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 甲乙日歷
  • 祁彪佳
  • 4875字
  • 2015-12-25 15:06:18

五月,長子同孫殤于痘,色不哀,或竊議其矯;先生曰:『人情,于父母每患不足,妻子每苦有余;即矯,亦未為失也』。

六月,疫倡,其昆仲捐設醫(yī)藥局于郡城光相寺,療治近萬余人。

秋八月,弟熊佳領順天鄉(xiāng)薦。

八月,捐俸修鄉(xiāng)賢祠;求賢裔,資之使學。

十一月,葬長兄元孺于上方山,親董工役。

十年(丁丑)

先生三十有六歲。家居。

正月一日,拏舟出游;一舟橫觸,幾覆。舟人謝過,先生曰:『吾虛舟也』!笑遣之。

二月,增筑寓山。王金如投書相規(guī),謂『癖耽泉石,于君、親、兄弟、朋友間皆有負焉』。先生得書,即以「四負堂」顏其室;曰:『以志吾過』。

郡城稅間架,又工人代石煆灰適當郡城脈;并力請當事禁止。八壩私稅為商民害,屢革屢復;先生反復陳其弊,卒永革之。商民有謝者,拒不見。剡邑饑,王金如首建賑議,先生極力贊成其事。暑甚,感病;因念獄中苦熱,致書當事,盡清宿禁。又念野多暴骨,招僧本原,資其衣食、器具,俾?lián)竦匮诼瘢贿h近無暴露者。

十一年(戊寅)

先生三十有七歲。家居。

有言獄囚因饑至病,多死者。捐己資,使僧恒監(jiān)日熬粥;遍給郡邑獄,凡六所;病者,以藥療之。

浙衛(wèi)運軍弁苦累,舊制惟三江以備倭免運,諸弁以不均為言;先生謂數(shù)年后三江亦盡矣,無益運事,徒失備御耳。因力言于當事,謂『宜別求良法蘇運力,不當違制攀援三江,因與俱盡』。札凡十余發(fā),事獲中止。先生入仕十余載,未嘗以私干當事;所親求一言,不可得。至地方利害,則奮身任之;輒盡言無隱,嫌怨不少避。

二月,登爐峰探石室,有詩。

三月,登螺峰,游浮峰寺,作王文成公宅題壁詩。

九月,為金家奕雪冤獄;家奕故素未嘗通音問者也。

十二月,聞流寇警,乃博采古今守城法有成效者,輯「御寇」一書;編纂自此始。

十二年(己卯)

先生三十有八歲。家居。

正月一日,見族有困窘者;嘆曰:『一葉之黃落,皆元氣所不充。一夫之饑寒,亦吾心之未逮;況族黨乎』!乃再增廣贍資給之。又以族貧,不能延師,多廢讀;為立義學于宗祠。

六月,新居成,奉太夫人居焉。

遠戚錢長吉以墳地鬻于先生,是時方客死,先生舉券還之。越人以螺糞田,先生謂「是傷物命,致災沴」;請當事設法禁絕。嘗謂『吾輩留心圣學,空言無補,曷若行之以實』!因盡捐歲租濟民緩急。

自乙亥得請歸,至是巳五載。明制:職官病告,三年不痊,即與閑住。先生引例請黜,得旨:『命俟病痊后赴京補官,不限以期』;蓋異數(shù)云(按毛傳,以病假過八年自劾,請照過五年閑住限例;而詔起掌察。據(jù)此,以自劾為先生歸后八年壬午事;今從舊譜)。

十三年(庚辰)

先生三十有九歲。

正月,提學許公平遠校士至浙,慕先生品望,間道修謁,遠嫌不見;屢請,終謝卻之。

閏正月,太夫人病眩;日待湯藥,眠食皆不暇。王金如病于四明,饋醫(yī)藥不絕。念春令百物滋生,使人多買水族放之;日以百斛計,資太夫人福。三月四日,太夫人無疾卒于內寢。先生痛絕,僅存余息。踰日,始少進粥;又數(shù)日,始食鹽菜。居苫茨,無頃刻離。

