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紀事二

宋史戚同文傳同文純質尚信義人有喪者力拯濟

之宗族閭里貧乏者周給之冬月多解衣裘與寒者

由是深為鄉里推服有不循孝弟者同文必諭以善

道有知人鑒所游皆一時名士樂聞人善未嘗言人

短與宗翼張昉滕知白為友生平不至京師長子維

任隨州書記迎同文就養卒于漢東其門人追號堅

素先生

錢若水傳若水雅善談論尤輕財好施所至推誠待

物委任僚佐總其綱領無不稱治汲引后進推賢重

士襟度豁如也

胡則傳則以進士起家累遷三司度支副使無廉名

喜交結尚風義丁謂貶崖州賓客隨散落則間遣人

至海上饋問如平日在福州時前守陳絳嘗延蜀人

龍昌期為眾人講易得錢十萬絳既坐罪遂自成都

械昌期至則破械館以賓客出俸錢為償之

王佑傳佑子旭嚴于治內恕以接物尤篤友義

楊億傳億官工部侍郎翰林學士喜誨誘后進以成

名者甚眾人有片辭可紀必為諷誦重交游性耿介

尚名節多周給親友故廩祿亦隨而盡

張洎傳洎險诐好攻人之短李煜既歸朝貧甚洎猶

丐索之煜以白金囗面器與洎洎尚未滿意時潘慎

修掌煜記室洎疑慎修教煜素與慎修善自是亦稍

疏之煜子仲寓雅好蒱博飲宴洎因切諫之仲寓謝

過后數月人有言仲寓蒱博如故洎遂與之絕及仲

寓死郢州葬京師洎亦不赴吊與張佖議事不協遂

為仇隙始以從父禮事佖既而不拜尤善事內官性

鄙吝雖親戚無所沾及江表故舊亦罕登其門素與

徐鉉厚善后因議事相忤遂絕交然手寫鉉文章訪

求其筆札藏篋笥甚于珍玩

魏丕傳丕頗涉學問淳化中累遷左驍騎大將軍好

歌詩頗與士大夫游接有時稱

梁顥傳顥官翰林學士與人交久而無改士大夫多

之顥子固為人氣調俊爽善與人交疏財慷慨尚氣

陳從易傳從易激直少容多面折人王欽若最善之

嘗謂人曰日不見簡夫輒忽忽不懌及廢居南京

時丁謂方用事人畏謂無敢往見欽若者從易將使

湖南欲過之遇汴水旱涸遂告謂曰從易愿使湖外

者非獨為貧也亦以王公在宋故就省之爾今汴涸

義不可從他道進幸公許少留謂即大喜曰王公之

門獨君為知我者留權糾察刑獄從易不敢當乃聽

歸館須汴通乃行時寇準貶道州謂又謂從易曰廬

陵之事可以釋憾矣從易對曰當以故相事之爾謂

有愧色其行志多類此

戚綸傳綸與交游故舊以信義著稱士子謁見者必

詢其所業訪其志尚隨才誘誨之嘗云歸老后得十

年在鄉閭講習亦可以恢道濟世

趙師民傳師民為天章閣待制帝問子夏子張所言

交道孰勝曰圣哲之道含覆廣大與天地參善者有

以進德惡者俾之改行子張之言為優

司馬池傳池子旦與人交以信義喜周其急嘗有以

罪免官貧不能存者分俸濟之其人無以報愿以女

為妾旦驚謝之亟出妻奩中物使嫁之

范仲淹傳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

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

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義士多出其門下

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

嘆息

陳升之傳升之為起居舍人知諫院時俗好藏去交

親尺牘有訟則轉相告言有司據以推詰升之謂此

告訐之習也請禁止之

孫瑜傳瑜天資整敏齊家以嚴稱善與人交一受知

終身不易所薦上有過或教使自言曰已知之而復

擠之吾不為也

文彥博傳彥博以太師致仕居洛陽雖窮貴極富而

平居接物謙下尊德樂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

邵雍程顥兄弟皆以道自重賓接之如布衣交

邵雍傳雍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襮不設

防畛群居燕笑終日不為甚異于人言樂道其善而

隱其惡有就問學即答之未嘗強以語人人無貴賤

少長一接以誠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一時

洛中人材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

李遵勖傳遵勖尚萬壽長公主拜寧國軍節度使徙

鎮國軍所居園池冠京城構堂引水環以佳水延一

時名士大夫與宴樂師楊億為文億卒為制服及知

許州奠億之墓慟哭而返又與劉筠相友善筠卒存

恤其家

巢谷傳谷初名谷字元修眉州眉山人父中谷傳其

學雖樸而博舉進士京師谷素多力見舉武藝者心

好之遂棄其舊學蓄弓箭習騎射久之業成而不中

第聞西邊多驍勇為四方冠去游秦鳳涇原間所至

友其秀杰與韓存寶尤相善教之兵書熙寧中瀘州

蠻擾邊命存寶出兵討之存寶不習蠻事邀谷至軍

中及存寶得罪將就逮自度必死謂谷曰我涇原武

夫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橐中有銀數百兩非

君莫可使遺之者谷即變姓名懷銀授其子人無知

者存寶死谷逃避江淮間會赦乃出蘇軾謫黃州與

谷同鄉幼而識之因與之游及軾與弟轍在朝谷浮

沉里中未嘗一來相見紹圣初軾轍謫嶺海平生親

舊無復相聞者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兩

蘇聞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谷竟往至梅州遺轍書

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意自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

