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列傳(1)
- 明倫匯編宮闈典宦寺部
- (清)陳夢雷
- 9922字
- 2015-12-25 15:39:58
周
寺人貂
按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注
杜預
曰寺人內奄官豎貂也多魚地名齊桓多嬖寵內則
如夫人者六人外則幸豎貂易牙等終以此亂國傳
言貂于此始擅貴寵漏泄桓公軍事者為齊亂張本
耳
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多
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衛姬生
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
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太子雍
巫有寵于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于公亦有寵公
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僖公十七年冬
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
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
夜殯
寺人披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春二月壬寅公子入于晉師
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宮戊申使殺懷公于高
梁不書亦不告也呂郄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
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
女即至其后余從翟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
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
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
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惟力是
視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翟乎齊桓
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
眾豈惟刑臣公見之以難告三月晉侯潛會秦伯于
王城己丑晦公宮火瑕甥郄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
伯誘而殺之 二十五年冬晉侯圍原退一舍而原
降晉侯問原守于寺人勃鞮對曰昔趙衰以壺囗從
徑餒而弗食故使處原
注
杜預曰勃鞮披也
夙沙衛
按左傳襄公二年春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
沙衛以索馬牛皆百匹齊師乃還君子是以知齊靈
公之為靈也 十有七年齊人獲臧堅齊侯使夙沙
衛唁之且曰無死堅稽首曰拜命之辱抑君賜不終
姑又使其刑臣禮于士以杙抉其傷而死 十八年
秋晉侯伐齊冬十月會于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
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風沙衛曰不能
戰莫如守險弗聽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晉人使司
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囗而疏陳之使乘車者
左實右偽以囗先輿曳柴而從之齊侯見之畏其眾
也乃脫歸丙寅晦齊師夜遁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
聲樂齊師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
其遁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十一月丁
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
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
殿衛殺馬于隘以塞道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
矢夾脰曰止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顧曰為私
誓州綽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后縛之其右具丙亦
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
惠墻伊戾
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
棄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長而美平公
入夕共姬與之食公見棄也而視之尢姬納諸御嬖
生佐惡而婉太子痤美而狠合左師畏而惡之寺人
惠墻伊戾為太子內師而無寵秋楚客聘于晉過宋
太子知之請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請從之公曰夫不
惡女乎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
敢近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內
臣請往也遣之至則欿用牲加書征之而騁告公曰
太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
曰欲速公使視之則信有焉問諸夫人與左師則皆
曰固聞之公囚太子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召而使
請曰日中不來吾知死矣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過
期乃縊而死佐為太子公徐聞其無罪也乃亨伊戾
寺人柳
按左傳宋寺人柳有寵太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
之柳聞之乃坎用牲埋書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
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視之有焉遂逐華合比合
比奔衛于是華亥欲代右師乃與寺人柳比從為之
征曰聞之久矣公使代之見于左師左師曰女夫也
必亡女喪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詩曰宗
子維城毋俾城壞毋獨斯畏女其畏哉 昭公十年
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惡寺人柳欲殺之及喪
柳熾炭于位將至則去之比葬又有寵
管蘇
按新序楚恭王有疾告令尹曰常侍管蘇與我處常
忠我以道正我以義吾與處不安也不見不思也雖
然吾有得也其功不細必厚爵之令尹曰諾明日王
薨令尹即拜管蘇為上卿
景監
按史記商君傳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
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
景監以求見孝公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
時睡弗聽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
用邪景監以讓衛鞅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
開悟矣后五日復求見鞅鞅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
中旨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
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鞅復見孝公孝公善之
而未用也罷而去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可與語矣
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我知
之矣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囗之前于席也
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
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
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
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
之耳然亦難以比德于殷周矣
繆賢
按史記藺相如傳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
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
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
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
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
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
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
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
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
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
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于
是王召見
秦
趙高
按史記蒙恬傳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
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
通于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
之決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
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復其
官爵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
道自九原抵甘泉囗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始皇
三十七年冬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走瑯邪道病使
蒙毅還禱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時丞相李斯少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常從高雅
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已也
因有賊心乃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陰謀立胡亥為
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
蘇已死蒙恬疑而復請之使者以蒙恬屬吏更置胡
亥以李斯舍人為護軍使者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
即欲釋蒙恬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怨之毅還至
趙高因為胡亥忠計欲以滅蒙氏乃言曰臣聞先帝
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愈不
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胡亥聽
