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總論三
- 明倫匯編交誼典卷交誼總部
- (清)陳夢雷
- 5664字
- 2015-12-26 15:42:35
宋何垣西疇常言
交際
交朋必擇勝己者講貫切磋益也追隨游玩損也若
佞諛相甘言不及義寧獨學寡聞猶可以無悔吝
勿忌人善以身取則焉孳孳不已惡知其非我有也
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亟思悔而速改也
去其不善而勉進于善是之謂善學
與剛直人居心所畏憚故言必擇行必謹初若不相
安久而有益多矣與柔善人居意覺和易然而言必
予贊也過莫予警也日相親好積尤悔于身而不自
知損孰大焉故美味多生疾疢藥石可保長年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
之奉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媚上而忽
下小人無常心故君子惡之
袁采世范
雜訓
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人交游若常見其
短不見其長則時日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而不顧
其短雖終身與之交游可也
人之平居必近君子而遠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長厚
端謹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臨事自然出于長厚
端謹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華此言先入于吾心及
吾之行事自然出于刻薄浮華矣且如朝夕聞人尚
氣好凌人之言吾亦將尚氣好凌人而不覺矣朝夕
聞人游蕩不事繩檢之言吾亦將游蕩不事繩檢而
不覺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漸染之患
也
與人交游無問高下須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飾
邊幅若言行崖異則人豈復相近然又不可太狎
樽酒會聚之際固當歌笑盡歡恐嘲譏中觸人忌諱
則忿爭興焉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
士相見義
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摯摯者致也所以致其志也
天子之摯鬯諸侯玉卿羔大夫雁士雉鬯也者言德
之遠聞也玉也者言一度不易也羔也者言柔而有
禮也雁也者言進退知時也雉也者言死其節也故
天子以遠德為志諸侯以一度為志卿以有禮為志
大夫以進退為志士以死節為志明乎志之義而天
下治矣故執斯摯者致志者也君之摯以事神臣之
摯以養人唯君受摯者唯君受養也非其君則辭摯
不敢當養也古者非其君不仕非其師不學非其人
不友非其大夫不見士相見之禮必依于介紹以言
其不茍合者也必依于摯以言其道可親也茍而合
惟小人無恥者能之君子可見也不可屈也可親也
不可狎也可遠也不可疏也賓至門主人三辭見賓
稱摰主人三辭摯所以致尊嚴也大夫以禮相接士
以禮相諭庶人以禮相問然而爭奪興于末者未之
有也人茍悅而相若者末必爭茍簡而相親者末必
怨是故士相見禮者人道之大也所以使人重其身
而毋邇于辱也所以使人慎其交而無邇于禍也唯
仕于君者召而往未仕而見于君者冠而奠摯在邦
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君雖召不往也是故
雖有南面之貴千乘之富士之所以結者禮義而已
矣利不足稱焉刑罰行于國所誅者好利之人未有
好利而其俗不亂者也無介而相見君以為諂故諸
侯大國九介次國七介小國五介
劉敞
補七
小學
廣立教
橫渠張先生曰教小兒先要安詳恭敬
注
四者小學涵養本原之事也
今世學不講男女從幼便驕惰壞了病根常在又隨
所居而長
安詳恭敬不講而驕矜惰慢成習也病根即驕惰
也
為子弟則不能安灑埽應對接朋友則不能下朋友
有官長則不能下官長為宰相則不能下天下之賢
此言病根隨所居而長也安謂安意為之下謂屈
己下之
甚則至于徇私意義理都喪也只為病根不去隨所
居所接而長
居居處接交接
柳玭常著書戒其子弟曰勝己者厭之佞己者悅之
惟樂戲談莫思古道聞人之善嫉之聞人之惡揚之
浸漬頗僻銷刻德義簪裾徒在廝養何殊
此言不好善之失也
范魯公質為宰相從子杲嘗求奏遷秩質曉之曰舉
世重交游擬結金蘭契忿怨容易生風波當時起所
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記
