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甲乙日歷
  • 祁彪佳
  • 4821字
  • 2015-12-25 15:06:18

十七日,早,出至平原,內子至。得王云岫、吳期生諸書,知豫王已至,北兵皆令劄城外,婦女令遷入城內避之。在先擄掠者,皆發還。因搜殺方兵,居民延及頗多。監國與之對拜,豫王稱為宗兄;監國大犒師,止受酒米而卻銀幣。陳東溟已議和歸,和議尚未成也。先一日,劉先生有挾惠藩至閩圖興復之意,乃令錢欽之召學會諸君;及至,則以事不能成,惟自己絕食待盡而已。何家姊以避亂至下化山,予于溪邊見之。

十八日,與季超兄至下化山探何家姊。即至傅家墺,與章懋昭、禹衡、靜如議團練鄉兵;社眾感奮,共議建更樓于路次,以為防守。是日,聞十七日已刻鄉間訛傳北兵且至柯橋、梅市一帶,男婦盡逃;予二女在寓山,亦遷至海山矣。晚,歸平原。有四明周君同呂梅夫以國事為憂,遠來相訪;郁郁而去。

十九日,與二兒步西渡草堂,訪陶去病。聞金士望傳一僧言北兵已過高橋,實訛傳也。家仆從城中來,得于穎長公祖、鄭素予、張金吾翕之答予書,乃聞北兵欲聯木渡江,為風潮所壞;豫王斬為首者八人。惠藩于十七日已具表犒師,遣官入武林;張別駕具冊,同越中三十九坊耆老以銀幣等物十八日去矣。于穎長公祖掛冠去,惠藩遣承奉追回。山陰徐父母、會稽楊父母皆掛冠去,生員有同降表行者。會稽邑署前有大書「清國順民」之牌以售錢,耆老舟中亦揭「清朝御貢」為字,武林各官皆繳印候另行鑄給,撫軍且遣官至越催印冊。人心至此,崩潰極矣。夜,作書與李大生,云覓一寓在傅家墺。又令山中人往城探信。得奕遠侄書,云道瞻侄因獻八策于清朝,已授官矣;未知果否。得止祥兄書,知貌侄之婦已作古人。是日,聞有已縱獄囚于南池強搶,人有戒心。

二十日,與理孫兒至傅家墺,邀章氏諸君及避難之路莊王君共議行保甲,即于保甲中寓團練壯丁,而無鄉兵之跡。及暮,理兒還平原。予與圓鎮上人步訪楊臆生于尚和。家奴從梅市來,知水村連日有搶劫;江頭宋如鏡系青衿,與僧空生為盜被擒,陳司理立斬之,且所斬不止一村盜也。李大生于十八日已移眷歸吾宅矣。作書令家奴候外父。

二十一日,傅家墺諸丈送保甲冊,凡一保六甲,壯家可四十余人耳。以肩輿偕楊臆生從尚和過車頭,小憩于萬福庵。渡東嶺,飲茶于玄鳳嶺下。嶺極高,予步至其頂。令臆生先至蔣村,予隨之;至,訪蔣新生,留飯書室。午后,又小飲,乃歸。夜大雨,農事甚有所濟。

二十二日,會傅墺社眾于廟中團結之意,予以和睦安靜為言。凡保甲戶首及壯丁,皆受神胙;即動工搬石以筑更樓,人情踴躍。午后,乘馬出至念佛牌,有跌閃之事;乃以肩輿歸平原。

二十三日,予以足痛,臥西樓下。得商外父書,知張三府已投冊歸,即授越之府正。各坊衿耆皆歸。相傳北師以鄉紳未出,意頗不愜;且訛傳二十五日有限諸紳朝見語。及外父遣內兄詢之張公祖,絕無有也。惟見水陸大將軍一示,謂鄉紳潛匿山中,不體安撫至意,恐為地棍貧民所掠,深示拊恤之語。予作書與吳期生,商所以自處之道;又以定山房商之。吳期生又因外間訛傳予家有招家丁之說,作書與文載弟、奕遠侄。得張蓬元書,答予吳中饋儀;予復書,又作書托其致意張公祖,為室廬之托。又寓書于其令孫金吾公。

