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總論二

韓詩外傳

論交

傳曰君子潔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音而類者應焉

馬鳴而馬應之牛鳴而牛應之非和也其勢然也故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莫能以己之皭皭容

人之混污然詩曰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不善之子

貢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

已耳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不善我我亦善之三

子所持各異問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言蠻貊之言

也賜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親屬之言也詩

曰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夫實之與

實如膠如漆虛之與虛如薄冰之見晝日君子可不

留意哉詩曰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大戴禮

曾子制言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是故人之

相與也譬如舟車然相濟達也己先則援之彼先則

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濟馬非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

非水不流

曾子疾病

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

矣與小人游貸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與之

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與君子游如長日加益

而不自知也與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幾何而

不陷乎哉

文王官人

陰行以取名比周以相譽明知賢可以征與左右不

同而交交必重己心說之而身不近之身近之而實

不至而歡忠不盡歡忠盡見于眾而貌克如此者隱

于交友者也

合志如同方共其憂而任其難行忠信而不相疑迷

隱遠而不相舍曰至友者也心色辭氣其入人甚俞

進退工故其與人甚巧其就人甚速其叛人甚易曰

位志者也飲食以親貨賄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譽

征利而依隱于物曰貪鄙者也

劉向說苑

雜言

孔子曰不知其子視其所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又

曰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

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

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烏之所藏者黑君子慎

所藏

曾子從孔子于齊齊景公以下卿禮聘曾子曾子固

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君子贈人以財不若以言

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則易以匹馬非蘭

本美也愿子詳其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吾聞君

子居必擇處游必擇士居必擇處所以求士也游必

擇士所以修道也吾聞反常移性者欲也故不可不

慎也

后漢王符潛夫論

交際

語曰人惟舊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親此交際之

理人之情也今則不然多思遠而忘近背故而向新

或歷載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悟先圣之典戒負久

要之誓言斯何故哉退而省之亦可知也勢有常趣

理有固然富貴則人爭附之此勢之常趣也貧賤則

爭去之此理之固然也夫與富貴交者上有稱譽之

用下有貨財之益與貧賤交者大有賑貸之費小有

假借之損今使官人雖兼桀跖之惡茍結駟而過士

士猶以榮而歸焉況其實有益者乎使處子雖抱顏

閔之賢茍被褐而造門人猶以為辱而恐其復來況

其實有損者乎故富貴易得宜貧賤難得適好服謂

之奢僭惡衣謂之困厄徐行謂之饑餒疾行謂之逃

責不候謂之倨慢數來謂之求食空造以為無意奉

贄以為欲貸恭謙以為不肖抗揚以為不得此處子

之羇薄貧賤之苦酷也夫處卑下之位懷北門之殷

憂內見謫于妻子外蒙譏于士夫嘉會不從禮餞御

不逮眾貨財不足以合好力勢不足以仗急歡忻久

交情好曠而不接則人無故自廢疏矣漸疏則賤者

逾自嫌而日引貴人逾務黨而忘之夫以逾疏之賤

伏于下流而望日忘之貴此谷風所為內摧傷而介

推所以赴深山也夫交利相親交害相疏是故長誓

而廢必無用者也交漸而親必有益者也俗人之相

