麝月是畫眉香煤,亦通,但下不得分字。又黨懷英茶詞“紅莎綠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金自明昌,大定時,文物已埒中國,而制茶之精,如此風味,亦何減宋人。[詞品]
金樂府評
樂府推吳彥高、蔡伯堅為吳蔡體,實皆宋儒也,不當於金源文派列之。當斷自蔡正甫為宗,黨竹次之,趙閑閑又次之。余倡此論,一時無異議云。[蕭真卿]
蔡正甫江城子
蔡正甫江城子云:“鵲聲迎客到庭除。問誰歟。故人車。千里歸來,塵色滿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飯,馬青芻。 東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
與子花間,隨分倒金壺。歸報東垣詩社友,曾念我,醉狂無。”乃為王季溫自北部歸,過三河坐中賦也。[中州集]
黨懷英詞
黨懷英文似歐陽,不為奇險語,詩如陶謝,奄有魏晉風。少同辛幼安師事蔡丞相伯堅,為其所識拔。筮仕決以蓍,辛得“難”,南歸,黨得“坎”,遂留事金,有竹詞。[中州樂府]
明昌詞人
金源文派不過詩詞家耳,趙周臣嘗集黨承旨、路司諫、趙黃山、劉之昂、尹無忌、王逸賓、周德卿七人,目為明昌詞人雅制,刻木以傳。[元儒考略]
王庭筠梅花引
王庭筠,字子端,讀書黃華山寺,好賦梅花引。高憲,字仲常,庭筠之甥,有舅氏風,亦好賦梅花引,後改名貧也樂。[詞統]
金人樂府不出蘇黃之外
宇文太學虛中、蔡丞相伯堅、蔡太常、黨承旨懷英、趙尚書秉文、王內翰庭筠,其所制樂府,大旨不出蘇黃之外,要之直於宋而傷淺,質於元而少情也。
[中州樂府]
小劉之昂賦上平南
宋開禧中,金將紇石烈子仁駐兵濠梁,命小劉之昂賦上平南記號書壁,云:“蠆鋒搖,螳臂振,舊盟寒。恃洞庭彭蠡狂瀾。天兵小試,尤蹄一飲楚江乾。捷書飛春天心重殿,春滿長安。 舜山川,周禮樂,唐日月,漢衣冠。洗五州妖氣關山。已平全蜀,風行何用一泥丸。有人傳喜日邊路,都護先還。”事載齊東野語。按子仁破宋兵,史書之矣,何以詞品曰“元將紇石烈子仁”也。胡應麟筆叢力駁用修之誤,謂當在張浚用兵符離時。又云:紇石烈,本金姓,元人無此姓,其說實無據。惟蔣一葵外紀載韓骨欲伐金,金將駐兵濠梁,命小劉之昂作上平南詞,則知詞品竟謂子仁作者亦誤。王世貞宛委馀編曰:金人姓氏有紇石烈,華言曰高。是紇石烈即其姓,胡之不詳於稗史,亦猶之楊耳。[古今詞話]
鄧千江望海潮
金人樂府稱鄧千江望海潮為第一,其詞云:“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遠戎閫令,上將齋壇。
區脫晝空,兜鈴夕解,城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此詞全步驟沈公述上王群貺一首,而繁縟雄壯,何啻十倍過之,不止出藍已也。[詞品]
王予可詞
王予可,字南云,本軍校子,南渡後居郾城。麻九疇知幾、張伯玉與之游,甚狎。年三十馀,大病後,忽能作詩文,與之紙,輒書數百言,散漫無首尾,遇宋諱亦時辟之,詢以故實,其應如響,稍有條貫,隨以誕幻語亂之。嘗賦射虎詩,首句云:“風色偃貂裘。”即擲筆云:“此虎來矣。”其宮詞云:“翠雀啄晴苔。”醉後句云:“一壺天地醒眠小。”樂府句云:“唾尖絨舌澹紅甜。”詞意雋上,無塵俗氣。時李子遷贈以詩云:“石鼎夜聯詩筆健,布囊春醉酒錢粗。”亡後復有見之淮上者,或云忠義神仙也。[中州樂府]
王予可生查子
王予可,明昌時人,或傳其仙去,事不可知。其生查子云:“夜色靜明河,風好來千里。水殿謫仙人,皓齒清歌起。 前聲金中,後調銀河底。一夜嶺頭云,繞遍樓前水。”詞之高妙飄逸如此,固謫仙之流亞也。[詞品]
王特起喜遷鶯
王正之喜遷鶯,為別內作也。詞云:“東樓歡宴。記遺簪綺席,題詩紈扇。
月枕雙欹,云窗同夢,相伴小花深院。舊歡頓成陳跡,翻作一番新怨。素秋晚。
聽陽關三疊,一尊相餞。 留戀。情繾綣。紅淚洗妝,雨濕梨花面。雁足關河,馬頭星月,西去一程程遠。但愿此心如舊,天也不違人愿。再相見。把生涯,分付藥爐經卷。”纏綿凄惋,殊令人不能為懷。[堯山堂外紀]
王特起題郝仙女廟
博陵縣有郝仙女廟,仙女魏青龍中人,年及笄,姿色姝麗,采水中,蒼煙白霧,俄失所在。其母哀求水濱,愿言一見。良久,異香襲人,隱約於波渚間曰:“兒以靈契,托跡綃宮,陰主是水府,世緣已斷,無用悲悒。而今而後,使鄉社田蠶歲宜,有感而通,乃為吾驗。”後人立廟祀之。王正之題喜遷詞云:“汀洲滿。記翠籠采采,相將鄰媛。蒼渚煙生,金支光爛。人在霧綃鮫館。小鬟頓成云散,羅凌波不見。翠鸞遠。但清溪如鏡,野花留鈿。 情卷。驚變現。身後神功,緣就吳蠶繭。漢女菱歌,湘妃瑤瑟,春動倚云層殿。彤車載花一色,醉盡碧桃清宴。故山晚,嘆流年一笑,人間飛電。”[詞品]
