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下門
方
導滯湯 【《入門》,下同】 治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腹痛作渴,日夜無度。
芍藥一錢 當歸 黃芩 黃連各五分 木香 檳榔 甘草各二分 大黃三分 肉桂二分半
右,水煎服。一方無肉桂、甘草,有枳殼。大要以芍藥、甘草和中止腹痛。惡熱痛加黃芩,惡寒痛加姜、桂。以木香、檳榔行氣,除后重。氣分加枳殼、滑石寬腸,血分加當歸、桃仁和血,以秦艽、皂子祛腸風,黃芩、黃連清熱毒,白朮、陳皮調胃,茯苓、澤瀉滲濕,山梔、枳實消積。嘔吐加石膏、陳皮、山梔、姜汁。痢已后重不解,去檳、枳,換條芩,加升麻提之。虛者減芩、連、大黃,氣虛加白朮、黃芪、砂仁,血虛加芎、歸、阿膠、側柏葉、炒干姜。此方行血和氣,深合經旨。
香連丸 治一切痢疾。
黃連五兩 粉草二兩
右同用蜜水略拌濕,置鍋中,重湯蒸,良久取出曬干,如此者九次。后入木香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
加味香連丸 治痢疾臨危,諸方不效。急將蓮肉煎湯送下,被蓋取睡,效奏神矣。
黃連四兩,用吳茱萸水炒過 阿芙蓉二錢 木香一兩
右為末,陳米糊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
四味香連丸 治痢疾初起,不問赤白。
黃連炒,十兩 大黃酒煨,四兩 木香二兩 檳榔一兩
右為末,糊丸菉豆大,每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每日二服。有積自行,無積自止。如下痢色黑,大黃;色紫,地榆;色紅,黃芩;色淡,生姜;色白,肉桂;色黃,山楂;水瀉,粟殼;痛甚,木香、山梔各煎湯送下,如神。
六神丸 治痢。
黃連 木香 枳殼 茯苓 麥芽 神曲各等分
右為末,神曲打糊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赤痢倍用黃連,甘草煎湯下;白痢倍用木香,干姜煎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煎湯下。
加味清六丸 治痢久不愈,下如清涕,有紫黑血絲,原因飽食疾走,或極力呼號,毆跌多受疼痛,大怒不泄,補塞太過,火酒火肉,皆令血瘀所致。
滑石六錢 乳香 沒藥 桃仁 木香 檳榔 大黃各一錢
右為末,神曲糊丸菉豆大。每百丸米飲下,以利盡穢物為度。
古姜墨丸 治赤白痢。
干姜炒 京墨煅,各等分
右為末,酢煮面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感應丸 治男婦小兒,停積宿食,冷物不能克化,有傷脾胃,或泄瀉臭穢,或下痢膿血,肚熱,心腹疼痛。
百草霜 丁香 干姜各一兩 巴霜七十二枚 杏仁四十九粒 肉豆蔻二十一枚 木香二兩
右為末,用黃蠟濾去滓,又用酒煮镕,取浮者四兩,如春夏用清油一兩、秋冬一兩半,熬熱,入前蠟镕化,候溫入前末和勻,油紙包裹,旋丸梧子大。小兒麻子大,每二十丸,空心米湯或姜湯下。一方有黃丹、乳香。
神效丸 治休息痢,膿血不止,疼痛困弱。
當歸 烏梅 黃連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甚者蠟丸梧子大,焙干,每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厚樸煎湯下。一方有阿膠。
養臟湯丸 治五色痢,神效。
粟殼蜜炒,一兩 陳皮 枳殼 黃連 木香 烏梅 杏仁 厚樸 甘草各五錢
右黑豆棗子煎服。紅痢,生地、甘草節、春茶煎。久不效,加龍骨、赤石脂、人參、芍藥各一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烏梅甘草煎湯,或粟米飲下。
黃連補腸湯 治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
黃連四錢 茯苓 川芎各三錢 地榆五錢 伏龍肝二錢 酸石榴皮五片
右,每八錢,水煎服。
百中散 治一切痢,不問赤白,或日百行,神效。
粟殼去粗皮,用姜汁浸一宿,炒干
右為末,每二錢,米飲調服,一服便疏,再服即愈。忌生冷油膩魚鲊毒物三日。一方有厚樸姜制等分。
氣痢丸
訶子 橘皮 厚樸各三兩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飲下。
胃風湯 【《良方》,下同】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客于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腹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白朮 白芍藥 川芎 人參 茯苓去皮 當歸各二錢 甘草炙 肉桂去皮,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粟米一撮,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地榆散 治大人小兒,脾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膿血,赤多白少,或純下鮮血,里急后重,小便不利。
地榆炒 干葛各四錢 干姜炮,一錢 當歸 茯苓去皮 赤芍藥各三錢 罌粟殼蜜炙,六錢 甘草炙二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溫熟水調下,不拘時服。
圣散子 治男子婦人,遠年近日,赤白下痢。
