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麻黃左經(jīng)湯 【《集驗(yàn)方》,下同】  治風(fēng)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jīng),腰足攣痹,關(guān)節(jié)重痛,行步艱難,憎寒發(fā)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fēng),頭疼眩運(yùn)。

麻黃去節(jié) 干葛 細(xì)辛 白朮 茯苓 防己 桂心 羌活 防風(fēng) 甘草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一盞,空心服。自汗,去麻黃加肉桂、芍藥。重著,加白朮、陳皮。無汗,減桂加杏仁、澤瀉。

大黃左經(jīng)傷 治風(fēng)寒暑濕,流注足陽明經(jīng),腰腳痹痛,行步艱難,涎潮昏塞,大小便秘濇,腹痛嘔吐,或復(fù)下利,惡聞食氣,喘滿肩息,自汗譫妄,并宜服之。

大黃煨 細(xì)辛 茯苓 防己 羌活 黃芩 前胡 枳殼麩炒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麩炒 厚樸姜制

右各等分,每服七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空心熱服。腹痛加芍藥,秘結(jié)加阿膠,喘息加桑白皮、紫蘇,小便秘加澤瀉,四肢瘡癢浸淫加升麻,并等分。

荷葉槁本湯 治腳脛生瘡,浸淫腿膝,膿水淋漓,熱痹癢痛。

干荷葉四個(gè) 槁本二錢半

右(口父)咀,水二斗,煎至五升,去滓,溫?zé)岬盟茕停苑簏S左經(jīng)湯佳。

半夏左經(jīng)湯 治足少陽經(jīng),受風(fēng)寒暑濕,流注發(fā)熱,腰腳俱痛,頭疼眩運(yùn),嘔吐酸水,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背腿痹,腰腿不隨。

半夏 干葛 細(xì)辛 干姜炮 白朮 白茯苓 桂心 防風(fēng) 黃芩 甘草炙 柴胡 麥門冬各七錢半

右為(口父)咀,每服七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服。熱悶加竹瀝,每服半合。喘滿加杏仁、桑白皮。

大料神秘左經(jīng)湯 治風(fēng)寒暑濕,流注足三陽經(jīng),手足拘攣疼痛,行步艱難,憎寒發(fā)熱,自汗惡風(fēng),或無汗惡寒,頭眩腰重,關(guān)節(jié)掣痛,或卒中昏塞,大小便秘濇,或腹痛嘔吐下利,惡聞食臭,髀腿頑痹,緩縱不隨,熱悶驚悸,心煩氣上,臍下冷痹,喘滿氣粗。

麻黃去節(jié) 干葛 細(xì)辛 厚樸 茯苓 防己 枳殼麩炒 桂心 羌活 防風(fēng) 柴胡 黃芩 半夏 干姜炮 麥門冬 甘草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服。自汗,加牡蠣、白朮,去麻黃;腫滿,加澤瀉、木通;熱甚無汗,減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吐利,去黃芩,加芍藥、附子炮;大便秘,加大黃、竹瀝,喘滿,加杏仁、桑白皮、紫蘇,并等分。凡有此病,備細(xì)詳證,逐一加減,無不愈者。

加味敗毒散 治三陽經(jīng)腳氣,流注腳踝,臖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fēng),或無汗惡寒。

人參 赤茯苓 甘草炙 芎藭 前胡 柴胡 羌活 獨(dú)活 枳殼麩炒 桔梗 大黃煨 蒼朮米泔浸,各等分

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薄荷五葉,煎至一盞,去滓熱服。皮膚瘙癢赤疹,加蟬蛻。

六物附子湯 治四氣流注于足太陰經(jīng),骨節(jié)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惡風(fēng)怯寒,頭面手足腫痛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 防己各四兩 白朮 茯苓各三兩 炙甘草二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七片,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八味丸 治少陰腎經(jīng),腳氣入腹,小腹不仁,上氣喘急,嘔吐自汗。此證最急,以腎乘心,水克火,死不旋踵。

牡丹皮 澤瀉 茯苓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二兩 山茱萸 山藥各四兩 熟地八兩

右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米湯送下。

十全丹 治腳氣上攻,心腎相系,足心隱痛,小腹不仁,煩渴,小便或秘或利,關(guān)節(jié)攣痹疼痛。

肉蓯蓉酒浸 石斛 狗脊 萆薢酒浸 茯苓 牛膝酒浸 枸杞子 遠(yuǎn)志各一兩 熟地黃 杜仲去粗皮,銼炒去絲,各三兩

右為細(xì)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四蒸木瓜丸 治肝腎脾三經(jīng)氣虛,受風(fēng)寒暑濕搏著,流注經(jīng)絡(luò),遠(yuǎn)年近日,治療不痊。凡遇六氣,更變七情,心神不寧,必然動(dòng)發(fā),或腫滿,或頑痹,憎寒壯熱,嘔吐自汗。

