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9章

  • 醫宗金鑒
  • 佚名
  • 4981字
  • 2015-12-25 16:25:33

初生門

拭口附下胎毒法

拭口須用燕脂法,穢凈方無口病生,古云末啼先取穢,只緣未察此中情。

[注]嬰兒初生,預用軟棉裹指拭凈口中不潔,繼以燕脂蘸茶清擦口舌齒頰之間,則不使一切口病生矣,古云:子未啼時先取穢血,此古人不詳體察,蓋兒在胞衣之中,以臍蒂資生,胞中皆是氤氳精氣,生長蒸化,并無血脈,兒口之血,從何而來,此說不經,不可為訓也。

甘草法

甘草之法自古稱,能解諸毒性味平,濃煎頻令兒吮服,免使胎毒蘊腹中。

[注]甘草味甘,平和五藏解百毒之藥也,四時皆可用,虛實皆可服,取中指一節,用水煎濃,以棉纏指蘸水,令兒吮之,其毒自解。

黃連法

索稟胎熱蘊于中,惟有黃連法最靈,水浸濃汁滴口內,臍糞胎毒自此清。

[注]黃連清熱解毒之要藥也,凡夏月及四時看兒有胎熱者,恐熱蘊于中致生他病,故宜用之,須取黃連數塊,捶碎用湯浸出汁,時時滴兒口中,以臍糞下為度,其毒自解矣。

朱蜜法

朱蜜鎮神利腸胄,清熱防驚大有功,胎熱便秘皆堪用,稟賦怯弱慎而行。

[注]朱砂鎮心定驚,兼能除邪,蜂蜜解毒潤腸,更能清熱,一鎮一潤,功效殊常,胎熱便閉者,四時皆可用之,取一大豆許研細水飛過,煉蜜調勻,乳汁化服最佳,惟胎稟太弱者,不宜用也

豆豉法

怯弱之兒豆豉法,宣發胎毒功最良兒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濃汁當乳嘗。

[注]淡豆豉,輕腐宣發之藥也。

凡怯弱之兒,或值冬月欲解胎毒者,只將此藥煎為濃汁,與兒三五口,其毒自開矣。

斷臍

臍帶剪切即用烙,男女六寸始合宜,烙臍灸法防風襲,胡粉封臍為避濕。

[注]嬰兒初生,先用剪刀向火烘熱,剪斷臍帶,次用火器繞臍帶烙之,當以六寸為度,不可過為短長,短則傷藏,長則損肌斷訖,又用烙臍餅子安灸臍上,以防風邪外入,隨用胡粉散敷臍帶間,用軟絹新棉封裹之,以避尿濕風邪,如藥不備,即以細熟艾一塊,照根據前法封裹。

(胡粉散)胡粉 甑帶灰 干姜 白石脂 棉灰各等分 麝香少許以上共為細末,每用一錢,敷臍上封之。

(烙臍餅子) 豆豉 黃蠟等分 麝香少許 以上以豆豉麝香研勻,镕蠟,量臍大小捻為餅灸用

浴兒

浴兒之法五枝湯,冬夏寒溫適可當,加豬膽汁去污穢,且滋肌膚免生瘡。

[注]斷臍后三日浴兒,此法其來舊矣,為其革污穢也,臨浴時,須擇無風密處,適可而止,不可久在水中,冬月恐其受寒,夏日恐其傷熱,其為湯之法,須用桃槐桑梅柳枝熬成,再加豬膽汁以去其污穢,且能滋潤肌膚,令兒胎瘡不生。

藏胎衣法

藏衣新瓶用帛纏,埋筑天德月空邊,向陽高燥宜嚴密,令兒無疾壽綿綿。

[注]凡藏胎衣,盛在新瓶內,以青帛裹瓶口,擇向陽高燥之地,天德月空處掘地三尺埋之,兒自長壽無疾,若藏衣不諲,于兒不利。

天德月空

正月在丁二月坤,三月居壬四月辛,五干六甲七月癸,八艮九丙十乙宮,十一巽兮庚十二,此是天德牢記心,月空單月壬共丙,雙月俱在甲與庚。

[注]天德,如正月在丁,二月在坤,三月在壬,四月在辛,五月在干,六月在甲,七月在癸,八月在艮,九月在丙,十月在乙,十一月在巽,十二月在庚是也,月空,如正月在丙壬,二月在甲庚,三月在丙壬,四月在甲庚,五月在內壬,六月在甲庚,七月在丙壬,八月在甲庚,九月在丙壬,十月在甲庚,十一月在丙壬,十二月在甲庚是也,天德方向俱根據此圖為準,其月空方向,單月在丙壬方,雙月在甲庚方,四處如值天德方向不便,即按圖尋丙壬,甲庚所在用之,如值月空方向不便,亦按圖尋天德用之。