罌粟殼去蒂蒸 黃蘗 枳殼 御米即粟殼子 甘草炙,各二錢 當歸 干姜炮,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薤白二條,擘碎同煎至一鍾,空心服。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里急后重。
木香不見火 訶子肉炮 當歸各六兩 青皮 甘草各二兩四錢 罌粟殼二兩八錢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水一鍾,煎至六分,空心服。
黃連阿膠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黃連三兩 茯苓 阿膠各二兩
右黃連、茯苓為末,熬阿膠溲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米飲湯下。
地榆散 治血痢。
地榆 赤芍藥 黃連去須 青皮去白,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漿水煎服。
蒼朮芍藥湯 治痢疾痛甚者。
蒼朮一兩 芍藥五錢 黃芩 官桂各二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露宿湯 治一切痢。
酸石榴皮 草果各一錢半 椿根皮二錢半 青皮二錢 杏仁十四個 甘草一錢
右作一服,用水二鍾,生姜三片,烏梅二個,煎至一鍾,露一宿,早晨服。
木香豆蔻丸 治臟腑冷憊瀉痢,一服見效。惟熱痢熱瀉不治。
木香 破故紙各一兩 肉豆蔻四個 良姜 砂仁 厚樸各七錢半 赤芍藥 陳皮 官桂 白朮各五錢 吳萸水洗 胡椒各二錢半 檳榔
右為細末,用漿水煮豬肝,和藥溲勻,仍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熬稀米粥飲送下。
纏金丹 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瘥,愈而復發,腹中疼痛者,宜服之。
硇砂 乳香各二錢半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 杏仁去皮尖,各八錢半 朱砂一兩 木鱉五錢 白膠香一錢 黃丹二兩半 砒霜酢煮,煅,三錢半,研入磁罐,以赤石脂,鹽泥固濟,火燒通赤,候冷取出
右為細末,镕黃蠟一兩,溲和丸如麻子仁大。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并放冷,臨臥服。孕婦勿服。忌熱物一二時辰。一方镕蠟入油二十點,和劑令軟,用油紙裹,旋丸。
白朮調中丸 治久痢赤白膿血相雜,多日羸瘦,不思飲食。
白朮五錢 神曲炒,四兩 人參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三錢 木香二錢 官桂錢半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兩
右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用淡生姜湯下。
治痢仙方 歌曰:八痢臨終事可危,仙方等分與均醫。三香止痛最為緊,四白和中不可虧。甘枳更加罌粟殼,訶榆全借石榴皮。半夏厚樸黃連橘,救苦天醫只片時。
丁香 沉香 木香 白朮 白芷 白茯苓 白芍藥 甘草 枳殼 罌粟殼 訶子 地榆 酸石榴皮 半夏 厚樸 黃連 陳皮
右,各一錢,分五服。白加生姜,赤加烏梅煎,食前服。治一切瀉痢,腹痛久不瘥。
斷痢散
肉豆蔻 干姜 丁香各二錢半 訶子去核 甘草炙 陳皮各一兩 御米殼去蒂蜜炒,三兩
右(口父)咀,每服二錢半,水一盞,乳香一粒,粟米百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霍亂吐瀉,令冷服。
六神散 治瀉痢赤白,腹痛不可忍,痢久不止者。
御米殼蜜炙,一兩 青皮 陳皮 烏梅肉 干姜炮,各五錢 甘草炙,三錢
右件(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乳香一粒,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日進三服。一方無乳香。赤痢冷服,白痢熱服,花痢溫服。一方無干姜。
如圣散 治一切痢疾,無問久新,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雜,日夜無度,悉能治之,頗效。
當歸 地榆 縮砂仁 赤石脂 陳皮 干姜 石榴皮 訶子肉 罌粟殼 甘草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陳霜梅一個,煎至七分,去滓。赤痢冷服,白痢熱服,赤白痢溫服。高年娠婦小兒皆可服。忌生冷油膩物。
痢藥乳香散
白梅 棗子 罌粟殼各一兩 訶子俱燒灰,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一二錢,用水一小盞,入乳香一小豆許,同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遇仙立效散 治諸般惡痢,或赤或白,或濃淡相雜,里急后重,臍腹疼痛,或下五色,或如魚腦,日夜無度,或禁口不食,不問大人小兒、虛弱老人、產婦,并宜服之。
當歸洗 甘草炙 御米殼去蒂蓋炒黃,各二兩 赤芍藥 地榆 酸石榴皮各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空心溫服。小兒量歲數加減,以瘥為度。忌生冷油膩腥臊等物。一方入赤茯苓、北棗等分。
犀角丸 但是痢,服之無不瘥。
犀角屑 黃連 苦參 當歸 黃蘗并取粉
