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1章 崔東壁先生佚文(13)

  • 考信錄
  • 崔述
  • 4795字
  • 2015-12-24 16:30:54

(寫紙條上。原作“第九札”。書眉紅圈一,又朱筆“十二”二字)壬戌二月初八日歸至清湖寄(“壬戌”二字旁有“七年”二字)

前接手書,當即具札付來役赍回,思已入覽矣。愚於正月十七(原作“二十六”,涂去“二”字,改“六”為“七”)日自福省起程,因雨過多,腳夫遲延,至二十六日始抵建寧。即遣役星夜前赴廣豐,約於月初相聚,并面致朱松老之項,不料去役於初二日至豐,尊大人已於二十五日起程赴省。數年離思,止因旬日之遲,不得暢淡一切,以慰別懷,時也,數也,夫復何言!朱(“朱”字原脫,後加)松老遭此(以上葉二十)艱難,恐其懸待甚切,而愚路費之外,亦尚幸有馀財可推。不得已,役送赴省會二百金,祈(此四字原無,後加。)面為收明,親交松老,毋致參差,是望。(此處有“至”字,涂去)道遠人單,財物未便多帶,且(以上十一字原無,後加)朱笏山業已挑發鄰省,想亦(“亦”字原無,後加)無待於遠水之救也(原作“而”,涂改)“道遠人單,亦未便於多帶。”專此達知,并問近履,余不一。(鉤號用墨筆。以上葉二十二)

【與廣平王親家以下五首并嘉慶二年五月內寄】

(“五首”之“五”字旁有朱筆“三”字。此行書眉有紅圈一,又朱筆“三”字。此行前另有一行曰“閩中與故鄉親友札”,而書眉貼紙條曰,“頭行不寫”)夏景舒遲,綠陰繞舍,想老親家先生課耕樹下,攤卷(原作“書”字,涂改)窗前,清閑快樂,何羨如之!弟於六月抵福省,七月到任。民蠻吏玩,缺苦地沖,兼之前任虧缺頗多,交代難辦,卯起亥眠,常無暇刻,每自笑多此一來也。舍侄年少,諸事全無主意;去家五千里,無由管束教誨。所望老親家時加訓戒,并喻令愛不憚煩瑣勸諫於閨閫中,庶可不致流蕩。子之與婿,分雖異而理同。總宜愛之以德,不當姑息。若縱其所為,將來流蕩,必至凍餓,反所以害之耳。丈人乃有服尊長,女胥謂之半子,督責戒飭,不得謂之過也。婦人愛夫,不在日用小節,惟能勸之以正,使能自立,乃為善愛其夫;非徒愛夫,即是自愛。舍侄果能守分讀書,令愛必不至於失所。設其吃酒賭錢,親近匪類,將來令愛豈能平安度日?但觀杜令胥,便是前車之鑒。紙短思長,筆難盡意。惟望老親家憐此苦衷,代為舍侄令愛謀永遠之計,是所禱切。

【與逯懋如】

(以上葉二十二。此行書眉有紅圈一,又朱筆“四”字)

久不相見,想興居定康吉(原作“去”,涂改)也。弟本命窮之人,處館常不過數十金,僅給朝夕。出任又得苦缺,復遇苦年。去歲免糧,兼連辦大差,菲食惡衣,尚(原作“常”字,涂改)賠累千馀金,今春始能完補。乃知命有一定,即為官亦無益也。先姊沒已十年,窀穸未卜。前者猶恃有甥在,歲歲催葬。今甥又亡矣,此非三哥之責而誰責。《春秋》責備賢者,況三哥分則家長,情則至親,豈容坐視。若待重甥長而後葬,則亡人之得安遙遙無期矣。伏望三哥慨然自任,使令兄與先姊均得早歸泉壤。不但幽冥銜感,既姻友亦必共稱義舉。人之愛其同胞,誰不如我。弟不能忍於先姊,想三哥亦必不能忍於姊夫也。聞棺槨懼已漆成,此外不過酒席雜費,盡可從省。度西院之力,不難以辦,但少人為董理之耳。萬里寄書,情殷詞苦。萬望三哥憐而勉之,幸甚。