夏四月,弟熊佳成進士。聞王金如病歿,為位以哭,為營葬事。

春、夏間,霪雨壞麥,米值驟騰;議救荒策十五條。當?shù)兰爸T縉紳以先生居喪逾百日,力請出董其事;遂與余武貞先生行和糴法,使諸生領官票分糶郡城。婉勸四鄉(xiāng)富室平糶,使自濟其本土;而后設廠,日施粥,以期分給米石:全活無算。時海內大饑,先生欲推廣行之;因再輯「古今救荒書」,通行遠近。

八月,合葬太夫人于化山。值大雨,扶柩哭泥濘中;觀者咸為感泣。入城謝吊,舟中夢呼救者。既醒,適屠肆將殺豕,惻然心動,市而放之;檢行篋余金,與豕值適相當。至武林,所寓鄰有鬻妻為娼償逋者;先生出原價贖還,使歸母家。太夫人遺產(chǎn)五十畝,先生以增祭產(chǎn)、贍鄰族,不以自私。

時盜賊充斥,將力行保甲,士族多恥任其事;乃與同族兄副戎寧方自為正、副長以率之,保甲遂行。

十四年(辛巳)

先生四十歲。在家守制。

浙地自上年夏、秋并歉收,先生計本年必饑,作「救荒議」預為籌畫。適雪十日不止,市絕爨煙,人心洶洶;數(shù)百里饑民群起為盜,劫掠郡邑。長官倉皇閉城;先生夜半入見當事,曰:『今日為饑民,明日為亂民矣!今日搶民粟,明日搶府庫矣!今日烏合,明日必有奸民號召以狂騁矣!及今猶易散也』。即請部署,分領兵快出擒數(shù)人;余果奔散。再促夜發(fā)兵出城;山鄉(xiāng)聚者見兵至,咸潰走。先生曰:『此醫(yī)家急治其標法也。不速培本,則病復發(fā),難療矣』!于是以賑務自任。自春徂秋,致本部、道、守旁及寧、臺官紳札計二百六十八通。先停征斂,俾有田者得專力捐賑。設官糶、民糶兩法,借官銀出糴外郡,而勸民間積榖者每石減價值三錢。春間分區(qū)計口給米,入夏設廠賑粥。

有自好不屑就食者,收值三之一,使有自市名。逐優(yōu)人出境,以節(jié)冗食;禁種糯,令不得作酒。又多設藥局、病坊,死道路者埋之、嬰兒棄者收之。釋獄中罪輕者,禁胥役無許下鄉(xiāng)勾攝。賑事既畢,旌其捐貲及司理者;蓋古今荒政無此詳備云。

十五年(壬午)

先生四十有一歲。家居守制。

歲初,聞南部使至浙,酷督解戶;先生愀然致書當事,言『南糧解役,無不破家。且歲荒民疲,必求寬假以延其余生』。因勸諸紳公揭公疏力請折價,民困遂蘇;初不知意出先生也。二月,再延僧人恒監(jiān)總掩骼事。又言之道使鄭公,共置產(chǎn)為久計。

是春,次子理孫應童子試;邑令汪公奇其文,將列首選。先生介司理陳公,力辭;汪曰:『吾但知錄才耳,非私先生也』。

明初,立稅務平水,稅竹木,山民苦之;既乃增賦革稅,已百余年。諸稅棍忽慫恿榷使者,欲復行舊例;先生力阻,乃止。

夏五月,米價復貴。連歲募賑,勢不能再舉;乃集諸紳設粥廠。六月,疫作;先生獨捐己資,設藥局于大善寺。自月初旬至于八月,又霪雨傷稼;先生齋宿虔禱,月晦獲霽。郡邑當事以贖鍰為賑金,先生仍任其事。