與也有利生親積親生愛積愛生是積是生賢情茍

賢之則不自覺心之親之口之譽之也無利生疏積

疏生憎積憎生非積非生惡情茍惡之則不自覺心

之外之口之毀之也是故富貴雖新其勢日親貧賤

雖舊其勢日除此處子所以不能與官人競也世主

不察朋友之所至而茍信貴臣之言此潔士所以獨

隱翳而奸雄所以黨能臣也昔魏其之客流于武安

長平之吏移于冠軍廉頗翟公載盈載虛夫以四君

之賢藉舊貴之夙恩客猶若此則又況乎生貧賤者

哉唯有古烈之風志義之士為不然爾恩有所結終

身無解心有所矜賤而益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一

兮心如結兮故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隘然后

知其人之篤固也侯嬴豫讓出身以報恩鱄諸荊軻

奮命以效用故死可為也處之難爾龐勛勃貂一旦

見收亦立為義報況累舊乎故鄒陽稱之曰桀之狗

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豈虛言哉俗士淺短急

于目前見赴有益則先至顧無用則后輩是以欲速

之徒競推上而不暇接下爭逐前而不遑恤后是故

韓安國能遺田蚡五百金而不能賑一窮翟方進稱

淳于長而不能薦一士夫安國方進前世之忠良也

而猶若此則又況乎末涂之下相哉此奸雄所以逐

黨進而處子所以愈壅蔽也非明圣之君孰能昭察

且夫怨惡之生若二人偶焉茍相對也恩情相向推

極其意精誠相射貫心達髓愛樂之隆輕相為死是

故侯生豫子刎頸而不恨茍相背也心情乖平推極

其意分背奔馳窮東極西心尚未決是故陳余張耳

老相全滅而無感痛從此觀之交際之理其情大矣

非獨朋友為然君臣夫婦亦猶是也當其歡也父子

不能間及其乖也怨讎不能先是故圣人常慎微以

敦其終富貴未必可重貧賤未必可輕人心不同好

度量相萬億許由讓其帝位俗人有爭縣職孟軻辭

祿萬鍾小夫貪于升食故曰鶉鷃群游終日不休亂

舉聚跱不離蒿茆鴻鵠高飛雙別乖離通千達萬志

在陂池鸞鳳翱翔黃歷之上徘徊太清之中隨景風

而飄飖時抑揚以從容意猶未得喈喈然長鳴蹶號

振翼陵朱云薄升極呼吸陽露曠旬不食其意尚猶

嗛嗛如也三者殊務各安所為是以伯夷采薇而不

恨巢父木棲而自愿由斯觀諸士之志量固難測度

凡百君子未可以富貴驕貧賤謂貧賤之必我屈也

詩云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世有大難者四而人莫

之能行也一曰恕二曰平三曰恭四曰守夫恕者仁

之本也平者義之本也恭者禮之本也守者信之本

也四者并立四行乃具四行具存是謂真賢四本不

立四行不成四行無一是謂小人所謂恕者君子之

人論彼恕于我動作友聲故人君不開精誠以示賢

忠賢忠亦無以得達易曰王明并受其福是以忠臣

必待明君乃能顯其節良吏必得察主乃能成其功

君不明則大臣隱下不竭忠又群司舍法而阿貴夫

忠言所以為安也不貢必危法禁所以為治也不奉

必亂忠之貢與不貢法之奉與不奉其秉皆在于君

非臣下之所能為也是故圣人求之于己不以責下

凡為人上法術明而賞罰必者雖無言語而勢自治

治賈一倍以相高茍能富貴雖積狡惡爭稱譽之終

不見非茍處貧賤恭謹為不肖終不見是此俗化

之所以浸敗而禮義之所以消衰也世有可患者三

三者何曰情實薄而辭稱厚念實忽而文想憂懷不

來而外克期不信則懼失賢信之則詿誤人此俗士

可厭之甚者也是故孔子疾夫言之過其行者詩傷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今世俗之

交也未相照察而求深固探懷扼腕拊心祝詛茍欲

相護論議而已分背之日既得之后則相棄忘或受

人恩德先以濟度不能拔舉則因毀之為生瑕釁明

言我不遺力無奈自不可爾詩云知我如此不如無

生先合而后忤有初而無終不若本無生意強自誓

也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大人之道周而不比微言相

感掩若同符又焉用盟孔子恂恂似不能言者又稱

誾誾言唯謹也士貴有辭亦憎多口故曰文質彬彬

然后君子與其不忠剛毅木訥尚近于仁嗚呼哀哉

凡今之人言方行圓口正心邪行與言謬心與口違

論古則知稱夷齊原顏言今則必官爵職位虛談則

知以德義為賢貢薦則必閥閱為前處子雖躬顏閔

之行性勞謙之質秉伊呂之才懷救民之道其不見

資于斯世也亦已明矣

荀悅申鑒

雜言下

君子嘉仁而不責惠尊禮而不責意貴德而不責怨

其責也先己而行也先人淫惠曲意私怨此三者實

枉貞道亂大德然成敗得失莫匪由之救病不給其

竟奚暇于道德哉此之謂末俗故君子有常交曰義

也有常誓曰信也交而后親誓而后故狹矣太上不

異古今其次不異海內同天下之志者其盛德乎大

人之志不可見也浩然而同于道眾人之志不可掩

也察然而流于俗同于道故不與俗浮沉

徐干中論

法象

君子之交人也歡而不媟和而不同好而不佞詐學

而不虛行易親而難媚多怨而寡非故無絕交無畔

譴交

民之好交游也不及圣王之世乎古之不交游也將

以自求乎昔圣王之治其民也任之以九職糾之以

八刑導之以五禮訓之以六樂教之以三物習之以

六容使民勞而不至于困逸而不至于荒當此之時

四海之內進德修業勤事而不暇詎敢淫心舍力作

為非務以害休功者乎自王公至于列士莫不成正

畏相厥職有恭不敢自暇自逸故春秋外傳曰天子

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

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太史

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御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后

