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紀事(1)

楚國先賢傳石偉字公操南郡人仕吳為光祿大夫

吳建威將軍王戒親詣偉大康二年詔以偉為議郎

加三千石秩以終厥身偉遂陽狂久竟不受

晉書解系傳系字少連濟南著人也父修魏瑯邪太

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武帝受禪封梁鄒侯

系及二弟結育并清身絜己甚得聲譽時荀勖門宗

強盛朝野畏憚之勖諸子謂系等曰我與卿為友應

向我公拜勖又曰我與尊先使君親厚系曰不奉先

君遺教公若與先君厚往日哀頓當垂書問親厚之

誨非所敢承勖父子大囗當世壯之

傅咸傳楊駿弟濟素與咸善與咸書曰江海之流混

混故能成其深廣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

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

復為快耳左丞總司天臺維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

盡性而處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慮破頭故具有

白咸答曰衛公云酒色之殺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

死人不為悔逆畏以直致禍此由心不直正欲茍且

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禍者當自矯枉過直或不忠

允欲以亢厲為聲故致忿耳安有悾悾為忠益而當

見疾乎

魏書封軌傳軌深為郭祚所知祚常謂子景尚曰封

軌高綽二人并干國之才必應速至吾平生不妄進

舉而每薦此二人非直為國進賢亦為汝等將來之

津梁也其見重如此軌既以方直自業高綽亦以風

概立名尚書令高肇拜司徒綽送迎往來軌竟不詣

綽顧不見軌乃遽歸曰吾一生自謂無愆規矩今日

舉措不如封生遠矣軌以修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

讒佞世之巨害乃為務德慎言遠佞防奸四戒

開元天寶遺事楊國忠權傾天下四方之士爭詣其

門進士張彖者陜州人也方學有大名志氣高大未

嘗抵折于人或有勸彖令修謁國忠可圖顯榮彖曰

爾輩以謂楊公之勢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見乃冰山

也或皎日大明之際則此山當誤人爾后果如其言

時人美張生見幾后年張生及第釋褐授華陰尉時

縣令太守俱非其人多行不法張生有吏道勤于政

事每申舉一事則太守令尹抑而不從張生曰大丈

夫有凌霄蓋世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

使人囗頭不得遂拂衣長往歸遁于嵩山

東觀奏記李景讓夏侯孜囗囗立朝俱勵風操景讓

為御史大夫視事之日以侍御史孫玉汝監察御史

盧狷王覿不稱職請移他官孜為右丞相以職方郎

中裴諴虞部郎中韓瞻俱聲績不立詼諧取容諴改

太子中允瞻改鳳州刺史

畫墁錄劉綜知開封府一日奏事畢真廟延之從容

曰卿與中宮近屬已擬卿差遣當知否綜變色作秦

音啟陛下臣本是河中府人出于孤寒不曾有親戚

在宮中未幾出知廬州

國老談苑戚綸待制龍圖閣天書初降群臣表賀詞

皆溢美綸獨言曰曠古未有此事不可恃之為祥當

戒慎修省以答天意真宗覽而嘉之

宋澠水燕談錄榮州張昭及剛毅不畏強御故為櫟

陽主簿陳堯咨莊仆恃勢干縣政輸賦不以時昭及

捕而杖之堯咨聞而嘆曰張子一主簿而能知此他

日當薦為御史使人召之昭及竟不見

聞見前錄李承之待制奇士蘇子瞻所謂李六丈人

豪也為童子時論其父緯之功于朝久不報自詣漏

舍以狀白丞相韓魏公公曰君果讀書自當取科名

不用紛紛論賞也承之云先人功罪未辨深恐先犬

馬溝壑無以見于地下故忍痛自言若欲求官稍識

字第二人及第固不難魏公王堯臣榜第二人登科

承之故云公聞其語矍然或云魏公德量服一世獨

于承之終身不能平承之既登第官浸顯益有直聲

唐介參政為臺官時言文潞公燈籠錦獻張貴妃事

上怒甚謫介春州承之送以詩有去國一身輕似葉

高名千古重如山并游英俊顏何厚已死英雄骨尚

寒之句后介用潞公薦官于朝廷無所言承之以后

從介索所送詩介無以報取詩還之曰我固不用落

韻詩也以山寒二字韻不同故云可見承之剛正也

承之在仁宗朝官州縣因邸吏報包拯拜參政或曰

朝廷自此多事矣承之正色曰包公無能為今知鄞

