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維摩義記
  • 慧遠
  • 1293字
  • 2015-12-26 15:07:46

菩薩行品

辨菩薩行即以為品。凡有六段。第一從初至非度所惻。明大士知時現無病之。狀運以神通之車到于佛所欲令群生取悟于大圣。第二從白佛以下至能作佛事。明香有利益以香為緣得作佛事。七日然后消者。明眾生感道緣足然后消也。就小乘益中文外應有一句。外凡夫食之。入內凡夫然后乃消。就中言。未入正位以久習小乘性成食飯。乃得入正位之益。始發大乘之心未入性地食之。得發大乘性地心乃消。升降可知。第三從或有佛土訖入諸法門。廣明萬法皆為修道之緣。就緣而辨故以光明等是佛事。第四從入此門者訖所不能作譏切他方處凈不欣涉穢不威不恃己德謙下接哉知大覺等均其土不異方便不同菩薩之道成。第五從眾香訖現佛國異。上明戒敕諸人應無彼此。此明自責悔過懺悔除罪。大士內實無累。為引未來不退之流。第六從愿賜少法訖品。請法還國憶念如來此言稱揚皆是益物之道。佛答有盡不盡法門。上言以收萬行名為少法。有為之法虛偽生滅假名為盡。無為之法寂滅無性假名為不盡。著之則縛于二不著名解脫。與二解之心為軌名法。能通妙智故名為門。汝等當學此理何謂。盡名有為。不盡名無為。開章門如菩薩所行者。不應盡有為。所以爾者。若盡有為則萬行不成不能資空不著。若住無為不能資成萬行。故不得住二邊。就不盡有為中大泮有三段。第一從不離大悲以下至無有疲厭。就惡國明。菩薩不盡有為所以名惡國。猶有三界因果之患故言惡國。志常安住以下至無有齊限。明雜惡國。菩薩不盡有為所以名雜惡者。第七地明非有煩惱。非有者無三界之粗。非無者有三種愛心。故言雜也。以諸凈國以下明凈國。菩薩不盡有為義。不得舍有為身。守靜不化仰以然。若離大悲。則功德不滿。無資成義。智若不成。于法相有滯。何能導成萬行功德。智惠不備。大果理隔。故不舍大悲等行。自下解不盡有為義。慈悲行備。自能發菩提之心畢竟不忘。化眾生時心無厭倦。若欲接無私。要以四攝方盡。修護法行不惜身命。勤種善根。應死疲厭。此二句似己自修行。安住方便以下似雜惡國外化。就外化少有內行。曾發大心忘而起或名墮。還教大乘小乘貴于遠離。大士處亂化物不欣為義。不染諸禪為樂。如游地獄。不生著心。樂處地獄教化。如游園苑之無礙。見有求法生我福處即是我善師。行施時愿未來成一切智。發八萬善無其時限。至果方舍。見一切凈國。愿未來成己佛土亦然。憶生死無量劫來苦而勤化眾生。故名勇。聞說無量德行。志修不惓。用智斷生死若劍。已無患累。能濟有心。拔苦盡原故言永使解脫。精進有中摧魔。亦求解無之智。是名不盡有為。何謂不住無為者。雖修三空之解。有中之心不證空。而不化小乘修空。謂萬法空故無其一實。勝如優劣。進修之者何所化也。菩薩雖知無實解。緣假不無。勤化不息。觀無起無常空而順有中修善。故言不厭善本。常觀苦而不惡生死。在中施化。雖觀無我空。而誨假名行人不惓。觀空寂理。不聞小乘永寂。涅槃諸句類爾。本愿欲作佛未成終不虛。發誓而不為福。反空化有。豈著向者空。故言不住無為。互舉欲具為福德。不住無為空要須涉有。總舉上不住無為具智惠要。善修于空無著故不得盡有為。別明為成大慈悲行故不住無為空。為滿本愿令不虛故。有中修福不得盡有為。欲集萬善法藥故。豈住空不化。欲知根授藥故不得盡有為。下問可知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丰城市| 乐陵市| 武强县| 长治县| 迁西县| 平阳县| 新源县| 江永县| 石景山区| 巴中市| 武夷山市| 定兴县| 嘉善县| 垫江县| 平乡县| 驻马店市| 陵川县| 衡东县| 大足县| 滦平县| 朝阳区| 蓬莱市| 皮山县| 文安县| 普兰店市| 固始县| 钦州市| 富民县| 西乡县| 察隅县| 北京市| 兴海县| 舟曲县| 洛扎县| 临沧市| 乌拉特后旗| 南乐县| 青田县| 固阳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