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 論疏
  • 法寶
  • 935字
  • 2015-12-26 15:39:25

放光云般若無所有相下 第二正標(biāo)無知論之宗旨。以為論體也。文有五段。第一標(biāo)宗。第二辨相。第三融會。第四明體。第五總結(jié)。今初。文中有三。初正標(biāo)宗。次解釋。后引證。今初引兩經(jīng)標(biāo)立無知宗旨也。此辨智照之用而曰無相無知者。此亦是釋。但未正釋也。此句如問。既云般若。正明智用。應(yīng)是有知。乃云無相無知。何故然耶。果有無相之知不知之照明矣者。此句如答也。果者決定也。定有無相之知。則無取相之知。以無取相之知。以無取相之知。明是無知也

何者夫有所知即有所不知下 第二解釋也。有所知者。取相知也。若有取相知。則無無相知也。又取相此即忘彼。知事即迷理。故知有所知者。則有所不知也。以圣心無知無所不知者。無此取相知。則有無相知也。又取相既有所不知。即不取相則無所不知。理數(shù)然矣。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者。無心取相而能知萬物者。乃是圣人一切智之所知也

經(jīng)云圣心無知下 第三引證也

是以圣人虛其心而實(shí)其照下 第二辨相也。所言相者。非有相之相。乃是無相之相耳。老子云。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今借此語也。虛其心。謂不取相也。實(shí)其照。遍知萬法也。故能默曜韜光者。以不取相。故能潛照萬法也。韜光者。謂藏匿智光。而不取相也。虛心者。謂心無執(zhí)著也。玄覽者。謂幽鑒也。閉智者。謂不分別也。塞聽者。不聽納也。又不曜而曜名為默曜無光而光名為韜光。無心而心謂之虛心。不覽而覽名為玄覽。不知而知謂之閉智。無聽而聽謂之塞聽。雖復(fù)閉智塞聽。而獨(dú)悟空空之理。故云獨(dú)覺冥冥也。然冥冥語。出莊子。莊子云。照照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今借此語。以喻空空也

然則智有窮幽之鑒而無知焉下 第二融會也。圣智窮盡幽微而不取相。故曰無知。圣神應(yīng)會機(jī)緣而不動念。故曰無慮也。神無慮故下。此故字?;?qū)偕稀;驅(qū)傧?。皆得也。以圣神無慮。故能自在于世間之表。即是自在義也。以圣智無知。故能玄悟于事像之外也。智雖事外下。雖云圣智玄照事外。即色知空也。非謂離色有空也。雖云圣神自在于世間之表。非謂不化眾生。終日在域中應(yīng)化也。所以俯仰順化下。俯謂低。仰謂舉。應(yīng)見大者。為現(xiàn)無邊之身。是謂仰也。應(yīng)見小者。為現(xiàn)三尺之體。是謂俯也。應(yīng)化接誘眾生。無有窮已也。無幽不察而無照功者。無幽微而不察。謂皆察也。自亡其照功也。謂無知也。斯則無知之所知下。此是無知之知。圣人神智之所應(yīng)會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涿州市| 定安县| 林芝县| 宁河县| 南平市| 明水县| 齐河县| 垫江县| 自贡市| 新疆| 龙里县| 五原县| 双牌县| 阿坝县| 保靖县| 宾阳县| 武隆县| 茶陵县| 通许县| 泸州市| 清苑县| 临潭县| 夏邑县| 新密市| 赣榆县| 四子王旗| 青浦区| 彭阳县| 原阳县| 房山区| 会东县| 平乐县| 忻州市| 临夏市| 东明县| 云梦县| 柳河县| 锦屏县| 南宫市|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