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消毒飲) 牛蒡子炒研 生甘草 荊芥 防風 金銀花 水煎熟,臨服入犀角細末調勻服(方歌)犀角消毒牛蒡加,甘草荊防金銀花,細研犀角調勻服,臍突能消功最佳。
(二豆散) 赤小豆不去皮 豆豉 天南星去皮臍 白歛各一錢 以上為細末,用五分芭蕉汁調敷臍四旁,日二次。
臍風
斷臍不慎起臍風,感受風寒濕水成,將作驅風散最效,已成兼證要分明,腹脹便秘黑白散,面白肢寒用理中,痰涎壅盛礓蠶散,壯熱面赤龍膽清,嘔吐多啼益脾治,唇青撮口撮風平,臍青口噤為不治,一臘逢之命必傾。
[注]臍者小兒之根蒂也,名日神闕,穴近三陰,喜溫惡涼,喜干惡濕,如斷臍悉遵前法,臍風何自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水濕風冷之氣人于臍中,兒必腹脹臍腫,日夜啼叫,此臍風將作也,須急用驅風散治之,若寒邪深入,已成臍風者,又當視其所兼之形證治之,如肚腹脹硬,大便不通者,風兼實也,黑白散主之,面青肢冷,二便不實者,風兼虛也,理中湯主之,痰涎壅盛,氣高喘急者,風兼痰也,辰砂僵蠶散主之,身體壯熱,面赤口干者,風兼熱也,龍膽湯主之,面青嘔吐曲腰多啼者,風兼寒也,益脾散主之,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風兼驚也,撮風散主之,若臍邊青黑,口噤不開者,是為內抽不治,臍風見于一臘者,亦不治,一臘者七日也,兒生七日,血脈末凝,病已中藏,醫之無益。
(驅風散)蘇葉 防風 陳皮 厚樸姜炒 枳殼麩炒 木香煨 僵蠶炒 囗藤囗 生甘草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臍風將作用驅風,蘇防陳樸枳香從,僵蠶囗藤與甘草,生姜加入更靈通。
(黑白散)方見肛門內合(理中湯)方見不乳(辰砂僵蠶散)方見撮口(龍膽湯)方見噤口.(益脾散) 白茯苓 人參 草果煨 木香煨 炙甘草 陳皮 厚樸姜炒紫蘇子各等分炒 共為末,每服一錢,姜棗湯調服。
(撮風散)方見撮口。
天釣
天釣邪熱積心胸,痰涎壅盛氣不通,瘛瘲壯熱同驚證,頭目仰視若釣形,九龍控涎醫搐掣,牛黃散用善驅風,瘛瘲減參囗藤飲,爪甲青色蘇合精。
[注]小兒天釣證,由邪熱痰涎壅塞胸間,不得宣通而成,發時驚悸壯熱,眼口上翻,手足瘛瘲,爪甲青色,證似驚風,但目多仰視,較驚風稍異,痰盛兼搐者,九龍控涎散主之,驚盛兼風者,牛黃散主之,搐盛多熱者,囗藤飲主之,爪甲皆青者,蘇合香丸主之。
(九龍控涎散) 赤腳蜈蚣一條酒涂炙干 滴乳香 天竺黃各一錢二味研勻臘茶 雄黃 炙甘草各二錢 荊芥穗炒 白礬各一錢枯 菉豆一百粒半生半熟共為末,每服五分,人參薄荷湯調下。
(牛黃散) 牛黃一錢細研 朱砂一錢水飛細研 麝香五分 天竺黃二錢蝎梢一錢 囗藤囗二錢 共研勻,每服一字,薪汲水調下。
(囗藤飲) 人參 全蝎去毒 羚羊角 天麻 甘草炙 囗藤囗 水煎服。
[注]天釣乃內熱痰盛,應減人參。
(方歌)天釣須用囗藤飲,瘛瘲連連無止歇,人參羚羊與囗藤,炙草天麻共全蝎。
(蘇合香丸) 方見肛門內合。
內釣
內釣肝藏病受寒,糞青潮搐似驚癇,傴僂腹痛吐涎沫,紅絲血點目中纏,瘛瘲甚者囗藤飲,急啼腹痛木香丸,肢冷甲青唇口黑,養藏溫中或保全.[注]內釣者,多因肝藏素病,外受寒冷,其候糞青潮搐者,作止有時也,傴僂腹痛者,曲腰而痛也,口吐涎沫,證雖與驚癇相類,但目有紅絲血點,瘛瘲甚者,釣藤飲主之,急啼腹痛者,木香丸主之,若肢冷甲青唇口黑者,養藏散主之,然內釣至此,乃中寒陰盛不治之證,用此救治,庶或保全。