縣王安石者眼多白甚似王敦他日亂天下者此人

也后荊公相神宗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

不足恤為述承之深詆之至呂獻可中丞死承之以

詩哭之有奸進賢須退忠臣死國憂吾生竟何益愿

卜九泉游之句荊公之黨呂惠卿益怨之未有以發

也會承之上章自敘神宗留其章禁中惠卿堅請領

之惠卿因節略文意以天生微臣實為陛下等語故

上意遂有愚弄人主之責終其身不至大用嗚呼士

若承之豈孔子所謂剛者歟

讀書鏡陳繹晚為敦樸之狀時謂之熱熟顏回熙寧

中臺州推官孔文仲舉制科廷試對策言時事有可

痛哭太息者執政惡而黜之繹時為翰林學士語于

眾曰文仲狂躁乃杜園賈誼也客有舉此以告余者

曰今狂躁之士進不得于朝則退而禹行舜趨以踽

踽于鄉是杜園賈誼又欲作熱熟顏回何其不易簡

也余曰此語不詳就中亦大有天下第一等人

賢奕傅公欽之為吏部侍郎聞陳無己游京欲與相

見先以問秦觀觀曰師道非持刺伺候乎公卿之門

者公曰非所望也吾將見之子能介于陳君乎公知

其貧甚懷金相饋及聽其議論竟不敢以此出口

傅忠肅公察未廷試蔡京輔政賣弄威權脅制中外

且陽示含容誘以附己堅欲以女妻公遣其子與術

士數輩踵示公又托其姻與公相見不從識者謂公

年少有氣識未易量也京銜之

揮塵后錄徐師川仕欽宗為郎二圣北去張邦昌僭

位師川獨不拜庭下持其用事之臣大呼號慟卒不

自污掛冠以去故上有立節可嘉之語

揮麈三錄向伯恭為淮南漕張邦昌僭竊于京師遣

向之甥劉逵偽詔來伯恭不啟封焚之械系逵于

獄遣官奉表勸進高宗于河北其后以此柬上之知

至位法從掛冠而去寵遇極渥世所共知而胡仁仲

宏作其行狀亦嘗及焉時又有徐端益字彥思婺州

人也為宿州虹縣武尉邦昌赦書至邑邑令以下迎

拜宣讀如常儀端益不屈膝而走事定伯恭為言于

朝詔換文資后終于朝請大夫子亦登科彥思博學

多聞與先游從所厚者也先人嘗以詩著其節誼淳

熙戊申冬明清調官于臨安解后其次子于相府方

識之以其父前績祈造化于周益公坐客莫有知者

于立談間乃指明清為引證舊聞益公將上得旨令

與屬官差遣

郊外農談淡然陳公以南京祭酒九載奏績之京時

中貴有柄國者勢傾朝野素慕公人品欲收之門下

適工部侍郎周公忱巡撫南圻在京進謁中貴知其

與公同年微露其意周公詣公達其意公曰敬宗

為人師表而求謁中貴他日無以見諸生周公因諷

中貴曰陳祭酒書法極高姑以求書為名先之以禮

幣彼將謁謝矣中貴乃遣人致彩段羊酒求書程子

四箴公為走筆書之而遣還其禮竟不往見故為祭

酒十八年更不遷轉士大夫益高其風節云

吳中往哲記僉事陳公永錫生有勁氣永樂進士也

選入翰林天筆親授河南參議坐與同寮交訟配均

州躬耕十載弊居粗食妻子共之宣德更化復由白

衣起為監察御史上疏勸讀大學衍義由是得囗與

骨肉十六人同錄下錦衣獄凡五年蘇有二義士王

處常季彥庸為斂錢饋食英廟御極赦出復以前官

巡撫兩廣坐劾遼王更得罪當斬會王事亦自發乃

得以前奏不繆免死三歷顛危弗移厥操后為福建

僉事鄧茂七起時獨以病在告不署事得無罪兩司

皆謫至驛遞小官惟公獨完秩致政歸人以為忠公

之報焉

崔銑明臣十節正統初王振問大學士楊文貞公曰

今九卿無山西人豈皆不賢者乎文貞曰僉事薛瑄

其人也已而文清至京振使仆致餼于文清文清固

卻之仆曰公何騃與諸方面以千金求通于吾公不

得階君反卻其饋邪禍將立至吾危君吾危君仆歸

跪對振曰大權在我不厚鄉人以美官而乃饋酒肉

彼卻之固當已遷文清大理少卿又饋又卻之亦不

往謁未幾文清得罪

畜德錄岳正字子方為翰林修撰英廟甚重之嘗曰

好岳正只是大膽后謫戍于邊自題其像曰好

岳正只是大膽從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

或謂公曰不聞宰相腹中撐舟乎曰順撐來可容使

縱橫來安容得耶

澤山雜記魏文靖以直道自持不茍徇俗正統初任

吏部侍郎時中官王振怙寵而驕每出雖部堂尊官

亦斂輿回避公一日相遇于崇文門不為避振銜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甘洛县| 杂多县| 新津县| 东丽区| 会昌县| 无极县| 永泰县| 陆丰市| 茶陵县| 墨玉县| 赤水市| 克东县| 仁化县| 西昌市| 阳东县| 凭祥市| 江永县| 上栗县| 湖州市| 多伦县| 鸡西市| 察隅县| 双柏县| 右玉县| 扎赉特旗| 深泽县| 古田县| 博罗县| 沛县| 连南| 丁青县| 湘乡市| 岢岚县| 都江堰市| 如东县| 静宁县| 十堰市| 桓仁| 绵阳市|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