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辨瘡疹脈癥

  • 嬰兒論
  • 周士禰
  • 6667字
  • 2015-12-26 14:59:37

瘡疹為病熱毒所致。惡寒發(fā)熱。食飲反如故。此為瘡疹之漸也。寒熱發(fā)作。口渴脈滑。身體有熱處者發(fā)瘡瘍也。惡寒發(fā)熱。脈滑而肌膚發(fā)紅班者。名曰丹毒也。灑淅惡寒。肌肉發(fā)紅脈者。名曰紅絲疔也。紅絲疔者。為浸蔓。法急砭。

以取毒血也。野狼牙湯主之。兒丹毒。為云片。若癬疥。若毒熱喉腫。兼殺腹內(nèi)一切蟲。宜野狼芽湯主之。

野狼牙湯方野狼牙草(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惡實(shí)(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茉莉白三分。調(diào)均。分溫服。兒身體血燥。白 作痂者。名曰白游風(fēng)。宜托里湯。

托里湯方當(dāng)歸(五分) 黃 (三分) 紅花(三分) 野蠶(一個(gè)) 惡實(shí)(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兒始生。鼻口。若谷道。蝕爛。此為遺毒發(fā)動(dòng)也。托毒湯主之。

托毒湯方小連翹(一錢) 龜板(浸醋灸碎,一錢) 紅曲(炒五分)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若蝕爛劇者。加人中白三分。攪調(diào)分溫服。兒遺毒發(fā)動(dòng)。蝕爛惡臭。

諸方無效者。宜一字灰主之。

一字灰方蝦蟆(燒灰一錢) 礬石(燒二分) 鍛石(水飛二分) 龍腦(二分) 麝香(一分)上五味。研調(diào)。摻瘡上。日二三次。或以雞子清。調(diào)和敷之。兒胎毒若遺毒。蝕潰浸淫者。宜奇良膏主之。

奇良膏方奇良(一兩八錢) 龜板(一兩) 雞子殼(五錢)上三味。研羅。以膠飴。調(diào)均。每服彈丸大。兒惡瘡?fù)窗W。若 膿滴瀝不竭。若大人微毒骨痛。遠(yuǎn)年近日。腐爛臭敗。或咽喉唇鼻破壞。諸藥無驗(yàn)者。紫寶丹主之。

紫寶丹方龜板(醋 二兩) 石決明( 紅浸童尿) 天靈(黑炒) 銀爐粕(各六錢)上四味。搗篩。醋糊丸。每服小兒五分。大人一錢。骨節(jié)疼痛者。溫酒服。腐爛惡臭者。奇良湯服。傷寒陽毒。紅潤稀疏者。五六日自瘥。若紫黑稠蜜。致大熱者。不可治。陽毒身冷。反大渴者難治。身熱煩渴者。宜化 加犀角湯主之。陽毒如錦文狀。此為熱極令然也。宜火濟(jì)湯主之。陰毒發(fā)胸背。若四肢。如蚊咬狀者。宜大建中湯。黃 建中湯亦主之。兒四肢若背腹。 疹出沒者。名曰風(fēng)疹。宜圭麻各半加荊芥防風(fēng)湯主之。風(fēng)疹者實(shí)時(shí)毒也。癢劇抓則發(fā)疹。為泄風(fēng)。

宜敷姜汁而解也。風(fēng)疹煩癢。抓益劇。

兼主陰毒諸疹熨方白礬(四錢) 食鹽(二兩) 樟腦(三錢)上三味。以水五升。煮減二合。以屢熨也。兒惡寒發(fā)熱。熱解反發(fā)疹。如痘泡。名曰天泡疹。宜消毒飲主之。兒天行。熱 簇簇。口燥而渴。脈數(shù)鼾睡者。化班湯主之。兒夏月疹如粟狀者名曰 瘡。宜苦參湯浴之。

苦參湯方苦參(一斤) 韶腦(二兩)上 咀。以水一斛。煮熟浴之。日二三次。兒身體濕爛。浸淫痛癢者。名曰浸淫瘡。宜防風(fēng)排毒飲。

防風(fēng)排毒飲方防風(fēng)(一錢) 野蠶(一個(gè)) 蝮蛇(炒研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甘草(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五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蝮蛇。攪調(diào)。分溫服。病患本有瘡。卒瘥者。為惡候。若本無瘡。