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陽周喪至咸陽已葬
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求
其罪過舉劾之 按二世本紀趙高為郎中令二世
乃遵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
吏尚強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
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
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
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今
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
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
于武力愿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
舉余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
國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
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二年
趙高說二世曰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
進邪說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與公卿廷決
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于是
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見盜
賊益多三年冬趙高為丞相竟案李斯殺之夏章邯
等戰數卻二世使人讓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趙高
弗見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見邯曰
趙高用事于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項羽急擊
秦軍擄王離邯等遂以兵降諸侯八月己亥趙高欲
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
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
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
法后群臣皆畏高高前數言關東盜毋能為也及項
羽擄王離等巨鹿下而前章邯等軍數卻上書請益
助燕趙齊楚韓魏皆立為王自關以東大氐盡畔秦
吏應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沛公將數萬人已屠
武關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
朝見二世夢白虎嚙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占
夢卜曰涇水為祟二世乃齋于望夷宮欲祠涇沉四
白馬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
令閻樂其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于
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
其言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
追劫樂母置高舍遣樂將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宮殿
門縛衛令仆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令曰周廬設卒
甚謹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衛令直將吏入行射郎
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十人郎中令
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
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內謂曰公何
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
蚤言皆已誅安得至今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
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二世曰
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為王
弗許又曰愿為萬戶侯弗許曰愿與妻子為黔首比
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于丞相為天下誅足下足下
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二世自殺閻樂歸報趙
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
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
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
子公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
子嬰齋當廟見受玉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
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佯以義立
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
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
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
曰宗廟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于齋宮三
族高家以徇咸陽 按李斯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
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抵瑯邪丞相斯中車府令趙
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始皇有二十余子長子扶蘇
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
請從上許之余子莫從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
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
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
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
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
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
故宦者輒從辒辌車中可諸奏事趙高因留所賜扶
蘇璽書而謂公子胡亥曰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
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
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聞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
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趙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
權存亡在子與高及丞相耳愿子圖之且夫臣人與
見臣于人制人與見制于人豈可同日道哉胡亥曰
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
能薄而材強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
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聞湯武殺其主
天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載其德
孔子著之不為不孝夫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鄉
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顧小而忘大后必有害
狐疑猶豫后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嘆曰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豈
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趙高曰時乎時乎間不及謀贏
糧躍馬唯恐后時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與丞相
謀恐事不能成臣請為子與丞相謀之高乃謂丞相
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
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
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
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于
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
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內宦之
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余年
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
誅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
侯之印歸于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
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于心
而詘于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
嗣君計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
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
定何以貴圣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
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
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
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
令斯得罪高曰蓋聞圣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
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
天下之權命懸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制中
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
