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辨疳病脈證

  • 嬰兒論
  • 周士禰
  • 3454字
  • 2015-12-26 14:59:37

問(wèn)曰。疳有五疳者。何謂也。答曰。五疳者。五臟所發(fā)見(jiàn)也。疳者屬脾。脾實(shí)則無(wú)五疳。有五疳者。此為脾既病也。

疳之為恙。肉脫血燥。腹硬而脈細(xì)數(shù)。若身熱發(fā)作。若大便溏。小便必如米泔也。疳有陽(yáng)。有陰。蒸熱便難者。陽(yáng)也。

身腫便瀉者。陰也。疳有陽(yáng)。有陰。始多陽(yáng)。終多陰陽(yáng)者宜寒涼方。陰者宜溫?zé)岱健p岵 1窃镉麧裾摺C槐丘帷R诵苣懨鄯笾?

熊膽蜜方熊膽(三分) 芒硝(一分) 蜂蜜(一錢)上三味。研調(diào)敷。干再三敷之。疳病嗜泥好炭。此為脾郁所致也。兒啼哭。聲噎者。氣不順也。喘痰者。氣促迫也。

聲濁沉靜者。疳積也。兒身熱發(fā)作。胸腹痞硬。若嘔乳者。宜柴胡平胃散料主之。疳癖。胸脅轆轆有聲。若潮熱發(fā)作。

若氣逆妄怒者。宜潰堅(jiān)湯主之。兒疳。露骨萎黃。身熱而溏。臭不可近者。消疳湯主之。

消疳湯方茯苓(三分) 白術(shù)(炒二分) 乳柑皮(五分) 莪術(shù)(五分) 三棱(五分) 馬舄(五分) 使君子(去殼研二分) 生姜(二分)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七味。取七合。去滓。加使君子。攪調(diào)。分溫食遠(yuǎn)服。病患手背熱者。為真火也。手心熱者。為假火也。兒無(wú)食腸。而與食。遂致食癖。劇則谷不化。血?dú)鉂u孤弱者。名曰疳癖也。病乳癖易化。谷癖難化。體瘦腹鼓。脈沉緊者。名曰谷瘕。宜潰堅(jiān)湯。

潰堅(jiān)湯方茯苓(五分) 白術(shù)(炒三分) 半夏(三分) 枳實(shí)(炒三分) 陳皮(五分) 檳榔(五分) 山楂子(炒二分) 香附子(五分) 縮砂(三分) 綿實(shí)(黑炒五分) 風(fēng)化硝(三分) 莪術(shù)(三分) 三棱(五分) 麥芽(黑炒一錢) 生姜(二分) 甘草(一分)上十六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體瘦熱動(dòng)。臉赤鼻燥。大便難。小便澀者。名曰陽(yáng)疳。

宜柏皮湯主之。兒身熱啼哭。腰腹如削者。此為缺乳疳也。兒無(wú)食腸者。強(qiáng)與食。胸腹硬滿。時(shí)痛。若唇紅唾沫。宜胡湯主之。

胡湯方胡菜(一錢) 檳榔(五分) 大黃(五分) 苦楝皮(二分) 甘草(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二服。暮時(shí)減食。次朝勿食。當(dāng)有驗(yàn)。糜粥自養(yǎng)。兒頭脹大漸長(zhǎng)。反四肢瘦者。

名曰腦疳。宜逐疳丸主之。兒體羸腹大。眼內(nèi)生醫(yī)者。名曰疳眼。宜柳肝加馬舄湯主之。疳熱郁釀。致蝕瘡者。宜烏頭灰。以雞子清敷之。兒疳。骨節(jié)疼痛。遂致傴僂 背。若胸上突起。名曰龜胸。宜鐵漿服之。更龜尿煎敷之。

龜尿煎方龜尿(三合) 燒酒(五合) 韶腦(三分)上三味。調(diào)和煎熟。乘熱熨突處。疳熱膠凝。骨節(jié)疼痛。胸背欲突起者。宜逐疳丸。頻服當(dāng)自愈也。疳病。脈細(xì)數(shù)。

必蒸熱。蒸熱者。致盜汗。遂屬肌膚甲錯(cuò)也。兒疳愛(ài)吃泥土者。宜伏龍肝丸。

伏龍肝丸方優(yōu)龍肝(二兩) 使君肉(二兩) 檳榔(一兩) 南星(姜制一兩) 鰻鱺頭(黑炒二兩) 熊膽(一錢)上六味。研調(diào)蜜丸。吃炭者。去伏龍加炭二兩。吃米者。加米二兩。兒體羸膚燥。煩渴者。名曰疳渴。宜白梅湯主之。