反發(fā)者。為佳兆也。疹發(fā)指岐。煩癢漸延遍身。名曰癬疥。宜防風(fēng)解毒湯。

防風(fēng)解毒湯方防風(fēng)(五分) 荊芥(三分) 惡實(shí)(五分) 小連翹(五分) 大黃(三分) 火炭母(五分) 甘草(三分)上八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疥疹必痛癢。若膿瀝。觸則傳染者是也。烏頭煎洗之。

烏頭煎方川烏頭(四錢)上一味。以水三升。煎取二升。以洗。日二三次。瘡疹忽燥。腹脹息迫。煩而不安。是以毒內(nèi)伏故也。麻黃野蠶湯主之。

麻黃野蠶湯方麻黃(三分) 野蠶(一個(gè)) 杏仁(七枚) 桑白皮(二分) 沉香(二分) 丁香(二分) 紅豆(黑炒一錢)木香(二分) 乳香(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大棗(三枚)上十二味。以潦水二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疥疹感觸。煩癢爬反痛。唯癢者。

宜莽草湯洗之。

莽草湯方莽草(一斤) 韶腦(一兩) 食鹽(半斤)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溫洗。日二三次。以瘡瘥為度。兒夏月。面 腫微熱。瘡如砂。此為漆氣感觸也。漆瘡。熱痛煩癢者。宜無患子皮煎。

無患子皮煎方無患子(十個(gè)去實(shí))上一味。以水二升。煎減半升。去滓用管吹之。當(dāng)泡起。仍追取。敷患處。漆瘡煩癢難瘥者。宜鐵漿灌之。礬石湯亦主之。

礬石湯方礬石(一斤)上一味。以醋一斛。水二斛。煮熟浴之。瘡毒骨痛。若香港腳沖心。俱浴之。兒 疹起伏。若微熱。若吐乳。此為交奶所致也。頭瘡醫(yī)欲急攻之。是誤也。若被攻者。其瘡忽燥。痰鳴息商。必腹?jié)M。四肢厥。宜麻黃野蠶湯主之。更將片。浸溫酒。以熨頭上。瘡潤者生。否者死。頭瘡。白班痂 。若癢。若不癢。名曰白禿瘡。野狼牙湯主之。兒白禿瘡。

難瘥者。宜松子灰散。

松子灰散方松子灰(四錢) 韶腦(四錢)上二味。研篩。以雞子白。敷患處。頭發(fā)臭癢劇。爬則作片而落。名曰白屑風(fēng)。宜白屑散主之。

白屑散方白附子(三兩) 土硫黃(二兩) 礬石(二兩) 側(cè)柏葉(一兩五錢) 百藥煎(八兩) 甘松香(四錢) 三奈(三兩) 龍腦(一錢)上八味。研篩。分發(fā)擦之。以瘥為度。鼻發(fā)紅班。若痛癢者。名曰肺風(fēng)。薄荷煎主之。

薄荷煎方薄荷(一兩) 防風(fēng)(一兩) 石膏(一兩研) 枳 子(一兩搗如泥) 白糖(三兩)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煎薄荷防風(fēng)。減四升。去滓內(nèi)三味。再煎如膏。每服彈丸大。兒胎感酒毒。鼻紅。若紫而瘡。

名鼻。宜枳 子膏主之。

枳 子膏方枳 子(二兩去核) 石膏(一兩燒) 蜂蜜(八錢)上三味。內(nèi)臼中。搗為膏。每服彈丸大。以白湯服之。鼻內(nèi) 肉。此為鼻痔。宜砭惡血去其重勢也。九竅蝕瘡。隨月盈虛起伏者。名曰月蝕瘡。宜五香連翹湯主之。

五香連翹湯方麻黃(三分) 射干(三分) 枳實(shí)(五分) 大黃(三分) 連翹(三分) 雞舌香(二分) 沉香(三分) 木香(二分) 薰陸香(二分) 麝香(一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九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麝香。攪調(diào)。分溫服。鼻蝕瘡熱燥。意欲濕者。名曰鼻 。即鼻疳也。

