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1章

維紹圣二年歲次乙亥十有一月癸巳朔十二日甲辰,朝奉郎、權提點廣南西路刑獄公事兼本路勸農提舉河渠公事、飛騎尉、借紫曹輔,謹以清酌時羞之奠,敬祭于柳侯子厚靈文之祀。惟三元之默運兮,初渾淪而絪缊。惟萬生之并騖兮,悉坯陶乎一鈞。物有大小之不齊兮,人亦智愚之莫倫。何夫子之毓質兮,獨爽邁秀發而不群。其學也囊括今古而該百氏兮,或參之駁雜而取之粹純。若大田之揪斂兮,莫知其千倉與萬囷。其文也若秋濤之鼓雷風兮,洶涌澎湃而無垠。若八駿之騁通衢兮,王良執策而造父挾輪。老韓駭汗以縮手兮,翱湜喪氣而噤唇。(韓愈、李翱、皇甫湜。)夫何天命之不畀兮?亶遇蹇而罹屯。三湘一斥之十年兮,悵遠符之再分。意冥冥以即夜兮,志郁郁而不伸。彼高爵厚祿以夸耀于一時之人兮,皆泯沒而無聞。惟夫子之名不可以既兮,愈遠而彌新。柳江演漾以清泚兮,鵝山奇秀而嶙峋。惟夫子血食于此千祀兮,民至今而懷仁。余幼服夫子之遺言兮,不足以追逸軌而襲游塵。刺嶺嶠之荒服兮,吊蒼梧之愁云。奠桂酒之旨潔兮,薦蘭肴之苾芬。物雖至薄兮,吾誠甚勤。嗚虖其來享兮靈文。尚饗。

祭柳侯文(黃翰)

世傳不朽,文學辭章。惟公之文,駕韓蹴張。(韓愈、張籍。)雄深雅健,實比子長。(司馬遷,字子長。)民思無斁,政事循良。惟公之政,祖龔述黃。(龔遂、黃霸。)深仁遺愛,實比甘棠。孔門四科,達者升堂。公兼得之,光于有唐。天才俊偉,議論慨慷。交口薦譽,名聲益彰。要路立登,臺省翱翔。擢列御史,拜尚書郎。時將大用,器博難量。譬如八駿,奔逸康莊。追風掣電,萬里騰驤。亦如利器,鏌鎢干將。直視無前,其鋒孰當。不慎交友,玷于韋王。(韋執誼、王叔文。)群飛刺天,讒口如簧。一斥不復,困于三湘。譬如鸞鳳,不巢高岡。棲之枳棘,六翮摧傷。亦如巧匠,睥睨觀旁。縮手袖間,善刀以藏。一麾出守,惠此南方。龍城雖遠,(龍城,柳州也。)毋敢怠荒。動以禮法,率由典常。公無負租,私有積倉。居處有屋,濟川有航。黃柑綠柳,至今滿鄉。修夫子廟,次治城隍。農歌于野,士歌于庠。孝弟怡怡,弦誦洋洋。生能澤民,死且不亡。春秋享祀,旱潦祈禳。四百余年,血食不忘。翰幼學公文,久服余芳。遺風善政,凜若冰霜。日想英靈,如在其傍。桂酒清旨,肴蔬雜香。拜獻蕪詞,公其來饗。

祭柳侯文(許尹)

惟先生德厚而位不稱,仁深而年不長。斂此大惠,施于一方。終焉廟食,如古桐鄉。(前漢循吏朱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桐鄉吏,其民愛我,必葬桐鄉。”桐鄉民立祠祀祭,至今不絕。)雖去此幾于千祀,而至今猶有耿光。尹以不才,嗣守封疆。顧取法于何有,賴先生之循良。蒞事之始,奠酒一觴。神兮歸來,鑒茲不忘。

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汪藻)

