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四肢門
- (清)陳夢雷
- 10788字
- 2015-12-25 11:19:51
方
柴胡升麻湯東垣,同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骨熱,表熱如火燎,以手捫之烙人手。夫四肢者,屬脾土也。熱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又有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于脾土之中,此藥主之。
防風二錢五分 升麻 葛根 獨活 羌活 白芍藥 人參各五錢 炙甘草 柴胡各三錢 生甘草二錢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忌寒冷之物。
火郁湯 治五心煩熱,是火郁于地中,四肢乃脾土,心火下陷于脾土中,郁而不得伸也。經云:火郁則發之。
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藥各一兩 防風 甘草各五錢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入連須蔥白三寸,煎至一盞,去滓,稍熱,不拘時候服。
除濕補氣湯 治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寸脈洪大。
升麻六錢 蒼朮四錢 黃蘗酒浸,炒 柴胡 黃芪各三錢 知母酒浸,炒 槁本 生甘草 當歸各二錢 五味子 陳皮各一錢五分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服之。待少時,以早飯下之。
人參益氣湯 治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
黃芪八錢 生甘草 人參各五錢 白芍三錢 炙甘草 升麻各二錢 五味子一百四十個 柴胡二錢五分
右(口父)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遠服。
導氣湯 治兩腿麻木沉重。
黃芪八錢 甘草六錢 青皮四錢 升麻 柴胡 當歸梢 澤瀉各二錢 紅花 橘皮各一錢 五味子一百二十個
右(口父)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熱服。
補中湯 治面黃汗多,目赤,四肢沉重,食減腹中時時痛,咳嗽,兩手寸脈短,右手脈弦細兼濇,關脈虛。
升麻 柴胡 當歸身各二分 神曲三分炒 澤瀉四分 紅花少許 大麥曲 蒼朮各五分 黃芪二錢五分 炙甘草八分 五味子二十個
右(口父)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服。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
黃芪二兩 半夏脈濇者用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獨活 防風 白芍 羌活各五錢 橘皮四錢 柴胡 澤瀉下淋勿用茯苓小便利者勿用 白朮各三錢 黃連一錢
右(口父)咀,每服稱三錢,水三盞,生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早飯后,或加至五錢。
加味蒼蘗散 【《醫學入門》】 治濕熱腳氣痿躄。
蒼朮一錢 白朮八分 知母 黃蘗 黃芩各六分 當歸 芍藥 生地各四分 木瓜 檳榔 羌活 獨活 木通 防己 牛膝各三分 甘草一分
右銼,作一貼,姜三片,水煎服。
活血通經湯 治風淫四末,手足攣急。
芍藥五分 升麻 葛根 人參 當歸身 炙甘草各一錢 酒黃蘗 桂枝各二錢
右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熱服,不拘時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
價寶丹 【丹溪,下同】 治五勞七傷,四肢無力,腿腳沉困,下元虛憊,失精陽痿。
川楝子 牛膝酒浸 檳榔 蛇床子 蓮子 蓯蓉酒浸 茯神五味 巴戟去心 菟絲子 鹿茸酥炙 大茴香 人參澤瀉 白芍藥 山藥 熟地 麥冬各一兩 穿山甲一大片,炙 乳香另研 仙靈脾 鳳眼草各三錢 沉香 白檀香 胡盧巴 破故紙炒,各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服七十丸,白湯下。
防己飲 治腳氣,須升提其濕。