二十四日,令二兒入居傅墺。奕遠侄遣急足來,云陳東溟已陞正巡撫,張坤庵為副巡撫。陳之差官語張蓬元,北師已征聘劉念臺、高硜齋、錢御冷、方書田、徐虞求及予矣。因商何以待之之法。適游戎項允師令一人來,亦云果有其事,聘書付署總捕方君攜來,其人親見內院所付;予欲陽應之,而潛圖引訣。季超兄力阻,謂且婉辭;辭之不得,就死未晚。乃作書與吳期生,又作書于林弁國棟,遣項游戎使者渡江。得省報,知杭州府正即授本府生員顧明彪,錢塘令乃高圜公也。又聞南京已遣北兵二萬敵左崑山,另一萬為應援。監國時在北師營中,即壽日亦不令歸。

二十五日,草拒辭之啟。聞左崑山已襲取南京,立藩封;北師將有五百守紹興。而楊臆生來訪,又云劉鶴洲兵亦將近定海矣。二兒同吳思行自傅家墺來。家仆從城中至,云北師已遣二官、四丁來促惠藩過省,并致書商登翁、姜箴勝、劉念臺、高硜齋及予;其官寓水澄巷,書系府陰陽生送。予乃遣理兒同吳思行至商宅,詢其辭拒之式。少頃,奕遠來;過城中,則已賫貝勒之書,內稱「大清國貝勒致書祁先生」,詞多四六語也。留奕遠宿山中。

二十六日,另作一揭辭陳東溟,以「再遣聘則必死」為辭;陳已用事北師為總鎮也。又作薦賢自代啟,欲薦任君、項君允師、戴見龍而不果行。午后,兒輩至,云已語差官另差人具啟矣;理兒且持外父辭稿來看。聞姜箴勝則仍以四六辭之。乃令兒輩寫啟揭。

二十七日,項游戎之使者來,云林國棟已赴臺州任。得任君平書,云一出則可旋轉清寧,胸有成竹,但當世無用之耳。予作一書與林弁之令弟。得張蓬元書,言北師于陳東溟初議和時,許浙江一省存我明血食;及東溟再往議,亦云即入武林,而郊迎貝勒亦明言之。及后見爭界之啟,乃始恚而集眾詬詈,留監國不遣矣。錢仲匡、金無鏈來訪,談于榻前。

二十八日,遣吳思行同項使者至武林,致辭啟。又以內子病甚,作書戴見龍求藥。陳長耀自城中來,得奕遠侄書,言北師有投營回北之意;止祥兄、文載弟書,則勸予宜遠避,而予則惟以病足實辭也。及暮,蔣安然自寓山來,得戴逵明書亦云然。

二十九日,招章靜如、竟可師議傅家墺平糶之事;乃托蔣安然書平糶及發贍村之告白與小票。楊一生來訪。

閏六月初一日,李充陽、倪涵初相繼延來,為予及內子治病。家奴送省報,知司理陳公祖已陞守道。悶極無聊,閱「通監紀事」,深有慨于唐末五代之亂。又偶閱晚唐詩,然終不解此中也。

初二日,李大生年兄過訪,持白函三、顧南金書,知南金將寄家眷于吾村;乃令奴子歸,以寓園借之。大生言金華有義兵,同方國安、馬瑤草之兵拒北師。又得北關使者鄭君正學書,言清兵將去,慮方、馬之兵入武林,因欲寄家眷于予村。留李大生宿。

初三日,李大生拉蔣安然至傅家墺看屋。家奴自武林歸,言吳思行投揭于內院,有張姓者頻頻語之,欲予出見之意甚切;而姜箴老命其令郎謁貝勒,亦必欲一見。是日,姜箴勝乃約外父同行西渡。宜興任正則同山陰徐父母避難于王家葑,來過訪;留之宿。

初四日,叔父及文載弟、奕遠侄皆有書來,力勸予出武林一見;云一見則舒親族之禍,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節。奕遠又述張蓬元令孫言,八王子已破江西,招降左良玉兵,將自徽州會兵武林班師;吳三桂已自廣西收廣東、窺閩矣。