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

刑夜警其百工使無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

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

朝而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后

即安正歲使有司令于官府曰各修乃職考乃法備

乃事以聽王命其有不恭則邦有大刑由此觀之不

務交游者非政之惡也心存于職業而不遑也且先

王之教官既不以交游導民而鄉之考德又不以交

游舉賢是以不禁其民而民自舍之及周之衰而交

游興矣問者曰吾子著書稱君子之有交求賢交也

今稱交非古也然則古之君子無賢交歟曰異哉子

之不通于大倫也若夫不出戶庭坐于空室之中雖

魑魅魍魎將不吾覿而況乎賢人乎今子不察吾所

謂交游之實而難其名名有同而實異者矣名有異

而實同者矣故君子于是倫也務于其實而無譏其

名吾稱古之不交游者不謂向屋漏而居也今之好

交游者非謂長沐雨乎中路者也古之君子因王事

之間則奉贄以見其同僚及國中之賢者其于宴樂

也言仁義而不及名利君子未命者亦因農事之隙

奉贄以見其鄉黨同志及夫古之賢者亦然則何為

其不獲賢交哉非有釋王事廢交業游遠邦曠年歲

者也故古之交也近今之交也遠古之交也寡今之

交也眾古之交也為求賢今之交也為名利而已矣

古之立國也有四民焉執契修版圖奉圣王之法治

禮義之中謂之士竭力以盡地利謂之農夫審曲直

形勢飭五材以別名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

資之謂之商旅各世其事毋遷其業少而習之其心

安之則若性然而功不休也故其處之也各從其族

不使相奪所以一其耳目也不勤乎四職者謂之窮

民役諸圜土凡民出入行止會聚飲食皆有其節不

得怠荒以妨生務以麗罪罰然則安有群行方外而

專治交游者乎是故五家為比使之相保比有長五

比為閭使之相憂閭有胥四閭為族使之相葬族有

師五族為黨使之相救黨有正五黨為州使之相赒

州有長五州為鄉使之相賓鄉有大夫必有聰明慈

惠之人使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正月之吉受法于

司徒退而頒之于其州黨族閭比之群吏使各以教

其所治之民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以歲時登其大

夫察其眾寡凡民之有德行道藝者比以告閭閭以

告族族以告黨黨以告州州以告鄉鄉以告民有罪

奇囗者比以告亦如之有善而不以告謂之蔽賢蔽

賢有罰有惡而不以告謂之黨逆黨逆亦有罰故民

不得有遺善亦不得有隱惡鄉大夫三年則大比而

興賢能者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王

拜受之登于天府其爵之命也各隨其才之所宜不

以大司小不以輕任重故書曰百僚師師百工惟時

此先王取士官人之法也故其民莫不反本而自求

慎德而積小知福祚之來不由于人也故無交游之

事無請托之端心澄體靜恬然自得咸相率以正道

相厲以誠囗奸說不興邪陂自息矣世之衰也上無

明天子下無賢諸侯君不識是非臣不辨黑白取士

不由于鄉黨考行不本于閥閱多助者為賢才寡助

者為不肖序爵聽無證之論班祿采方國之謠民見

其如此者知富貴可以從眾為也知名譽可以虛嘩

獲也乃離其父兄去其邑里不修道藝不治德行講

偶時之說結比周之黨汲汲皇皇無日以處更相嘆

揚迭為表里梼杌生華憔悴布衣以欺人主惑宰相

竊選舉盜榮寵者不可勝數也既獲者賢己而遂往

羨慕者并驅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桓靈

之世其甚者也自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王事不恤賓

客為務冠蓋填門儒服塞道饑不暇倦不獲已殷

殷沄沄俾夜作晝下及小司列城墨綬莫不相商以

得人自矜以下士星言夙駕送往迎來亭傳常滿吏

卒傳問炬火夜行閽寺不閉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

托恩好不較輕重文書委于官曹系囚積于囹圄而

不遑省也詳察其為也非欲憂國恤民謀道講德也

徒營己治私求勢逐利而已有策名于朝而稱門生