白朮 木通 防己 檳榔 川芎 甘草梢 犀角 蒼朮鹽炒 黃蘗酒炒 生地酒炒
右等分,(口父)咀,水煎服。大便實加桃仁,小便濇加杜仲、牛膝,有熱加黃芩、黃連,大熱及時熱加石膏,有痰加竹瀝、姜汁。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宜后方。
后方
蒼朮二兩 防風一兩 川芎 檳榔各六錢 香附子八錢 條黃芩四錢 滑石一兩二錢 甘草三錢
右為末,或丸或散,皆可服。
應痛丸 治腳氣痛不可忍,此藥為劫劑。
赤芍藥煨,去皮 草烏去皮尖,各半兩
右為末,酒糊丸,空心服十九,白湯下。
又方 治腳氣腫痛。
芥子 白芷等分
右為末,姜汁和敷貼。或用仙朮、羌活、獨活、白芷、細辛為末,入帛內,作襪用。
臁瘡方
滴乳香 沒藥 水銀 當歸各半兩 川芎 貝母 黃丹各二錢半 真麻油五兩
右(口父)咀,除黃丹、水銀外,先將余藥用香油熬黑色,去滓下黃丹、水銀,又煎,黑色,用柳桃枝攪成膏,油紙攤貼。
又方
龍骨生用 血竭 赤石脂 黃蠟各一兩 頭發如指大 白膠香 香油不拘多少
右件,先以香油煎頭發三五沸,去發,入黃蠟、白膠香,卻入龍骨、血竭、赤石脂攪勻,安在水盤內,候冷取起,以磁器盛之。每遇一瘡,捻作薄片貼瘡口,以竹箬貼在外,三日后,翻過再貼,仍服活血藥。
經驗二防飲 【《醫學正傳》】 治痢后腳痛如刀剜虎咬之狀,膝臏腫大,不能行步,名曰鶴膝風。
熟地黃 人參各一錢 白朮 黃芪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杜仲 萆薢各七分 防風 防己 羌活 牛膝 甘草各五分 附子童便浸三日,炮,七分,冬則一錢
右銼,作一貼,姜三棗二,水煎服。
五獸三匱丸 【丹溪,下同】 治血氣耗損,肝腎不足,兩腳痿軟。
鹿茸 麒麟竭 虎脛骨 牛膝 金毛狗脊各等分,即五獸也 附子一枚去皮,剜去中心,入辰砂填滿。又用木瓜一枚,去皮,剜去中心,入前附子于內,以附子末蓋口即三匱也 以三匱正坐于磁罐內,重湯蒸至極爛,取出,和五獸搗丸芡實大,木瓜酒下。
松節湯 治腳氣入腹,心腹脹急,煩躁腫痛。
松節炒黃 桑白皮 蘇葉各一兩 檳榔三錢 甘草五錢 每三錢,入燈心二十根,生姜三片,童便三分,煎服。
紅花蒼蘗丸 治足脛腫,婦人亦宜。
蒼朮 黃蘗 紅花 牛膝 生地黃 南星 龍膽草 川芎各等分
右為末,酒糊丸服。
檳榔蒼蘗丸 治濕熱食積,痰飲流注。
黃蘗 檳榔 蒼朮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各等分
右為末,酒糊丸服。如血虛,加牛膝、龜板,肥人加痰藥。
羌活導滯湯 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藥導之,后用當歸拈痛湯,以徹其邪。
羌活 獨活各一錢二分 大黃二錢四分 防己 歸尾各七分 枳實五分
右水煎,溫服。
腳軟筋痛方
牛膝二兩 龜板 黃蘗酒炒,各一兩 知母炒 甘草各半兩 白芍一兩半
右為末,灑糊為丸。
腳氣方 【《醫學綱目》,下同】
控涎丹 加胭脂一錢 檳榔 木瓜各一兩 卷柏半兩,先以鹽水煮半日,次以白水煮半日
右共為丸,每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服下惡物立效。
茵芋丸 治風氣積滯成腳氣,常覺微腫,發則或痛。
(木郁)李仁一兩 牽牛子三兩生,取頭末一兩半 茵芋炒 薏苡仁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棗湯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為度,白粥補之。
大防風湯 【《醫學正傳》】 治鶴膝風。
熟地黃一錢半 白朮 防風 當歸 白芍藥 杜仲 黃芪各一錢 附子 川芎 牛膝 羌活 人參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
腳氣方 治諸般腳氣,一服除根。
防風三錢 羌活 蟬退各三分 薄荷五分 紫蘇四分
右為末,每服五錢,以無灰酒半碗,熱調服。一時久,用紫蘇半斤,忍冬花四兩,木饅頭七個,蘇木二兩
水一桶煎之,分三次添用,傾桶內,披衣上坐,勿令走氣,熏腳腿自下而上,汗至頂門,以水盡為度。
續骨丹 治兩腳軟弱,虛羸無力,及小兒不能行。
天麻明凈者,酒浸 白附子 牛膝 川羌活 木鱉子各半兩 烏頭炮 朱砂各一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地龍去土,一分
右以生南星末一兩,無灰酒煮糊為丸,如雞頭大,朱砂為衣,薄荷湯磨一丸,食前服。
桑枝煎 治風腳膝軟弱。
桑枝銼,三升 附子生用,銼,五兩 茄子根銼 黑豆各一升 已上四味,用水三斗,煮至一斗,濾去滓,再熬取五升,入后藥末。