先生以永貞元年冬,自尚書郎出為邵州刺史,道貶永州司馬。至元和九年十二月,詔追赴都,復出為柳州刺史。蓋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去長安四千余里,極南窮陋之區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聞天下。先生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獨非幸歟?先生始居龍興寺西序之下,間坐法華西亭,見西山愛之,命仆夫過瀟水,翦藄榛蕪,(藄,他計切,芟草也。)搜奇選勝,自放于山水之間。入冉溪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因結茅樹蔬,為沼沚,為臺榭,目曰“愚溪”,而刻《八愚詩》于溪石之上。其謂之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者,循愚溪而出也。其謂之南澗、朝陽巖、袁家渴(音褐。)蕪江、百家瀨者,溯瀟水而上也,皆在愚溪數里間,為先生杖屨徜徉之地。唯黃溪為最遠,去郡城七十余里,游者未嘗到,豈先生好奇如謝康樂,伐木開徑,窮山水之趣,而亦游之不數耶?(數,所角切。)紹興十四年,予來零陵,距先生三百余年,求先生遺跡,如愚溪、鈷鉧潭、南澗、朝陽巖之類皆在,獨龍興寺并先生故居曰“愚堂”、“愚亭”者,已湮蕪不可復識。《八愚詩》石亦訪之無有,黃溪則為峒獠侵耕,嶝危徑塞,無自而入。郡人指高山寺曰:“此法華寺故處。”而龍興者,今太平寺西瞰大江者是也。其果然歟?周衰,言文章之盛者,莫如漢唐。賈誼馳騁于孝文之初,時漢興才三十余年耳。其談治道,述騷辭,已追還三代之風如此,自是踵相躡有之。末而至于劉向、揚雄,益精深不可及,去古未遠故也。唐承貞觀、開元習治之余,以文章顯者,如陳子昂、蕭穎士、李邕、燕、許之徒,(燕公張說,許公蘇飂。)固不為無人。而東漢以來猥并之氣未除也。至元和,始粹然一返于正。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及昌黎韓公之力歟?故以唐三百年所以推尊者,曰韓柳而已,豈非盛哉!先生雖坐貞元黨與劉夢得同,夢得會昌時猶尊顯于朝,先生未及為時君所省,而遽歿于元和之世,事業遂不大見于時,可深惜哉。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先生品題者,莫不為后世所慕,想見其風流。而先生之文載集中,凡瑰奇絕特者,皆居零陵時所作,則予所謂幸不幸者豈不然哉!零陵人祠先生于學、于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其幾,而莫之敢廢,顧未有求其遺跡而紀之者。余于是采先生之集,與劉夢得之詩可見者,書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圖志之末,庶幾來者有考焉。

柳先生年譜(文安禮)

柳氏之先,自黃帝歷周魯孝公子夷伯展孫無駭生禽,為魯士師,謚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楚滅魯,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遷于河東。秦末,柳下惠裔孫安,始居解縣。安孫隗,漢齊相。六世孫豐,后漢光祿勛。六世孫軌,晉吏部尚書。生景猷,晉侍中。二子耆、純。(耆號西眷,純號東眷。)耆,汝南太守。二子恭、璩。恭,后魏河東郡守,南徙汝、潁,遂仕江表。曾孫緝,宋州別駕,宋安郡守。生僧習,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于后魏,為揚州大中正、尚書右丞、方與公。五子:鷟、慶、虬、檜、鹡。慶,后魏侍中、左仆射、平齊公。(于子厚為七代祖。)三子:機、旦、肅。旦,隋黃門侍郎、新城男。(于子厚為六代祖。)五子:燮、則、綽、楷、亨。則,隋左衛騎曹參軍。生奭,唐中書令。(《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云:奭字子燕。而《列傳》則云字子邵。按子厚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曾伯祖諱奭,字子燕。則當以《世系表》為正。然奭于侍御史為曾伯祖,則于子厚為高伯祖矣。而《新史·子厚傳》及韓退之《子厚墓志》皆云曾伯祖奭,恐誤。)楷,隋濟、房、蘭、廓四州刺史。(于子厚為五代祖。)三子:融、子敬、子夏。子夏,徐州長史。(于子厚為高祖。)

大歷八年癸丑

子厚生。代宗之十一年也。

大歷十一年丙辰

《集》有《先太夫人盧氏歸祔志》,云:“宗元始四歲,居京城西田廬中,先君在吳,家無書,太夫人教古賦十四首,皆諷傳之。”即此年也。

貞元元年乙丑

按《唐·本紀》:德宗興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懷光反。貞元元年八月甲戌,伏誅。是年有《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劉夢得作《集序》云:“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貞元初。”貞元五年己巳《與楊誨之書》云:“吾年十七,求進士。”即此年也。有《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三首》。貞元六年庚午是年有《與權補闕書》,注云:“時年十八。”《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三首》,又《大會議表二首》。(并見《外集》。)

貞元八年壬申

是年,貢于京師。有《送苑論詩序》,云:“八年冬,余與馬邑苑言揚聯貢于京師。……是歲小司徒顧公守春官之缺,而權擇士之柄。明年春,同趨權衡之下。并就重輕之試。……二月丙子。有司題甲乙之科,揭于南宮,余與兄又聯登焉。”

貞元九年癸酉

是年登進士第。《集》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貞元九年,宗元得進士第。上問有司曰:‘得無以朝士子冒進者乎?’有司以聞。上曰:‘是故抗奸臣竇參者邪?吾知其不為子求舉矣!’”是年,有《送苑論詩序》。

貞元十二年丙子

按《唐史》言:“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第進士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其《與楊誨之書》云:“吾年二十四,求博學宏辭科。”即貞元十二年也。是歲,有《終南山祠堂碑》、《太白山祠堂碑》、《邠寧進奏院記》、《與大理崔少卿啟》、《叔父殿中侍御史墓版文》、《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叔妣陸氏夫人遷祔志》、《萬年縣丞柳君墓志》、《監察御史周君墓表》。

貞元十四年戊寅

《與楊誨之書》云:“二十四,求博學宏辭,二年乃得仕。”蓋此年也。

貞元十五年己卯

是年,有《柳常侍行狀》、《亡妻弘農楊氏志》、《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與太學諸生書》。《書》之首云:“二十六日,集賢殿正字柳宗元。”則子厚是時蓋在書府也。有《辯侵伐論》,注云:“在集賢院,為征天下兵討淮西作。”