于富貴之家者比屋有之為之師而無以教弟子亦

不受業然其于事也至乎懷丈夫之容而襲婢妾之

態或奉貨而行賂以自固結求志屬托規圖仕進然

擲目指掌高談大語若此之類言之猶可羞而行之

者不知恥嗟乎王教之敗乃至于斯乎且夫交游者

出也或身歿于他邦或長幼而不歸父母懷煢獨之

思室人抱東山之哀親戚隔絕閨門分離無罪無辜

而亡命是效古者行役過時不反猶作詩刺怨故四

月之篇稱先祖匪人胡寧忍予又況無君命而自為

之者乎以此論之則交游乎外久而不歸者非仁人

之情也

魏劉卲人物志

八觀

愛不可少于敬少于敬則廉節者歸之

廉人好敬是以歸之

而眾人不與

眾人樂愛愛少是以不與

愛多于敬則雖廉節者不悅而愛接者死之

廉人寡常人眾眾人樂愛致其死則事成業濟

何則敬之為道也嚴而相離其勢難久

動必肅容過之不及逆旅之人不及溫和而歸也

愛之為道也情親意厚深而感物

煦愉篤密感物深至是以翳桑之人倒戈報德

是故觀其愛敬之誠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

篤于慈愛則溫和而上下之情通務在禮敬則嚴

肅而外內之情塞然必愛敬相須不可一時而無

然行其二義者常當務令愛多敬少然后肅穆之

風可得希矣

人之情有六機抒其所欲則喜

為有力者譽烏獲其心莫不忻焉

不抒其所能則怨

為辨給者稱三緘其心莫不忿然

以自伐歷之則惡

抗己所能以歷眾人眾人所惡

以謙損下之則悅

卑損下人人皆喜悅

犯其所乏則婟

人皆悅己所長惡己所短故稱其所短則婟戾忿

以惡犯婟則囗

自伐其能人所惡也稱人之短人所婟也今伐其

所能犯人所婟則囗害生也

此人性之六機也

君子接物犯而不校

知物情好勝雖或以小犯己終不較拒也

不校則無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

務行謙敬誰害之哉

小人則不然既不見機

不達囗害之機

而欲人之順己

謂欲人無違己

以佯愛敬為見異

孔光逡巡董賢欣喜

以偶邀會為輕

謂非本心忿其輕己

茍犯其機則深以為怨

小人易悅而難事

是故觀其情機而賢鄙之志可得而知也

賢明志在退下鄙劣志在陵上是以平淡之主御

之以正訓貪者之所憂戒幸者之所悲然后物不

自伐下不陵上賢否當位治道有序

晉抱樸子

交際

抱樸子曰余以朋友之交不宜雜浮面而不心揚云

攸譏故雖位顯名美門齊年敵而趨舍異規業尚乖

互者未嘗結焉或有矜其先達步高視遠或遺忽陵

遲之舊好或簡棄后門之類味或取人以官而不能

德其不遭知己零淪丘園者雖才深智遠操清節高

者不可也其進趨偶合位顯官通者雖面墻庸瑣必

及也如此之徒雖能令壤蟲云飛斥鷃戾天手捉刀

尺口為禍福得之則排冰吐華失之則當春雕悴余

代其踧蹐恥與共世窮之與達不能求也然而輕薄

之人無分之子曾無疾非俄然之節星言宵征守其

門庭翕然諂笑卑辭悅色提壺執贄時行索媚勤苦

積久猶見嫌拒乃行因托長者以構合之其見受也

則踴悅過于幽系之遇赦其不合也則懊悴劇于喪

病之逮己也通塞有命道遺正直否泰付之自然津

涂何足多咨嗟乎細人豈不鄙哉每為慨然助彼羞

之昔莊周見惠子從車之多而棄其余魚余感俗士

不汲汲于攀及至也瞻彼云云馳騁風塵者不懋建

德業務本求己而偏循高交以結朋黨謂人理莫此

之要當世莫此急也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

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風成俗習莫不逐末流遁

遂往可慨者也或有德薄位高器盈志溢聞財利則

驚掉見奇士則坐睡囗縷杖策被褐負笈者雖文艷

相雄學優融元同之埃芥不加接引若夫程鄭王孫

羅褒之徒乘肥衣輕懷金挾玉者雖筆不集札菽麥

不辨為之倒屣吐食握發余徒恨不在其位有斧無

柯無以為國家流穢濁于四裔投負人于北波雖勢

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像登云造其門庭我

則未暇也而多有下意怡顏匍匐膝進求交于若人

以圖其益悲夫生民用心之不鈞何其遼邈之不肖

也哉余所以同生圣世而抱困賤本后顧而不見者

今皆追瞻而不及豈不有以乎然性茍不堪各從所

好以此存亡予不能易也或又曰時移勢變古今別

務行立乎己名成乎人金玉經于不測者托于輕舟

也靈鳥萃于元霄者扶搖之力也芳蘭之芬烈者清

風之功也屈士起于丘園者知己之助也今先生所

交必清澄其行業所厚必沙汰其心性孑然只跱失

棄名囗結讎一世招怨流俗豈合和光同塵之義乎