見死無恨矣轍驚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見

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時谷年七十三瘦

瘠多病將見軾于海南轍愍而止之曰君意則善然

循至儋數千里當復度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視

未即死也公無止我閱其橐中無數千錢轍方困乏

亦強資遣之舟行會有蠻隸竊其橐裝以逃獲于新

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轍聞哭之失聲恨不用己言

而致死又奇其不用己言而行其志也

呂公著傳公著與人交出于至誠好德樂善見士大

夫以人物為意者必問其所知與其所聞參互考實

以達于上每議政事博取眾善以為善神宗嘗言其

于人材不欺如權衡之稱物尤能避遠聲跡不以知

人自處始與王安石善安石兄事之安石博辯逞辭

人莫敢與亢公著獨以精識約言服之安石嘗曰疵

吝每不自勝一詣長者即廢然而返所謂使人之意

消者于晦叔見之又謂人曰晦叔為相吾輩可以言

仕矣后安石得志意其必助己而數用公議列其過

失以故交情不終

聞見前錄康節先公居洛凡交游年長者拜之年等

者與之為朋友年少者以子弟待之未嘗少異于人

故得人之歡心

宋史沈遘傳遘弟遼故受知于王安石安石嘗與詩

有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之稱至是當國更張法

令遼與之議論拂意日益見疏于是坐與其長不

相能罷去久之以太常寺奉禮郎監杭州軍資庫轉

運使使攝華亭縣他使者適有夙憾思中以文法因

縣民忿爭相牽告詞語連及遂文致其罪下獄引服

奪官更赦始徙池州既至池即筑室于齊山之上名

曰云巢好事者多往游遼追悔平生不自貴重悉謝

棄少習杜門隱幾曾鞏蘇軾黃庭堅皆與唱酬相往

來然竟不復起

鮮于侁傳侁知揚州蘇軾自湖州赴獄親朋皆絕交

道獨侁往見臺史不許通或曰公與軾相知久其所

往來書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獲罪侁曰欺君負友

吾不忍為以忠義分譴則所愿也

孫鼛傳鼛篤于行義在廣東時蘇軾謫居惠州極意

與周旋二子娶晁補之黃庭堅女黨事起家人危懼

鼛一無所顧時人稱之

悅生隨抄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

自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子

由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

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

道山清話劉貢父平生不曾議人長短人有不韙必

當面折之雖介甫用事諸公承順不及惟貢父屢當

面攻之然退與人言未嘗出一語人皆服其長者雖

介甫亦敬服之

宋史邢恕傳恕從程顥學因出入司馬光呂公著門

一時賢士爭與之交恕善為表暴早致聲名而天資

反復行險冒進為司馬光客即陷光附章惇即背惇

至與三蔡為腹心則之死弗替

楊時傳時在東郡所交皆天下士

讀書鏡陳履常居都下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章

子厚欲一見終不可得范忠宣公既退居有園第在

京師客至無貴賤皆野服見之故人或為具召雖權

貴不拒也大抵處權貴之道在朝則蹤跡宜疏遠所

以避嫌在鄉則交際宜往來所以敦舊

宋史汪應辰傳張九成謫邵州應辰時通問及其喪

父言者猶攻之而應辰不遠千里往吊人皆危之丞

相趙鼎死朱崖扶喪過郡應辰為文祭之曰惟公兩

登上宰皆直艱危之時一斥南荒遂為死生之別事