先是,六月服闋;九月,召掌河南道事。會兵警道梗,至十一月始聞命;即束裝行。時貪風盛熾,乃作文誓于神曰:『古人清,畏人知;予不能信于世,不妨以自信者信人也』。瀕行,道費無所出;適第三女受聘金,供舟車及都門薪水焉。初十日,啟行;二十五日,渡河。抵沭陽,知京師戒嚴,傳警甚急,無北行者;乃返淮上,圖間道入都。值冬至,北向號泣曰:『主上焦勞,臣敢惜死哉』!同行泥之;先生曰:『不召,且當赴;義之所在,死生以之。況有朝命乎』!淮督史公可法使材官及武健各六人同途伴送,先生戎服介馬雜其中以行——時閏十一月十三日也。十七日,至嵇家莊;民間傳北騎(本作「大兵」,此從王編原本。下同)自德州下臨清,先生不為沮。二十日,至穆陵關;次日,抵青州。兵使王公力言「北騎不遠,必稍待」,材官輩亦遲疑;先生堅不聽。二十四日,抵李家口,知河間已破;又傳北騎在德州。二十五日,冒大雪行二十里,從者僵仆,買薪附火。過慶云,傳滄州有警,宿敗屋下。二十八日,過興濟——北騎所經(jīng)地也,極目邱莽。自興濟抵青縣,數(shù)日皆露宿。二十九日,夜抵靜海;城閉,宿城塹邊。十二月一日,至大王莊,津撫馮公元揚遣兵迎護,始獲一午飧;蓋旬日皆日中不食也(按先生自敘云:『設予不暫退淮上,則至滄津時,正北騎南下時也。予之遲,有天幸焉!及在淮,皆勸稍待;而予決意速發(fā)。楊信、臨淄、安樂予過數(shù)日皆殘破,是予之速,又有天幸!初欲改從西道,方行忽復從東,而西道之臨清適破矣。過青州時,王公挽留甚力,予不留;未數(shù)日,攻青州。予之邀幸于天者,何多也)。

初四日,抵都門,釋戎服。時都中訛傳日至;先生備述途中聞見,人心稍定。初五日,見朝,旋蒞任。有旨:命朝臣集議,定天下督、撫去留;先生建議謂「首易宣督,恐宣兵無統(tǒng)」;隨上「慰諭宣兵」疏。當赴召時,總憲劉公念臺、副憲張公二無、僉憲金公樞正皆一時正人;及入都,而劉、金二公并以直諫譴。先生上疏「請留清望直臣,俾為群僚表率」;會廷臣亦有繼言者。上怒甚,責諸臣回奏;先生復上「釋圣怒以開言路」疏,然終不能挽。張公又多病,先生勢益孤而自任益力;又上「振起人心」疏,糾參各督、撫糜餉。又疏駁趙公石室書藏,伏機械。皆報可。

十六年(癸未)

先生四十二歲。

先是,佐辦大計;至元旦,各省計冊因警多未至,計典因不獲舉。先生嘆息,謂「開國二百八十年來,至此一大變」!憂憤形于色。后計冊漸至,手自披錄。時上方欲申飭計典,督責部院甚嚴;先生上疏「請責成九卿臺省先擇其大賢、大不肖者聽部院訪核,庶可得其綱領」。二月,運河阻兵,疏請復海運。聞楚中流賊設偽官,踞荊、襄;即上「賊勢叵測」疏。時臺省中楊、廖方敗,慮朝廷厭薄言路,又上「言官流品不清」疏。三月六日,帝從容憶及先生入都艱險狀,召對文華殿,曲加慰諭;繼詢所歷地方被兵情形,兼訪剿賊策。先生條對稱旨,賜茶餅,退。后即疏劾戶部侍郎王正志「督餉山東,聞警輒移家避」;得旨速核。北騎還至邊,京師解嚴,方舉計典。四月二十八日,連上「大察」、「拾遺」諸疏,皆奉俞旨。時共掌科事者為吳公磊齋、塚宰為鄭公元鶴,皆清正不阿,先生又虛心,不輕折人名爵;至平日盜虛名、負奧援者,則不得幸免焉。事竣,問遺莫敢及其門。

吏部吳昌時依附正人、竊聲氣,時方營入選司;適帝命臺省敭歷藩、臬后始入卿寺,昌時即借以讋懾。臺省舊例:外轉者二;昌時頓增至八。先生曰:『上意在練材,非外之也。余首篆,請身先之,可破重內輕外積見。然行之宜漸,不宜驟;恐駭觀聽,傷國體』。昌時陽唯唯應之。故事:臺員升轉,必由掌道牒送;昌時竟疏推六員。先生曰:『本朝掌故,自此隳矣』!遇昌時于朝,面叱其「招權骫法」,昌時又陽謝之;先生遂連疏言昌時奸邪狀。舉朝素懾昌時,見先生廷叱,皆咋舌走。時先生方以疏留掌院劉公為帝所忌,及聞累疏參駁,愈危之;然帝之疑昌時,亦自此始。廷臣黠者因群起共發(fā)昌時私,廷訊棄市。