若比智而交則白屋不降公旦之貴若鈞才而游則

尼父必無入室之客矣抱樸子曰吾聞詳交者不失

人而泛結者多后悔故曩哲先擇而后交不先交而

后擇也子之所論出人之計也吾之所守退士之志

也子云玉浮鳥高皆有所因誠復別理一家之說也

吾以為寧作不載之寶不飛之鵬不揚之蘭無黨之

士亦損于夜光之質垂天之大含芳之卉不朽之蘭

乎且夫名多其實位過其才處之者猶囗免于禍辱

交之者何足以為榮福哉由茲論之則交彼而遇者

雖得達不足貴芘之而囗者譬如蔭朽樹之被笮也

彼尚不能自止其顛厥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吾聞

大丈夫之自得而外物者其于庸人也蓋逼迫不獲

已而與之形接雖以千計猶蚤虱之積乎衣而贅疣

之攢乎體也失之雖以萬數猶飛塵之去嵩岱鄧林

之墮朽條耳豈以有之為益無之覺損乎且夫朋友

也者必取乎直亮多聞拾遺斥謬生無請言死無托

辭終始一契寒暑不渝者然而此人良未易得而或

默語殊涂或憎愛異心或盛合衰離或見利忘信其

處人也譬猶禽魚之結侶冰炭之同器欲其久合安

可得哉夫父子天性好惡宜鈞而子政子駿平論異

隔南山伯奇辯訟有無面別心殊其來尚矣總而混

之不亦難哉世俗之人交不論志逐名趨勢熱來冷

去見過不改視迷不救有利則獨專而不相分有害

則茍免而不相恤或事便則先取而不讓值機會則

賣彼以安此凡如是則有不如無也天下不為盡不

中交也率于為益者寡而生累者眾知人之明上圣

所難而欲力厲近才短于鑒物者務廣其交又欲使

悉得可與經夷險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負荷者吾

未見其可多得也雖搜琬琰于培塿之上索鸞鳳乎

鷦鷯之巢未為難也吾亦豈敢謂藍田之陽丹穴之

中為無此物哉亦直言其稀已矣夫操尚不同猶金

沉羽浮也志好之乖次猶火升而水降也茍不可同

雖造化之靈大塊之匠不可使同也何可強乎余

稟訥駘加之以天挺篤懶諸戲弄之事彈囗博奕皆

所惡見及飛輕走迅游獵傲覽咸所不為殊不喜嘲

凡此數者皆時勢所好莫不囗之而余悉闕焉故

親交所以尤遼也加以挾直好吐忠藎藥石所集甘

心者鮮又欲勉之以學問諫之以馳競止其樗蒱節

其沉湎此又常人所不能悅也毀方瓦合違情偶俗

人之愛力其所不堪而欲好日新安可得哉知其如

此而不辯改之可不謂之暗于當世拙于用大乎夫

交而不卒合而又離則兩受不弘之名俱失克終之

美夫厚則親愛生焉薄則嫌隙結焉自然之理也可

不詳擇乎為可臨觴拊背執手須臾欲多其數而必

其全吾所懼也或曰然則都可以無交乎抱樸子答

曰何其然哉夫畏水者何必廢舟楫忌傷者何必棄

斧斤交之為道其來尚矣天地不交則不泰上下不

交即乖志夫不泰則二氣隔并矣志乖則天下無國

矣然始之甚易終之覺難患乎所結非其人敗于爭

小以忘大也易美金蘭詩詠百朋雖有兄弟不如友

生切思三益大圣所嘉門人所以增親惡言所以不

至管仲所以免誅戮而立霸功子元所以去亭長而

驅朱軒者交之力也單弦不能發韶下之和音子色

不能成袞龍之瑋煜一味不能合伊鼎之甘獨木不

能致鄧林之茂元圃極天蓋由眾石之積南溟浩瀁

實須群流之赴明鏡舉則傾冠見矣羲和照則曲影

覺矣括修則枉刺之疾消矣良友結則輔仁之道

弘矣達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則必簡乎勝己所降結

必料乎同志其處也則講道進德其出也則齊心比

翼否則鈞魚釣之業泰則協經世之務安則有以精

義危則有以相恤恥令譚肯專面地之篤不使王貢

擅彈冠之美夫然故交道可貴也然實未易知勢利

生去就毀壞刎頸之契漸漬釋膠漆之堅于是有忘

素情之調嘆或睚眥而不思遂令元伯巨卿之好獨

著于昔張耳陳余之變屢構于今推往尋來良可嘆

也夫梧禽不與鴟梟同枝麟虞不與豺狼連群清源

不與濁潦混流仁明不與兇暗同處何者漸染積而

移直道暴迫則生害也或人曰敢問全交之道可得

聞乎抱樸子答曰君子交絕猶無惡言豈肯向所異

辭乎殺身猶以許友豈名位之是競乎善交狎而不

慢和而不同見彼有失則正色而諫之告我以過則

速改而不憚不以忤彼心而不言不以逆我耳而不

納不以巧辯飾其非不以華辭文其失不形同而神

乖不匿情而口合不面從而背憎不疾人之勝己護

其短而引其長隱其失而宣其得外無計數之諍內

遺心競之累夫然故鹿鳴之好全而伐木之刺息若

乃輕合而不重離易厚而不難薄始如形影終為參

辰至歡變為篤恨接援化成讎敵不祥之悔亦無及

矣往者漢季陵遲皇轡不振在公之義替紛競之俗

成以違時為清高以救世為辱身尊卑禮壞大倫遂