石斛去根,銼 天雄炮裂,去皮臍 天麻 牛膝 川芎 桂心各二兩
右為末,入前汁中,于銀鍋慢火熬,用柳木篦不住手攪,候如膏,盛于磁盒中,每日空心用熱酒調下茶匙,晚食前再服尤妙。
蒼朮散 治風濕,常服壯筋骨健步。
蒼朮一斤,用粟米泔水浸過,用竹刀刮去筋皮,以童子小便浸半斤;無灰好酒浸半斤。
右浸至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取出蒼朮于凈地上掘一坑,以炭火煅坑紅去炭,將浸蒼朮酒小便傾在坑內,卻放蒼朮在坑內,以瓦器蓋覆,用泥封固,經一宿,取出蒼朮,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或酒調服。
乳香沒藥丸 治遠年近日,風濕腳氣攻注腳膝,或腫或疼,筋攣不能屈伸,腳不能踏地,及一切疼痛,往來不已。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骨碎補去毛 縮砂仁 五靈脂去土 白附子 甜瓜子 牛膝酒浸 當歸酒炒 木瓜 地龍去土木鱉子各一兩 白牽牛三兩,微炒
右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木瓜湯下,或溫酒亦可,不拘時服。
上馬丸 治寒濕臂痛腿疼筋骨諸疾。
川烏炮 木香各半兩 虎骨酥炙 當歸酒浸 牛膝 杜仲 木瓜 龜板酥炙 白然銅酢淬 黃芪蜜炙 白朮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防風湯 治腳氣痹弱,神驗。
防風 防己 蜀椒 細辛 桂心 麻黃 石膏 獨活 黃芩 茵芋 葛根 芎藭 芍藥 甘草各一兩 生姜 茯苓各二兩 烏頭二枚
右(口父)咀,以竹瀝一斗,煮取四升,分作六服,令一日一夜服盡,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有人腳弱,先服常用竹瀝湯四劑,未覺增損,作此方后,覺得力。又云:脈沉細快風在內者,作此湯也。一方無竹瀝、赤小豆,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擒虎丹 治風寒濕走注,腳痹腰膝重病。
五靈脂 荊芥 川烏炮去皮臍 當歸切,焙 白膠香 自然銅火煅酢淬七次,別研,各二兩
右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熱酒送下,食后服,日進二服。
羌活散 治腰腳冷痹,及諸風麻木不仁,骨髓疼痛,不欲飲食,漸加瘦削。
羌活 五加皮 棗仁炒 桂心各二兩 防風 當歸炒 赤芍藥 丹參各三兩 茵芋二分 牛膝 附子炮去皮臍 漏蘆各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萆薢丸 治腰腳冷痹,沉重無力。
熟地黃 石斛 白芍藥各三分 牛膝二兩 五加皮 桂心 酸棗仁炒 羌活各半兩 萆薢 附子各一兩,炮去皮臍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熏蒸法 治腎氣衰弱,脾腎肝三經受風寒濕,停于腿膝,使經絡凝而不行,變成腳痹,故發疼痛,此藥和榮衛,通經絡。
小椒 鹽各一把 蔥三大握,切 小麥麩五升 酒一盞
右以酢不拘多少,日攪拌上件等,濕潤為度,用銀器炒令極熱,攤臥榻下,將所患腿腳,就臥熏蒸,薄衣被蓋,得汗出勻遍,約半個時辰,撤去炒麩,止就鋪褥中臥,待一兩時辰,覺汗稍解,再用收陽粉撲敷汗孔畢,然后出鋪臥中,勿見風。
通痹散 治腰以下至足,感受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兩足至膝冷如冰,不能自舉,或因酒熱,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獨活 川芎 天麻 當歸 白朮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好酒調服。
六生散 治周痹身體疼痛,腰腳(疒帬)痹。
生石菖蒲九節者,去毛,切,焙 生地黃切,焙 生商陸根洗凈切,焙 生枸杞根切,焙,各一斤 生姜去皮切,焙,二斤 生烏頭去皮臍,四兩
右先焙了,各秤分兩,復以醇酒一斗五升,浸一宿,濾出曝干,復內酒中,再曝干,搗為細末,每服半錢,以清酒一盞調下,漸加至一錢,空心臨臥各一服。
天雄丸 治風寒濕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