熊膽膏敷之。

熊膽膏方熊膽(一錢) 燕脂(二分) 蜂蜜(五分)上三味調(diào)和。以重湯。微溫敷。日五六次。病患結(jié)核。如梅實(shí)狀。名曰瘰 。如馬刀蛤。名曰馬刀瘡。發(fā)頸若胸脅。

即氣腫也。夏枯草膏主之。

夏枯草膏方夏枯草(一斤)上一味。以酒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內(nèi)膠飴八兩。以文火。再煮攪調(diào)。每服彈丸大。瘰 馬刀。無膿者是也。灸瘡頭。若肩 肘 俱主之。瘡頭隔蒜而灸之也。兒體腫結(jié)。有膿者為胎毒。無膿者痰核也。結(jié)核家。須食海菜。常食則經(jīng)久。當(dāng)自愈也。發(fā)熱惡寒。頭面暴腫。其脈緊數(shù)者。宜葛根加荊防湯。

葛根加荊防湯方葛根(五分) 芍藥(五分) 甘草(二分) 桂枝(二分) 荊芥(三分) 防風(fēng)(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頸項(xiàng)強(qiáng)痛。難顧 者。法以纊。濃纏其頸。服葛根湯。以酣睡。

汗出而瘥。頭面腫起。 熱煩痛。脈洪數(shù)。此為風(fēng)毒所致。名曰頭瘟。宜消毒飲主之。面傍。 腫熱痛者。為蝦蟆瘟也。

頭瘟耳鳴如海響。名曰雷頭風(fēng)。若從頤頷硬腫。食飲難通者。名曰鸕 瘟。難治也。問曰。有喉痹。有乳蛾。有纏喉。

有走馬喉。其狀如何。答曰。乳蛾者。以形之謂也。纏喉者。以病劇之名也。走馬者。以病急之謂也。喉痹者。為總名。

此皆為陰陽郁塞所致。宜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桔梗(一錢) 甘草(三分)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兒喉腫。若帝鐘風(fēng)。宜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射干(一錢) 麻黃(五分) 野狼牙(五分) 牛房子(五分) 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喉嚨即懸癰也。腫者帝鐘風(fēng)也。喉風(fēng)者刺而愈。帝鐘風(fēng)不可刺也。兒喉塞發(fā)熱。肩息痰響。啼聲吃吃者。名曰纏喉風(fēng)。兒暴卒喉腫。發(fā)熱反張欲死者。名曰走馬喉也。諸喉風(fēng)腫痛。食飲不能者。宜急刺取血也。風(fēng)毒嗌窒。若胃熱熏灼。上焦怫郁。口爛食斷也。春霞丹主之。

春霞丹方寒水石(五錢) 蓬砂(一錢) 辰砂(一錢) 馬牙硝(一錢) 龍腦(五分) 冰糖(七錢)上六味。碾調(diào)含服。喉風(fēng)者多痰。發(fā)熱脈數(shù)。食飲不能者。含蓄膏主之。

含蓄膏方雀屎(二十個(gè)) 梅肉(一個(gè)) 白糖(一匙)上三味。以姜汁碾調(diào)。入 袋含服。舌瘡若喉腫。咽嗌不利者。宜火濟(jì)加薄荷湯主之。乳蛾喉腫者。烏頭一塊研如泥。醋面調(diào)。以貼足心。再三換之。舌腫喉瘡。柑檻膏主之。

柑檻膏方柑檻肉(三個(gè)) 白糖(四錢)上二味。研調(diào)含服。疳熱脈微。血燥咽蝕者。宜翹花煎。病患體羸血涸。假火漸熏灼。遂為喉癬。食飲廢絕者死。

纏喉若走馬喉。大熱脈急。反眼肩息者死。無熱大便瀉者亦死。問曰。指瘡。有代指。有甲疽。有瘭疽。其狀如何。答曰指頭 熱腫痛。爪甲脫落者。名曰代指瘡。爪甲發(fā)瘡。煩痛若有熱。若無熱。名曰甲疽。瘡色紫黑而蝕脫者。即瘭疽也。宜雞子清浸之。雞子殼。鑿作口。以浸指。須臾當(dāng)痛定也。指瘡 熱煩痛者。宜蚯蚓油敷之。

