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書名: 周易闡真作者名: 佚名本章字數(shù): 4929字更新時間: 2015-12-24 14:13:33
人之本來良知良能之性,炯炯不昧,其德本明,因交后天,識神用事,人心起而道心藏,良知之健,變?yōu)椴涣贾。寄苤槪優(yōu)椴涣贾槨P呐c物交,錮閉靈竅,神明有昧矣。
圣人教人進火者,由不明而復(fù)進于明耳。進明之功,非順道不能。順者,順時順理,常存道心,不生人心,知之能之,無一不良。天之賦人者良,人之順天者亦良。天人合發(fā),元神不昧,自誠而明,其明日增,由小而大,自微而著,漸進于高明遠見之處,有象于康侯,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右病?
康侯者,安泰寧靜之侯。馬在午,屬于離明之象。蕃庶者,地所生,屬于坤順之象。晝?nèi)照?,日之明,明在上也。三接者,地之順,順在下也?
人之良知良能之真心,為一身之主,如一國之有康侯也。真心不背于天良,用明用順,如康侯用錫馬蕃庶也。
由順而生明,以明而行順,如晝?nèi)杖右?。三接者,乃再三之順,不順而必至于順,其中有閑邪存誠之功。閑邪存誠,人心順、道心彰,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誠明兼該,明明德而止于止善,進火之功盡矣。
初六,在明之初,大理未明,宜靜不宜動,是以晉如摧如,守貞而吉也。夫守貞而吉者,以其未能至信,先須窮理,充裕于內(nèi),運火自無差錯之咎矣。此未進明,先求其明也。
六二,處于三陰昏暗之中,不但不能增明,而且有以蔽明,是以晉如愁如也。然柔而守正,不為假陰所惑,不進而亦不愁,是以貞而得吉。蓋能貞則致虛守靜,真陰現(xiàn)象,假陰自化,如受茲介福于其王母矣。此處不明,不遽進明也。
六三,不能自下而順,乃自上而順,似乎不正而致悔。然性柔志剛,不順陰而順陽,借他家之明,以濟我家之暗,我順?biāo)错樜?,是以眾允其進,有悔可亡。此己不明,順人之明也。
九四,居于明體,已進于明矣。但在二陰之內(nèi)。明藏暗中,又應(yīng)初陰,明而有私,邪正不分,是非相雜,以是進明如鼫?zhǔn)笠剐校姴淮?,其行不遠。雖用明得正,終有危厲。此剛而有私之明也。
六五,居于二陽之內(nèi),既明其我家不明,又明其他家有明,借剛濟柔,本有悔者而悔可亡。悔由于心之不虛,若知虛心,則以己求人,即能實腹,既實其腹,則吉兇止足,如在掌上,可以失得勿恤,直行無疑,往而進火下功。吉無不利者。此虛以招實之明也。
上九,剛強自勝,只知進明,不知虛明,是以維用伐邑也。邑為私邑,伐邑即克己之功??思褐Γ撊诵囊?。若不虛心,獨恃其剛,強制強伏,必危厲而后得吉,得無咎,以是用明,雖克己得正,亦屬勉強,不由自然,未免取吝于大方。此剛而高亢之明也。
然則,進明運火之道,未明必先求其明,既明又當(dāng)虛其明,虛實并用,剛?cè)嵯喈?dāng);自誠而明,明本于誠,其明日進日高,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大地里黃芽長遍,滿世界金花開綻,無處不可用明,無處能傷其明矣。
上坤下離(明夷卦第三十六)
明夷:利艱貞。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明夷有二義。一夷者,藏也。一夷者,傷也。卦德上坤順、下離明,明在順中,明而順時,以順養(yǎng)明,故謂明夷。又明在暗中,明而有傷,亦謂明夷。此自明而誠,退火之卦,承上大壯而來。大壯者,健于動也。健于動,須要知其進退,若有進無退,壯之太過,必傷其明,明傷而壯,未有不敗者,此退火之功所由貴。
退火者,藏明于至幽至密之處,而不輕自用也。修道之所以進火用明者,以其不明而進至于明耳。既進至于明,內(nèi)外不昧,可以韜明養(yǎng)晦,必至于至善無惡之地,使明無一點有傷,方謂火返其本,有氣無質(zhì),一團和氣,良知良能,元神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色空不拘,如日在地上能照外,日在地下能照內(nèi)。內(nèi)之外之,無一不明,不明之明,勝于用明,明而無形跡可窺矣。無形跡可窺,方是火退,而火返本。但此火退、返本之道,亦逆道也。
逆者何逆?逆其所生之明于內(nèi),有明而不自用也。有明不用,非空空無為便能了事,其中有防危慮險之功,隨時收斂之道,要在于艱難不能自由處返來,若返于順,而不能返于逆,則火不歸元,明不入真,終必有傷,故明夷利于艱貞也。艱難守正,順時而退,明不受傷,丹元無滲漏之患,所謂“縱識殊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借修持力,毫發(fā)差殊不結(jié)丹”。