天雄炮去皮臍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官桂去皮,一兩半 干姜炮,二兩 防風三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茯苓湯 治風寒濕痹,留著不去,四肢(疒帬)麻,拘攣浮腫。
赤茯苓 桑白皮各二兩 防己 川芎 官桂 芍藥 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焙干 當歸各一兩半 甘草炙,三兩
右(口父)咀,每服六錢,水二盞,棗三枚,去核,煎至一盞,去滓,空心臨睡服。如欲出汗,服藥了,以生姜熱粥投之,汗出慎外風。一方去防己,用防風。
檳蘇散 治風濕腳氣疼痛,疏通氣道。
檳榔 陳皮 甘草 木瓜各一錢 香附子 紫蘇各三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五片,蔥白二根,煎至一鍾,食前服。
烏藥平氣湯 治腳氣上攻,頭目昏眩,腳膝酸疼,行步艱苦,氣不和,喘滿迫促,并皆治之。
烏藥 茯神 白芷 當歸 白朮 五味子 川芎 紫蘇子 人參 木瓜 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
檳榔湯 治一切腳痛。
檳榔 香附子去毛 陳皮去白 紫蘇葉 木瓜去瓤 五加皮 甘草炙,各二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三片,煎至一鍾,食前服。婦人腳氣,多由血虛,加當歸一錢。室女腳痛,多由血實,加芍藥一錢半。如大便秘結,虛弱者加枳實,壯盛者加大黃。
神烏丸 治遠年近日,干濕腳氣。
川烏炮去皮臍,切八片,炒令色變 虎脛骨酥炙 海桐皮 川萆薢各一兩 川牛膝去蘆酒浸 肉蓯蓉酒浸,各一兩半 金毛狗脊燎去毛,半兩
右為細末,用木瓜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紫蘇子湯 治腳氣虛弱上攻,陰陽交錯,清濁不分,上實下虛,中滿喘急,嘔吐自汗。
紫蘇子炒 半夏洗 前胡 厚樸去皮,姜制炒 當歸 甘草炙,二錢 桂心 桔梗各一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七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虛甚者,加炮附子、黃芪各一錢。
秘方換腿丸 治腎經虛弱,下注腳膝,或當風取涼,冷氣所乘,沉重少力,移步遲緩,筋脈攣病,不能屈伸,腳心隱痛,有妨履地,大治干濕腳氣赤腫痛楚,發作無時,呻吟難忍,氣滿喘促,舉動艱難,面色黧黑,傳送秘濇,并皆治之。
薏苡仁 石楠葉 肉桂 天麻去苗 當歸 附子炮去皮臍 羌活 防風 天南星湯炮 石斛去根 萆薢炙 川牛膝酒浸 黃芪 續斷各一兩 檳榔半兩 蒼朮米泔浸,一兩半 干木瓜四兩
右為細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木瓜湯送下。日二三服,常服舒筋輕足,永無腳氣之患。
木瓜牛膝丸 治寒濕腳氣,冷濕下注,腳弱無力,及腎經虛弱,腰膝沉重,腿腳腫急筋攣,或時疼痛,步履艱難,大小便不利,日見倦乏。
木瓜 川牛膝去蘆浸 當歸去尾 石楠藤 烏藥 熟地黃 肉蓯蓉酒浸,焙 杏仁去皮尖 陳皮去白 黑牽牛炒 續斷 赤芍藥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木瓜煎湯送下,鹽湯亦可。未效,用羌活木瓜酒浸,或加牛膝同浸,溫暖一盞許送下。
抱龍丸 治肝腎臟虛,風濕寒邪,流注腿膝,行步艱難,漸成風濕腳氣,足心如火,上氣喘急,小腹不仁,不食。
赤小豆四兩 白膠香另研 破故紙炒 狗脊 木鱉子去殼另研 海桐皮 威靈仙 草烏以鹽炒熟,去鹽不用 五靈脂炒地龍去土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酒糊和丸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用鹽酒任下。臨晚食前,再進一服。
大鱉甲湯 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
鱉甲二兩 防風 麻黃 白朮 石膏 知母 升麻 茯苓 橘皮 芎藭 杏仁去皮尖 人參 半夏 當歸 芍藥 萎蕤 甘草 麥門冬各一兩 羚羊角屑六銖 大黃一兩半 犀角屑 雄黃 青木香各半兩 大棗十枚 貝齒 烏頭七枚生姜三兩 薤白十四枚 麝香三銖 赤小豆三合 吳茱萸五合 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六服,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黃半兩煨,畏下可止用六銖。一方用羚羊角半兩,毒盛可用十八銖。胡洽有山茱萸半升,為三十二銖。《千金翼方》、無知母、升麻、橘皮、芎藭、人參、當歸、萎蕤。