木瓜四枚 威靈仙、葶藶同入 黃芪、續(xù)斷同入 烏藥、黃松節(jié)同入 蒼朮、橘皮同入

右各半兩,以木瓜切去頂蓋,去瓤填藥在內(nèi),卻用頂蓋簪定酒灑蒸熟,三蒸三曬取藥出,焙干為末,研木瓜為膏,和搗千余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服鹽湯下。黃松節(jié)即茯苓中木。

蒼龜丸 【《醫(yī)學(xué)入門》】  治痢后,腳弱漸細(xì)。

蒼朮 龜板 白芍各二兩半 黃蘗鹽酒炒,五錢

右為末,粥丸梧子大,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下五七十丸。

開結(jié)導(dǎo)飲丸 【東垣】  治飲食不消,心下痞悶。

陳皮 白朮 澤瀉 茯苓 半夏制 神曲 麥蘗各一兩 枳實(shí)炒 青皮 干姜各半兩

右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溫湯下,食遠(yuǎn)服。如有積塊者,加巴豆霜一錢半。

又方 治濕熱并諸濕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檳榔 甘遂 赤芍藥 威靈仙 澤瀉 葶藶 乳香研,各二兩 沒藥研,一兩 牽牛半兩 大戟炒,三兩 陳皮四兩

右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前溫水送下,得更衣,止后服。前藥忌灑二日,又忌面及甘草三兩日,食溫淡粥補(bǔ)胃。

杉節(jié)湯 【《醫(yī)學(xué)正傳》】  治腳氣入腹沖心,危急欲絕,以此救之。

杉木節(jié)四兩 大腹皮一兩 檳榔大者七個(gè) 青橘葉四十九片,無則用皮

右銼,作一貼,以順流水煎服。

續(xù)斷丸 【《本事方》,下同】  治肝腎風(fēng)虛氣弱,腳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fēng)毒流注下部,行止艱難,小便余瀝。此藥補(bǔ)五臟內(nèi)傷,調(diào)中益氣,涼血強(qiáng)筋骨,益智輕身耐老。

杜仲五兩 牛膝酒浸 薏苡仁 羌活 防風(fēng) 五加皮 續(xù)斷各三兩 萆薢四兩 生地黃五兩

右為末,好酒三升,化青鹽三兩,用木瓜半斤,去皮子,以鹽酒煮成膏和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虎骨酒 去風(fēng)補(bǔ)血益氣,壯筋骨,強(qiáng)腳力。

虎脛骨真者 萆薢 仙靈脾 薏苡仁 牛膝 熟地黃各二兩

右細(xì)銼,絹袋盛浸酒二斗,飲了一盞,入半盞,可得百日。婦人去牛膝。

二炒蒼蘗散 【《醫(yī)學(xué)入門》】  治濕熱腳氣,令足膝痛,或赤腫,腳骨間作熱痛,雖一點(diǎn)能令步履艱苦,令人痿躄,百用百效。

蒼朮泔浸一日夜,鹽炒 黃蘗酒浸一日夜,炒焦,各四兩

右銼五錢,水煎服,或水和丸服亦可。

薏苡仁酒 【《活人書》,下同】  治腳痹。

薏苡仁 牛膝各二兩 海桐皮 五加皮 獨(dú)活 防風(fēng) 枳殼炒 杜仲姜汁炙,各一兩 干生地黃二兩半 白朮半兩

右為粗末,入生絹袋內(nèi),用好酒五升浸,春秋冬二七日,夏月盛熱,分作數(shù)貼,逐貼浸酒,每日空心溫服一盞或半盞,日三四服,常令酒氣醺醺不絕。久服,覺皮膚下如數(shù)百條蟲行,即風(fēng)濕氣散。

大三脘散 治腳氣沖心,腹氣飽悶,大便秘滯。

甘草炙,半兩 獨(dú)活 木瓜焙 大腹皮炙黃 白朮 紫蘇各一兩 陳皮湯浸,去白 沉香 木香 川芎 檳榔面裹煨熟,各七錢半

右共杵為粗散,每服二錢半,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分三服,熱服,取便利為效。

大腹子散 治風(fēng)毒腳氣,肢節(jié)煩疼,心神壅悶。

大腹子 紫蘇 木通 桑白皮 羌活 木瓜 荊芥 赤芍 青皮 獨(dú)活各一兩 枳殼二兩 每四錢,水一盞,姜五片,蔥白七寸煎,去滓,空心服。

犀角散 治腳氣沖心,煩喘悶亂,頭痛口干,坐臥不得。

犀角屑 枳殼去瓤,麩炒 沉香各七錢半 檳榔 紫蘇莖葉 麥門冬 赤茯苓各一兩 木香 防風(fēng)各半兩 石膏研細(xì),二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以水一中盞半,煎至一大盞,去滓,入淡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溫服,不拘時(shí)候。

茱萸木瓜湯 治腳氣沖心,悶亂不識(shí)人,手足脈欲絕。

吳茱萸半兩 干木瓜一兩 檳榔二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以水一中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檳榔散 治腳氣沖心,煩悶不識(shí)人。