蓋以修丹之道,全要以火為準(zhǔn)則,少于火而丹不成,過于火而丹即傷,及丹已成,急須住火停輪,沐浴溫養(yǎng),守中抱一,深藏其明于無聲無臭之地,不使有一點火氣耳。
初九,在明夷之初,雖無傷之形,已有傷之幾,急須退火,以免其害。以象取之,如明夷于飛垂其翼;以人取之,如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垂翼之飛,不食而往,明于退而急退者。然主人有言者,退火乃圣胎凝結(jié)以后之事。圣胎凝結(jié),自有真火,不用假火,如愚如訥。人所嫌忌,有言毀謗,必不能免。然雖有毀有謗,外傷而內(nèi)不傷。此退火于未傷之前也。
六二,退火稍遲,而即見傷,如明夷于左股也。然柔順虛心,見傷即知。用壯馬急拯其不能早退之失,可不至于大傷其明,亦致吉之道。此退火于見傷之時也。
九三,剛明兼?zhèn)?,運天然真火,煅去人心之首惡,人心一去,邪火自化,如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也。但人心有識神居之,為歷劫輪回之種子,不易去之,若去太猛,反激邪火妄動。真人有傷,惟不可疾貞,漸次化之,人心終有消滅之時。此運真火而明不傷也。
六四,養(yǎng)明于幽深至密之處,如入于左腹矣。左腹之明,視之不見,不識不知,可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出有心而入無心,一切邪火,焉得而發(fā)之。此退假火而明不傷也。
六五,守中抱一,絕不用明,而明常存,所謂內(nèi)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如箕子之明夷,利在于貞也。利貞之明夷,外不足而內(nèi)有余。此養(yǎng)真火而明不傷也。
上六,不明火候,只知順用其明,不知逆退其明,是不明而反晦也。不明反晦,無益有損,自招其災(zāi),如初登于天而進明,后入于地而傷明,金丹得而復(fù)失,前功俱廢矣。此不知退火而明終傷也。
噫!養(yǎng)火即養(yǎng)明。退火即藏明,明藏于內(nèi),火返其真,虛靈不昧,期其神化,歸于無形無色而后已。但須要知得養(yǎng)明、退火之火候耳。若不知火候,不特不能養(yǎng)明,而且有以昧明,是亦明夷而已,何能濟事乎!
上巽下離(家人卦第三十七)
家人:利女貞。
初九,閑有家,悔亡。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家人者,家中有人,治內(nèi)之道。卦德上巽入、下離明。明則可以巽行其道,巽則能以漸通其明,巽明相需,如以風(fēng)吹火,火隨風(fēng)生。有治家之道,故謂家人。此煉己持心、回光返照之卦,承上晉卦而來。晉者,明由順生,進火用明之功。進火用明,須先明內(nèi),明內(nèi)者煉己也。煉己者,煉我家之陰耳。我家之陰為何陰?人心是也。人身精、神、魂、魄、意,皆屬陰,聽命于人心,人心靜而五者皆靜,人心動而五者皆動,煉己即煉此人心耳。煉去人心,道心自現(xiàn),道心現(xiàn)而心明,則精、神、魂、魄、意,皆化而為護法神矣。
人之身,如家也。人之精、神、魂、魄、意,如一家之人也。煉人心而生道心,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各伺其事,喜、怒、哀、樂,皆和而中節(jié),如一家治也。取象利女貞,女以守貞為貴,煉己如女之守貞不字,則我家之真陰現(xiàn)象。真陰現(xiàn)象,則心虛靈不昧,外物不得而入,可以循序漸進,以求他家之陽,無有不利者。卦體二虛于下,五實于上。虛心即能以實腹,利女貞,正所以致虛守靜,以為成家立業(yè)計耳。故修道者,戒慎恐懼,于不睹不聞之內(nèi),不使有一毫陰氣潛藏于方寸之中也。
初九,在家人之初,剛于煉己,如閑有家也。有己即能防閑克制,方寸之中,空空洞洞,內(nèi)念不生,外物不入,本有悔而悔可亡。此煉已于有己之初者也。
六二,柔而中正,返觀內(nèi)照,心清意靜,不專遂于外,而謹慎于內(nèi),以靜制動,以一御紛,外物不納,客氣難入,如婦人在中饋而居貞,未有不得吉者。此煉己而用柔道者也。
九三,煉己功勤,雜念不生,如家人嗃嗃,悔厲驚懼,不敢為惡,自然得吉。否則有念不去,姑息養(yǎng)奸,恣情縱欲,如婦子嘻嘻,略無家法,焉能到得無己之時?如此修道,終不成道,取吝而已。此煉己當(dāng)用剛道者也。
六四,以柔求剛,借剛濟柔,不即不離,漸次導(dǎo)引。虛心即能實腹,富有日新,方且積法財、聚天寶,其吉之大,不僅無己而已。此煉己柔而用剛者也。
九五,陽剛得中,心正而身修,如王者假家施治,而天下自平,其吉出于自然,非有勉強,何憂恤之有?此煉己而剛?cè)崛缫徽咭病?