剃頭

小兒彌月剃胎頭,密室溫和適可求,杏麻薄膩揉頭上,胎毒瘡癤一切休。

[注]兒滿月剃頭,須向密室溫暖處剃之,為其氣血末盈,寒風易人,剃頭后須用杏仁三枚研細,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將麻油滴三四點,合膩粉拌勻,擦頭上,能避風邪,免生瘡癤熱毒等證

不啼

小兒生下不能啼,俗語名之為草迷,多因臨產難生育,或值嚴寒氣所逼,氣閉不通聲不出,奄奄呼吸命須臾,氣閉不通蔥鞭背,寒逼急用火熏臍。

[注]兒生落地,啼聲即發,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云草迷,多因臨產時生育艱難,以致兒生氣閉不通,所以不啼也,急以蔥鞭其背,使氣通則啼,又有時值天寒之際,兒氣為寒所逼,亦不能啼,宜用熏臍帶法,急為挽回,庶氣通而啼聲出也,若氣絕無聲,面青甲黑是形雖存而命已不立,安望其生哉。

鞭背法

小兒初生氣不通,奄奄呼吸少啼聲,用蔥鞭背輕輕擊,須臾聲發可回生。

[注]蔥辛通氣,擊動醒神,用蔥鞭背者,取開通擊醒之義也,如無蔥以手輕擊之亦可。

熏臍帶法

小兒生下或冒寒,氣閉無聲啼則難,油捻熏臍休剪帶,暖氣人腹自通安。

[注]兒初生方離母腹,若值天寒,氣為寒閉,使兒聲不出,須急用棉絮包裹,抱于懷中,且勿斷臍,用紙捻蘸油,點火于臍帶下往來熏之,令火氣由臍入腹,寒得溫散,氣得暖通,啼聲自出矣。

不乳

兒生能乳本天然,若不吮兮必有緣,腹中穢惡末下凈,或在胎中素稟寒,穢惡不凈一捻效,胎寒不乳勻氣先,若更面青肢冷厥,此是寒虛理中煎.[注]不乳,謂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不可不辨,兒生腹中臍糞末下,能令小兒腹滿氣短,嘔吐不乳,當用一捻金治之,若兒母過食寒涼,胎受其氣,兒必腹痛多啼,面色青白,宜勻氣散主之,若四肢厥逆者理中湯主之。

(一捻金) 大黃生 黑丑 白丑 人參 檳榔各等分 以上為細末,每少許蜜水調服。

(勻氣散) 陳皮 桔梗各一錢 炮姜 砂仁 炙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以上共為細末,每服五分,紅棗煎湯調服。

(理中湯) 人參 白術土炒 干姜 甘草炙 引用紅棗肉水煎服。

(方歌)理中人參并干姜,白術甘草共為湯,胎寒諸疾皆當服,不乳肢冷更堪嘗。

眼不開

兒生眼閉不能開,皆因脾熱受于胎,內用地黃湯最妙,熊膽洗目效靈哉。

[注]小兒初生眼不開者,因孕婦飲食不節,恣情厚味,熱毒熏蒸,以致熱蘊兒脾,眼胞屬脾,其脈絡緊束,故不能開也,內服生地黃湯,外用熊膽湯,洗之自愈。

(生地黃湯) 生地黃 赤芍藥 當歸 川芎 甘草生 天花粉 水煎服。

(方歌)目閉不開胎熱成,生地黃湯赤芍,芎當歸花粉生地,草水煎速服莫稍停。

(熊膽洗法) 熊膽 黃連各少許 用滾湯淬洗,其目自開。

吐不止

兒吐不止何因生,穢惡停留胃內成,或緣稟賦胎寒熱,或因生時感寒風,穢惡一捻金散下,外感香蘇溫散能,熱涎酸粘連陳治,寒吐清沫用理中。

[注]兒自胞胎既脫以后,有因便柲,腹中穢惡不凈,今兒腹滿其吐不止者,一捻金主之,若生育時觸冒寒邪,人裹犯胃,則曲腰而啼,吐沫不止者,香蘇飲溫散之,又有胎前受熱,面黃赤手足溫,口吐黃涎酸粘者,二陳湯加黃連主之,若胎前受寒,面青白,四肢冷,口吐清稀白沫者,理中湯主之。