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斯曰吾聞
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
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
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高曰上下合同可以
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里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
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
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
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
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
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于是乃相
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
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
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
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
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囗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
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
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于上
郡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
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
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
詐請復請復請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
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
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系于陽周使者還報胡亥斯
高大喜至咸陽發喪太子立為二世皇帝以趙高為
郎中令常侍中用事二世燕居乃召高與謀事謂曰
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
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安宗廟
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道可乎高曰此賢
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亂主之所禁也臣請言之不敢
避斧鉞之誅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謀諸公子
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
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且
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栗栗唯恐不終且
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
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
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
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
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
計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于是群臣
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
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財物入于縣
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書
曰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御府之衣臣
得賜之中囗之寶馬臣得賜之臣當從死而不能為
人子不孝為人臣不忠不忠者無名以立于世臣請
從死愿葬酈山之足唯上幸哀憐之書上胡亥大悅
召趙高而示之曰此可謂急乎趙高曰人臣當憂死
而不暇何變之得謀胡亥可其書賜錢十萬以葬法
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又作阿
房之宮治直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于是楚戍卒
陳勝吳廣等乃作亂起于山東杰俊相立自置為侯
王叛秦兵至鴻門而卻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
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
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
不當者則見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
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
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圣主矣二世
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居禁中趙高常侍中用
事事皆決于趙高高聞李斯以為言乃見丞相曰關
東群盜多今上急發繇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
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李斯曰固
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時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宮吾有
所言者不可傳也欲見無閑趙高謂曰君誠能諫請
為君候上閑語君于是趙高待二世方燕樂婦女居
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閑可奏事丞相至宮門上謁如
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嘗多閑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
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趙高因曰
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已立為帝
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
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
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
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且
丞相居外權重于陛下二世以為然欲案丞相恐其
不審乃使人案驗三川守與盜通狀李斯聞之是時
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俳之觀李斯不得見因上
書言趙高之短曰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
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
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
行之囗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于國
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
陰取齊國殺宰予于庭即弒簡公于朝遂有齊國此
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
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齊也兼行田常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囗為韓安相也
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
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潔行修善自使至此
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
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
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力
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
賤人也無識于理貪欲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
欲無窮臣故曰殆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
私告趙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
為田常所為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屬郎中令趙高
案治李斯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
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
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
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
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
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
也而不吾聽也凡古圣王飲食有節車器有數宮室
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長久
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
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
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于朝也于是二世乃
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
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
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
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
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
過千里兵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
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