蚯蚓油方蚯蚓(三條去泥)上一味。研為泥。以蓖麻油漬之。指頭發(fā)瘡。黑硬者瘭祖也。宜附子膏主之。

附子膏方附子(一錢) 韶腦(五分) 飴糖(一錢)上三味。研調(diào)。以敷。當(dāng)引出毒瓦斯也。掌內(nèi)濕癬。 作不解者。名曰鵝掌瘡。宜熏之。

熏方鼠屎(二錢) 川芎(四錢) 大黃(四錢)上三味。燒煙以熏之。日二三次。禁煙撲鼻也。指頭觸寒毒。血頑凝。不知痛癢者。名曰凍瘡。宜附子煎洗之。

附子煎方附子(一塊) 韶腦(五分)上二味。以酒二升。煎取一升。溫洗。日二三次。以瘡愈為度。胎癬毒腫。若癰瘡。俱宜清冷膏解之。

清冷膏方木芙蓉(花葉同一兩不拘生干) 紅豆(半兩)上二味。以蜂蜜。研調(diào)。以敷。且干且敷。始發(fā)者。熱散痛歇。膿成者。膿當(dāng)自出也。身體發(fā)瘡。若大若小。若多若少。無定者。此為血花。名曰血風(fēng)瘡。宜防風(fēng)敗毒湯服之。體膚班瘡。若圓。若斜。爬必有白屑。名曰白癬也。白癬若紫癬。漸長煩癢者。磨好墨敷之。夏月蒸熱。汗氣凝結(jié)。發(fā)班如錢狀。名 瘍。即汗班也。 得秋涼而解。若不解者。米秕燒取油敷之。問曰。癜風(fēng)如何。答曰。無瘡而有色者。癜風(fēng)也。癜風(fēng)。有白有黑。黑者易治。白者難治。宜蜜陀膏敷之。

蜜陀膏方金蜜陀(四錢) 天南星(四錢) 附子(四錢)上三味。碾篩。用茄蒂醋釀。點(diǎn)藥末。以磨患處。二三次有驗(yàn)。面顏發(fā)黑點(diǎn)。此為瘀濁所致。名曰黑痣。

療黑痣方糯米(百粒) 鍛石(拇指大) 巴豆(三個(gè))上三味。碾調(diào)。納瓷瓶。窨三日。先以針撥靨子。仍點(diǎn)膏。當(dāng)蝕落也。身體發(fā)瘡。狀如椒子。名曰 瘡。宜灸瘡頭。

自然脫落。面顏有滓者。此為嗣面。婦人則粉氣所致也。問曰。有贅有癭其狀如何答曰癭者如櫻桃是也。瘤者留結(jié)之謂也。贅者贅出者是也。贅瘡宜以蜘絲。纏其腳。經(jīng)久而當(dāng)落也。贅瘡若 肉。宜白梅肉敷之。

白梅肉(去核不拘多少)上一味。研如泥。以敷。自然消盡也。癭瘤。若大若少。無痛癢者是也。問曰。五癭六瘤如何也。答曰。石肉筋血?dú)狻4藶槲灏`也。骨肉膿血石脂。此為六瘤也。俱不可剪割。唯脂瘤。當(dāng)割破。而去脂也。五般癭瘤。俱蠟礬丸主之。

蠟礬丸方黃蠟(二兩) 白礬(四兩)上二味。搗調(diào)。丸桐子大。每以溫酒。服三十丸日三次。內(nèi)疽腸癰俱治之。 瘡。余瀝不斷。煩癢者。宜洗之。熏之。海桐皮。石榴皮。各等分。以水煎去滓。灌洗。更燒房子熏之。黑癬癮疹。若 瘡。膿瀝不竭者。七寶丹主之。

七寶丹方福良(八錢漬醋 數(shù)次) 九孔螺(七錢,以面裹煨,去粗皮) 銀丹(一錢,研末) 鉛丹(五錢五分) 大黃(七錢五分) 甘草(三分五厘) 白糖(四錢)上七味。研篩。以蜂蜜。若砂糖湯服。日二三次。遺毒。若霉瘡。膚肉欲蝕盡。宜麝香油敷之。

麝香油方麝香(一分) 蟾蜍(一分) 人油(一蜆殼)上三味。碾調(diào)敷之。日二三次。問曰。五痔何也。答曰。牝痔。牡痔。腸痔。血痔。脈痔是也。腸風(fēng)臟毒者。大便血。即瘀濁腸 也。若毒凝塞者。名曰痔瘡也。痔血鮮紅者。為腸風(fēng)。濁瘀者。為臟毒。宜紅藍(lán)酒。去瘀血。生新血。