麻黃湯 治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沖心。有人病者,但其病相當,即服此第一方,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黃一兩 杏仁三十枚 防風 白朮 當歸 升麻 芍藥 芎藭 黃芩 桂心 麥門冬 甘草各二兩 茯苓三兩大棗二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
第二服獨活湯
獨活四兩 熟地黃三兩 生姜五兩 葛根 桂心 甘草 芍藥 麻黃各二兩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腳弱特忌食瓠子、蕺菜,犯之一世治不愈。
第三服兼補厚樸湯 并治諸氣咳嗽,逆氣嘔吐。
厚樸 芎藭 桂心 熟地黃 芍藥 當歸 人參各二兩 黃芪 甘草各三兩 吳茱萸 半夏七兩 生姜一斤
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豬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去上肥并肉,入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
第四服兼補風引獨活湯
獨活四兩 茯苓 甘草各三兩 升麻一兩半 大豆二升 人參 桂心 防風 當歸 芍藥 黃芪 干姜 附子各二兩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
酒浸牛膝丸 【《本事方》】 治腰腳筋骨酸無力。
牛膝三兩,炙黃 川椒半兩,去目并合口者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虎脛骨真者半兩,酢炙黃
右(口父)咀,用生絹作袋,入藥扎口,用煮酒一斗,春秋浸十日,夏浸七日,冬浸十四日。每日空心飲一大盞,酒盡出藥為末,酢糊為丸,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忌動風等物。
透骨丹 專治腳氣。
川烏炮 羌活 沉香 乳香研 川芎 檳榔 木瓜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 白茯苓二兩
右為細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前用生姜湯送下。
五斤丸 治筋不足,腰腳緩弱,行步艱難,一切寒濕腳氣。
沒藥另研 川烏炮去皮臍 虎骨酥炙令黃色 山藥各四兩 天麻切焙 川牛膝去蘆,酒浸 肉蓯蓉酒浸,焙 木瓜各一斤
右為細末,將木瓜爛蒸,研作糊,和藥末,如不就,更用原浸牛膝酒,打糊搜和,杵一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四斤丸 治腎經虛寒,下攻腰腳,筋脈拘攣,掣痛不已,履地艱辛,腳心隱痛,及風寒濕痹亦皆治之。
木瓜 天麻 牛膝 肉蓯蓉各焙一斤 已上四味,用無灰酒五斤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再入附子,炮去皮臍二兩,虎骨酥炙一兩,同為細末,用浸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鹽湯任下。常服補虛除濕,大壯筋骨。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俱虛,精血不足,足膝酸痛,步履不隨,如受風寒濕氣,以致腳氣疼痛,最宜服之。
肉蓯蓉酒浸,焙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半兩 川烏炮去皮臍 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天麻 木瓜去瓤蒸,各一斤 牛膝酒浸,一兩半
右為細末,入木瓜膏,和酒糊,杵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經效立應散 治風濕腳氣。
僵蠶炒去絲 麻黃去節,各二兩 丁香一錢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半兩
右為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用酒一盞,溫熱調服取醉,蓋覆得汗即愈。