王特起賀人生第三子
王特起賀人生第三子,疊用三字,作喜遷鶯詞云:“古今三絕。惟鄧國三良,漢家三杰。三俊才名,三儒文學,更有三君清節。爭似一門三秀,三子三孫奇崛。
人總道、賽蜀郡三蘇,河東三薛。 歡愜。況正是,三月風光,好傾杯三百。子并三賢,孫齊三少,俱篤三馀事業。文既三冬足用,名即三元高揭。親朋慶,看寵加三錫,禮膺三接。”此等語意,即福唐體之變調也。[古今詞話]
馮子駿詞
正大末,馮子駿奉命北使,見留不屈,割須髯羈管豐州,二年乃還。天興初,京城陷,投井死。勁骨正氣,可與洪忠宣、文信國并傳。其所作玉樓春、臨江仙諸詞,亦不減“天涯池館”、“雨過霞明”之句也。[中州樂府]
劉仲尹詞
劉仲尹龍山詞,蓋參涪翁而得法者,草堂中與劉迎詞并入選,皆明昌詞人也。
[詞統]
元好問從郝天挺游
元遺山從郝天挺游,六年學成。閑閑公以書招至之,為延譽公卿間,及登第,出公之門。正大甲申,諸公坐政府,有從外至者,誦遺山所作秦王破竇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公顧左右曰:“人言我黨無子,誠黨之邪。”[金源言行錄]
元好問滿庭芳
正大中,狂僧李菩薩於十月間灑酒作花,開牡丹二株,遺山為賦滿庭芳,一時傳誦。[錦機集]
元好問雁丘詞
元遺山雁丘詞序曰: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綱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余因買得之,葬於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并作雁丘詞云:“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群應有語。渺尤里層云,千山崗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尤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李治和云:“雁雙雙、正飛汾水,回頭生死殊路。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摧勁羽。倘萬一幽冥,卻有重逢處。詩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風嘹月唳,并付一丘土。仍為汝。小草幽蘭麗句。聲聲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樹。霜魂苦。算猶勝、王嬙青冢真娘墓。憑誰說與。對鳥道長空,龍艘古渡,馬耳淚如雨。”[中州樂府]
元好問詞深於用事
遺山詞深於用事,精於煉句,其風流蘊藉處不減周、秦。[張炎]
元好問水調歌頭
王德新玉溪,在嵩山之前,費莊兩山之絕勝處也。遺山作水調歌頭以紀之云:“空玉華曉,瀟灑石淙秋。嵩高大有佳處,元在玉溪頭。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藤兩岸,村落帶林丘。今日好風色,可以放吾舟。百年來,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鳥亦相留。父老雞豚鄉社,兒女籃輿竹幾,來往亦風流。尤事已華發,吾道付滄州。”[詞苑]
元好問三奠子
三奠子,唐宋未有是曲,元遺山錦機集中有二闋,傳是奠酒、奠、奠璧也。
崔令欽教坊記有奠璧子。元詞云:“悵韶華流轉,舞計流連。行樂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後,桃李惡風前。連環玉,回文錦,兩纏綿。芳塵未遠,幽意誰傳。千古恨,再生緣。閑衾香易冷,孤枕夢難圓。西窗雨,南樓月,夜如年。”[詞辨]
段克己漁家傲
段克己漁家傲云:“樓外垂楊千尤縷。風落絮。闌干倚遍空無語。”段成己大江東去云:“籬菊將開,村醪初熟,且住為佳耳。笑言相答,個中吏隱無愧。”二段幼有才名,趙尚書秉文識諸童時,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里。兄弟俱第進士,入元後皆不仕,時人目為儒林標榜。[古今詞話]
金大曲
近世所謂大曲,在金則吳彥高春草碧,蔡伯堅石州慢,元遺山崗買陂塘,鄧千江望海潮,堪與蘇子瞻念奴嬌、辛幼安摸魚兒相頡頏。[陶宗儀]
張昱輦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