檳榔 木香 茴香各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木香散 治腳氣沖心,煩悶,臍下氣滯。

木香 檳榔 木通各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以水一中盞半,入生姜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shí)候。

地黃湯 治穿心腳氣。

熟地黃四兩 當(dāng)歸二兩 芍藥 牛膝酒浸 川芎 三柰子各一兩 杜仲半兩,姜制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沉香散 治腳氣沖心,煩悶喘促,腳膝疼酸,神思昏憒。

沉香 赤芍藥 木通 紫蘇莖葉 訶黎勒皮 檳榔各一兩 吳茱萸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一大盞,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桑白皮散 治腳氣盛發(fā),兩腳浮腫,小便赤濇,腹脅脹滿急,坐臥不得。

桑白皮 (木郁)李仁各一兩 赤茯苓二兩 木香 防己 大腹子各一兩半 蘇子 木通 檳榔 青皮各七錢半

右為末,每服三錢,姜三片,水煎。

桑白皮散 【《集驗(yàn)方》】  治腳氣上沖,坐臥不得,咽喉不利,四肢煩疼。

桑白皮 赤茯苓 柴胡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生干地黃一兩半 射干 枳殼麩炒 貝母 前胡 赤芍 天門冬 百合 檳榔各七錢半 每服八錢,水一中盞,生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紫蘇散 治腳氣上沖,心胸壅悶,不得眠臥。

紫蘇 桑白皮 赤茯苓 檳榔 木通各一兩 甘草炙 紫菀 前胡 百合 杏仁去皮尖,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木香散 治腳氣心腹脹滿,堅(jiān)硬不消。

木香 訶黎勒皮 檳榔 川大黃煨 鱉甲酢炙,各一兩 桂心七錢半

右每服八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一盞,服無時(shí)。

又方 治腳氣上沖,心腹妨悶。

檳榔二枚 杏仁二十枚,湯洗去皮

右(口父)咀,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為二服,如人行七八里,再服。

半夏散 【《集驗(yàn)方》】  治腳氣煩悶嘔逆,心胸壅悶,不能飲食。

半夏湯洗七次,切片 桂心各七錢半 人參 赤茯苓 陳橘皮去白 前胡 檳榔各一兩 紫蘇葉一兩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七片,淡竹茹二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shí)。

草豆蔻散 治腳氣發(fā)時(shí),嘔逆,胸中滿悶,不下飲食。

草豆蔻仁 紫蘇葉 赤茯苓 前胡 木通 檳榔各一兩 吳茱萸二錢五分 半夏制 枳實(shí)麩炒,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shí)。

人參散 治腳氣嘔逆,心煩不能飲食。

桂心七錢半 人參 赤茯苓 陳橘皮去白 麥門冬去心 檳榔各一兩

右煎服法俱同上。

桔皮湯 治腳氣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思飲食。

陳橘皮去白 人參 紫蘇葉各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沉香散 治腳氣心腹脹滿,四肢壅悶,不思飲食。

沉香 枳殼麩炒 桂心各七錢半 大腹皮 赤茯苓 檳榔 赤芍藥 大黃煨 訶黎勒皮 桑白皮各一兩 吳茱萸湯洗木香各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鱉甲散 治腳氣心腹脹滿,小便不利。

鱉甲去裙襕,酢炙焦黃 赤茯苓 檳榔 木通 (木郁)李仁湯浸去皮,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大腹皮散 治腳氣風(fēng)毒,頭面腳膝浮腫,心腹痞悶。

大腹皮 桑白皮 赤茯苓 (木郁)李仁 檳榔 枳殼麩炒 紫蘇莖葉各一兩 防風(fēng) 木香 羌活各半兩 木通 羚羊角屑,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溫服。

大腹皮散 治前證。

大腹皮三兩 木瓜 蘇子 檳榔 荊芥穗 烏藥 陳皮 紫蘇葉各一兩 蘿卜子半兩 沉香 桑白皮 枳殼麩炒,各一兩半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御醫(yī)楚侍藥方加木通、白茯苓、炒茴香、炙甘草四味。

木通散 治腳氣,遍身腫滿,喘促煩悶。

木通 紫蘇葉 豬苓各一兩 桑白皮 檳榔 赤茯苓去皮,各二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半,生姜五片,蔥白五寸,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檳榔丸 治腳氣發(fā)時(shí),大小便秘濇,腹中滿悶,膀胱里急,四肢煩疼。

檳榔 赤茯 蘇葉 大麻仁 (木郁)李仁各一兩 大黃煨,二兩 木香 桂心各半兩 枳殼麩炒 木通 澤瀉 羚羊角屑,各七錢半

右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澤瀉散 治腳氣大小便秘濇,膀胱氣壅上攻,心腹痞悶。

澤瀉 赤茯苓 枳殼麩炒,各七錢半 木通 豬苓 檳榔各一兩 牽牛二兩炒

右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生姜蔥白湯調(diào)下,日二三服,以利為度。

附子八味湯 【《活人書》】  治腳氣。

附子炮,去皮臍 干姜炮 白芍藥 白茯苓 甘草炙 桂心各三兩 白朮四兩 人參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又方去桂心,加干地黃三兩。