右為搗研為末,各等分和勻,空腹,爛煮糯米飲調方寸匕服之,日再服。忌粘滑油膩生菜。
圣棗子 治一切下痢,臍腹疼痛。
木香二錢半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各一錢 肉豆蔻面裹煨,二枚
右為末,每服一錢,大干棗一枚去核,先入一半藥在內,次用水浸巴豆半粒,再入藥末半錢。合定用油餅面裹一指厚,火煨面熟為度,去面,并巴豆不用,只細嚼藥,米飲,空心下。一方用乳香一兩研,肉豆蔻二兩煨作末,用陳米糊為丸。
真方圣散子 治男子婦人,脾胃受濕,中脘停寒,吃物頻傷,心胸滿悶,脅肋膨脹,腸鳴虛痞,小腹堅痛,臍下強急,或大便不調,米谷遲化,里急后重,下痢膿血,或下五色,或便如魚腦,或如豆汁,或有鮮血,或如爛肉相似,日夜無度,久而不愈,嗜臥怠惰,虛羸,肢體沉困,寒熱時作。此藥能固養脾胃,溫中止腹痛,服之甚有所益。
訶子皮 干姜炮 丁香 肉豆蔻面裹煨 鰞鲗骨去皮 赤石脂 甘草炙黃,各一兩 御米殼五兩,搗碎酢炒
右為細末,每服先用水一盞,入乳香少許,煎五七沸,調藥末二錢,食前熱服。
(艸舌)蔞散 治五色痢疾久不愈者。
(艸舌)蔞一個,黃色者炭火煨存性,蓋地下一宿,出火毒
右研為細末,作一服,用溫酒調服。胡大卿有一仆患痢二年,至杭州遇一道人,傳此方而愈。
止痢法
肉豆蔻一個 訶子二個,炮去核
右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用米飲調下。
百歲丸 治一切惡利,雜下赤白,及休息等痢。
漏蘭子一個,大者 阿膠 木香 罌粟殼凈 黃連各五錢 乳香少許另研
右除乳香外,將余藥銼作小塊,炒令焦黑色,存半性,不令煙絕,研為末,入乳香和勻,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一歲服一丸,十歲服十丸,依歲數服之,不拘時,米飲送下。
玉粉散 治血痢,解臟腑積熱毒。
海粉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蜜水調服。
木香散 治隔年痢不止,并血痢。
木香 黃連炒,各五錢 罌粟殼去蒂膜,姜制炒 甘草炙,各一兩
右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米湯調服。
葛根湯 專治酒痢。
葛根 枳殼 半夏 生地黃 杏仁去皮尖 茯苓各二錢四分 黃芩一錢二分 甘草炙,五分
右分作二貼,水二盞,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木香散 治氣痢泄瀉,心腹疼痛。
肉豆蔻一枚 木香 沉香 官桂 沒藥 胡椒 當歸切焙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 密陀僧甘草炙,各一分 赤石脂 龍骨各五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米飲調下。
歸連丸 治痢無問冷熱及五色痢,入口即定。
當歸 黃蘗 黃芩 阿膠炒 熟艾各二兩 黃連四兩
右為末,以醇酢二升煮膠烊,下藥煮,令可為丸如豆大。每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用湯下。若產婦痢,加蒲黃一兩,煉蜜為丸。
附子散 治冷熱痢腹痛,不能飲食。
木香五錢 附子炮裂去皮臍 黃連炒 龍骨 地榆各一兩 當歸三分,炒
右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以粥飲調下。
加減當歸地榆散 治冷熱不調,氣毒惡毒,濕熱腸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穢,干嘔不食,肌熱,小便濇。
當歸焙一兩 地榆 黃連揀凈 甘草炒 芍藥各五錢 御米殼蜜炒,二兩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進二服。如復痢,加黃連、當歸一倍。
和中散 治冷熱痢,腹痛里急。
附子炮裂去皮臍 黃連各一兩 乳香研,一分
右,如患冷熱痢,取黃連、附子各半錢,乳香一字,以陳米飲調下;未止再服,以青皮湯調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錢,黃連末一錢,乳香一字。如患白痢,黃連五分,附子末一錢,乳香一字,米飲調下;未止,以黑豆七粒,煎湯止之。
楊子建萬全護命方 治初下痢,先發寒熱頭痛,及血變于中,多下赤痢。
細辛八銖 牽牛四銖 麻黃 官桂各三分 芎藭 白朮各二兩 槁本 獨活 桔梗 防風 白芍 白芷各五錢 丹皮 甘草各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非時,熟湯調下,和滓熱吃。若吃兩三盞后,寒熱不退,宜用后方。
還真散 治毒痢初得時,先發寒熱,服前方,寒熱已退,赤痢已消減,宜進此還真散。若服前方,寒熱未退,赤痢未消減,更不宜進此藥。
訶子五個,用面裹火焙熟,不要生,亦不要焦,去面不用,就熱咬破訶子,去核不用,只用皮焙干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以米湯一盞半,同藥煉取一盞,空心和滓吃。若吐出一兩口涎更佳。如此吃經數盞,大腑漸安,出后減少,修合第三方藥吃,以牢固大腸。若吃前方藥,壯熱未退,血痢未減,不可進此藥。
十寶湯 治冷痢如魚腦者三服見效,甚疾。
黃芪四兩 熟地黃酒浸 白茯苓 當歸酒浸 人參 白朮炒 制半夏 白芍藥炒 五味子 官桂各一兩 甘草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烏梅一個,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外炙膏 治一切虛寒,下痢赤白,或時腹痛,腸滑不禁,心腹冷極,皆可用。