不老地仙丹 治腎臟風毒,輕腳壯筋。
牛膝酒浸,焙 當歸酒浸,焙 肉蓯蓉酒浸,焙 虎骨酒炙 蒺藜炒去刺 川椒去目,炒出汗 萆薢鹽水煮 川芎各一兩 赤小豆 茴香炒 木鱉子去油 地龍去土 乳香另研 防風 血竭各半兩 杜仲姜汁炒去絲 沒藥另研 羌活 獨活各七錢半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何首烏 黃芪蜜炙各七錢
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煎木瓜陳皮湯送下。
導氣飲 治寒濕腳氣腫赤疼痛,心腹膨脹,頭面手足浮腫,身體腰背疼痛,并皆治之。
羌活 獨活 木瓜 薏苡仁 青皮 陳皮 枳殼 桑白皮 紫蘇 檳榔 木通 大腹皮 赤茯苓 大腹子青木香 甘草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熱加大黃,寒加蒼朮,同煎湯服之。郭鎮廷洼知縣云:昔年太學士入圍閉中,多患腳腫,至腹則死,前后如此者非一人,后即施此方,并甘豆湯,服之皆愈,蓋神方也。
旋覆花丸 治風毒腳氣,壅熱生痰,頭項強痛。
旋覆花微炒 薏苡仁炒 地骨皮 赤茯苓 升麻各一兩 白檳榔煨,五枚 麥門冬去心,焙 大麻仁別研如泥 前胡 防風 羌活 芍藥 馬牙硝別研,各一兩半 枳殼麩炒 羚羊角鎊 白蒺藜炒去角 黑參各三分
右為細末,別研藥相和,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用溫漿水送下,日三夜一。
細辛散 治腳氣發動,心膈痰壅,頭痛,惡聞食氣。
細辛 羚羊角鎊 旋覆花 枳殼麩炒 防風 半夏 蔓荊子 芎藭 黃芩 甘草炙,各半兩 蘇葉 檳榔各一兩石膏二兩 赤茯苓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立效散 療腳氣攻心。
檳榔大者,七枚 生姜二兩 橘皮 吳茱萸 紫蘇 木瓜各一兩
右切碎,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
蓯蓉牛膝丸 治腳氣。
肉蓯蓉洗凈焙干 牛膝焙干 天麻洗凈曝干 木瓜已上各銼碎,用酒三升,入瓶內密封,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焙干為末 枸杞子揀凈洗 黃芪蜜炙 虎骨酒浸,炙黃 青鹽另研,各二兩
右為細末,和勻,以前浸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溫酒、白湯送下。
乳香木瓜丸 專治遠年近日腳氣。
乳香另研 血竭另研,各等分
右和勻,用木瓜一個,竹刀去皮心,批取頂蓋,將藥末攪勻填滿,卻用批下頂蓋合,續以面裹之,約半指厚,于砂鍋內煮熟,極爛為度,連面于石臼內,杵如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漸加至四十丸,空心溫酒木瓜湯任下,干物壓之。忌動氣生冷濕膩等物。
甘鱉散 治腳氣。
木鱉子去殼,雌雄各一個 連珠甘遂一兩
右為細末,用豮豬腰子二個批開,以藥末一錢摻勻,紙裹數重火煨熟,放溫,五更初,細嚼,米飲湯下。如左腳患則用左腰子,右腳患則用右腰子,藥末只須一錢。
獨活酒 治腰腳屈弱,兼頭眩氣滿。
獨活 石斛 生姜一本用干姜 白茯苓赤者亦可 白朮各三兩 牛膝 丹參 側子炮去皮臍 萆薢各二兩 薏苡仁 防風 桂心 人參 當歸切焙 山茱萸 秦艽 天雄炮去皮臍 甘菊花 芎藭各一兩半 生地黃四兩,焙
右細銼,用絹袋盛,內凈磁甕中,以清酒三斗漬之,密封,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取開量情飲之,日五六服,常令酒力不絕。如冷,加蜀椒一兩,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腳弱痛甚者作散,每服三錢,酒調下。
辰砂丹 治足掌疼。
辰砂 蝎梢去毒,各一錢 乳香 生麝各半錢
右研為末,用皺皮草烏去皮尖三錢為末,一半入藥,一半以米酢調,煮熟取起,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五加皮丸 治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
五加皮銼 人參 惡實炒 吳茱萸湯洗,焙干 官桂 檳榔銼,各二分 茯苓 柏子仁別研 芎藭各一兩 杜仲去皮炒去絲 羌活各二兩 (木郁)李仁去皮尖研 枳殼麩炒 厚樸姜汁制 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半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不飲酒者,橘皮湯下。