活絡(luò)丹 【《和濟(jì)》】  治前證。

川烏炮,去皮臍 草烏炮,去皮臍 地龍去土 南星炮,各六兩 乳香研 沒藥研,各二兩二錢

右為末,酒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湯亦可。

虎骨四斤丸 治前證。

木瓜 天麻 肉蓯蓉洗凈 牛膝各焙干,一斤 附子炮,去皮尖,二兩 虎骨酥炙,一兩 以上各如法修制,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入附子、虎骨,共研為末,用浸藥酒打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送下。

勝濕餅子 【《醫(yī)學(xué)正傳》】  治遠(yuǎn)年腳氣,足脛腫如瓜瓠者。

黑丑二兩,取頭末五錢 白丑二兩,取頭末五錢 甘遂五錢

右為極細(xì)末,用蕎麥面一兩半,調(diào)水和藥,捏為餅子,如折三錢大,放飯上蒸熟,每一餅,空心清茶嚼下,以利為度。

鹿茸丸 治腳氣腿腕生瘡。

鹿茸酥炙,另搗成泥 五味子 當(dāng)歸 熟地黃

右等分為細(xì)末,灑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或鹽湯食前下,次服后芎歸散。

芎歸散。

川芎 當(dāng)歸。

右二味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二三錢,煎荊芥湯調(diào)下,食后空心,日進(jìn)二服。

大圣散 【《濟(jì)生》】  治腳氣。

木香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白茯苓 川芎 麥門冬 黃芪蜜炙 當(dāng)歸酒浸,各一兩

右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shí)。

雞鳴散 治腳氣疼痛,不問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風(fēng)濕,流注腳足,痛不可忍,筋脈浮腫,宜服之。

陳皮 木瓜各一兩 吳茱萸 紫蘇葉各三錢 桔梗 生姜和皮各半兩 檳榔七枚

右(口父)咀,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滓,再入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兩次藥汁相和,安置床頭,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服,亦得。服了,用干物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服之,亦可。服藥至天明,大便當(dāng)下黑糞水,即是腎家元感寒濕毒之氣下也。至早飯痛住腫消。只宜遲吃飯,候藥力作效。此藥不是宣藥,并無所忌。

加減檳榔湯 治一切腳氣,春夏多宜服之。

檳榔 橘紅 紫蘇莖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如腳痛不已者,加木瓜、五加皮。婦人腳痛,加當(dāng)歸。室女腳痛,多是肝血盈實(shí),宜加赤芍藥,師尼寡婦亦然。中滿不食者,加枳實(shí)。痰厥或嘔者,加半夏。腹痛大便不通者,用此湯下青木香丸;如更不通,加大黃。小便不利者,加木通。轉(zhuǎn)筋者,加吳茱萸。腳腫而痛者,加大腹皮、木瓜。足痛而熱,加地骨皮。

導(dǎo)氣除濕湯 治腳氣。

威靈仙 荊芥穗 當(dāng)歸 地骨皮 白芍藥 蒴藋葉 防風(fēng) 升麻

右等分銼細(xì),水二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乘熱淋洗,無時(shí)。

更蘇丹華陀 治骨節(jié)疼痛,語言不正,行步艱難,手足顫掉搐搦。

川烏頭二兩 草烏頭一兩 五靈脂四兩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研碎,入酒一盞,生姜三片,地黃三條,乳香少許,同煎至七分。臨臥通口服,吃了須摩擦患處,令熱徹以助藥力。如合時(shí)入乳香末一二錢。即煎時(shí)更不須入。

清熱瀉濕湯 【《醫(yī)學(xué)正傳》】  治濕熱腳氣腫痛諸證。

蒼朮 黃蘗鹽酒炒,各一錢 紫蘇葉 赤芍藥 木瓜 澤瀉 木通 防己 檳榔 枳殼麩炒 香附子 羌活 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痛加木香,腫加大腹皮,熱加黃連、大黃。

檳蘇散 治風(fēng)濕腳氣腫痛拘攣,用此疏通氣道。

蒼朮二錢 香附子 紫蘇葉 陳皮 木瓜 檳榔 羌活 牛膝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三莖,同煎服。

當(dāng)歸拈痛湯 【《衛(wèi)生寶鑒》】  治濕熱腳氣腫痛。

羌活 茵陳酒炒 黃芩酒炒 甘草炙,各一錢 知母鹽水炒 澤瀉 赤茯苓 豬苓 白朮 防己各六分 人參 苦參 升麻 干葛 當(dāng)歸 蒼朮各四分

右銼,作一貼,水二盞,浸藥少時(shí),煎至一盞,空心臨臥各一服。

搜風(fēng)丸 【《丹溪心法》】  治腳氣腫痛。

黑牽牛子頭末二兩 大黃 檳榔 枳實(shí)各五錢

右為末,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

獨(dú)活寄生湯 【《回春》】  治肝腎虛弱,筋攣骨痛,腳膝偏枯,緩弱冷痹。

獨(dú)活 當(dāng)歸 白芍藥 桑寄生各七分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牛膝 杜仲 秦艽 細(xì)辛 防風(fēng) 肉桂各五分 甘草三分