木香 附子炮 蛇床子 吳茱萸 胡椒 川烏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藥末三錢,用面二錢,用生姜自然汁調作糊,貼臍中,上下以衣物蓋定,熨斗盛火熨之,痢止為度。
五神散 治大腸積冷,下痢不止,里急后重,腹痛。
附子炮裂去皮臍 烏梅去核,各五錢 干姜炮 訶黎勒煨去核 延胡索各一兩
右為粗散,和白面裹煨,慢火內燒,令面熟為度,去面焙干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食前用米飲調下。
黃芪散 治熱痢,下赤黃膿血,腹疼心煩。
黃芪銼 龍骨 當歸各三分 黃連微炒,一兩 黃蘗 黃芩 犀角屑 地榆各五錢 生地二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粥飲調下。
犀角散 治熱痢,下赤黃膿血,腹痛,心煩困悶。
犀角屑 黃連微炒 地榆 黃芪各一兩 當歸炒,五錢 木香三分
右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連丸 一名羚羊丸。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日夜頻并,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
黃連二兩半 羚羊角鎊 黃蘗各一兩半 赤茯苓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湯下。
生地黃湯 治熱痢不止。
生地黃半兩 地榆三分 甘草炙一分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作二服,空心日晚溫服。
郁金散 治一切熱毒痢,下血不止。
郁金 槐花炒,各五錢 甘草炙,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食前用豆豉湯調下。
如圣湯 治下痢赤白甚重者。
人參 當歸洗,各三寸 滴乳香一塊,如黑豆大 甘草二寸,炙 大北棗 烏梅各七枚 白豆蔻 罌粟殼去瓤蜜炒 砂仁 大丁香各二十一個 生姜二塊,大者,濕紙裹煨熟
右為末,分三服,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服。不用粟殼亦可。
艾葉丸 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
艾葉炒 黃連炒 木香半生半炒,各三分 地榆一兩 阿膠炙燥 當歸切焙,各五錢 肉豆蔻三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赤白痢方
歌曰:三片生姜三個棗,一個烏梅三寸草,更加罌粟與陳皮,赤白痢疾一齊掃。
安和飲子 治赤白痢,不問老幼并治之。
罌粟殼 木香各二錢半 甘草炙 地榆各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湯調下。
玉抱肚 治一切虛寒下痢赤白,或時腹痛,腸滑不禁,心腹冷極者,可用。
針砂四兩,炒 白礬五錢 官桂一兩
右為末,和勻作一包,冷水調,攤皮紙上,貼臍上下,以帛勒之。如覺大熱,即以衣襯之。藥干,再以水濕令潤,其熱如初。可用三四次。
軟紅丸 消虛積,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
乳香別研,一皂角子大 硇砂別研,一皂角子大 蝎二枚,去毒 續隨子四十九枚,去皮 粉霜 黃丹俱別研 黃蠟各五錢 朱砂一錢,別研 巴豆二十個去皮不去油,研成膏
右末共和勻,用磁器內镕蠟成汁,入麻油半茶腳許,后入藥和丸如菉豆大,留前朱砂一半為衣。每服二十丸,乳香湯下。小兒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乳香湯下,食前服。
豆蔻丸 治白滯痢,腹藏撮痛。
肉豆蔻面裹煨熟 草豆蔻面裹煨熟 縮砂仁 枇杷葉去毛尖 母丁香各一兩 地榆二兩 木香 沉香 京墨燒紅為末,各五錢
右為細末,和粟米飯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二丸,食前用米飲化下。
云母散 治久痢經年不瘥。
云母粉 白茯苓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 赤石脂 龍骨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溫酒或米飲調下,亦治血痢。
金星鱔散 治久痢。
金星鱔酢炙 白礬 鉛丹各五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米飲調下。
蕪荑丸 治久痢不瘥,有蟲,并下部脫肛。
蕪荑炒 黃連去須,各二兩 蚺蛇膽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杏仁湯下。
香粟散 治久新痢疾。
罌粟殼蜜炒,二兩 木香 地榆 陳皮留白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五奇湯 治久患痢疾,不問赤白,并皆治之。
訶子二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核面 肉豆蔻 草豆蔻各二枚俱如上制 木香棗大 甘草一寸,如指面大,炮令赤色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米飲下。
