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黃帝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心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

【注 心志喜,故發聲為笑。心獨無俞,故變動在志,心氣并于肺則憂。在志為喜,此心中和樂也。過于喜則心志自傷。恐勝喜者,恐為腎志,水勝火也。】

肝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

【注 肝者將軍之官,故在志為怒,而發聲為叫呼也。怒傷肝者,用志太過,則反傷其體矣。悲勝怒者,悲為肺志,以情勝情也。】

脾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

【注 脾主運用,故其志在思,發聲為歌也。思傷脾者,用志則傷氣,氣傷則臟傷也。怒為肝志,故能勝思。】

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

【注 肺志在悲,故發聲為哭。臟氣變動,則及于喉而為咳也。若精氣并于肺則憂。憂傷肺者,過則損也。喜則氣散,故能勝憂。】

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

【注 腎氣在下,故聲欲太息而呻出之。腎藏志而為作強之官,故慮事而時懷恐怖也。恐傷腎者,恐懼而不解則傷精也。思慮深則處事詳,故勝恐。】

靈蘭秘典論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注 膻中者,心主之宮城。心主包絡,位居膻中,而代君行令,故為臣使之官。心志喜,心主代君宣布,故喜樂出焉。】

玉機真臟論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注 因而喜大則心氣虛而腎氣乘于心矣,怒則肝氣傷而肺氣乘于肝,思則脾氣傷而肝氣乘于脾,恐則腎氣傷而脾氣乘于腎,憂則肺氣傷而心氣乘于肺矣。如一臟虛而受乘,即傳之五臟,五臟有五變,則五五二十五變矣。如喜大而腎氣乘心,心即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是五臟傳化,亦各乘其所勝。故曰,傳者乘之名也。】

舉痛論

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注 怒為肝志,肝主藏血,怒則肝氣上逆,故甚則嘔血;木氣乘脾,故為飧泄。脾位中州,肝臟居下,故嘔血飧泄,皆為氣上也。喜則志意和達,榮衛疏通,其氣舒徐而和緩矣。心氣并于肺則悲,心悲氣并,則心系急,而上焦之氣不通,榮衛不能行散矣。氣郁于中則熱,中氣不運行,故潛消也。恐傷腎,是以精氣退卻而不能上升。膻中為氣之海,上出于肺,以司呼吸,然其原出于下焦,故精氣卻則上焦閉,閉則生升之氣還歸于下而下焦脹矣。上下之氣不相交通,故氣不行矣。寒氣客于腠理,則腠理閉而氣不通,故氣收于內矣。炅則腠理開,汗大泄,則陽氣從而外泄矣。驚則心氣散而無所倚,神志越而無所歸,思慮惑而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腎氣傷而喘息于內,陽氣張而汗出于外,外內皆越,故氣耗散矣。思則心神內存,正氣留中而不行,故氣結矣。】

調經論

神有余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注 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故有余則笑不休,不足則金氣反勝而為悲。】

血有余則怒,不足則恐。

【注 肝志怒,故血有余則肝氣盛而主怒。腎志恐,故血不足則母氣衰而并于脾,故恐。】

血并于上,氣并于下,心煩惋,善怒。

【注 血并上則脈氣實而心煩惋,氣并于下則不舒氣而多怒也。】

大奇論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注 脈至如華者,如華之輕微也。小腸為心之腑而屬丙火,其脈當來盛,反如華者,氣予不足也。腑氣不足則臟氣亦虛,神虛則恐懼自失,神志不寧,故坐臥不安也。小腸之脈入耳中,屬聽宮,常有所聽者,如耳作蟬鳴,或如鐘磬聲,皆虛證也。遇金水生旺之時而死。】

脈解篇

陽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注 陽明氣厥,則陽明之脈病,乃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也。】

少陽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注 少陽主氣,秋時陽氣下降,而不治于外,則少陽之氣亦不得出,故少氣也。厥陰肝氣與少陽標本相合,少陽之氣不得出,則肝氣當治而亦未得矣。肝氣內郁,故善怒。煎厥者,焦煩顛倒也。】

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

【注 秋時陽氣雖入,而陰氣尚少,故萬物雖衰而未盡去。陰氣雖少,當正出之時,而與陽氣之入相薄,則少陽厥陰之氣皆傷,肝氣虛則恐。膽病者心下淡淡,如人將捕之。】

四時刺逆從論

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

【注 夏氣在孫絡,而使之溢于肌中,則血氣虛卻于內矣。陽明脈虛則恐,如人將捕之。】

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注 夏氣浮長于上,而反逆之使下,則氣郁不疏而使人善怒也。】