上九,剛而居于巽體之上,可信其煉己有威如矣。煉己威如,嚴(yán)之于初,自能吉之于終,此煉己而有始有終者也。
子書云:煉己不熟,還丹不結(jié)。還丹頭一步功夫,先要煉己,煉己煉到無己時,虛室生白,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結(jié)而成黍米之珠,其光通天徹地,一切魍魎邪魔,焉得而近之,煉己之功豈小焉哉!
上離下兌(睽卦第三十八)
睽:小事吉。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fù),見惡人,無咎。
九二,遇主于巷,無咎。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上九,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睽者,彼此相違之義。卦德上離明、下兌悅,悅生于內(nèi),明用于外,悅非所悅,明非所明,悅明不當(dāng),故謂睽。此陰陽相隔,和緩調(diào)理之卦,承上明夷而來。明夷者,真明有昧之義。真明有昧,假明即出,識神用事,順其所欲,明于外而不明于內(nèi),性亂命搖,與道相隔,此睽之所由來也。然睽則睽矣。又有致合之道,特以明雖在外,若能虛其心,可以返明于內(nèi)。欲雖起內(nèi),若能實其腹,可以掃欲于外。明返欲掃,神定情忘,則陰陽隔礙潛通,睽者亦可以致合,故小事吉也。小事者,陰之事。人心用事已久,道心埋沒,大事已去,今欲致合,必先去人心而后生道心,道心復(fù)后,大事方吉。正在睽中,求其人心不壞,其事足矣。安敢望其大事之吉乎。試就小事吉者論之。
初九,在睽之初,道心方去,人心方來,若能剛而守正,不為人心所惑,道心自復(fù),有悔者可以悔亡,如喪馬勿逐自復(fù)也。
然必見惡人無咎者,惡人即人心,人心俱有五賊,足以敗道,不見人心,不知五賊作禍,見人心而順其所欲,漸次導(dǎo)引,五賊不得張狂,所以避害耳。此濟睽于方睽之時也。
九二,當(dāng)陰陽正睽之時,邪氣盛而正氣弱,道心未易相遇。然剛以柔用,從小道中進步,借人心生道心,如遇主于巷,本有咎者,即能無咎。此濟睽于正盛之時也。
六三,愚而自用,順其所欲,如輿曳而牛掣也。不悅于內(nèi)而悅于外,未得于彼,早失于己,如天頭而劓鼻也。如此之人,務(wù)外傷內(nèi),認假失真,到頭一著,窮無所歸,始悔自錯,故無初有終也。但不能悔于初,而悔于終,悔之無益。此不睽而自致其睽也。
九四,陽在陰中,道心為人心所陷,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孤陽無依,是睽孤也。然道心雖微,若能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交孚抱道之君子,彼此資益,人心日去,道心日增,久之人心化,道心存。陰陽混合,孤者可以不孤,有咎者可以無咎。此以尊交卑,能濟其睽也。
大五,柔順虛心,居二陽之中。既明其我家純陰,又明其他家有陽,虛人心而求道心,本有悔者,而悔可以亡矣。
夫道心者,人心之宗,厥取道心之宗,點化人心之假,如噬膚之易,以是往而行道,有何睽之咎乎?此以虛求實,能濟其睽也。
上九,處睽之極,道心埋沒已久,人不反顧,是睽孤也。道心埋沒,人心用事,習(xí)染成性,疑慮百出,如豕負涂,載鬼一車矣。若欲復(fù)道心,須先明人心,但明之貴于見之,見豕見鬼,實見的人心為害甚大。既能見得,即能明得,先不明而用心,如先張之弧也。后能明而復(fù)道心,如后說之弧也。無人心而不見道心,無道心而難知人心,借人心復(fù)道心。
人心雖罪之魁,亦功之首,匪寇而實婚媾也。人心既見,道心即復(fù),于是虛人心,振道心,往而濟睽,則陰陽和合,如遇其雨,洗去一切舊染之污,仍是當(dāng)年圓成無虧之物,其吉為何如乎。此睽終必合,乘時而濟睽也。
六爻俱有睽而致合之道,僅得免其陰陽不睽,而不能陰陽有濟,故彖曰:“小事吉。”然小事能吉,大事即能吉,睽終而合,陰陽相通,至此而求,大事未有不致吉者。修道者,可不先求其小事之吉乎。
上坎下艮(蹇卦第三十九)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初六,往蹇,來譽。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九三,往蹇,來反。
六四,往蹇,來連。
九五,大蹇,朋來。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