麥糵丸 治休息痢,不能飲食及羸瘦。
大麥糵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茯苓 官桂 陳曲炒 烏梅肉炒 人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煮棗肉飲下,不拘時服。一方七月七日曲糊丸。
茯苓湯 治痢后遍身浮腫。
赤茯苓 白朮炒 澤漆葉微炒,各一兩 防己 桑根白皮炙黃 黃芩 射干 澤瀉各三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匕,先以水三盞,煮大豆一合,取二盞,去滓內藥,煎取一盞,分二服。未瘥,頻服兩料。
消痞丸 治痢后肚腹滿悶。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一兩 木香二錢 蒼朮米泔浸焙,四兩
右為末,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小兒三五七丸米湯下。
豬肝丸 治痢后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乏力。
豬肝一大葉,以酢煮令爛研如泥 烏梅微炒 干姜炮 草豆蔻仁 當歸微炒 肉豆蔻仁 厚樸姜汁涂炙 訶黎勒肉煨 蓽茇各一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 桂心五錢
右為末,用豬肝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以粥飲下。
倉廩湯 治噤口痢,有熱,乃毒氣沖心,食即吐。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前胡 川藭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 枳殼 陳倉米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參苓白朮散 治胃虛口噤。
人參 茯苓 白朮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 山藥 蓮肉 縮砂仁 薏苡仁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兩
右為細末,石菖蒲煎湯下。宜食生韭菜。
通神丸 治膿血雜痢,后重疼痛,日久不瘥。
五靈脂去砂研 沒藥研 乳香研,各一錢 巴豆霜研,五分
右再同研勻,滴水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食前煎生木瓜湯下。小兒服三丸,隨歲加減。
三奇散 治痢后里急后重。
枳殼 黃芪 防風
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米飲亦得。
白朮圣散子 治一切瀉痢久不瘥,并婦人產后痢。
當歸 肉豆蔻 砂仁 石榴皮 訶子肉 陳皮 干姜炮 甘草 白朮 芍藥
右各等分(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乳香一豆許,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下痢方 【《正傳》,下同】 治久痢已數日,不能起床,不食,疲弱之甚者。
御米殼酢炒,二分 人參 黃芪 地榆 砂仁 澤瀉各半錢 白朮 芍藥 陳皮各一錢 當歸七分 木香 炙甘草 升麻 白蔻各三分
右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柤溫服。
經驗三根飲 治休息痢,年久不愈者,其效如神。
五倍木根 蒼耳草根 臭樗木根白皮各等分
右細切,每七錢,生姜三片,大棗一枚,大黑豆三十六粒,糯米四十九粒,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溫服。
右歸飲 【《景岳全書》,下同】 此益火之劑也。凡痢疾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
熟地二三錢錢或加至一二兩 杜仲姜制 枸杞 山藥炒,各二錢 肉桂 甘草炙,各一二錢 制附子一二三錢 山茱萸一錢
右,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加減一陰煎 治水虧火盛,宜用此方。
生地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服。
赤金豆 治諸積不行,凡血凝氣滯,疼痛腫脹,蟲積結聚,癥瘕瀉利,宜此主之。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錢半 生附子切,略炒 皂角炒,各二錢 丁香 天竺黃 木香各三錢 輕粉一錢
右為末,酢浸蒸餅,為丸蘿卜子大,朱砂二錢為衣。欲漸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驟行者,每服一二十丸。用滾水或煎藥,或姜酢茶蜜茴香史君子煎湯,為引送下。若利多不止,可飲冷水一二口即止。蓋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也。
百順丸 治一切陽邪積滯,痢疾泄瀉。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
右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菉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為丸亦可。