白梅湯方白梅(二個(gè)) 菟絲子(一錢)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兒疳。煩渴不解。脈微數(shù)。小便赤而澀者。宜益元散主之。

益元散方滑石(三錢) 辰砂(一錢)上二味。研調(diào)。以雪水冷服。兒體瘦咬爪。大便溏泄。連日不解。名曰疳瀉。宜扶脾湯主之。痢疾既解。反潮熱血燥者。為疳病也。痘瘡解后。血液必竭。四肢瘦削。脈細(xì)而數(shù)。此為轉(zhuǎn)屬疳病也。兒病胸骨露。腹肚脹大。四肢微冷。

而大便溏者。名曰冷疳。宜養(yǎng)真湯主之。

養(yǎng)真湯方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乳柑皮(五分) 青皮(二分) 半夏(五分) 香附子(五分便制) 縮砂(三分酒制) 藿香(二分) 人參(二分) 破故紙(三分) 附子(二分) 麥芽(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上十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身熱血燥。脈細(xì)而數(shù)。脾氣衰則大便 溏。胃氣衰則四肢微腫。

名曰脾癆。宜扶脾湯主之。病腹肚石硬。胃弱不殺谷。面顏銀白。朝涼暮熱。脈細(xì)數(shù)。而肌膚甲錯(cuò)者。名曰疳勞。宜抉脾湯主之。

抉脾湯方茯苓(五分) 白術(shù)(二分) 半夏(五分) 縮砂(三分) 香附子(童便制五分) 蓮蕊(三分) 乳柑皮(五分) 青皮(三分) 食鹽(一分) 人參(二分) 紅曲(二分) 生姜(二分)上十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肚溫服。疳勞為病。朝涼暮熱。咳痰心悸。肌肉血燥。脈細(xì)而數(shù)者。宜逐疳丸主之。

逐疳丸方天靈蓋(黑炒一兩) 蝦蟆灰(四錢) 鰻鱺頭(燒灰四錢) 獺肝(灸干八錢) 真珠(一錢) 松脂(水飛九錢) 田螺灰(四錢) 犀角(四錢) 龍腦(一錢) 麝香(五分)上十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分。雞卵濃湯送下。病患。骨熱起伏。其脈微數(shù)。四肢肉脫。一身血燥。名曰干血?jiǎng)凇R琐狑~膏。

鰻鱺膏方鰻鱺(去頭骨三斤) 清酒(一斗)上二味。以文火。煮為膏。隨意食之。疳之為病。陽(yáng)虛則吐血。陰虛則小便難。陰陽(yáng)俱虛竭。則身體枯燥。蒸熱盜汗。心悸不安。若口渴而咽痛者。宜柴鱉湯。

柴鱉湯方柴胡(一錢) 黃芩(三分) 鱉甲(丸,二錢) 茯苓(二錢) 枳實(shí)(五分) 寒水石(二錢) 鹿角菜(三分) 蓮蕊(二分) 甘草(一分)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疳熱骨蒸。肌肉銷鑠者。宜梔子飯。

梔子飯方梔子(四錢)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汁。以炊米。作粥食。病患。氣血虛竭。郁熱起伏。二脈細(xì)數(shù)。大便若燥。若溏。胸痞悸動(dòng)。 其氣。而熱愈動(dòng)。滋其血。而胸益痞。宜八珍湯主之。

八珍湯方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枸杞(三錢) 縮砂(五分) 鹿角霜(七分) 蓮蕊(三分) 生姜(一片) 甘草(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陰痿遺精。腰腳酸痛。胸間悸動(dòng)。臍下脫力。 真元。滋腎液。七珍膏主之。

七珍膏方人參(四錢) 破故(微炒二錢) 枸杞(二十錢) 雀肉(研如泥十錢) 雞子黃(涂板面烈日曬干十錢) 白糖(二十錢) 蜂蜜(一合)上七味。以燒酒二升。文火煮。膠凝為度。每服彈丸大。鹽湯送下。氣血耗散。脾胃虛弱。遂變見(jiàn)諸癥。勿論其證。