沉香丸 治風毒腳氣,上攻臟腑,散入四肢,虛腫無力。
雄黑豆小者,一升 附子二兩,炮去皮臍,切 吳茱萸湯泡,焙炒 青橘皮湯浸焙,各八兩 生姜四兩,切碎。已上五味,用葛布袋盛內大鍋中,以水一斗,煮令水盡,泣干,取袋中黑豆曬干,搗羅為末,其余四味不用,更入后藥 白附子炮 巴戟 肉蓯蓉切焙 沉香各二兩 牛膝銼,酒浸焙 獨活 海桐皮炙 羌活 山芋 澤瀉 芎藭 生地黃切焙,各一兩
右除前四味不用外,搗為細末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近晚再服。
沉香大腹皮散 治腳氣腫滿,沉重疼痛,筋脈不利,此證皆由濕氣郁滯經絡所致,服之宣通經絡,使上下無礙,血氣和平,腿腳輕利為效。
沉香 檳榔 烏藥 桑白皮炒 木通 茴香 甘草 紫蘇子 陳皮洗,焙 白茯苓 荊芥穗 紫蘇各一兩 連皮大腹子三兩 枳殼炒,半兩 干木瓜二兩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五片,蘿卜五大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進二服,十日后,日進一服,病愈即止。如無蘿卜,用蘿卜子一錢,微炒搗碎同煎代之。如覺大便干燥,即服加減神功丸。
甘豆湯 治腳氣腫。
黑豆一兩 甘草半兩
右同煎湯服之。
木瓜湯 治腳氣。
干木瓜 大腹皮 紫蘇葉 木香 羌活 甘草炙,各二錢 白茯苓 陳皮各一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空心服。
吳茱萸湯 治腳氣。
吳茱萸 桂心各二兩 橘皮三兩 生姜五兩 檳榔大者十枚,合皮子碎
右銼碎,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久一服,覺諸狀可。欲重合服,佳。服湯后將息,經三四日,即服后桑根白皮等六味丸。忌生蔥。
桑根白皮丸 治腳氣。
桑根白皮五兩 生姜屑,六兩 蜀椒炒出汗 五味子 桂心 升麻各四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初服十丸,九月要服,漸加至三十丸,以飲送下。覺熱,食前服;覺冷,食后服。忌生蔥。至九月以后,宜合側子等十味酒服之,兼服下丸方。
側子酒 治腳氣。
側子 牛膝 續斷各五兩 桑根白皮 白朮 生姜各八兩 五加白皮 丹參各六兩 細辛 桂心各四兩
右銼碎,以絹袋盛,用無灰酒五升,浸五六日,初服一雞子黃許,日再服,稍稍加之,以知為度。必用前數法,不覺可,宜依舊腳氣方用之。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菜生蔥。
茯苓丸 治腳氣心腹脹急,不思飲食。
赤茯苓去黑皮 枳殼去瓤,麩炒 人參各三分 訶藜勒皮 陳橘皮去白 高良姜 干姜炮 吳茱萸湯泡,焙干,炒黃 官桂去粗皮 木香 白朮各半兩 木瓜一枚半,切
右為細末,先將木瓜飯上蒸熟,研如膏,次入諸藥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空心,人參、茯苓煎湯送下,兼治干濕霍亂泄瀉轉筋。
蓬莪朮散 治風毒腳氣吐逆。
蓬莪朮煨,兩半 蛤粉三兩 延胡索酒炒 陳橘皮去白,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炒黑豆五十粒,生姜三片,以水一盞,將豆姜同煎至七分,去滓調藥,溫服,不拘時候。
麻仁湯 治腳氣大腸結濇不通。
麻仁二合半,炒 升麻三兩 豉二兩 大黃炒 射干各一兩半 陳皮炒,一兩 甘草炙,一分半
右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一片,棗六枚,煎至八分,去滓,下芒硝末半錢匕,更煎一二沸,空心溫服。
沉香羌活散 治腳氣大小便秘,入腹沖心,疼痛腫滿。
沉香 羌活 木香 白芍藥 檳榔各三錢 川芎 枳殼 青皮 甘草各二錢 紫蘇葉 紫蘇子 木瓜各二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海蛤散 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喘息。
海蛤 新澤漆葉 防己 木通 百合各一兩 檳榔 牽牛炒 (木郁)李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桑白皮炒,一兩半