保陰煎 治一切陰虛內熱,痢疾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 芍藥各二錢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蘗各一錢半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痢,黃疸溺血,邪熱畜血,腹痛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豬苓 枳殼 梔子或倍之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清流飲 治陰虛挾熱,瀉痢,或發熱,或喜冷,或下純紅鮮血,或小水痛赤等證。
生地黃 芍藥 白茯苓 澤瀉各二錢 枳殼 甘草各一錢 當歸一二錢 黃芩 黃連各錢半
水一鍾半,煎服。
六味回陽飲 治脾腎虛寒痢疾。
當歸三錢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 炙甘草一錢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錢 熟地五錢或一兩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理陰煎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治脾腎中虛痢疾。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炙甘草 干姜炒黃,各一二錢 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
溫胃飲 治中寒嘔吐,吞酸瀉痢,不思飲食。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二三錢或一兩 扁豆二錢,炒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不用亦可 干姜炒焦,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不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君子煎,治脾胃虛寒,嘔吐瀉痢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干姜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加陳皮一錢,名六味異功煎,治證同而兼微滯者。
胃關煎 治脾腎,虛寒腹痛不止,冷痢等證。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各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焦干姜 白朮炒,各一二三錢 吳茱萸制,五七分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佐關煎 治生冷傷脾,瀉痢未久,腎氣未損者,宜用此湯以去寒濕,安脾胃。此胃關煎之佐者也。
厚樸炒 陳皮炒,各一錢 山藥炒 扁豆炒 豬苓 澤瀉各二錢 肉桂 干姜炒,各一二錢 炙甘草七分水一鍾半,煎服。
抑扶煎 治暴傷生冷,致成瀉痢。
厚樸 陳皮 烏藥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一錢 豬苓 澤瀉各二錢 干姜炮,一二錢 吳萸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四維散 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制附子 干姜炒黃,各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烏梅肉五分或一錢 人參一兩
右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干,再為末,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五德丸 治脾腎虛寒,或暴傷生冷,或受時氣寒濕,或酒濕傷脾,腹痛作泄,或飲食失宜,嘔惡痛泄痢疾等證。
北五味二兩,或以肉豆蔻面裹煨代,或用烏藥 補骨脂酒炒 干姜炒,各四兩 吳茱萸制 木香各二兩
湯浸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甚者百丸,滾白湯或人參湯或米湯俱可下。
復陽丹 治陰寒嘔吐泄瀉,腹痛痢疾等證。
附子制 炮姜 胡椒 五味 炙甘草各一兩 白面二兩,炒熟
右為末和勻,入溫湯搗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錢,隨證用藥引送下。
九氣丹 治脾腎虛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兩 制附子四兩 肉豆蔻面煨 五味 焦姜 吳茱萸 補骨脂酒炒 蓽茇炒,各二兩 粉甘草一兩
煉白蜜為丸、或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滾白湯下。
圣朮煎 治飲食偶傷,或寒濕瀉痢嘔吐,尤為圣藥。
白朮炒,五六七八錢或一二兩 干姜炒黃 肉桂各一二錢 陳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