亂在位之人不務盡節委本趨末背實尋聲王事廢

者其譽美奸過積者其功多莫不飛輪兼策星言假

寐冒寒觸暑以走權門市虛華之名于秉勢之口買

非分之位于賣官之家或爭所欲還相屠滅于是公

叔偉長疾其若彼力不能正不忍見之爾乃發憤著

論杜門絕交斯誠感激有為而然蓋矯枉而過正非

經常之永訓也徒當遠非類之黨慎諂黷之源何必

裸袒以詭彼己斷粒以刺玉食哉夫反之為非重諫

而不止遂致大亂故禮義之所棄可以絕矣

嵇中散集

家誡

人無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準行自當量其善

者必擬議而后動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

二恥躬不逮期于必濟若心疲體懈或牽于外物或

累于內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則議于去就議于去

就則二心交爭二心交爭則向所見役之情勝矣或

有中道而廢或有不成一簣而敗以之守則不固以

之攻則怯弱與之誓則多違與之謀則善泄臨樂則

肆情處逸則極意故雖繁華熠熠無結秀之勛終年

之勤無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嘆息也若夫申胥之

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信蘇武之守節可謂固

矣故以無心守之安而體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

盛者可耳所居長吏但宜敬之而已矣不當極親密

不宜數往往當有時其眾人又不當宿留所以然者

長吏喜問外事或時發舉則怨或者謂人所說無以

自免也若行寡言慎備自守則怨責之路解矣其立

身當清遠若有煩辱欲人之盡命托人之請求當謙

辭遜謝其素不預此輩事當相亮耳若有怨急心所

不忍可外違拒密為濟之所以然者上遠宜適之幾

中絕常人淫輩之求下全束修無玷之稱此又秉志

之一隅也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于宜宜行此事

而人欲易之當說宜易之理若使彼語殊佳者勿羞

折遂非也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來守人雖復云

云當堅執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也不須行小小束

修之意氣若見窮乏而有可以賑濟者便見義而作

若人從我欲有所求先自思省若有所損廢多于今

日所濟之義少則當權其輕重而拒之雖復守辱不

已猶當絕之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無我有故來求

我此為與之多也自不如此而為輕竭不忍面言強

逼小情未為有志也夫言語君子之機機動物應則

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于意不善了而本意

欲言則當懼有不了之失且權忍之后視向不言此

事無他不可則向言或有不可然則能不言全得其

可矣且俗人傳吉遲傳兇疾又好議人之過闕此常

人之議也坐言所言自非高議但是動靜消息小小

異同但當高視不足和答也非義不言詳靜敬道豈

非寡悔之謂人有相與變爭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預

也且默以觀之其非行自可見或有小是不足是小

非不足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問者猶當辭

以不解近論議亦然若會酒坐見人爭語其形勢似

欲轉盛便當亟舍去之此將斗之兆也坐視必見曲

直黨不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

謂為直則謂曲我者有私于彼便怨惡之情生矣或

便獲悖辱之言正坐視之大見是非而爭不了則仁

而無武于義無可當遠之也然大都爭訟者小人耳

正復有是非共濟汗漫難勝可足稱哉就不得遠取

醉為佳若意中偶有所諱而彼必欲知者若守大不

已或劫以鄙情不可憚此小輩而為所攙引以盡其

言今正堅語不知不識方為有志耳自非知舊鄰比

庶幾以下欲請呼者當辭以他故勿往也外榮華則

少欲自非至急終無求欲上美也不須作小小卑恭

當大謙裕不須作小小廉恥當全夫讓若臨朝讓官

