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 思辨錄輯要
  • 陸世儀
  • 2477字
  • 2015-12-26 15:37:53

或言天命之初未著于物渾然至善以此言性極其髙明且占地步子何獨言氣質得無為世所指摘曰予言氣質原未嘗離天命但予言天命是就人言天若云未著于物則離人言天離人言天不但易入虛無即極髙明與人何涉

天命如日月在天人受天命而有性如水照日月而有影水有清濁則影有不同人稱水影之明者必曰某水之影明而后可見其不同于眾水如徒指日月而說其光明則與水何與故離人而言天猶之離水而言日月離氣質而言性猶之離水而言影

未生以前此理在天既生以后此理在人萬物皆備飽滿具足不從此中識取性善而仍講未生以前縱極至善已被禽獸草木分取一半

人喜就人生以上講性善只是容易打合禪和一路然其弊只在離氣質而言性始

無善無惡之說極易流弊得其說者愚不肖之人便入告子一邊賢知之人便入陽明一邊告子無論矣主陽明之說者就此處尋向上去則為人生而上為父母未生前無始以前空刼以前就此處說到下來則為情亦無善無惡意亦無善無惡知亦無善無惡物亦無善無惡原頭一差毫厘千里與告子相較只是過猶不及

論性必要合萬物而觀葢性字是萬物公共的天下無性外之物故有一物必有一性須要看得通貫方得若于一物之性窮格得不通貫則于本性猶未盡也

髙中元駁朱子中庸首章注曰不知草木土石其健順五常之德若何其當行之路又若何此言悮矣藥性本草中元豈未讀耶

問物性中之理如蜂蟻君臣虎狼父子之類是矣若夫草木土石之類則理在何處曰理字甚活草木土石無知覺其所稟之性即是理草木如大黃合當寒只寒便是他理附子合當熱只熱便是他理土石如磺性橫硝性直皆是理也曰然則烏啄合當毒只毒便是他理乎曰此亦是理如鷹鹯合當惡只惡便是他理葢其氣如此則其理自合如此程子所謂善惡皆天理也理字義虛只是個當然所以然道德二字亦然故韓昌黎云道與德為虛位

問朱子云寒灰腐木有性如何曰如今人制銃藥必要用杉木柳木灰別木之灰便不可用葢杉木松易燃柳木直去逺性如此理亦如此也

問草木土石其健順五常如何曰藥性本草言之矣寒便是水性水德熱便是火性火德燥便是金性金德溫便是木性木德平和便是土性土德五氣五味皆然

不但物物具五行之德即五行又各具五行之德即如一木也有秉木中之水德者有秉木中之火德者有秉木中之金德者有秉木中之土德者四行皆然故邵子皇極經世論走飛草木又于走飛草木之中各以四相乗此真善類萬物之情者看到此處方是能盡物性能盡物性然后可謂能盡其性

沙介臣曰看到此處方知格物即是盡性之功曰盡性只是格物窮理之極故易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程子曰性即理也此理字不可作善字看只是作常理看若作善字看則人性上便說得去物性上便說不去豈可謂人有性物無性乎性作常理看故火之理熱水之理寒馬之理健牛之理順人之理善此理字方一貫無礙

講性善須著一人字著一人字則不至離人而言天著一人字則不至離物而言性故孟子曰人無有不善

朱子曰天下無性外之物應轉一語曰天下無物外之性

孟子論性善如言必稱堯舜則故而已乃若其情形色天性心之同然是不離人而言天如水無有不下是豈山之性異于禽獸白雪之白白玉之白犬之性牛之性是不外物而言性一部孟子論性只是如此

張子曰形而后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氣質即天地就人而言則謂之氣質離人而言則謂之天地其實離人而言則天地之性性字只是命字所謂繼之者善也張子之意以為人能反乎天則成之者性即繼之者善也其實性之正訓則離不得氣質故張子又曰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張子正蒙虛字作理字看