紅藍(lán)酒方藍(lán)花(一兩五錢) 胡椒(四錢) 白糖(一斤)上三味。以燒酒一斤。釀一七日。絞去滓分溫服。臟熱凝結(jié)。腸頭作塊。名曰痔。宜逐毒飲。

逐毒飲方小連翹(一錢) 惡實(shí)(一錢) 雞子殼(炙碎五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九竅腫突者。俱為痔也。宜刺取血。若作口而膿瀝。名曰 瘡。宜七寶丹主之。痔為毒。腸 是也。劇者大便血。即腸風(fēng)臟毒也。風(fēng)毒。客于腸間者。為腸風(fēng)也。熱毒。客于臟內(nèi)者。為臟毒也。腸風(fēng)者。宜驅(qū)風(fēng)熱也。臟毒者。宜逐瘀血也。問曰。血有遠(yuǎn)近者何也。答曰。鮮明者。必近血也。濁瘀者。必遠(yuǎn)血也。近血者易治。遠(yuǎn)血者難治。痔沉痼者漏也。用熏方。

熏方五倍子(四錢) 韶腦(四錢) 艾葉(一兩八錢)上三味。為粗漠。充 內(nèi)。點(diǎn)火跨坐。以煙盡為度。痔漏。蝕爛煩痛者。宜木鱉湯主之。

木鱉湯方木鱉仁(五個(gè))上一味。搗如泥。內(nèi)熱湯。熏且洗。更木鱉粉。調(diào)雞子清。以敷。其痛當(dāng)自解也。痔瘡遣毒。諸漏瘡。萬方無驗(yàn)者。

宜七寶丹。兼食龜卵。其應(yīng)如浮鼓也。兒兩腸衰弱。魄門翻脫者。名曰腸痔也。良姜飲主之。

良姜飲方良姜(三分) 蓮蕊(三分) 龍骨(三分) 粳米(一錢) 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龍骨。攪調(diào)。分溫服。兒泄痢。廣腸脫出者。宜猿膽敷之。

猿膽(一錢) 韶腦(三分)上二味。以雞子清。碾調(diào)。敷痛處。病患腸氣虛極。廣腸翻脫者。宜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蜘蛛(不拘多少黑炒)上一味。以蜂蜜。研調(diào)敷之。問曰。傷損如何。答曰。大便必難。劇者瘀血沖胸。若妄語。此為驚氣入心。宜桃核承氣湯主之。傷損家。小便必如血。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打撲血出者。為血散。若血不出者。此為伏血。宜蘿卜汁敷之。蘿卜(生一個(gè))上以醋研調(diào)涂痛處。日四五次。傷損。血出過多。目眩悸動(dòng)者。此為氣血虛耗所致。宜涼肝湯主之。諸瘀血沖心。

煩躁欲死者。還元湯主之。

還元湯方金水(五合) 苦酒(二合)上二味調(diào)和。煮三兩沸。加姜汁。攪調(diào)。頻服。諸瘀血家。宜膠飴酒主之。

膠飴酒方膠飴(半斤) 梅肉(二兩研) 清酒(一升)上三味。煮調(diào)。分溫服。傷損 熱煩痛。若瘡疹熱腫者。桐葉醋敷之。

桐葉醋方桐葉(一兩) 苦酒(三合)上二味。研調(diào)。敷患處。日數(shù)次。瘀血凝結(jié)。作魂而痛者。芥子醋敷之。

芥子醋方白芥子(三兩) 生姜(一兩)上二味。以醋研調(diào)。敷患處。閃肭失足。瘀血凝結(jié)。而煩痛者。宜橘核散主之。

橘核散方橘核(炒,三兩) 延胡索(一兩) 桃仁(炒一兩)上三味。研篩。每二錢。以溫酒服之。瘀血沖心。驚悸煩躁。欲死者。宜鐵漿主之。

鐵漿方鐵砂(三兩)上一味。以童尿一斗。攪調(diào)。入罐內(nèi)密蓋。冬月埋地三尺。至春出之。分溫。加苦酒姜汁。服之。問曰。湯火傷瘡如何。答曰。火傷忍痛。反灸則痛自解。若灌水者。痛不可解也。湯火瘡。煩痛者。雞子油主之。