右銼,作一貼,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羌活續(xù)斷湯 【《辨疑》】  治腳氣,肝腎虛弱,筋攣骨痛。

羌活 防風(fēng) 白芷 細(xì)辛 杜仲 熟地黃 秦艽 續(xù)斷 牛膝 當(dāng)歸 人參 白芍藥 赤茯苓 桂心 川芎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姜三片,水煎服。

勝駿丸 【《三因方》】  治腳氣拘攣疼痛,行步不隨,去一切足弱病。

木瓜四兩 當(dāng)歸酒浸 天麻酒浸 牛膝酒浸 酸棗仁炒 熟地黃酒浸,蒸,搗 防風(fēng)各二兩 全蝎去毒,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乳香 沒藥 羌活 木香 甘草各五錢 麝香二錢

右為末,生地黃二斤,洗凈杵爛如泥,好酒四升,同煮如膏,和前藥搗令堅(jiān),每一兩作十丸,每取一丸,臨睡細(xì)嚼酒下。或丸如梧子大,酒下五十丸,亦可。服至半月行步如飛,故名曰勝駿。冬月不用地黃,只煉蜜作丸。

捉虎丹 【《醫(yī)學(xué)入門》】  治腳氣走注,疼痛不可忍。

五靈脂 白膠香 草烏用黑豆同煮,去豆不用 木鱉子 地龍各一兩半 乳香研 沒藥研 當(dāng)歸各七錢半 麝香研 松煙墨煅研,各二錢半

右為末,糯米糊和丸芡實(shí)大,每一丸,空心溫酒化下。趕到腳面赤腫不散,再服一丸,趕至腳心中出黑汗,乃除根。

卷柏散 【《得效方》】  治遠(yuǎn)年腳氣難治者,此方特效。

卷柏東向者佳。先以鹽水煮半日,又甘冷水煮半日,焙干 黑牽牛頭末 甘遂 檳榔

右各為末,不得相雜,每服每件各取一錢,惟檳榔二錢。五更初,濃煎,蔥白湯調(diào)下,至辰巳時(shí),取下惡物如魚凍。虛人減半服。隨吃淡粥,更服湯藥,加清熱瀉濕湯調(diào)之。

枳殼散 治腳氣春夏即發(fā),或心腹壅悶,腳膝煩痛,大便不利,小便赤少。

枳殼麩炒 紫蘇莖葉 赤茯苓各三分 檳榔 大黃銼,微炒 赤芍藥各一兩 木通 五加皮 羚羊角屑 獨(dú)活 黃芩 甘草炙,各半兩

右銼碎,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高良姜丸 治腳氣心腹脹滿,兩膝疼痛。

良姜 當(dāng)歸 威靈仙 檳榔 羌活各七錢半 牽牛炒 蘿卜子炒,各二兩 桂心 橘皮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以利為度。

巴豆丸 治脾胃內(nèi)傷酒食,下注腳氣。

白朮炒 陳皮炒 澤瀉 麥芽炒 神曲炒 茯苓 半夏姜制,各一兩 青皮 干姜各五錢 枳實(shí)炒 巴霜各一錢半

右為末,湯浸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丸或十丸,溫水下。此藥能引水下行,運(yùn)脾中濁氣。

外應(yīng)散 治腳氣,用此熏蒸。

石楠葉 矮樟葉 杉片 紫荊皮 藿香 槁本 獨(dú)活 大蓼 白芷 紫蘇 羌活 加大料五十粒,蔥一握,煎水二斗,置盆內(nèi),令病者以足加其上,用厚衣蓋覆,熏蒸痛處,候可下手時(shí),令人淋洗。

五加皮湯 治筋實(shí)極,咳則兩脅下痛,不可轉(zhuǎn)動(dòng),并腳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

羌活 羚羊角鎊 赤芍藥 防風(fēng) 五加皮洗 秦艽 枳實(shí)麩炒 甘草炙,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用雄羊腎兩對(duì),以蔥、椒、酒煮爛,入少酒糊,杵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豕貴)肝丸 治四肢攣縮不伸等證。曾有人自幼年酒多,長而風(fēng)痰,為酒使痰注骨節(jié),四肢不能運(yùn)動(dòng),服此有效。