曰君子之交如水小人之交如醴君子淡以成小
人甘以壞
康節卲先生戒子孫曰善也者吉之謂也吉也者人
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
蝎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
此言為善者為吉人
廣明倫
童蒙訓曰當官者凡異色人皆不宜與之相接巫祝
之類尤宜疏絕要以清心省事為本
此輩一接之內則伺意以納賄外則誑己以行私
善敗事害政故當一切禁絕
伊川先生曰近世淺薄以相歡狎為相與以無圭角
為相歡愛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須是恭敬
歡狎謂歡好而狎也無圭角謂去方而為圓也
廣敬身
范益謙座右戒曰一人附書信不可開拆沉滯
開拆則發人之私沉滯則誤人之托甚者至為仇
怨
二與人并坐不可窺人私書
私書親故之書也凡見人得親戚書切不可往觀
及注目偷視若并坐目力可及則斂身以避
三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
凡入人家切不可翻看書簡及記事錢谷簿冊之
類
四凡借人物不可損壞不還
凡借人物皆須愛護過于己物看用畢即時歸還
五凡吃飲食不可揀擇去取
凡飲食自非生硬臭惡與犯己宿疾之物豈有不
可食而揀擇哉
六與人同處不可自擇便利
凡與人同坐夏則己擇涼處冬則己擇暖處及與
人共食多取先取皆無德之一端也
七見人富貴不可嘆羨詆毀
見人富貴若生嘆羨是有貪欲之心若加詆毀則
有囗嫉之意皆非君子之道也
凡此數事有犯之者足以見用意之不肖于存心修
身大有所害因書以自警
大全集
與長子受之
不得擅自出入與人往還初到問先生有合見者見
之不令見則不必往人來相見亦啟稟然后往報之
此外不得出入一步居處須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
言語須要諦當不得戲笑喧嘩
凡事謙恭不得尚氣陵人自取恥辱
不得飲酒荒思廢業亦恐言語差錯失己忤人尤當
深戒不可言人過惡及說人家長短是非有來告者
亦勿酬答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說同學之短
交游之間尤當審擇雖是同學亦不可無親疏之辨
此皆當請于先生聽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
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輕薄傲慢狎導人為惡者損
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見得五七分更問以審之百
無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從善則益者不
期疏而日遠損者不期近而日親此須痛加檢點而
矯革之不可荏苒漸習自趨小人之域如此則雖有
賢師長亦無救拔自家處矣
語類
力行
人心不可狹小其待人接物胸中不可先分厚薄有
所別異曰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放令規模寬闊
使人人各得盡其情多少快活
問待人接物隨其情之厚薄輕重而為酬酢耶一切
不問而待之以厚耶曰知所以處心持己之道則所
以接人待物自有準則
陳錄善誘文
趙清獻公座右銘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簡人有不及可以
情恕非義相干可以理遣
省心雜言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氣象
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讎忍無辱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寡言省謗寡欲保身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庶幾
為君子
性理會通
人倫
程氏曰人之于朋友修身誠意以待之疏戚在人而
已不巧言令色曲從茍合以求人之與己也雖鄉黨
親戚亦然
華陽范氏曰與賢于己者處則自以為不足與不如
己者處則自以為有余自以為不足則日益自以為
有余則日損
續性理會通
三山麗澤錄
遵巖王子曰仲尼終歲周流隨地講習上則見其邦
君中則交其公卿大夫下則進其凡民如丈人漁父
之屬皆有意焉故光輝所及在鄉滿鄉在國滿國先
生之出游亦似之
按此先生
指王陽明
先生曰鳥獸不可與同
群非斯人而誰與此原是孔門家法吾人不論出處
潛見取友求益原是吾人分內事予豈敢望古人之
光輝傲然以教人傳道為事取友求益竊有志焉若