已定于蓋棺恩特容于歸骨吏付之火章杰希秦檜

意指應辰為阿附死黨符移詢鞫遍搜行臺求祭文

不可得時胡寅遺檜書謂此事不足竟事乃寢

李侗傳侗字愿中南劍州劍浦人侗與鄉人處飲食

言笑終日油油如也其接后學答問不倦雖隨人淺

深施教而必自反身自得始

朱熹傳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學既博求之經傳

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

趙汝愚傳汝愚父善應官終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

故人之孤女貧無所歸善應聘以為己子婦有嘗同

僚者死不克葬子傭食他所善應馳往哭之歸其子

而予之貲使葬焉

趙希錧傳希錧風資凝重胸抱魁壘揚人之善不記

人之過急人之難不忘人之恩居官祁寒盛暑未嘗

謁告衣食取裁足而已

婁機傳機居鄉以誠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語下不為

后言人憚而服之稱獎人才不遺寸長其所薦進亦

不欲人之知也

辛棄疾傳棄疾為大理寺時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

棄疾嘆曰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

賻之復言于執政詔賜銀絹棄疾嘗同朱熹游武夷

山賦九曲棹歌熹書克己復禮夙興夜寐題其二齋

室熹沒偽學禁方嚴門生舊故至無送葬者棄疾為

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

見聞搜玉季嵩蘇人隱居陽山不妄出交游有詩云

一室焚香幾獨囗蕭然興味似山僧不緣懶出忘巾

櫛免得時人有愛憎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良弼薦舉人才常若不及居家

清儉親舊貧乏者周給之與人交久而愈敬

孟奎傳奎參知政事改中都左警巡使平章政事完

顏守貞禮接士大夫在其門者號冷巖十俊奎其一

守貞傳守貞喜推轂善類接援后進朝廷正人多出

入門下

趙秉文傳秉文為人至誠樂易與人交不立崖岸未

嘗以大名自居

唐括安禮傳安禮參知政事歷河間尹南京留守以

喪去官起尚書右丞上問宰臣曰御史臺官亦與親

知往來否皆曰往來殊少上曰臺官當盡絕人事諫

官記注官與聞議論亦不可與人游從安禮對曰親

知之間恐不可盡絕也上曰職任如是何恤人言

仆散忠義傳忠義動由禮義謙以接下敬儒士與人

極和易侃侃如也

王賁傳賁敦厚尚義篤于親朋不營產業比歿家甚

豫王永成傳永成自幼喜讀書晚年所學益醇每暇

日引文士相與切磋之以禮未嘗見驕色

雷淵傳淵為文章詩喜新奇善結交凡當涂貴要與

布衣名士無不往來

越王永功傳永功子封胙國公正大初進封密國

公奉朝請四十年日以講誦吟詠為事時潛與士

大夫唱酬然不敢明白往來永功薨后稍得出游與

文士趙秉文楊云翼雷淵元好問李汾王飛伯囗交

善初宣宗南遷諸王宗室顛沛奔走乃盡載其家

法書名畫一帙不遺居汴中家人口多俸入少客至

貧不能具酒肴蔬飯共食焚香煮茗盡出藏書談大

定明昌以來故事終日不聽客去樂而不厭也

元史王倚傳倚為人孝友樂易重然諾與人交不茍

虞集傳集盡讀諸經通其大義山林之士知古學者

必折節下之接后進雖少且賤如敵己當權門赫奕

未嘗有所附麗

輟耕錄陳云嶠嘗被命監鑄祭器于杭無錫倪元鎮

慕其名來見之張燕湖山間羅設甚至酒終為別以

一帖饋米百石云嶠命從者移置近所舉巨觥引妓

樂騶從者而前悉分散之顧倪曰吾在京時即熟爾

名云士之清者它無與比其所以章章者蓋以米沽

之也請從今日絕交且罵諸嘗譽之者時張伯雨在

坐不勝局蹐其豪氣類如此

明外史唐定王涇傳成化二十一年成王彌鍗嗣肆