茯神去心木 白茯苓去皮 姜黃 五加皮 白朮 黃芪 羌活 川烏炮,去皮臍 薏苡仁 木瓜 半夏曲 神曲天雄炮,去皮 白芍藥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防風(fēng) 獨(dú)活 延胡索 當(dāng)歸 桑寄生 海桐皮去粗皮 陳皮去白 木香枳殼麩炒 天南星炮 地龍去土,焙 荊芥穗各三錢 麝香一錢 右用豮肝一具,洗凈煮存性,研爛,同藥末酒糊為劑,搗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酒吞下。如不飲酒,用木瓜湯送下。

三將軍丸 【《得效方》】  治腳氣沖心,大便不通。

吳茱萸 木瓜 大黃各等分

右為末,米糊和丸梧子大,枳殼湯下五七十丸。

滲濕湯 治坐臥濕地,或?yàn)橛曷端u,身重腳弱,關(guān)節(jié)疼痛,發(fā)熱惡寒,或多汗惡寒,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白朮三錢 干姜炮 白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白茯苓 人參各一錢 桂枝 甘草炙,各半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鍾,不拘時(shí)服。

牛蒡根散 治傷寒汗不出,手足攣搐,不能屈伸。

牛蒡根十段 麻黃去根節(jié) 牛膝 南星各六錢

右細(xì)銼,于石器內(nèi),入好酒一升,同研細(xì),另用炭火半秤,燒一黃土地坑,令通赤,去火掃凈,投藥于坑內(nèi),再用炭火燒令黑色,取出研為細(xì)末,每服一錢,以好酒溫?zé)嵴{(diào)下,日三服,效。外以百草膏貼之,良。

鵝掌風(fēng)癬方 【葉心仰方,下同】

水銀 蛇床子 花椒各六錢 大槐子八錢 枯礬三錢 木鱉子四個(gè) 樟腦 輕粉各二錢 為末,以豬油調(diào)擦,腳上亦同用。

鵝掌風(fēng)方

川烏 草烏 何首烏 赤芍 防風(fēng) 荊芥 天花粉 蒼朮 地榆 艾葉 共煎水,熏洗。

膏藥方 治裙邊瘡。

蒺藜四錢 冰片 麝香各一分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輕粉各一錢 龍骨 象皮各二錢

右八味為末,用麻油四兩熬滾,先放松香二兩,熬至滴水成珠,后入鉛粉二錢,黃丹一兩,取起聽貼。

膏藥方 治裙邊瘡,及久爛者。

柏子油一斤,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再入鉛粉八兩熬,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藥未 輕粉 象皮各三錢 乳香 沒藥各四錢,二味去油

右共研末,入前油內(nèi),紙攤貼。

隔紙膏藥方 治爛腳。

桐油一斤,熬滾,入頭發(fā)四兩,熬至發(fā)熔化,濾去滓 黃蠟 白蠟 象皮末,各一兩 輕粉三錢

右共為細(xì)末,入油內(nèi),調(diào)勻用。

生肌散 治爛腳。

甘石 龍骨各四兩 麝 冰片各五分 象皮 沒藥各二兩 雄黃 朱砂各三錢 輕粉 光粉各五錢 黃丹 黃蘗各一兩五錢 牡蠣煅,三兩 共研末,摻患處。

黃芪丸 【《局方》】  治兩臁腳膝生瘡,服此立安。

川烏頭炮,去皮臍 川楝子 地龍去土炒 蘹香炒 杜蒺藜炒,去刺 赤小豆 防風(fēng) 黃芪銼,各一兩 烏藥

右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鹽湯亦得。婦人酢湯下,并空心服。

臁瘡方

白膠香 黃蘗 軟石膏另研,各一兩 青黛 龍骨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以香油調(diào)敷患處。

又方

用羯羊屎二分 石膏一分 赤石脂半分 為細(xì)末,香油和之,舊黑油傘紙作隔膏縛之,除根。

翠玉膏 治臁瘡。

瀝青一兩 黃蠟 銅綠各二錢 沒藥去油 乳香去油,各一錢

右件先將銅綠為細(xì)末,入香油調(diào)勻,又將黃蠟、瀝青火上熔開,次下油銅綠,火上攪勻,將沒藥等二味,旋旋入攪勻,用河水一碗,將藥傾在內(nèi),用手扯拔勻,油紙裹看瘡大小,作大小塊,口嚼,捻成餅子,貼于瘡上,紙封,三日易之。

乳香散郭氏 一名白膠香散,治諸疳浸蝕,日久不愈,下注臁瘡,內(nèi)外踝生頑瘡等證。

枯礬 白膠香 赤石脂各半兩 黃丹 乳香 沒藥各三錢 輕粉二錢

右為細(xì)末,加麝些少。如瘡濕,干上;干則香油調(diào)敷。

臁瘡方

鼠糞 苦參 桃枝 杉樹刺 柳枝 松枝 麩醬 雞子殼 皂角 雀糞 芍藥 木綿子 芝麻 桑枝 蛇殼 鍋底煤 杜當(dāng)歸須杜當(dāng)歸須 杜,疑衍文。各四錢