(釣藤飲) 方見天釣。
(木香丸)沒藥 木香煆 茴香炒 釣藤囗 全蝎 乳香各等分 先將乳香沒藥研勻,后入諸藥末和畢,取大蒜少許研細,和丸如桐子大,曬干,每次二丸,囗藤湯下。
(養藏散) 當歸 沈香 木香煨 肉桂 川芎各半兩 丁香二錢共為末,每服一錢,淡姜湯調服。
盤腸氣痛
盤腸寒摶腸中痛,曲腰不乳蹙雙眉,定痛溫中豆蔻散,熨臍外治法堪垂。
[注]凡盤腸氣痛,皆由寒邪所摶,肝腎居下,故痛則曲腰,宜白豆蔻散主之,外用熨臍法,其效甚速。
(白豆蔻散)白豆蔻 砂仁 青皮醋炒 陳皮 炙甘草 香附米制 蓬莪術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一錢,紫蘇煎湯調下。
(熨脾法)淡豆豉 生姜各二錢切碎 蔥白五莖 食鹽一兩 同炒熱,置臍上熨之。
目爛
兒生兩目痛難睜,胞邊赤爛胎熱攻,內用地黃湯清熱,外點真金目即明。
[注]目爛者,胞邊赤爛,痛癢難睜,因胎中蘊熱生后,毒熱上攻于目,故有是證,內服地黃湯以清熱,外用真金散以點目,其證自愈。
(生地黃湯) 方見目不開。
(真金散) 黃連生 黃蘗生 當歸 赤芍藥各一錢 杏仁五分炒去皮尖 以上銼散,乳汁浸一宿,曬干為極細末,用生地黃汁調一字,頻頻點眼即愈。
懸癰
囗上腫起號懸癰,皆因胎毒熱上沖,法當刺破鹽湯拭,如圣一字摻之靈.[注]凡喉裹上囗腫起如蘆籜盛水狀者,名日懸癰,蘆籜者蘆筍也,此胎毒上攻,須以綿纏長針留鋒刺之,瀉去青黃赤汁,未消者來日再刺,刺后以鹽湯拭口,用如圣散或一字散摻之。
(如圣散)鉛霜一錢 真牛黃一錢 太陰元精石 碌砂各二錢五分水飛 龍腦五分以上為極細末,每用一字摻患處。
(一字散)搽口內。朱砂水飛 硼砂各五分 龍腦 樸硝各一宇以上為極細末,用蜜調少許,鵝翎蘸
重齦
重齦胎熱胃中蓄,牙根腫脹痛難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繼進清胃效如神。
[注]重齦者,因小兒在胎有熱蓄于胃中故牙根腫如水泡,名日重齦,治法用針刺破,以鹽湯拭凈,外敷一宇散,內服清胃散,其腫自消。
(一字散) 方見懸癰。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黃連 當歸 升麻 石膏煆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清胃散治胃熱熏,生地黃連當歸身,丹皮升麻石膏煆,臨煎須要入燈心。
鵝口
鵝口白屑滿舌口,心脾蘊熱本胎原,清熱瀉脾搽保命,少遲糜爛治難痊。
[注]鵝口者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也,由在胎中受母飲食熱毒之氣,蘊于心脾二經,故生后遂發于口舌之間,治法以清熱瀉脾散主之,外用發蘸井水拭口,搽以保命散,日敷二三吹,白退自安,倘治之稍遲,必口舌糜爛,吮乳不得,則雖痊矣。
(清熱瀉脾散) 山梔炒 石膏煆 黃連姜炒 生地 黃芩 赤苓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清熱瀉脾治鵝口,石膏生地赤苓煎,芩連梔子合成劑,加人燈心病即安。
(保命散) 白礬燒灰 朱砂各二錢五分水飛 馬牙硝五錢 以上研末,以白鵝糞水攪取汁,涂舌與口角上。
吐舌
吐長收緩名吐舌,皆是心經有熱成,面紅煩渴溺澀赤,瀉心導赤服即寧。
[注]吐舌者,伸長而收緩也,因心經有熱所致,故面紅煩躁,口渴尿赤,宜瀉心導赤湯主之。
(瀉心導赤湯) 木通 生地 黃連 甘草生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瀉心導赤湯最良,心熱吐舌即堪嘗,木通生地黃連草,燈心加入服自強。