力經史被服儒素與賢士大夫游

何喬新傳喬新與人寡合氣節友彭韶學問友丘浚

而已

沁水王珵囗傳珵囗瀋簡王七世孫也隆慶元年嗣

爵工詩喜士往來多布衣交名譽藉甚

奉國將軍多煌傳多煌廉靜寡欲與弟多炡多多

照皆用文雅結交遍遠近

馬芳傳芳二子棟林棟官至都督林雅好文學交游

多名士時譽藉甚自許亦甚高

王守仁傳何廷仁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黃弘綱

字正之皆雩都人廷仁和厚與人接誠意盎益而弘

綱難近未嘗假色笑于人然兩人志行相準

震澤紀聞王竑李秉俱號一時名臣及二人致仕居

鄉竑高自標岸不妄與人交秉出入閭巷每與人對

奕終日無忤竑告人曰李執中朝廷大臣而與市井

小人親狎何自輕之甚秉聞之曰所謂大臣者詎能

常為之在朝在鄉固各有體何至以官驕鄉人哉

畜德錄吳文定公寬為修撰時有同年賀恩寢疾將

不起欲易簣托于公之旁廡公即埽室請遷及卒奉

殮于中堂使子衣衰以答吊者又故人之子有事于

京者書托公主之久而有疾不起為棺殮及檢帳有

輸官銀若干盡喪于娼家公為如償之遣人送喪

見聞搜玉華亭侯廷言官邸設二屏其左曰員者被

人譏方者被人忌不方與不員何以成其器至員莫

如天至方莫如地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議況我疏

陋流竊祿尸其位人或譏我員我員思以智人或忌

我方我方思以義醒者彼自醒醉者彼自醉俯仰規

矩中靈臺了無二其右曰物之香者莫如蘭物之清

者莫如竹蘭香香于天下草竹清清于天下木彼棘

果何物雜于蘭竹中小人之惡固可惡君子之德尚

有容君不見仲尼尚遭陽虎怒孟子曾被臧倉沮誰

知造化本無私善惡難逃消長數

列朝詩集龍瑄字克溫宜春人家世襲武職遂為南

京人少警敏博涉經史遨游四方與丘仲深羅彝正

陳公甫為布衣交重然諾尚風義朋游有急揮金如

土苴江湖間聲稱藉甚曰過金陵不識龍克溫猶徒

行也

邊貢字廷實弱冠舉進士雅負才名美風姿諳吏事

好交與天下豪俊游覽六代江山揮毫浮白夜以繼

周詩字以言昆山人嘗之京師以詩文游公卿間去

游武林敝衣匿僧寺中提學孔天引自翰林出雅負

知詩閱岳鄂王廟題壁詩曰何事疥吾壁也命隸人

篲墨埽之至以言詩乃大驚立命駕往謁與定交武

林人爭延致以言以言不懌辭歸與皇甫子浚兄弟

善遂主皇甫氏以言之父諱右與虞山孫艾為死友

且死屬以言曰常熟可久居居必依孫氏以言老且

病辭皇甫氏曰先人之所屬也艾之子耒具舟逆之

遂死孫氏耒殮而殯之葬孫氏吾谷墓旁表諸石曰

虛巖山人周君墓子浚銘之曰死生之交諒焉有經

千秋百世盟言是征迄今百有余年孫氏之子孫守

其盟不替歲時祭焉

豐坊字存禮為人狂誕傲僻縱口徇意所至人畏而

惡之嘗邀邑子沈嘉則具盛饌結忘年交相得甚歡

或間之曰是嘗姍笑公詩即大怒設醮上章詛之上

帝所詛凡三等一等皆公卿大夫有讎隙者二等則

布衣文士嘉則為首三等鼠蠅蚊蚤虱其狂可笑皆

此類也

皇甫汸字循順好狎游少與伯仲氏及中表二黃稱

詩掉鞅詞苑五十余年其在燕中則有高叔嗣王慎

中唐順之陳束在留署則有蔡汝楠許谷王廷干施

峻侯一元中山徐京再赴闕下則有謝榛李攀龍王

世貞而謫楚則交王廷棟遷滇則交楊慎咸相與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祥县| 洪江市| 即墨市| 中宁县| 杨浦区| 徐闻县| 博乐市| 石门县| 顺昌县| 朔州市| 湟源县| 奉新县| 武隆县| 海原县| 麻阳| 湖州市| 红河县| 大同县| 准格尔旗| 张家川| 本溪市| 高密市| 思茅市| 赣榆县| 台中市| 江阴市| 左权县| 图片| 克什克腾旗| 富阳市| 比如县| 石狮市| 闻喜县| 灵宝市| 和平区| 丹巴县| 临猗县| 汕尾市| 偃师市| 谢通门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