臨義讓生若孔文舉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節凡

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知彼知我知之則有忌于

我今知而不言則便是不知矣若見竊語私議便舍

起勿使人忌也或時逼迫強與我共說若其言邪險

則當正色以道義正之何者君子不容偽薄之言故

也一旦事敗便言某甲昔知吾事以宜備之深也凡

人私語無所不有宜預以為意見之而走者何哉或

偶知其私事與同則可不同則彼恐事泄思害人以

滅跡也非意所欽者而來戲調嗤笑人之闕者但莫

應從少共轉至于不共而勿大冰矜趨以不言答之

勢不得久行自止也自非所監臨相與無他宜適有

壺榼之意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須逆也過此以

往是非通穆匹帛之饋車服之贈當深絕之何者常

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僥

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惡也

七字

又憒不須離摟強勸人酒不飲自已若人來勸

己輒當為持之勿誚勿逆也見醉熏熏便止慎不當

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梁劉勰新論

去情

情者是非之主而利害之根有是必有非能利亦能

害是非利害存于衷而彼此還相疑故無情以接物

在遇而恒通有情以接人觸應而成礙由此觀之則

情之所處物之所疑也是以謀揚譽人而受譽者不

以為德身膚強飯而蒙飽者不以為惠嬰兒傷人而

被傷者不以為怨侏儒嘲人而獲嘲者不以為辱何

者有情于譽飽雖蒙惠而非德無情于傷辱雖獲毀

而無憾魚不畏網而畏鵜復讎者不怨鏌而怨其

人網無心而鳥有情劍無情而人有心也使信士分

財不如投策探鉤使廉士守藏不如閉局全封何者

有心之于平不若無心之不平也有欲之于廉不若

無欲之不廉也今人目若驪珠心如權衡評人好丑

雖言得其實彼必嫌怨及其自照明鏡摹倒其容丑

狀既露則內慚而不怨向之評者與鏡無殊然而向

怨今慚者以鏡無情而人有心也三人居室二人交

爭必取信于不爭者以辨彼此之得失夫不爭者未

必平而交爭者未必偏而信于不爭者何也以爭者

之心并勝挾情故也飄瓦擊人虛舟觸己雖有忮心

而不怒者以彼無情于擊觸也是以圣人棄智以全

真遣情以接物不為名尸不為謀府混然無際而俗

莫能累矣

北齊顏氏家訓

風操

四海之人結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

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后命子拜伏呼為丈人申

父友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

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

為兄托子為弟者

慕賢

古人云千載一圣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膊也

言圣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

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

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

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

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

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

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

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于我便足貴之世人多

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