(一捻金) 方見不乳。

(香蘇飲) 藿香 蘇葉 厚樸姜炒 陳皮 枳殼麩炒 茯苓 木香煨炙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香蘇飲用藿香蘇,厚樸陳皮枳殼茯,甘草木香一并入,生姜為引吐能除。

(黃連二陳湯) 半夏姜制 陳皮 茯苓 生甘草 黃連姜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兒生胎熱吐頻頻,醫治須當用二陳,半夏陳皮茯苓草,姜連加人效如神。

(理中湯) 方見不乳。

不小便

小便不通胎熱壅,導赤八正二方從,外用豆豉貼臍法,須臾小便自能通。

[注]小兒初生不小使者,乃胎熱流于下也,宜導赤散熱,盛者八正散主之,外用豆豉膏貼臍上,則小便自通矣。

(導赤散)生地黃 木通 甘草生 引用燈心竹葉水煎服,加黃連滑石赤苓更妙。

(方歌)方名導赤妙難言,生地木通甘草煎,引用燈心共竹葉,清熱利水便如泉。

(八正散)扁蓄 瞿麥 滑石飛 木通 赤苓 車前子 生大黃 梔子生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八正散治小便柲,扁蓄瞿麥車前利,木通滑石赤茯苓,大黃梔子合成劑。

(豆豉膏)淡豆豉一勺 田螺十九個 蔥一大束 以上搗爛,用芭蕉汁,調貼臍上。

不大便

大便不通名鎖肛,皆緣熱毒受胎中,朱蜜捻金俱可用,急咂五心臍下通。

[注]小兒初生之日或吹日,即大便者,俗云下臍屎,此腸胃通和,幽門潤澤也,若至二三日不大使者,名日鎖肛,乃胎中受辛熱之毒,氣滯不通也,其兒必面赤腹脹,不乳多啼,宜先用朱蜜法治之,設若不應,用一捻金量兒與之,繼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咂兒前后心手足心并臍下,共七處,以皮見紅赤色為度,須臾大使自通矣。

(朱蜜法)方見拭口(一捻金)方見不乳。

大小便不通

二便俱秘胎熱極,木通散與紫霜丸,行熱開結真神妙,口嘬之法悉如前。

[注]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者,為最急候,乃胎中熱毒太甚而成也,急用前口咂五心臍下法,再以木通散行其熱,紫霜丸開其結,庶可望生,若延至七日,謂之一臘,肚腹硬脹,常作呻吟,則難治矣。

(木通散)車前子 扁蓄 瞿麥 木通 赤苓 山梔 滑石飛 黃芩 生甘草 大黃引用燈心水煎服,或入薄荷同煎。

(方歌)二便閉兮如何醫,木通散用甚為奇,車蓄瞿通苓梔子,滑石甘草大黃宜。

(紫霜丸)代赭石一兩火煨醋浸三五吹研 赤石脂一兩 杏仁六十粒炒去皮尖巴豆三十粒去油膜 以上為末,飯糊如麻子大,口服三丸,白水下。

肛門內合

有因熱毒肛門結,或者內合無隙通,清毒宜服黑白散,脂瞞簪通導法精。

[注]小兒初生,肛門內合有二,一者熱毒太甚,壅結肛門,一者脂膜遮瞞,無隙可通,如肛門壅結者,急服黑白散,外用蘇合香丸,作棗核狀納入孔中,取其香能開竅,又能潤澤,大便一下,庶可望生,如脂膜遮瞞,無隙可通者,先以金玉簪透之,刺破脂膜,再以蘇合香丸照前法導之,庶可挽回于萬一耳。

(黑白散) 黑牽牛半生半炒 白牽牛半生半炒 大黃生 檳榔 陳皮各五錢生甘草三錢 元明粉一兩 以上除檳榔,不過火余五味,或曬或焙,仍合檳榔為末,同元明粉入乳缽內研細,每服五分至六七分,溫蜜湯調化。

(蘇合香丸) 蘇合香油五錢入安息香內 安息香一兩另為末用無灰酒半筋熬膏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 沈香 蓽茇 香附子 訶子煨取肉 烏犀鎊 朱砂各一兩水飛薰陸香 片腦各五錢研 麝香七錢半 以上為細末,入安息香膏,煉蜜和劑,圓如芡實大,空心用沸湯化下,酒下亦可。