雞子油方雞子黃(七個(gè)熬取油) 云母(一錢)上二味。研調(diào)。敷痛處。湯火傷瘡。熱腫煩痛者。宜蘿卜汁。若痛不解者。生梨汁亦敷之。湯火傷。皮脫肉蝕者。

宜黃明膠膏主之。

黃明膠膏方黃明膠(二兩) 清酒(五合)上二味。以文武火。煮為膏。敷患處。問曰。風(fēng)犬傷如何。答曰。春夏之交犬。多發(fā)狂。被咬傷者。熱腫疼痛。劇者。作 言妄語。此為毒入心所致也。犬狗傷者。急砭去血。仍灌入溺。再涂人屎。更掩以紙。灸之百壯。紙焦屎燥。

則再三易之。連日如斯。灸至四五百壯。為度。犬咬瘡。用杏仁粥。禁酒。若服酒者。毒入心。驚躁不可治。

杏仁粥方杏仁(一合) 陳米(一合)上二味。調(diào)和。煮熟食之。問曰。蛇咬傷如何。答曰誤被咬傷者。急灌自已熱溺。仍敷以馬錢散。

馬錢散方馬錢(一錢)上一味。研篩。調(diào)唾以敷。更服醋二合。令毒無妄走也。問曰。鼠咬瘡如何。答曰。毒鼠咬人。熱腫疼痛。若劇者。

致鼠鳴。宜貓毛灰敷之。

貓毛灰方貓毛(燒灰三錢) 麝香(一分)上二味。研調(diào)。以唾敷之。鼠傷瘡者。宜綿實(shí)熏主之。

綿實(shí)熏方綿實(shí)(一斤)上一味。燒煙。以熏瘡。將息二三次。鼠傷。若犬毒。沖心而煩躁者。宜 漿。兼防風(fēng)解毒湯服之。諸蟲傷。煩癢者。宜胡椒粉敷之。

胡椒(研篩一分)上一味。以唾沫調(diào)和。敷痛處。河豚為毒。膚肉潤動(dòng)者。毒在腑也。胸腹 痛者。毒在臟也。毒在腑者。宜韶腦酒。

毒在臟者。宜承氣湯。

韶腦酒方韶腦(五分)上一味。以酒二升。煮減二三合。分溫頻頻服。魚毒食傷。胸腹絞痛。二脈沉弦者。宜縮砂飲主之。

縮砂飲方縮砂(一錢) 山楂子(一錢) 濃樸(五分) 枳實(shí)(三分) 青皮(三分) 白術(shù)(三分)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誤服熱方。煩熱動(dòng)躁者。此為藥煩也。宜黑豆湯。

黑豆湯方黑豆(一錢) 茉莉白(三分) 大黃(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誤服烏附。目眩欲死者。宜地漿主之。

地漿方黃土(二錢)上一味。以水二升。攪調(diào)。令清澄。碩取冷服。多食膠飴亦佳。人誤服輕粉。口顏 僻。手腳拳攣。不能伸舒。此為毒入骨髓也。石榴皮湯主之。

石榴皮湯方石榴皮(二錢) 甘草(五分) 石決明(醋 去鹿皮研篩一錢)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石決明。攪調(diào)。分溫服。砒霜為毒。煩悶吐血。劇者。一身紫色而煩熱。急取黑鉛四兩。磨水一升灌服兼刺雞鴨熱血。服之。又人糞汁。灌之。又巴豆去殼。一個(gè)為末。砂糖大一塊。

水化調(diào)一升服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临颍县| 那曲县| 阿鲁科尔沁旗| 思南县| 葵青区| 齐齐哈尔市| 陆川县| 赤水市| 宣武区| 遵化市| 休宁县| 济宁市| 遂宁市| 大邑县| 天门市| 新丰县| 阿克苏市| 合江县| 钦州市| 新田县| 宜兰县| 建水县| 田阳县| 华宁县| 吕梁市| 顺平县| 晋州市| 峨边| 花莲市| 滦南县| 白河县| 理塘县| 金塔县| 秦皇岛市| 措美县| 鲁山县| 白山市| 安顺市| 仪征市|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