先祖忠敏公所紀止于是日。初六日五鼓,殉節。

·跋·

先忠敏公「文集」,公長子奕慶府君謂『初則以畏禍避仇,不敢刻;繼則以遭難破家,不能刻:引為切骨恨、莫大罪、畢生未了心。晚年,切望后人稍有能力者,首任刻行;若力不能刻,必抄存名山,以俟因緣。或遇有力大人好義,刻行手書、遺訓,世守勿忘。但卒未能行』。終清世二百余年中,惟前太史平公景蓀代刻公集數卷;然遺著甚伙,所選無幾,蓋仍不外「不敢刻、不能刻」二語耳。降及不肖,幸逢國權光復,已無亡清忌諱;正可全部付梓,以了先世未了之心。奈復限于力,不能如所愿。每讀遺言,徒滋惶悚!今由紹興縣修志諸君發起、專員賀公培心贊成,集貲先印忠敏公「日記」若干部,以廣流傳;并囑開呈遺著全目,為選刻全集張本:由童君谷簳傳示盛意。諸公此舉,迨即奕慶府君遺言所謂「好義大人」歟!聞命之余,歿存同感!謹述原委,附于卷末,一以慰先世之望、一以志諸公之德。

時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春日也。十一世孫允敬識。

附錄

祁忠敏公年譜

山陰王思任季重甫原本

順德梁廷枏章冉

武陵龔沅芷舫同補編

山陰胡蕃晝堂刊

七世孫景行校字

「明史」及王氏「史稿」皆著公傳,然互有詳略;蕭山毛先生集有公別傳,亦間與史異。公殉節后,王思任為撰「年譜」,題名稱「同里友人」,蓋知公者。編成未刻,故書不顯。今春山陰胡君晝堂自潮州來會城,同公文孫小峰及武陵龔君芷舫寓。芷舫,故予友;因遂識二君。小峰出示行篋舊譜,語頗冗蔓;芷舫既就原文節之,而旅次書少,考訂猶疏。晝堂重以屬予;會有勸捐義榖之役,舟行無事,取諸書之有關涉者互勘證明,定為此本。大抵補其遺失者十之四,刪其繁衍者十之三,更其體例者十之一。未脫稿,晝堂又游幕廉州;瀕行,不獲見,留書屬為付梓。梓訖,用揭緣起于簡端。

道光丁酉季春末日夜中,順德梁廷枏記。

先生諱彪佳,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號世培;晉大夫祁奚后。世居汴;宋南渡,徙浙。入明,卜居梅墅者為始祖茂興公;一傳云林樵甫公,再傳湖西耕樂公:皆讀書,有隱德。傳直庵公諱福,由明經起家,教諭重慶;以子貴,贈中憲大夫。子梅川公,諱司員;以進士作令,有異政。行取御史,出守池州。士民頌神明,建生祠;有所禱告,公在署輒知之。卒官,后多奇應。子闇齋公,諱錦;以子貴,贈中憲大夫、貴州按察副使,是為先生高祖也。曾祖蒙泉公,諱清;第進士,授司理。擢禮科給事中,以直諫顯;卒官陜西布政使。祖秋宇公,諱汝森;廩膳生,早卒。以子貴,贈中憲大夫、河南按察副使。父夷度公,諱承〈火業〉;登進士,仕至大參,舉卓異。病卒于家;所至有惠政,祀「名宦」者五。厥后先生殉節,父以上三世并贈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曾祖母金太夫人、祖母沈太恭人、母王太淑人,并贈一品夫人。嘗筑園于寓山之麓,自號「寓山居士」,學者稱「世培先生」云。

明萬歷三十年(壬寅)

冬十一月二十二日(己卯),先生生于山陰之梅墅里第。時夷度公年四十,巳舉于鄉。先生為公第四子,禱而孕。生有奇征,肌理如玉。世母金太恭人夢異僧趺化金盆,方掬水浴之;俄報母王太夫人將娩,曰:『是必男子』!及先生殉節,趺坐淺水中;蓋豫兆也。