弄舌
弄舌時時口內搖,心脾發熱口唇焦,煩熱舌干大使穢,瀉黃導赤并能療。
[注]兒熱口中搖動者,因心脾有熱,以致唇焦舌干煩熱便穢,光用瀉黃散,次用瀉心導赤湯。
(瀉黃散) 藿香葉 山梔子炒 石膏煆 防風 甘草生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弄舌瀉黃散最神,藿香葉配山梔仁,甘草防風石膏煆,臨時煎服人燈心。
(瀉心導赤湯)方見吐舌。
重舌
舌下腫突似舌形,心脾積熱上攻沖,內服宜以清熱飲,外敷涼心功最靈。
[注]重舌者,因舌下近舌根處其腫形似舌,故名重舌,此心脾之熱,宜服清熱飲外吹涼心散。
(清熱飲) 黃連生 生地 木通 甘草生 連翹去心 蓮子引用淡竹葉水煎,時時灌入口中(方歌)清熱飲內用黃連,生地蓮子木通甘,連翹更加淡竹葉一同煎服自然安。
(涼心散) 青黛 硼砂 黃蘗 黃連人乳拌曬 人中白各二錢煆過風化硝一錢 冰片二分以上為極細末,吹之甚效。
木舌
木舌心脾積熱成,腫脹木硬證多兇,外用川硝敷舌上,內服瀉心導赤靈。
[注]木舌一證,皆因心脾積熱而成,蓋脾之脈絡在舌下,又舌為心苗,遇火上沖,令兒舌腫滿木硬,不能轉動,故名木舌,外用川硝散敷舌上,內服瀉心導赤湯,若不急治,必致難救。
(川硝散) 樸硝五分 真紫雪二分 鹽一分 以上為細末,以竹瀝調敷舌上。
(瀉心導赤散)方見吐舌
囗乳
囗乳之候非一端,傷乳停痰胃熱寒,熱宜和中清熱飲,寒用溫中止吐煎,傷乳平胃散最妙,停痰二陳湯可痊,若是滿而自溢者,常須節乳自能安。
[注]小兒囗乳,證非一端,有宿乳停痰胃寒胃熱之分,不可一例而治,如面色多赤,二便微秘,手足指熱,此為熱囗也,宜和中清熱飲主之,面色青白,糞清多沫,手足指冷,此因寒而囗也,宜溫中止吐湯主之,口熱唇干,夜臥不寧,手足心熱,此為傷乳而囗也,宜平胃散主之,胸膈膨滿,嘔吐痰涎,此因停痰而囗也,宜枳桔二陳湯主之,若吃乳過多,滿而自溢者,不須服藥,惟節乳則囗自止矣。
(和中清熱飲) 黃連姜炒 半夏姜制 陳皮 茯苓 藿香 砂仁 引用姜水煎服。
(方歌)和中清熱飲黃連,半夏陳皮茯苓攢,藿香砂仁合成劑,水煎徐服可安全。
(溫中止吐湯) 白豆蔻研 茯苓 半夏姜制 生姜 水煎沖磨沈香汁服。
(方歌)溫中止吐白豆蔻,茯苓半夏共生姜,臨服沈香汁加人,專治囗乳自寒傷。
(平胃散) 蒼術炒 陳皮 厚樸姜炒 甘草炙 麥芽炒 砂仁研 引用姜水煎服。
(方歌)小兒傷乳多吐囗,平胃調和功可見,蒼陳厚樸甘草偕,加人麥砂姜一片。
(枳桔二陳湯) 枳殼麩炒 桔梗 陳皮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炙 引用姜水煎服。
(方歌)停痰囗乳不能安,枳桔二陳湯最先,枳桔陳半苓甘草,生姜加入實時痊。
初生 門
夜啼
夜啼寒熱因胎受,須將形色辨分明,寒屬脾經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疼,面赤溺閉屬心熱,熱用導赤寒釣藤,若無寒熱表裹證,古法蟬花散最精。
[注]小兒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日脾寒,一日心熱,皆受自胎中,觀其形色便知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囗藤飲主之,面赤唇紅,身腹俱熱,小便不利,煩躁多啼者,心熱也,導赤散主之,若無以上形證,但多啼者,用蟬花散最當。
(囗藤飲)川芎 白當歸 茯神 白芍炒 茯苓 甘香 木香煨 囗藤囗 引用紅棗水煎服。