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于饑

渴校長短核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

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于君君狎之不納

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隋文中子

禮樂

賈瓊問群居之道子曰同不害正異不傷物曰可終

身而行乎子曰烏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內不失

真而外不殊俗夫如此故全也

述史

賈瓊請絕人事子曰不可請接人事子曰不可瓊曰

然則奚若子曰莊以待之信以從之去者不追來者

不拒泛如也斯可矣

魏相

子曰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擇故君子寡

尤小人多怨良以是夫子曰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

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夫如此故免

唐羅隱兩同書

同異

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雖虎異谷風虎嘯而谷風起

蛇非山霧蛇踴而山霧興理所同耳夫異類殊群異

情同行雖蛤因雀化而蛤不與雀游鴽自鼠為而鴽

不與鼠匹理所異耳然父子兄弟非不親矣其心未

必同君臣朋友非不疏矣其心未必異故瞽叟愚而

重華圣盜跖貪而柳下廉劉季困而紀信焚伯桃餓

而角哀死亦猶煙灰同出飛沉自分膠漆異生而堅

固相守也然則情性不等同異難并大易雖云同人

于門三爻復云伏戎于莽此則于同不能無異也故

有面同而心不同者有外異而內不異者有始同而

終異者有初異而末同者有彼不同我而我與之同

者有彼不異我而我與之異者何以明之昔者陳平

面向呂后而心歸劉氏程嬰外逆孫臼而內存趙孤

張耳陳余始則刎頸之交終構參商之隙夷吾小白

初有射鉤之怨末為魚水之歡田氏懷誑義于齊君

齊君彌信亞父盡至忠于項羽項羽益疑是則同異

之心不可以一二而測也是故明者徐視而審聽高

居而遠望也隨時之宜唯變所適因其可同而與之

同矣因其可異而與之異矣故衛青豎耳漢武委之

以軍旅由余虜耳秦穆授之以國政夫以衛青由余

敵于秦漢非不疏矣猶知可同而同之況于父子兄

弟之親而有可同者乎且管叔兄耳姬旦誅之以極

刑石厚子矣石碏死之以大義也夫以管叔石厚比

于旦碏非不親矣猶知可異而異之況乎君臣朋友

之疏而有可同者乎故能同異者為福不能同異者

為禍虞舜能同八元能異四罪永垂圣哲之名殷紂

不同三仁不異二臣故取敗亡之辱是則同異之際

不可失其微妙也故孔子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其

是之謂歟

宋張子正蒙

中正篇

能使不仁者仁仁之施厚矣故圣人并答仁智以舉

直錯諸枉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所謂君子之道

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所謂

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眾人望人則易

從所謂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責己責

人愛人之三術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英吉沙县| 莆田市| 孟津县| 报价| 从化市| 安国市| 十堰市| 靖边县| 河南省| 库尔勒市| 金湖县| 蓝山县| 蕉岭县| 安塞县| 迁安市| 盐边县| 海南省| 那坡县| 永胜县| 青神县| 呈贡县| 噶尔县| 泸溪县| 赤壁市| 定远县| 铁力市| 太原市| 安新县| 城固县| 庆云县| 铜梁县| 嫩江县| 凤山市| 麻栗坡县| 荆门市| 苏尼特右旗| 梅河口市| 疏勒县| 潮州市|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