經脈別論

有所墮恐,喘出于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于肺,淫氣傷心。

【注 墮則傷筋,肝主筋,故喘出于肝。木勝土,故淫氣害脾。驚則氣亂,故喘出于肺。肺者心之蓋,故淫氣傷心。】

疾走恐懼,汗出于肝。

【注 疲勞傷筋,故汗出于肝。】

宣明五氣論

胃為氣逆,為噦,為恐。膽為怒。

【注 胃受肺之寒氣所逆,而欲復出于胃,故為噦。胃之逆氣,下并于腎則為恐。蓋腎于胃戊癸相合也。膽為中正之官,性秉剛決,病則氣郁而為怒。】

五精所并: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

【注 心為陽臟,陰精并之故喜。肺虛而肝氣并于肺則悲,肝虛而脾氣并于肝則憂,脾虛而腎氣并于脾則畏。陰氣少,陽氣入陰,陰陽相薄故恐也。】

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

【注 陽分之邪入陰,則病者靜,蓋陰盛則靜也。陰分之邪出陽,則病者多怒,蓋陽盛則怒也。】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為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注 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五臟陰陽之正氣也。反得所勝之脈者,邪賊盛而見于脈也。在內所傷之臟氣,而外見于脈,故名之曰陰出之陽。邪出于脈則血有余,經曰血有余則怒,此正氣為邪氣所勝,故為不治。所謂不治者,謂五脈皆為邪勝也。如五臟之氣為邪所勝,見四時相克之脈,皆為死不治矣。】

風論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注 心為火臟,風淫則火盛,故唇舌焦而津液絕。風化木,木火交熾,故善怒嚇。心主舌,病甚則舌本強而言不可快。】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注 肝開竅于目而主泣,故善悲。風木合邪,則火熱盛而嗌干,肝氣病,故善怒。】

病能論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注 肝雖順傳于心,而不得相生之正氣,反受肝之寒邪,寒凌心火,故為怒狂。】

岐伯曰:生于陽也。帝曰:陽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注 肝氣上逆則陽氣暴折而不得出,陽氣難于流行則肝氣亦未得而治,故善怒也。】

臟氣法時論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注 虛者,精氣奪也。少陽經脈入耳中,故無所聞。肝病者,心下淡淡,如人將捕之。】

痹論

淫氣憂思,痹聚在心。

【注 淫氣憂思,則心氣不藏,而痹聚在心矣。】

診要經終論

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

【注 病在肝而反傷其肺,是以筋攣。血氣環逆,故咳嗽。魂魄不安,故哭也。】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

【注 夏月陽氣外張,而反逆藏于冬分,故不惟病不愈,而更令人少氣善怒也。】

氣交變大論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意不樂。

【注 腎藏志,志不舒,故意不樂。】

歲木太過,甚則忽忽善怒。

【注 善怒,肝志之病也。】

歲土不及,民病善怒。

【注 風木之病。】

五常政大論

發生之紀,其病怒。

【注 怒,肝氣盛也。】

伏明之紀,其病昏惑悲忘,從水化也。

【注 心神不足也。】

太陽司天,火氣高明,喜悲。

【注 火熱鑠金也。】

至真要大論

太陽司天,民病善悲。

【注 陽熱中盛之證。】

太陽之復,善悲,甚則入心,善忘善悲。

【注 木火之氣衰也。】

解精微論

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注 悲哀則動其心志,故泣下,而水所由生。水宗者,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也。腎臟之精水,由宗脈而上通于心外,注于目,故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如志不悲,則精持于下,輔之裹之,水精不出于宗脈,故水不行于上也。】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于目也。

【注 心之所之謂之志,心志之合一也。心者五臟之專精,故水精與心精,共湊于目而為泣。】

是以俱悲則神氣傳于心,精不上傳于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注 精不上傳于志而志獨悲于上,故泣出也。】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陰:《太素》卷二十九水論作「陽」。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

【注 骨之精髓充于骨髓,從骨空而上通于腦,故腦滲之為涕也。夫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與志悲而腎精出于目之為泣者,相同類也。】

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行:《素問》解精微論王冰注:「行恐當為流」。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注 涕泣俱出而相從者,緣腎臟所屬之同類也。】

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注 陰陽相持,謂水火之神志,主持于內,則精不出也。沖陰,謂志上沖于腦也。夫目系上屬于腦,故志上沖陰則志去走于目,志去則神不獨守其精,精神并去,出于目而涕泣皆出也。】

六元正紀大論

少陰所至為語笑。

【注 此冬病之常也。】

疏五過論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注 暴怒則血并于陰,故傷陰。暴喜則氣并于陽,故傷陽矣。】

為你推薦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上林县| 云南省| 如东县| 泾川县| 明溪县| 安岳县| 木里| 白山市| 公安县| 会宁县| 望江县| 绵阳市| 台北市| 珲春市| 娄底市| 宜宾县| 红桥区| 五寨县| 吴江市| 九江县| 长垣县| 上思县| 滨州市| 河池市| 沛县| 瓮安县| 古丈县| 诸暨市| 新民市| 改则县| 志丹县| 灵宝市| 清流县| 房产| 南川市| 吉水县| 互助| 得荣县| 友谊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