貞元十六年庚辰

是年,有《賀嘉瓜白兔等表》、《溫縣主簿韓君墓志》、《伯祖妣李夫人墓志》、《亡姊裴氏夫人墓志》。

貞元十七年辛巳

是年,有《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叔父祭六伯母文》、《亡姑陳氏夫人墓志》。

貞元十八年壬午

是年,有《武功縣丞廳壁記》、《眛厔縣新食堂記》、《京兆府請復尊號表三首》、《為耆老等請復尊號表》、《為京畿父老上宰相狀》、《為京畿父老上尹狀》、《亡友校書郎獨孤君墓志》。

貞元十九年癸未

是年,為監察御史里行。劉夢得《集序》云:“十有九年,為材御史”是也。有《讓監察御史狀》、《昔說》、《朝日說》、《為李京兆祭楊郎中文》、《兵部楊君墓碣》、《弘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送文暢上人序》。

貞元二十年甲申

是年,有《監祭使壁記》、《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祭李中丞文》、《尚書戶部郎中魏府君墓志》。

永貞元年乙酉

順宗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三月癸巳,立廣陵郡王為皇太子。有《賀立皇太子表》。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太上皇。有《百寮賀表》。辛丑,改元永貞。有《賀改元赦表》。乙巳,憲宗即位。有《即位禮畢賀表》、《賀冊太上皇后及禮畢表》、《請聽政表三首》。是年,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與蕭俛書》云:“仆當時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顯美,欲免世之求進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蓋是年子厚年三十三也。以王叔文黨貶邵州刺史,又貶永州司馬。有《陳給事行狀》、《戶部侍郎王公太夫人劉氏墓志》、《潞州兵曹柳君墓志》。

元和元年丙戌

正月丁卯,大赦,改元。有《賀改元赦表》、《劍門銘》、《嚴東川啟》、《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東明張先生墓志》、《陸文通先生墓表》、《連州司馬凌君權厝志》、《哭連州凌司馬詩》。

元和二年丁亥

有《懲咎賦》、《送趙大秀才往江陵序》、《先太夫人盧氏歸祔志》。

元和三年戊子

有《貞符》、《非國語》、《與呂道州書》、《與王參元書》、《答吳武陵書》、《同吳秀才贈李睦州詩序》。《貞符》序言:“臣所貶州,有流人吳武陵為臣言董仲舒對三代受命之符。”而元和四年,有《與楊京兆書》云:“去年吳武陵來,美其齒少,才氣壯健,可以興西漢之文章。”則吳武陵之來永州,蓋在是年也。有《龍安海禪師碑》、《凌君墓后志》、《送婁圖南游淮南序》、《酬婁秀才早秋月夜病中見寄》、《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作》、《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特進南公睢陽廟碑》。

元和四年己丑

是年,子厚年三十七,在永州。有與裴塤、蕭俛、李建、楊京兆、許京兆等書,與蕭書云:“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與李書云:“前過三十七年,與瞬息無異。”又云:“裴應叔、蕭思謙,各有書,足下求取觀之。”應叔,塤也。思謙,俛也。與楊京兆書云:“永州多火災,五年之間,四為大火所迫。”答許京兆書云:“伏念得罪來五年,未嘗有故舊肯以書見及者。”則子厚自永貞元年貶,至是五年也。又有《為南承嗣請從軍狀》、《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送內弟盧遵游桂州序》、《寄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新作法華寺西亭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丘西小石潭記》、《小侄女子墓磚記》。

元和五年庚寅

是年,有《與揚州李相公第二啟》、《與楊誨之書》、《說車贈楊誨之》、《送從弟謀序》、《讀韓愈所作毛穎傳后題》、《太府李卿外婦馬淑志》、《趙秀才群墓志》、《下殤女子墓磚記》、《聞籍田有感詩》。

元和六年辛卯

有《上西川武相公啟》、《再與楊誨之書》、《為柳公綽謝上表》、《祭呂化光文》、《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試大理評事柳君墓志》、《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詩》。

元和七年壬辰

有《賀皇太子箋》、《上嶺南鄭相公啟》、《弘農公左官三歲復為大僚獻詩五十韻》、《送崔策序》、《武岡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永州刺史崔君權厝志》、《祭崔使君文》。

元和八年癸巳

有《逐畢方文》、《黃溪記》、《鐵爐步志》、《答韋中立書》、《呂侍御墓志》、《祭呂敬叔文》。

元和九年甲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泽县| 利川市| 老河口市| 天台县| 柞水县| 淮北市| 安西县| 饶河县| 镇安县| 遵化市| 彰武县| 穆棱市| 治县。| 新郑市| 江油市| 边坝县| 台湾省| 鹤岗市| 塔河县| 灵璧县| 五常市| 富川| 开封县| 唐海县| 德保县| 康平县| 兴城市| 广南县| 丹棱县| 洪泽县| 喀什市| 昌邑市| 沂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利津县| 大化| 岳阳县| 肇源县| 陆良县| 阿尔山市|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