(方歌)夜啼之證因脾寒,須服釣藤飲可痊,芎歸神芍苓甘草,木香囗藤紅棗煎。
(導赤散) 方見小便不通。
(蟬花散) 蟬蛻不拘多少用下半截 以上研細末,每服少許,薄荷煎湯調下。
胎黃
兒生囗體色如金,濕熱熏蒸胎受深,法當滲濕兼清熱,地黃犀角二方神。
[注]胎黃者,囗體面目皆黃,其色如金,乃孕婦濕熱太盛,小兒在胎受母熱毒,故生則有是證也,法當滲濕清熱,須分輕重治之,色微黃生地黃湯,深黃者犀角散。
(生地黃湯) 生地黃 赤芍藥 川芎 當歸 天花粉 赤茯苓 澤瀉 豬苓 甘草生茵陳蒿 引用燈心水煎,食前服。
(方歌)胎黃須用地黃湯,四物花粉赤苓良,澤瀉豬苓甘草等,茵蔯加入水煎嘗。
(犀角散) 犀角鎊 茵蔯蒿 栝蔞根 升麻 甘草生 龍膽草 生地 寒水石煆水煎不拘時服。
(方歌)胎黃又有犀角散,甘草犀角與茵蔯,升麻膽草生地共,寒水石同栝蔞根。
胎赤
胎赤胎中受毒熱,生后遍體若丹涂,清熱解毒湯極妙,蔣氏化毒功效殊。
[注]胎赤者,因孕婦過食辛熱之物,以致毒熱凝結,蘊于胞中,遂令小兒生下頭面肢體赤若丹涂,故名日胎赤,當以清熱解毒湯主之,熱盛便秘者,蔣氏化毒丹主之。
(清熱解毒湯) 生地 黃連 金銀花 薄荷葉 連翹去心 赤芍 木通 甘草生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清熱解毒湯堪夸,生地黃連金銀花,薄荷連翹赤芍藥,木通甘草燈心加。
(蔣氏化毒丹) 犀角 黃連 桔梗 元參 薄荷葉 甘草生 大黃各一兩生 青黛五錢以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重六分,每服一丸,燈心湯化服。
赤游風
赤游胎中毒熱成,皮膚赤腫遍身行,頭面四肢猶可治,若歸心腹命難生,內服犀角藍葉散,外用砭法敷神功,百日之內忌砭血,貼涂二法可安寧。
[注]小兒赤游風證,多由胎中毒熱而成,或生后過于溫暖,毒熱蒸發于外,以致皮膚赤熱而紅腫,色若丹涂游走不定,行于遍身,故名日赤游風,多發于頭面四肢之間,若內歸心腹則死,治法當服犀角解毒飲,如不愈,繼以藍葉散,外用砭法刺出毒血,毒甚者,敷以神功散,毒輕者,不用敷藥,在百日內者,小兒忌砭血,以其肌肉難任也,須用豬肉貼法,或以赤小豆末雞子清調涂之甚效。
(犀角解毒飲) 牛蒡子炒 犀角 荊芥穗 防風 連翹去心 金銀花赤芍藥 生甘草 川黃連 生地黃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犀角解毒藥最良,牛蒡犀角合荊防,連翹銀花赤芍藥,甘草川連生地黃。
(藍葉散) 藍葉五錢 黃芩 犀角屑 川大黃銼微炒 柴胡 梔子各二錢生川升麻一錢 石膏 生甘草一錢 以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五分,去渣兌竹瀝一酒杯,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用之,氣怯弱者可去大黃。
(砭血法)口吮毒血各聚一處,用細磁器擊碎,取鋒芒者,將筋頭劈開夾住,用線縛定,兩指輕撮筋梢,令磁芒對聚血處,再用筋一根頻擊,刺出毒血,砭后毒甚者,以神功散敷之,毒輕者,砭后不可用,恐皮膚即破草烏能作痛也,如患在頭者,不用砭法,只宜臥針倒挑患處,出毒血則愈。
(神功散) 黃蘗炒 草烏生 以上為末,等分用漱口水調敷,頻以漱口水潤之。
(豬肉貼法) 用生豬肉切片,貼于赤腫處,數數更換。
(涂法) 生赤小豆不拘多少,研為細末,用雞子清調涂患處,干則再涂。
初生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