【與劉從龍】

(書眉殘破,然尚留朱筆“五”字之半)

別後,東至臺莊登舟,南歷淮、揚、蘇、杭,泛錢塘江,逾仙霞嶺,於七月十三日抵羅源任。羅源民蠻吏玩,缺苦地沖,文移煩多,兼前任有虧空,屢次核算交代,卯起亥眠,常不暇食。雖有山水松竹之勝,竟無暇時得以觀覽,甚悔(以上葉二十三)有此一來也。且去歲免糧,又值連過大差,賠累甚多,一錢不敢浪用,今春始免虧空之盧,然亦苦矣。

【與徐融川】

憶昔都門需次,朝夕談心,并承戚誼關情,照料一切。飛光如駛,別來一載於茲。梁月簾風,諒同茲縫卷也。愚於七月到羅源任。山城蕞爾,吏玩民蠻。且地當浙、閩南北之沖,送往迎來,幾無虛日。一行作吏,卯起亥眠。以視村居教讀,閉戶著書,此境渺不可追,深悔多此一來也。倘積有盤費,即當速圖歸去,則晤言聚首,為期正不遠耳。附上土宜二色,聊展芹私,希哂存是幸。

【與杜承考】

不見數年矣。京師千里之隔,閩中兩月之程。每憶山房握手,黃華偕游,不勝今昔之感。巽五入學,聞之甚喜。更當從此勉力,勿ㄨ初心。弟自正月選授羅源,三月歸家,即擬赴府面別,而事煩限迫,不克如愿。旋於六月抵閩,七月十三日到羅源任矣。福建民蠻吏玩,全與中原不同,平生志愿,一毫莫展;而缺又貧苦,即以利言,亦無可貪者。雖有山溪泉石松竹之勝,而簿書鞅掌,竟無觀玩(以上葉二十四)之暇。回思在西山時,閉門著書,真神仙之樂也。官興索然,歸期在邇。久欲卜居西山,不知究以何村為善。便中望為留神是禱。署中苦無辦事官親,諸事皆須親理。如此遠道,能者不來,愿來者又不能,求如自新、讠刃言輩,竟不可得,奈何!

【與王端植三年二月寄】

(書眉墨筆四行曰:“端植名楷,魏邑柏莊人,乾隆中恩貢,法書極為人重”)

前者倉卒遣吏,未克札候,乃蒙手翰下頒,愧感奚似!閩省風氣,迥異北方,非惟寒暖不同,而民蠻吏玩,權(“權”字原脫,後加)不自由,竟使平素讀書之愿,一毫莫展,亦可嘆矣!本擬即以病辭,因前任虧缺太多,上憲難於措置,迫弟代墊千金。縣小缺貧,一(“一”字原脫,後加)時難楚,以故未得如愿。少(“少”字原脫,後加)待事有端緒,即當歸休耳。古人(“古人”二字旁,有“之”字,涂去)云:(“云”字原脫,後加)“一行作吏,此事遂廢。”碌碌簿書,原非豪杰之所自命。念吾端植先生,閑居弦誦,書翰消懷,真何啻神仙也。(“也”字原脫,後加)因便布候近安。附致土物數種,希為哂留。臨池神溯。

【與族弟熒五年正月寄】

(書眉墨筆二行曰:“崔熒,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副榜”)

戊午歲於羅源接吾弟手書,得悉近況平安,為慰。閩中事瑣,羅源地沖,苦無暇時;兼之家鄉遠隔,以致音信多疏,良可嘆也。愚素性迂拘,不耐世務,屢欲退休,未蒙(有“允”字,涂去。以上葉二十五)允許。去夏復調署上杭,事益繁而民益難理。不知何時得返家園,賦《歸去來》也。乃吾弟反以為苦盡甘來,亦未知閩中之情形耳。但顯吾弟揀,勿至閩中,即是萬幸。

【道中與門人張自新七年四月寄】

(書眉墨筆二行曰:“張鄉學人,乾隆五十四年欽賜副榜”)