右剉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日午溫服。
豬苓湯 治腳氣兼水氣膈氣,通身腫滿,氣急,小便不通,坐臥不得者服之。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皮 防己各三分 桑白皮五兩,炙 (木郁)李仁去皮尖,炒 澤瀉 木香各二兩 大腹皮七枚,和皮子銼
右(口父)咀,每服六錢,以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當利小便立效,日三服。
葶藶子丸 治腳氣成水腫,兼上氣喘急咳嗽,大小便苦濇。所服利水藥,反利大便,惟小便轉濇者。
葶藶子隔紙炒,別研,三兩 防己 甘草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炒,別研如脂 貝母去心,各二兩半
右為細末,入葶藶、杏仁拌勻,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大棗、桑白皮、糯米煎飲下。如小便未快,即加至四十丸。
五加皮散 治江東嶺南春夏不免暑濕郁蒸,臟腑虛弱羸瘦,瘴毒攻擊,腳氣發動,兩腳枯疼,或即浮熱腫滿,或即皮肉焦燥,不能久立,筋攣掣痛,或氣沖心悶亂,胸隔痰逆,四肢不仁,腹脹壅悶,目眩頭旋,并宜服之。
五加皮 麻黃去根節,各一兩 防風 澤瀉 獨活 丹參 桂心各半兩 石膏 赤茯苓 牛膝 防己 羚羊角鎊升麻 黃芪各三分 薏苡仁一兩半,微炒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知母散 治瘴毒腳氣,憎寒壯熟,頭痛腳膝煩疼,腹中妨悶,飲食無味,口干多渴。
知母 升麻 赤茯苓 栝蔞根 黃芩各三分 木香半兩 柴胡一兩半 鱉甲去裙襕,酥炙 檳榔各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漏蘆丸 治腳氣腫盛,生瘡久不瘥,膿血長流,疼痛,發歇不常。
漏蘆 葳蕤 秦艽 大黃微炒 枳殼麩炒 檳榔各一兩 防風 獨活 黃芩各半兩 五加皮 赤芍藥 黃芪各三分 烏蛇三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溫酒送下。
足踏丸 治腳氣腫滿,痛連骨髓。
烏頭三兩,生去皮臍,搗為細末 樟腦二兩,細研
右再研,令勻,釅酢為丸,如彈子大,置藥一丸于爐子上,足心踏之,衣被蓋覆,汗出如涎為效。
熏洗方 治腳氣。
防風半兩 蛇床子 黃芪各一兩 木通兩半 荊芥 莽草各一兩
右為粗末,濃煎湯極滾沸,閣腿在桶上熏,令通手時即洗之,須是露出腳趾,不可洗。
芎枳香蘇散 【《得效方》】
川芎七錢 甘草二錢 紫蘇 干葛 白伏苓 柴胡各半兩 枳殼炒,二錢 桔梗生,二錢半 陳皮三錢半 半夏六錢 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第一竹瀝湯 【《千金方》,下同】 治兩腳痹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
竹瀝五升 甘草 秦艽 葛根 黃芩 麻黃 防己 細辛 桂心 干姜各一兩 茯苓三兩 防風 升麻各兩半 附子二枚 杏仁五十枚 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千金翼方》無伏苓、杏仁,有白朮一兩。
第二大竹瀝湯 治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縱緩,偏痹攣急,風入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
竹瀝一斗四升 獨活 黃芩 防風 茵芋 生甘草 白朮土炒 葛根 細辛 白芍藥 芎藭各二兩 烏頭一枚 桂心 防己 人參 石膏 麻黃 生姜 茯苓各三兩 以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服相當即止。
第三竹瀝湯 治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語。
竹瀝一斗九升 茯苓 秦艽 防風各三兩 黃芩 人參 芎藭 細辛 當歸身 桂心 甘草 升麻 麻黃 白朮各二兩 附子二枚 蜀椒一兩 葛根五兩 生姜八兩 以竹瀝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時,即須摩膏,日再,痹定止。《千金翼》升麻作通草,芎藭作防己,黃芩作芍藥,無麻黃、蜀椒、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