右為細(xì)末,先將松明不拘多少捶碎,和諸藥于瓦銚中,掘一地坑,將藥銚安坑中,四圍用火熬熔,取出再研令勻,敷瘡,自然痊可。忌一切發(fā)氣熱物。

隔紙膏 治內(nèi)外臁瘡。

輕粉一錢 黃丹六錢 當(dāng)歸 黃連 五倍子 海螵蛸 雄黃 白芷 沒藥 血竭 白蘞 白芨 黃蘗 厚樸各半兩 乳香研,二錢半

右為細(xì)末研勻,用清油調(diào)成膏,用油紙貼藥敷瘡上,絹帛縛定。有膿水解開刮去不凈潔,再貼藥。如此數(shù)次即愈。須先用燒鹽湯洗凈,片帛拭干,待片時(shí)水氣干,然后貼藥。

又方 治臁瘡久不愈。

龍骨二錢半 輕粉少許 乳香 沒藥各一錢 檳榔 干豬糞各半兩,燒灰存性

右為細(xì)末,先以燒鹽湯洗瘡,以軟絹帛拭干,清油調(diào)敷,瘡濕則干摻之。

又方 治臁瘡下注。

白石脂 龍骨各半兩 五倍子二兩,燒存性 黃丹三錢飛 雄黃少許 白礬一兩枯

右為細(xì)末,先將蔥鹽湯洗瘡見赤肉,然后將前藥敷瘡上,用藥如法。厚者卻用帛子包縛著不要?jiǎng)樱焙蚋桑悦撊ク徠ぁ?

臁瘡方

黃丹 輕粉 白芨 樟腦 敗船灰各等分

右為細(xì)末,以桐油調(diào)成膏,攤在油紙袋內(nèi),先將溫蔥湯洗凈,以帛拭干,將藥置瘡上,扎住,用了一面,番轉(zhuǎn)如前洗貼。一方無輕粉,若用糞船灰亦妙。

又方 詹武子年三十時(shí),曾患臁瘡,用之屢效。

白芨 白蘞 黃蘗 黃丹另研,各等分

右為極細(xì)末,入輕粉些少,研勻,以煉蜜和成劑,捏作餅,貼瘡上,深者填滿,以帛片包扎,一日一周時(shí)來瘡漸干。或有裂處,只須干摻,以瘥為度。

血注腳方

牛屎菇又名石灰菇,生地上,如有石成塊者,碎其中,有灰起 肥櫧樹菇 桑樹菇 胎發(fā)男用男,女用女。一本男用女,女用男。三個(gè)

右將三菇焙干各五錢,胎發(fā)燒灰存性三錢,并為細(xì)末,研勻。濕則干摻,干則清麻油調(diào)涂。

臁瘡方

冬青葉 臘豬膽 百草霜二味和勻

右將冬青葉與本人嚼爛,先以蔥椒湯洗凈瘡口,以膽霜敷后,卻敷嚼葉在上,三四次即可。

奇妙梔子散 治遠(yuǎn)年日久,內(nèi)外臁瘡。

輕粉少許 山梔子不拘多少,燒存性,研為細(xì)末 乳香另研,各半錢

右研末,以磁器盛,每用時(shí)先以蔥白、花椒煎湯洗凈瘡,稍歇,再以溫漿水又洗一次,候惡水去盡;再將白水煎百沸,候溫再洗。但瘡口無膿水血絲,清水各盡,又用粉帛片拭干,然后敷藥。如干者,香油調(diào)敷;濕者,干摻。但將瘡口實(shí)滿,軟絹帛護(hù)之。堅(jiān)硬不作膿者,未可用。腫而軟,有膿者,依前法再洗后,敷貼之,二三次即愈。乃一藥二洗之功也。

又方 治男子兩足搔癢生瘡,連年累月,俗為腎風(fēng)瘡,宜服此藥。

黃芪 牛膝各半兩 羌活 獨(dú)活 白附子 川芎 防風(fēng) 木香各二錢半 白蒺藜一兩,去刺

右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仍以后藥敷之。

又方

檳榔 木香 防風(fēng) 白芷各二錢 白芍一錢 龍骨五分,煅研 麝香一字,研 膩粉十五個(gè) 蛇退一條,燒灰

右為細(xì)末研勻,先以鱔魚一條捶碎,百部一兩切碎,南椒三銖,油一兩,煎令得所,去藥只以油搽瘡口,卻敷末藥上,以油紙裹之,三日一換。每上先用柳枝甘草煎湯洗瘡凈,拭干敷藥。