夫人之信否與此學之明與不明則存乎所遇非人
所能強也至于閉門逾垣踽踽然潔身獨行自以為
高則又非予之初心
薛瑄讀書錄
接人
圣人接人惟一誠
處己事上接下皆當以誠敬為主
待人當寬而有節
恭而不近于諛和而不至于流事上處眾之道
常人見貴人則加敬見敵者則敬稍衰于下人則慢
之而已圣人于上下人己之間皆一誠敬之心
接物大宜含弘如行曠野而有展步之地不然太狹
而無以自容矣
待人極當忠而不可欺我一致欺人乃所以自欺也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乃接物之要
覺人詐而不形于言有余味
處人之難處者正不必厲聲色與之辨是非較長短
惟謹于自修愈謙愈約彼將自服不服者妄人也又
何校焉
先儒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小人處則動心忍性
增修豫防而德乃進于人無憎惡之私惟公好惡而
行之
和而敬敬而和處眾之道
不可因人曲為承順而遂與之合惟以義相接則可
以與之合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
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
防小人密于自修
謙以自牧安往而不善
自修篤敬所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寧人負我毋我負人此言當留心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
人以說而動未有不失其正者
未合者不可強言以鉤之若然則近于譎
心誠色溫氣和辭婉必能動人
虛心接人則于人無忤自滿者反是
處鄉黨尤宜謹其所為道無不在故也
接人皆當以誠意
于人之微賤皆當以誠敬待之不可忽慢
處鄉人皆當敬而愛之雖三尺童子亦當以誠心愛
之不可侮慢也
一失人則人皆莫之與孤立而無助矣
無妄主于人庶幾不失所守
器量
天無不包地無不載君子法之
人須有容乃大古謂山藪藏疾川澤納污瑾瑜掩瑕
有容之謂也
程子謂人天資有量者雖江海之大皆有滿唯圣人
之量道也自無滿時近觀人素稱有量者不能不滿
益信程子之言矣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過人者能之
經曰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濟者宜深體之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凡深藏者必重器而顯露者必賤物
持盈惟有德者能之
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
淺之尤甚者也
識高則量大氣盛則聲宏
識量大則毀譽欣戚不足以動其中
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觸忤斯能為人不能為之事功
凡事分所當為不可有一毫矜伐之意
德冠古今功滿天下皆分內事與人一毫殊不相干
何矜伐之有
凡事皆當推功讓能于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
意
天地公共之理人得之為性人能盡其性是亦公共
之理耳無可矜伐者故程子曰達理則樂天而不競
內充故退讓而不矜
聞人毀己而怒則譽己者至矣
人譽己果有善但當持其善不可有自喜之心無善
則增修焉可也人毀己果有惡即當去其惡不可有
惡聞之意無惡則加勉焉可也
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怒則心定矣得失而喜怒生
焉是猶累于外物而心未定也
聞人毀己即怫然怒是水不可磯也其小也固矣
不為眾譽而加喜不為眾毀而加戚其過人遠矣
疑人輕己者皆內不足
略有與人計較短長意即是渣滓消融未盡
王達筆疇
交道
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后近交朋友之道也世之
人喜于目前而不慮于日后一言稍合殺羔羊具美
酒出妻子傾肝膽雖絲竹無以喻其和雖金石無以
喻其堅惟恐心之不結頸之不刎情之不通也及乎
片言不合一利不均一食不至則怒心斯生各相厭
斁凡昔日出妻子者造之為是非之根傾肝膽者畜
之為嘩詰之本其和且堅者變之為干戈矛盾之相
仇矣不亦深可戒哉是故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
之者不過以義相合爾吁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
交濃如醴水雖淡久而味長醴雖濃久而怨起吾聞
之古人云
察其言觀其色究其心約交之道也圣人云泛愛眾