勿拘其脈。宜連服陰陽(yáng)調(diào)勻湯。以取窮境之效也。

陰陽(yáng)調(diào)勻湯方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五分) 橘皮(炒五分) 半夏(一錢) 香附子(便制一錢) 縮砂(五分) 破故(五分) 枸杞(一錢) 黃柏(酒制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一片)上十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疳勞。身微腫。四肢沉重。若大便泄痢者。宜真武加馬舄湯。若有陰熱者。更加鱉甲三分。病患。肌膚干枯。咳喘少氣。名曰疳咳。榧子去殼。微灸蘸蜜。每食一二枚。日二三次。病胸脅攣拘。夜臥盜汗。若身發(fā)虛班。若心悸動(dòng)者。黃 建中湯主之。疳病。腹癖膨脹。雷鳴而微痛。若四肢微腫者。大麥煎主之。

大麥煎方紅豆(出芽五分) 茯苓(一錢) 乳柑皮(五分) 枳實(shí)(三分) 大腹皮(五分) 大麥芽(二錢) 生姜(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麥芽。減七合。去滓。內(nèi)六味。再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疳腫腹脹。小便不通者。宜瞿麥湯主之。

瞿麥湯方瞿麥(五分) 商陸(五分) 茯苓(一錢) 琥珀(二分) 大腹皮(三分) 生姜(二分) 甘草(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疳病。面黃頸細(xì)。腹大青筋。大便溏而澄清者。宜七成湯主之。

七成湯方破故紙(一錢) 附子(三分) 蓮蕊(二分) 茯苓(一錢) 人參(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疳病。玄府衰則自汗出。牝臟衰則大便溏。宜溫臟丸主之。

溫臟丸方蝮蛇(灸四錢) 縮砂(二錢) 破故(炒二錢) 蓮蕊(炒一錢) 熊膽(五分) 甘草(三分)上六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每服三十丸。疳熱發(fā)渴。要視口內(nèi)。若齒焦黑者。名曰走馬疳。宜大黃黃連瀉心加茉莉白湯主之。疳熱骨蒸。咳喘煩悸。渴而小便赤者。五蒸湯主之。

五蒸湯方石膏(五分) 知母(三分) 黃柏(二分) 龜板(五分) 地黃(三分生用) 人參(二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加童便。分溫服。疳熱骨蒸。咳痰吐食。其腹郁膨。若微痛。吞酸腥臭者。宜鱉甲枸杞飲。

鱉甲枸杞飲方鱉甲(一錢) 枸杞(一錢) 犀角(三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病骨熱咳痰。身微腫。吐鮮血者。宜犀角山漆湯。

犀角山漆湯方犀角(五分) 山漆(二錢) 人中白(三分)上三味。先煮二味。去滓。內(nèi)人中白。攪調(diào)。分溫服。若痰多者。更加竹瀝三分。亡血家飲食減少肌色脫是 必致腫也。疳病。脈細(xì)而沉。腹?jié)M腸鳴。必作 也。 陽(yáng)脈。浮而數(shù)。浮則為虛。數(shù)則為熱。虛熱相搏。故令氣 。

言胃氣虛竭也。百骸乏力。咳痰倚息。身浮腫。大便泄利者。不可治。疳病。腹?jié)M如鼓。為丁奚。若吐乳食。為哺露。俱屬難治。病患。倦臥而不食。其眼失神。顴時(shí)紅者。孤陽(yáng)之動(dòng)也。疳病。倦臥唇色脫。盜汗不歇者死。病。奐口倚息。鼻焦唇燥。蛔既出者死。病暴熱倚息。飲食不能者。可治。漸熱 作。行動(dòng)煩悸。飲食少進(jìn)者。不可治。陰虛者。陽(yáng)必動(dòng)之。

熱也。陽(yáng)虛者。陰必 之。腫也。陰陽(yáng)偏廢者。不可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荥阳市| 屏边| 若尔盖县| 长岭县| 拉萨市| 荔波县| 正蓝旗| 聂荣县| 台中市| 遵化市| 新营市| 孝义市| 乌鲁木齐县| 宜城市| 禹州市| 宣恩县| 洛扎县| 钟山县| 兰考县| 包头市| 陇川县| 赣州市| 淅川县| 铁岭市| 许昌市| 忻州市| 巍山| 民县| 焦作市| 盐津县| 新密市| 罗平县| 彰武县| 娄底市| 海原县| 瓦房店市| 万盛区| 阜城县| 霞浦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