驢蹄散 治腎臟風(fēng)毒下注生瘡。

驢蹄二十片,燒灰 輕粉一錢匕 麝香半錢匕 密陀僧二錢半,研

右研細(xì)末,以帛拭去膿,用些少干摻,日三四次瘥。

氈礬散 治腳爛瘡。

竹蛀屑 氈燒灰 紅棗燒存性 黃丹 韶粉 白礬枯

右各等分為細(xì)末,摻之。

龍骨散 治腳疽,并久遠(yuǎn)惡瘡,他藥不效者。

白龍骨研 輕粉各二錢半 檳榔一錢,研 豮豬糞不拘多少,新瓦焙干,入火中燒令紅,取出存性,研為細(xì)末,五錢

右研令勻,先以口含虀水,或溫鹽湯洗,令瘡凈見肉,卻以真麻油調(diào)藥,隨瘡大小敷之,未愈再敷,三五日可。

牛黃金虎丹

牛黃研,二兩半 龍腦研,五兩 膩粉 白礬枯 天竺黃研 天南星湯洗,焙,研末,用牛膽汁和作餅,陰干。無牛膽,用法灑蒸七晝夜。研,各二十五兩 雄黃研飛,一百五十兩 金箔八十片,為衣 天雄炮,去皮臍,研,十二兩半 為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半作十丸,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有孕婦不可服。

牛膝散 治足蜘蛛背。

雞屎子 詐死子 兩面龜 赤牛膝 紫金皮 山蜈蚣 凌霄根 脫殼藤 天布根 赤葛根 背子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敷藥方

天蕎麥 鹿蔥根 紫金皮 山布瓜 凌霄根 藜蘆子 天南星 赤葛根 雞屎子 苦薄荷 天布瓜 背子蜈蚣

右砍爛,入些酢,暖涂敷。

松脂膏 治肉刺。

松脂 白膠香各一兩 黃蠟半兩

右于火上熔成膏,冷貼,用物扎定。

無食膏 治肉刺。

無食子三枚 肥皂角一挺

右燒令煙盡,細(xì)研,以釅酢于沙盆內(nèi),別磨皂角如糊,和末敷之,立效。

熏硫散 治肉刺。

熏陸香 石硫黃

右等分研勻,涂肉刺上,以燒釵烙之,效。

蟾酥膏 治肉刺。

蟾酥五片,湯浸濕 膩粉一錢

右將蟾酥于盆子中,以膩粉同和令勻,無用針撥破頭邊,然后涂藥,密裹之

潤肌膏 【《寶鑒》】  治手足皴濇,皮膚裂開疼痛。

珠子瀝青四兩 黃蠟八錢 乳香二錢

右三味,于鐵器內(nèi)用文武火熬,下瀝青在鐺內(nèi),隨手便下黃蠟、乳香,次入清芝麻油一二匙,候?yàn)r青盡熔開,微微熬動(dòng),放大凈水一盆于其旁,以攪藥用匙,取一二滴,滴于水中試之,如硬再入油,如軟硬合宜,用新綿濾凈,入水中折迭扯之,以白為度。油當(dāng)旋旋入,勿令軟了。磁器盛或油紙裹亦得。每用不拘多少,先于火上炙裂子口,卻捻合裂子藥,亦火上炙軟,涂于裂子上,用紙少許,貼之即合。

丹溪方 治老人腳膝疼,稍腫。

生地 當(dāng)歸頭 白芍藥 蒼朮 炒蘗各三錢 川芎 桂各二錢 木通一錢半。 分四貼,煎取小盞,食前熱服。

秘傳隔紙膏 治內(nèi)外臁瘡,年久月深不愈者。

老松皮一本松香 樟腦谷 丹砂炒,一本黃丹 水龍骨 輕粉 川芎 海螵蛸

右為細(xì)末,熔化松香,加清油少許和之,入藥勻,以油紙隨瘡口大小,糊袋盛藥夾之,用水洗瘡干凈,方貼上,用絹扎,三日換一次。若單用白芷、川芎、海螵蛸煎水洗,亦可。此證多年久不愈者,多是腎水虛敗,下流為患。又有脾潰溢,可服前苦參丸補(bǔ)腎水,及用解毒生肌定痛散,次用前隔紙膏藥。

華佗方 治嵌甲,累效。

硇砂 乳香并研,各一錢 橄欖核三個(gè),燒存性 黃丹一字 膩粉半錢

右為末,以生麻油調(diào),先以鹽湯洗凈,挹干敷之,二次效。

換骨丹 通治風(fēng),兼治鶴膝風(fēng)。

防風(fēng) 牛膝 當(dāng)歸 虎骨酥炙 羌活 獨(dú)活 敗龜板 秦艽 萆薢 松節(jié) 蠶沙各一兩 枸杞二兩半 茹根洗,二兩蒼朮四兩 酒浸,或酒糊丸皆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岱山县| 黄平县| 桐庐县| 姚安县| 乾安县| 铜鼓县| 襄城县| 弋阳县| 宁南县| 蓝田县| 沁水县| 大安市| 象山县| 土默特左旗| 洛川县| 北川| 酒泉市| 瓮安县| 桑植县| 衡南县| 岳普湖县| 兴山县| 探索| 米脂县| 太和县| 旅游| 甘洛县| 新丰县| 房产| 涡阳县| 克什克腾旗| 星座| 双牌县| 广平县| 济源市| 道真| 宁阳县| 札达县| 永丰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