而親仁泛愛眾固美事也然不親仁則流于曠蕩無
節而不知所歸今有人焉其言甚甘未足信也必也
察其色其色甚和未足信也必也究其心心與色同
色與言合此必正直忠孝之士也與之交則無悔其
有欲言不言而藏鉤鉗之機欲笑不笑而含捭闔之
意此必奸人也由是而知其心矣欲與我交其可哉
遠之可也敬之可也交乎心則不可也
我以厚待人人以薄待我匪薄也我厚之未至也我
以禮接人人以虐加我匪虐也我禮之未至也厚也
禮也自我行之薄也虐也由我召之彼何罪耶然則
厚矣禮矣彼復薄虐者乃我命也彼何罪耶是故不
怨天不尤人庶幾君子乎
以言譏人此學者之大病取禍之大端也夫君子之
存心皆天理也天理存則心平而氣和心平而氣和
則人有過自能容之矣尚何用言譏之哉大抵好以
言譏人者必其忮心之重者也惟其忮心之重也所
以見人富貴則忌之見人聲名則疾之忌之疾之之
心蓄之于平日譏之激之之言發之于尋常殊不知
結怨已深構禍已稔身亡家破不可已矣是故君子
貴乎養心焉稠人廣坐之中不可極口議論逞己之
長非惟惹囗抑亦傷人豈無有過者在其中耶議論
到彼則彼不言而心憾且如對官長而言清則不清
者見怒對朋友而言直則不直者見憎彼不自責其
將謂我有意而為之矣彼或有禍我能免乎惟有簡
言語和顏色隨問即答者庶幾耳
君子不可以己之長露人之短天地間長短不齊物
之自然也蕞爾之軀豈能事事而長哉必欲炫己之
長露人之短則跬步而成讎矣何也諱莫諱乎己之
短樂莫樂于人之掩其短彼既揚我短矣不憾者千
百人一人耳然則言人之短者可謂之種禍
君子之處世不可有輕人之心亦不可有上人之心
懷輕人之心者類乎薄挾上人之心者類乎狂貴乎
平而不貴乎紊有輕人上人之心則客氣常在而心
無頃刻之樂矣世之文士見愚人得富貴則不惟顏
色輕之而心實輕之見君子得聲名則不特念慮囗
之而動靜亦囗之是大可嘆也天之生物物不能齊
吾當平心酬酢于賢愚之間可也彼徒有輕人之心
而造物者竊笑之彼徒有上人之心而學問日損之
又曷若虛己接物以為進德修業之基耶
貴人之前莫言窮彼將謂我求其薦矣富人之前莫
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濟矣是以群眾之中淡然漠然
付之謹默可也窮也貧也皆命也非告人而可脫者
也
遵生八箋
高子論交友
毛詩序云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不須友道以成者
也但今之世友道日偷交情日薄見則握手相親背
則反舌相詆何人心之不古乃爾此輩自薄非薄我
也不知詆我以悅他人他人有心亦防爾詆自己輾
轉猜忌智巧百出視友道為路塵宜管鮑陳雷之絕
世也吾意初與人交深情厚貌不易洞曉何術以知
其心地之善惡情性之邪正也但以吾心之美惡邪
正以交其人彼雖奸險欲伺吾隙吾無隙可伺彼將
奈何彼雖貪婪欲窺我敗我無敗可窺彼將奈何與
之談必先以仁義彼之愚我邪我之言勿聽也與之
飲必敬以酒食彼之誘我亂我之事勿行也我無私
彼將何以行其私我無好彼將何以投我好自防謹
密則郛郭堅完外操矛盾何以禍我但今之人自作
惡業丑行始欲人協已謀取必與乃厚人若骨肉雖
父母妻子不若也茍所謀幸成則人必挾我求不遂
即變交好為寇讎非金帛貨殖不禍也果人禍我抑
果自禍而然耶人心孰不樂為善但以正感正以邪
感邪邪正分于應感豈果人人皆小人而世無君子
耶道誼之在天下亦未全滅也但千百中一二耳奈
何移君子之道誼而近全于市人在在有之也此又
何說哉近輩有與勝己者談不問其言之是非嘖嘖
是贊聽彼大言不慚與不若己者談不問其言之可
否嘐嘐是詆愧彼緘言似訥遂使過無從知善無從
進直諒之道三益之友淹沒無聞矣夫貴者能以直
友為可重則事功日進而望譽日隆富者能以直友
為可寶則家業日昌而聲名日著奈何對貴者而言
直不惟交疏且目為妄人語富者而言直不惟友薄
且名為惡客求其德賢者而親之恥佞人而遠之者
幾人哉
古者貴擇交且交以心匪交以面也交不能擇友不
以心是誠面交矣何能久且敬哉故君子寧寡交以
自全抱德以自重鄙泛交以求榮趨附以自賤也
同門同業一貴一貧在貴者當念其窮勿以路人視
故人分所有以周急厚道也在窮者亦當安其窮勿
羨人以怨人希所有以自足亦厚道也奈何貴者不
古而窮者不明昧此二者何得于友耶舉世皆爾爾
果何人為丈夫哉
圖書編
論儀禮士相見禮
古者士之相見儀文曲折而心本忠誠體貌謙恭而
事實簡易如摰用雉雁羔麛達其情耳后世漸加以
貨幣遂至視多寡為厚薄尚德之風微矣
賓主相接揖讓有度尊揖卑者拱手卑揖尊者磬折
稍有差等恭敬自存今則折腰掃地卑伏失容足恭
過禮虛文盛而實德衰矣
夫相見之禮止于再拜后世以親師尊長加至四拜
前輩習以為常近則漫無隆殺增益日多恭而無禮
則勞何為者哉
古人接談隨在皆有規警使人正聽而無邪思近世
忠信薄而人心叵測忌諱多而直道難行面諛背憎
言不由衷喋喋何益哉
夫尊卑相交瞻視有式古人容貌辭氣罔不將之以
令儀故卒度卒獲一以敬為主耳若夫心志靡定自
游目失常斯有上傲下憂傾奸之病可不慎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