三十一年(癸卯)

先生二歲。在梅墅。

三十二年(甲辰)

先生三歲。在梅墅。

是春,夷度公登進士。

三十三年(乙巳)

先生四歲。夷度公選寧國令,攜家至署。

三十四年(丙午)

先生五歲。在官署。

冬,夷度公入覲,先生隨王太夫人歸里。

三十五年(丁未)

先生六歲。在梅墅。

夷度公調長洲。夏,先生至署省親。就外傅,即能背誦古帝王名且熟;同官咸奇之。

三十六年(戊申)

先生七歲。讀書官署。

幼聰慧,或戲抱至桂樹間,以「猢猻上樹」四字使為對語;且曰:『能對,即下汝』!先生應聲曰:『飛龍在天』。是時,尚未讀「易」也。

三十七年(己酉)

先生八歲。讀書官署。

冬,夷度公再入覲,先生隨王太夫人歸里。

三十八年(庚戌)

先生九歲。讀書梅墅。

夷度公升南京兵部主事;秋,歸。為先生聘塚宰商公等軒第三女。

三十九年(辛亥)

先生十歲。

春,夷度公履任,攜之金陵。

四十年(壬子)

先生十有一歲。讀書金陵。

冬,隨王太夫人歸里。

四十一年(癸丑)

先生十有二歲。與兄元孺、德公、季超及從兄止祥讀書密園,皆力學相砥礪如成人。

四十二年(甲寅)

先生十有三歲。仍從諸兄讀書密園。

四十三年(乙卯)

先生十有四歲。在密園,與同學諸兄日構文五首。先生年雖幼,課與相等。

冬,夷度公升江西吉安府知府。

四十四年(丙辰)

先生十有五歲。

春,隨夷度公赴吉安,與兄季超同讀書衙齋。

四十五年(丁巳)

先生十有六歲。

春,夷度公罷官;隨歸里第,與諸兄同受公學。

四十六年(戊午)

先生十有七歲。

春,應郡試。周公家椿以節推權郡篆,得卷,擊節嘆賞。始以門第為嫌,乃擇尤雋者數十人再三試,無踰先生者;慨然曰:『可以避嫌故而抑其才哉』?卒首拔之。就督學試,以第四名補博士弟子。兄弟五人咸就秋試,惟先生日暮即投卷出;夷度公閱其文,知必售。榜發,中式六十八名舉人。夷度公以先生年尚少,不欲使赴禮部試;既而,公為同里縉紳力勸出山,遂以是冬攜先生入都。

四十七年(己未)

先生十有八歲。

春,應禮部試,下第。

夷度公得沂州缺,先生侍行,遍歷瑯琊諸名勝。旋歸密園。

四十八年(是年八月以后為泰昌元年)(庚申)

先生十有九歲。讀書密園。

春二月,商夫人來歸。

天啟元年(辛酉)

先生二十歲。讀書密園。長子同孫生。

夷度公移宿州;秋八月,如宿州省覲。冬,復入都。

二年(壬戌)

先生二十有一歲。

春,再應禮部試,中式第囗名。廷試三甲,例就節推選;以期尚遠,請假歸。時夷度公已遷兵部員外郎,暫假還里,先生自以未諳服官為歉。夷度公但教以持身養性,無一語及吏事;客有疑而問者,笑不答。

三年(癸亥)

先生二十有二歲。

冬,赴京謁選,得福建興化府推官。

四年(甲子)

先生二十有三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榆中县| 三原县| 晴隆县| 东兴市| 自治县| 明水县| 个旧市| 麻阳| 阿巴嘎旗| 梧州市| 安阳市| 乡城县| 尚义县| 右玉县| 集安市| 仙居县| 县级市| 东乡族自治县| 商水县| 巴青县| 贞丰县| 工布江达县| 定结县| 绥芬河市| 屏南县| 仙游县| 菏泽市| 睢宁县| 乌恰县| 华蓥市| 双柏县| 渭南市| 壶关县| 大城县| 仁布县| 望奎县| 托里县| 武隆县| 湟中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