辛酉臘盡,讜言至閩中,得接汝字,并悉近況平安,慰甚。所言嶺南諸處田房,具見留心,又喜甚也。我於十月十二日卸事,十一月半交代已清。因到省領咨時,需索過多,是以延至正月十七日始得起身。又因路途閣,至三月初九日始自杭州北行,過黃河後尚須進京,大約五月半方能到家也。花園莊、盧村二處皆好。我作宦不愛餞,所以宦囊甚薄,止可如此打算。若大產業,則力所不能矣。所說府城之房,尤為良策,然總須到家一看,當面酌定也。但我又有慮者,人情風土非一過所能知,住之數月,然後可見。且即使鄉俗淳良,而既無宗族,又無親戚,若非有二三東家學生相與維持,亦未免於孤而難立。所以我意仍欲往西處館,但可有館有房,不必計其束修。富者隨其自便,愿送柴米者,聽之,不拘數;送銀錢者,一概不收;貧者(有“飲”字,涂去)銀米俱免送。若汝與讜言來(以上葉二十六)者,并不須自備火食,與我同食可也。惟幼學則斷斷不收,雖千金亦不(有“敢”字,涂去)肯教也。我雖曾出仕,然自奉無異在家時。切不可謂如今局面大,與前不同。我若愛大局面,又何必辭官歸家乎!便中汝可先為留意,待我歸後,面商可也。(以上葉二十七)

【駢語間存】(原作“摘錄”,涂改“間存”)

余自經水以後,移居禮賢臺前,護城堤上。堤傍外城之址,而宅背城外向。門前狹不容車。其臺則魏人相傳以為段干木之遺跡也。余弟邁得首句,余代對之。

負郭陳平巷,誅茅庾信居。

附額:山不在高,可以棲遲。

不望如人富貴,但求與我清閑。

無求於世方為貴。惟有文章堪慰我。

有得於心未是貧。不因貧賤妄求人。

“惟有文章堪慰我,不因貧賤妄求人。”

惟大英雄能蠖曲,豈有文章驚海內。(杜少陵句)

有真學問定鵬飛,要留清白在人間。(於忠肅句)

“豈有文章驚海內,要留清白在人間。”集前人句

(以上葉二十八。鉤號皆用朱筆)

映雪囊螢,稽古羞為干祿地。

袍脫粟,傳家幸有療貧方。

家務雖勞,未費嘯歌猶足樂。

吾廬誠小,尚容卷軸不為貧。

蔬食味偏馨,豈為家貧乏芻豢。

閑居情最,非因命薄謝簪纓。

新晴山,微雨樹,侵曉煙,薄暮囗,深春花,高秋月,吟嘯其間,微軀復何求哉。

紫陽經,涑水史,昌黎文,少陵詩,南陽表,彭澤詞,典型猶(以上葉二十九之前半葉,其後半葉誤訂於葉三十之後)在,丈夫當如此矣。

附額:何陋之有。自有樂地。別有天。尚志。

【先慈及弟服除後題】

北堂日暖思萱草,南浦春回憶棣華。

【新納侍妾,兼有遷居之謀】

日暖香(原作“深”字,涂改)閨雙夢燕。

春深喬木早遷鶯。

【余年五旬以外多病,無子,書以自勉】

(以上葉三十一,謹存後半葉。實為葉二十九之後半葉)

欲綿世澤須修德,要享遐齡在養生。

【連歲苦旱,餓者載道,漫題】

傳僻書癡,甘把逢迎輸俊杰。

敝衣粗食,得無凍餒即神仙。

【乞伏館中】

山添新歲壽。收拾江山詩卷上。

春似故鄉多。消磨歲月藥爐中。

“收拾江山詩卷上,消磨歲月藥爐中。”

“傳僻書癡,家中舊聊也。至乞伏,頗閑,地亦清雅,漫改其對句書之。”

傳僻書癡,甘把逢迎輸俊杰。(乞伏地頗清雅,因取)