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
六國擄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
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
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
四矣更囗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
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
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
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
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
奏曰囚安得上書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
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
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
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及二世所使
案三川之守至則項梁已擊殺之使者來會丞相下
吏趙高皆妄為反辭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
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
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李斯已死二世拜趙高為中
丞相事無大小輒決于高高自知權重乃獻鹿謂之
馬二世問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馬也二世驚自
以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
宗廟鬼神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齋戒
于是乃入上林齋戒日游弋獵有行人入上林中二
世自射殺之趙高教其女婿咸陽令閻樂劾不知何
人賊殺人移上林高乃諫二世曰天子無故賊殺不
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當遠避宮
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宮留三日趙高詐詔衛
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內鄉入告二世曰山東群盜兵
大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即因劫令自殺引璽
而偑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
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綬之璽子嬰即位患之
乃稱疾不聽事與宦官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高上謁
請病因召入令韓談刺殺之夷其三族
漢
中行說
按史記匈奴傳孝文皇帝遣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
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公主說不欲行漢強使之
說曰必我行也為漢患者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
于甚親幸之初匈奴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曰匈奴
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強者以衣食異無仰
于漢也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
盡歸于漢矣其得漢繒絮以馳草棘中衣囗皆裂敝
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
如湩酪之便美也于是說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課
其人眾畜物漢遺單于書牘以尺一寸辭曰皇帝敬
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遺物及言語云云中行說令
單于遺漢書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
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
帝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云云漢使或言曰匈奴俗
賤老中行說窮漢使曰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
老親豈有不自脫溫厚肥美以赍送飲食行戍乎漢
使曰然中行說曰匈奴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
斗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為守衛如此父
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輕老也漢使曰匈奴父
子乃同穹廬而臥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盡取其妻
妻之無冠帶之飾闕庭之禮中行說曰匈奴之俗人
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故其
急則人習騎射寬則人樂無事其約束輕易行也君
臣簡易一國之政猶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
之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
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囗則相殺至乃易姓皆
從此類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
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
則不習戰功緩則罷于作業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
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當自是之后漢使欲辯論者
中行說輒曰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囗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矣何以為言乎且所給備善
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日夜
教單于候利害處
許廣漢
按漢書外戚傳廣漢昌邑人少時為昌邑王郎從武
帝上甘泉誤取它郎鞍以被其馬發覺吏劾從行而
盜當死有詔募下蠶室后為宦者丞上官桀謀反時
廣漢部索其殿中廬有索長數尺可以縛人者數千
枚滿一篋緘封廣漢索不得它吏往得之廣漢坐論
為鬼薪輸掖庭后為暴室嗇夫時宣帝養于掖庭號
皇曾孫與廣漢同寺居時掖庭令張賀本衛太子家
吏及太子敗賀坐下刑以舊恩養視皇曾孫甚厚及
曾孫壯大賀欲以女孫妻之是時昭帝始冠長八尺
二寸賀弟安世為右將軍與霍將軍同心輔政聞賀
稱譽皇曾孫欲妻以女安世怒曰曾孫乃衛太子后
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勿復言子女事于是
賀止時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當為內者令歐
侯氏子婦臨當入歐侯氏子死其母將行卜相言當
大貴母獨喜賀聞許嗇夫有女乃置酒請之酒酣為
言曾孫體近下人乃關內侯可妻也廣漢許諾明日
嫗聞之怒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
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倢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
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
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囗大臣知指白立許倢
為皇后既立霍光以后父廣漢刑人不宜君國歲余
乃封為昌成君后五年立皇太子乃封太子外祖父
昌成君廣漢為平恩侯位特進后四年復封廣漢兩
弟舜為博望侯延壽為樂成侯許氏侯者凡三人廣
漢薨謚曰戴侯無子絕葬南園旁置邑三百家長丞
奉守如法宣帝以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元
帝即位復封延壽中子嘉為平恩侯奉戴侯后亦為
大司馬車騎將軍
史游
按漢書藝文志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
按后漢書宦者傳元帝之世史游為黃門令勤心納
忠有所補益
石顯 弘恭
按漢書佞幸傳顯字君房濟南人恭沛人也皆少坐
法腐刑為中黃門以選為中尚書宣帝時任中書官
恭明習法令故事善為請奏能稱其職恭為令顯為
仆射元帝即位數年恭死顯代為中書令是時元帝
被疾不親政事方隆好于音樂以顯久典事中人無
外黨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
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顯為人巧慧習事能探得人
主微指內深賊持詭辯以中傷人忤恨睚囗輒被以
危法初元中前將軍蕭望之及光祿大夫周堪宗正
劉更生皆給事中望之領尚書事知顯專權邪辟建
曰以為尚書百官之本國家樞機宜以通明公正處
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罷中書宦
官應古不近刑人元帝不聽繇是大與顯忤后皆害
焉望之自殺堪更生廢錮不得復進用語在望之傳
后大中大夫張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陳咸待
詔賈捐之皆嘗奏封事或召見言顯短顯求索其囗
房捐之棄市猛自殺于公車咸抵囗髡為城旦及鄭
令蘇建得顯私書奏之后以它事論死自是公卿以
下畏顯重足一跡顯與中書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
宗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牢邪石
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埶也
顯見左將軍馮奉世父子為公卿著名女又為昭儀
在內顯心欲附之薦言昭儀兄謁者逡修囗宜侍帷
幄天子召見欲以為侍中逡請間言事上聞逡言顯
顓權天子大怒罷逡歸即官其后御史大夫缺群臣
皆舉逡兄大鴻臚野王行能第一天子以問顯顯曰
九卿無出野王者然野王親昭儀兄臣恐后世必以
陛下度越眾賢私后宮親以為三公上曰善吾不見
是乃下詔嘉美野王廢而不用語在野王傳顯內自
知擅權專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納用左右耳目有
以間己乃時歸誠取一言以為驗顯嘗使至諸官有
所征發顯先自白恐后漏盡宮門閉請使詔吏開門
上許之顯故投夜還稱詔開門入后果有人上書告
顯顓命矯詔開宮門天子聞之笑以其書示顯顯因
泣曰陛下過私小臣屬任以事群下無不嫉囗欲陷
害臣者事類如此非一唯獨明主知之愚臣微賤誠
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臣愿歸樞機職
受后宮掃除之役死無所恨唯陛下哀憐財幸以此
全活小臣天子以為然而憐之數勞勉顯加厚賞賜
及賂遺訾一萬萬初顯聞眾人匈匈言已殺前將軍
蕭望之望之當世名儒顯恐天下學士姍己病之是
時明經著節士瑯琊貢禹為諫大夫顯使人致意深
自結納顯因薦禹天子歷位九卿至御史大夫禮事
之甚備議者于是稱顯以為不妒譖望之矣顯之設
變詐以自解免取信人主者皆此類也元帝晚節寢
疾定陶恭王愛幸顯擁佑太子頗有功元帝崩成帝
初即位遷顯為長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顯失倚離
權數月丞相御史條奏顯舊惡及其黨牢梁陳順皆
免官顯與妻子徙歸故郡憂滿不食道病死諸所交
結以顯為官皆廢罷少府五鹿充宗左遷元菟太守
御史中丞伊嘉為雁門都尉長安謠曰伊徙雁鹿徙
菟去牢與陳實無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