計典既竣,例酬卿寺及臺資列首者。先生以臺例三差,缺一不可;至七月,乃具題上,隨差刷南畿卷。乞休,不允。臨行,再上三疏:一、抽豐游客;一、借貸富室;一、差役縱惡:皆切中當時大弊。帝覽疏擊節(jié),命指其尤者。先生復以姓名上,并下于理。

八月十六日,出都。十月十三日,便道還家。值次兄德公喪,先生哭曰:『友愛,人之常情。吾兄每以明敏練達勖予不逮,愛我兼成我者,兄也;能不慟乎」!

十二月,東陽許都兵起;值會城巡撫未至、巡按已離境,人心惶懼。先生飛書留巡按,促巡撫返。巳乃親冒風雪渡江,畫方略;并薦司理陳公子龍監(jiān)軍,且密囑曰:『收彼中大俠為用,以計召許都至會城正法』。先生入城,與當事共圖固守,鼓勵村落練鄉(xiāng)兵;至賊就擒,乃罷。

十七年(本作「大清順治元年」,此從王編原本)(甲申)

先生四十有三歲。

春,病發(fā)抵家,疾益甚;具疏請休。三月初旬,聞請不允。二十六日,力疾赴南畿。至吳門,聞李賊犯京城急,或勸且引病觀變;先生曰:『時危,則君臣之義愈切;引疾不在此時也』。遂兼程進。帝后既殉國,兇問至,北望號慟,遂絕口不言疾。

四月,福藩避亂至淮,序當立;先生亟同史公可法等至舟次迎入南都,謁孝陵,居內守備府(按「明史」「福王傳」:『四月庚寅,稱監(jiān)國;壬寅稱偽號』。「明史稿」本傳云:『五月朔,福王謁孝陵。越三日,監(jiān)國』。今從「明史」)。王召諸臣議戰(zhàn)守策;先生曰:『戰(zhàn)守固今日要事,然紀法為立國之本、人心為紀法之本。亟宜頒大賚,以固人心;渙大號,以明紀法』。侃侃數(shù)百言,聽者竦然。諸臣援宋高宗故事,擬以王為「兵馬大元帥」;先生曰:『監(jiān)國,本朝故典也;何遠引為』!議遂定。諸臣方上「監(jiān)國」寶,而侍郎呂大器初主立潞王,及是懼禍,欲獻媚,請以后日即正大位;先生抗言曰:『監(jiān)國,名極正。今日監(jiān)國,明日登極,事如兒戲,何以服人心、謝江北諸將士乎?且群帥勸表未至,即有忠如陶侃者,尚以不豫定策為恥;況其他乎!既監(jiān)國,則君臣分定。請俟王德及人、諸帥推戴而國服亦滿,斯時始議其儀,未晚也』。從之。又二日,疏陳致治大本,語甚剴切;王嘉納之。是時群小欲以正位邀功,駕言史公阻撓有二心;史公懼,不敢堅主先生議。先生又上三事于閣臣:一、先帝殉社稷,須崇美諡;一、監(jiān)國選后妃,須俟圣母迎至后;一、臣子遇非常變,不可藉是逾格升遷。眾議欲授先生節(jié)鉞(按毛傳:『可法雖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民變,謂彪佳素德蘇,出彪佳安撫蘇州』。今從「舊譜」),先生不可;又欲循格轉京卿,先生曰:『予臺資十三年,卿寺固非越分。但乘變轉階,義不忍為』!因自請仍舊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洛川县| 逊克县| 上高县| 青河县| 申扎县| 宝山区| 始兴县| 乌什县| 瑞安市| 汕头市| 冀州市| 平阴县| 双流县| 琼结县| 安泽县| 双牌县| 保靖县| 桂平市| 泰安市| 集安市| 锡林郭勒盟| 武汉市| 大竹县| 惠来县| 会昌县| 行唐县| 木兰县| 四川省| 凤凰县| 阿荣旗| 十堰市| 台东市| 安顺市| 武夷山市| 贵德县| 虞城县| 离岛区| 涟源市| 区。|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