棋聲詩韻;猶堪溪壑作神仙。〔前傳僻聯改而書之。(此二行小字寫紙條上。又條上第三行以朱筆書日:“小字旁注俊杰神仙兩行下。”)〕

附額:風景不殊。

【嘉慶改元,京邸候選】

欣逢初載。一年經始日。

恭祝萬年。千里欲歸人。(以上葉三十。鉤號用朱筆。末三行另紙,糊續於前十五行之後)

“一年經始日。千里欲歸人。”

才見早春鶯出谷,

更逢晴日柳含煙。〔集前人句。(此下貼紙條一,失去)〕

【羅源卸事後志喜】

向山野藏其迂拙,

把功名付與英豪。

福建,危地也,仕宦者視為畏涂。仙霞嶺(浙、福交界之地)之半有關帝廟,廟柱題一聯云:“進來福地非為福,出得仙霞即是仙。”余解組北歸,至廟前,具酒教自慶,因為續其下云:

進來福地非為福,當自種福,以脫危機。

出得仙霞即是仙,莫更求仙,致生妄想。

【自羅源歸里後苦無居宅,次年春蹴居西山孟村,漫題】

山林地僻堪藏拙。何處卜居非逆旅。

名利心灰只愛閑。有時攤卷即康莊。

“何處卜居非逆旅。(以上葉三十二。鉤號用朱筆)

有時攤卷即康莊。”

鄰湯廟而居,慨八遷之自古。

卜孟村而宅,知三徙之非多。(以上葉三十三。鉤號用朱筆)

崔東壁《{艸收}田筆》殘稿(洪業)

大名崔東壁(述)以四十年之力,著書三十四種,共八十八卷。其弟子滇南陳介存(履和)以刻師書為畢生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書之未曾刻者,尚十五種,共三十三卷;未刻之定稿尚存霄壤中否,不可得知。一九二九年,大名王守真(證)先生得《二馀集》抄本以寄顧頡刪先生。此東壁妻成孺人之詩集也,聊可以當東壁《自訂目錄》中之《細君詩文稿》一卷。二十年一月,業於燕京大學圖書館破書堆中發見東壁《知非集》一冊,旋斷其為《知非集》定本三卷未成前之過渡稿本。四月,頡剛先生與業親至大名及舊魏縣訪東壁故里,(參頡剛先生與業合撰之《崔東壁先生故里訪問記)冀於東壁舊稿或有新發見也。當時雖無所得,然曾敦請大名士人隨時留意查訪。今年四月,頡剛先生從大名姚野浣(諭)先生得東壁殘稿一冊;據野浣先生云,得自大名范廉泉(鑒古)先生,而廉泉先生則得之於崔氏某也。

殘稿書竹紙上,共三十三葉。其中葉一闕後半葉,葉五闕前半葉之前半,葉二十九闕後半葉,葉三十一闕前半葉;然葉二十九葉三十一之兩半葉,文相接續,蓋誤訂而然耳。本高營造尺八寸四分半,寬五寸七分半。眉端左角紙多殘缺,似為鼠所嚙者。本中每半葉九行,寬共四寸三分半;行二十一字,高共六寸二分半。文字內容,大約可分三類:詩文拾遺為一類,多殘闕;函稿為一類,共二十一通;駢語為一類,共二十五聯,附題額七語。茲以原文披露於左。其標點,皆業所加;唯單引(‘’)本原文所有,標鉤銷也。方括弧(【】)亦業所加,用以詳原文中涂改,鉤撤,簽貼,刪易之痕跡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新蔡县| 康定县| 德兴市| 浦城县| 邹城市| 阳西县| 同心县| 安塞县| 炉霍县| 五大连池市| 灌南县| 达尔| 信阳市| 武汉市| 武安市| 淮安市| 兴义市| 临清市| 玛多县| 新建县| 陕西省| 鄂托克前旗| 阳曲县| 宾阳县| 辛集市| 宁波市| 中方县| 会理县| 疏勒县| 壶关县| 介休市| 台南县| 松桃| 深州市| 长宁区| 偏关县| 鸡西市| 琼中| 平阳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