陳克艱問性善只在氣質然則氣質即性乎曰氣質不是性離氣質亦不是性性者氣質之理也人氣質之理善物氣質之理雜

克艱又問性只在氣質則氣質有惡亦可謂之性乎曰程子云惡亦不可不謂之性又問惡既是性則如何謂之性善曰孟子曰口之于味性也君子不謂性也

生之謂性言性只在氣質也孟子未嘗非之而至于昧人物之分則孟子辨之矣食色性也言性只在氣質也孟子未嘗非之至于為義外之說則孟子辨之矣此可見孟子言性善不離氣質也克艱曰今日方知先生之言直接孟子予曰不但孟子孔子曰性相近也不離氣質子思曰天命之謂性朱子注曰氣以成形而理亦付焉不離氣質書曰厥有恒性易曰各正性命成之者性禮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周子曰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矣俱不離氣質古來圣賢言性總是一樣

吳江戴蕓野讀予性善圗說問先生以氣質論性善則性中之惡何以處之予曰孟子原止說性中有善不曾說無惡葢緣當時之人皆以仁義禮智為圣人緣飾出來強以教人非本來之物如杞柳桮桊等議論故孟子特特指點以為四端原人性中本有非謂性中止有善而無惡也若止有善而無惡則人人皆圣人矣故程子曰惡亦不可不謂之性曰如此則似有性善有性不善及善惡混之說如何曰有性善有性不善及善惡混與孔子性相近之說原相似但立意主客不同耳孔子言性相近與書言恒性相似原主善一邊言故曰人之生也直葢人之所以為人與禽獸異者只是這個故善是個主惡是個客若有性善有性不善及善惡混之說則主客無別故語雖相似而旨意相去不啻天淵也如韓子博愛之謂仁周子亦曰愛曰仁語雖一般而識仁不識仁直是逈別

人性中未嘗有善惡只有中和過不及惟其中和故喜怒哀樂中即有仁義禮智惟其過不及故喜怒哀樂中即有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仁義禮智是好處故名之曰善不仁不智無禮無義是不好處故名之曰惡中和本然也人之所以為人也主也過不及失其本然者也非人之所以為人也客也

予性善圗說出惟予老友數人皆浩然無疑以為孔孟之言至此方合其余則不敢疑不及疑者有之未能浩然也毘陵湯公綸曰先生之言善矣然自此而往辨者將日眾老友顧殷重亦曰恐天下將以此為標的予曰只恐立論處未是耳若是則以為標的而往后性學將自此而章明也顧子曰恐亦有不可與辨者予曰惟入異端深及有客氣者不可與辨外此皆不妨

問人皆可以為堯舜而中庸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何也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者論其理也惟至誠能盡性者語其實也論其理則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故人皆可為堯舜論其實則湯武不能為堯舜夷惠不能為孔子故惟至誠為能盡性

問如何是能盡人之性曰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如何是盡物性曰穿牛鼻絡馬首種嘉禾去稂莠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故欲盡性者先知性欲盡人物之性者必先知人物之性書曰教胄子直而溫寛而栗直與寛胄子之性也知其直與寛故教之溫與栗以盡其性所謂沉濳剛克髙明柔克也姜制半夏童便制附子一部本草皆是知其性故能盡其性盡性

盡字最妙人性中無一不具所謂寛裕溫柔發強剛毅齋莊中正文理密察仁義禮智皆備然惟聰明睿知之至誠能盡之外此則或偏仁或偏義而不能盡矣所謂盡者知其偏而能充之使全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绍兴县| 长宁区| 白朗县| 涞水县| 沅江市| 德江县| 商洛市| 萨嘎县| 仲巴县| 阿合奇县| 甘洛县| 云安县| 昌江| 雷波县| 乌拉特后旗| 周口市| 韩城市| 龙山县| 克什克腾旗| 扎赉特旗| 平泉县| 嘉义市| 丽江市| 乃东县| 沙洋县| 沿河| 德阳市| 汝南县| 湖南省| 绥江县| 高碑店市| 武汉市| 新田县| 牙克石市| 普定县| 原阳县| 东宁县| 页游| 罗田县|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