噤口

噤口舌上如黍米,吮乳不得啼漸難,清肝龍膽湯極妙,腹硬便柲紫霜丸,吐涎牙緊擦牙效,次用辰砂全蝎煎,病勢稍安勿過劑,調和脾胃勻氣先。

[注]小兒噤口之證失治,多至不救,其候舌上生瘡如黍米狀,吮乳不得,啼聲漸小,因胎熱所致也,法當清熱疏利,以龍膽湯主之,若肚腹脹硬,二便不通者,紫霜丸主之,又有一種口吐白沫,牙關緊急者,此胎熱內結,復為風邪外襲,當以秘方擦牙散先擦其牙關,吹服辰砂全蝎散,中病即止,不可過服,證退當稠和脾胃,以勻氣散主之。

(龍膽湯)柴胡 黃芩 生甘草 囗藤囗 赤芍 大黃紙裹煨 龍膽草 蜣螂去翅足桔梗 赤茯苓 引用棗肉水煎服。

(方歌)噤口龍膽湯極靈,柴胡黃芩草釣藤,赤芍大黃龍膽草,蜣螂桔梗赤茯苓。

(紫霜丸) 方見二便不通(秘方擦牙散)生天南星二錢去皮臍 龍腦少許 以上研為極細末,用脂蘸,合生姜汁放大牙根擦之立效,如不開者,將應用之藥調和稀糊,含在不病人口內,以筆管插入病人之鼻孔,用氣將藥極力吹人其關,立時即開,此法有通仙之妙,不可不知。

(辰砂全蝎散)辰砂五分水飛 全蝎三枚去毒 硼砂 龍腦 麝香各一分以上為極細末,用乳母唾調抹口唇裹及齒上。

(勻氣散) 方見不乳。

撮口

撮如囊口吮乳難,舌強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黃胎熱極,四肢厥冷命難全,痰盛宜用僵蠶散,便柲須進紫霜丸,驚熱龍膽湯極妙,抽搐撮風散自安。

[注]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吮乳不得,舌強唇青,面色黃赤,乃心脾之熱,受自胎中而然也,其證為危候,急當隨證治之,如氣高痰盛者,辰砂僵蠶散主之,二便柲結者,紫霜丸主之,身熱多驚者,龍膽湯主之,手足抽搐者,撮風散主之,若更口吐白沫,四肢厥冷,雖有神丹,終屬無濟。

(辰砂僵蠶散) 辰砂五分水飛 僵蠶一錢直的去系嘴炒 蛇蛻皮一錢炒麝香五分 以上為末,用蜜調敷唇口。

(紫霜丸)方見二便不通(龍膽湯)方見噤口。

(撮風散) 赤腳蜈蚣半條炙 囗藤囗一錢五分 朱砂水飛 直僵蠶焙全蝎尾各一錢 麝香一字 以上為末,每服一宇,竹瀝調下。

臍濕臍瘡

浴兒不慎水浸臍,或因硼袍濕漬之,臍間淋漓多痛瘡,甚則焮腫作瘡痍,臍濕必用滲臍散,瘡腫金黃散最宜,治療之法須如此,臨證施之不可疑。

[注]兒生洗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畢,宜時常留意,勿令尿濕浸臍,如不知慎,遂致肚臍浸漬不干,名口臍濕,須以滲臍散敷之,甚則焮赤成瘡,名日臍瘡,須以金黃散敷之,庶不致寒濕之氣內攻也。

(滲臍散) 枯礬 龍骨各二錢煆 麝香少許 共研細末,干撤臍中。

(金黃散) 川黃連二錢半煆 胡粉 龍骨各一錢 共為末,敷患處。

臍突

嬰兒蘊熱在腹中,呻引頻頻臥不寧,努脹其氣沖臍本,虛大光浮臍突成,速服犀角消毒飲,二豆能消腫赤攻,最忌寒涼敷臍上,冰凝毒熱反成兇。

[注]嬰兒熱在腹中,無所發瀉,故頻頻呻引,睡臥不寧努脹,其氣沖入臍間,所以臍忽腫赤虛大光浮,名日臍突,此乃胎熱所致,非斷臍不利之過也,內服犀角消毒飲,外敷二豆散,其腫自消,最忌寒涼之藥敷于臍上,恐寒凝毒熱,反為害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洞口县| 贵溪市| 雅安市| 讷河市| 南开区| 南溪县| 阿克陶县| 松潘县| 侯马市| 达州市| 武山县| 山西省| 长乐市| 印江| 祁门县| 济宁市| 乃东县| 遵义县| 开阳县| 平谷区| 建湖县| 宽甸| 康定县| 喜德县| 延川县| 香格里拉县| 镇巴县| 田林县| 宁晋县| 涞水县| 米泉市| 仁怀市| 墨江| 平潭县| 徐闻县| 柳林县| 江华| 布尔津县| 丘北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