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座
住嘉禾濮鎮龍潭福善禪寺進院日佛眉和尚洎紳衿檀護設齋請升座。師揮拂子云。一生難避者此也。塵中作主者此也。有時丕振其風。人天不得不驚。有時一合其相。凡圣無欠無余。釋迦之為釋迦。非增也。木石之為木石。非滅也。敢欺含齒戴發之倫向他說心外法哉。臨濟之先照后用。先用后照。照用同時。照用不同時如璽之抽絲。如珠之走盤。然也此之照用原在諸人日用之中。賣水賣漿一不可少。臨濟慈悲太煞。故有落草之談。衲是他腳下兒孫。不得不合水和泥。應緣接物。非離人人之所長而立拂子之所長也。復揮拂子云是甚么。良久云。莫妄想。
開爐日升座云。龍潭吹滅紙燈。以光奪光。德山應時悟去。頭上安頭。參學高流急須著眼。東來則日自照。西來則月自明。南來則火燒不著。北來則水浸不沒。秪如不恁么來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即心即佛。謂侍者云記之。非心非佛亦云記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卓一下。謂侍者云記之不得也。鉤頭無路意在鉤頭。觸之者以光奪光。背之者斬頭求活要悟去么。復卓拄杖三下。
解制升座云。就路還家一語。諸方無不錯會。喝一喝云。此是家作么生。說僧還的道理。又喝一喝云。此是路作么生。說個就的趣向。山僧今日將南北東西一時塞卻。四維上下一并合卻。不愁汝不向黑漆話頭里東撞西撞。沒法沒法連喝兩喝云且在者里過活好。
因事升座云。諸佛之機隨類而彰。眾生之念因緣而起。念不停也無寂不動。機相副也靡感不通。以此而立。風之妄發無由。雨之不節自戒。眾生之念即是諸佛之機。諸佛之機即是眾生之念。本分生涯無日不全彰大用。驀拈拄杖卓兩卓云。試問方來煙水客。別峰何似妙高峰。
元旦升座云。不新而新是天使然。人能承之。伊誰之力。識得此力無日不新。無時不新。無剎那許不新也。除卻恭喜恭賀。新在什么處。且此恭喜恭賀。去年也恁么道。今年也恁么道。當知后年又后年亦不能不如此道也。人人何得以新。歸之分付知客。遇著日日新又日新的居士衲僧。先須問其著落方來相見。
眾信設普齋請升座。師云眾眼難瞞之事。各盡其力為。高此而有余。彼無不足。在圣而圣忘尊。在凡而凡不昧。以一方而至萬方一無障礙。以粒米而充塞十虛亦非是妄。天下衲子之跳不出原非分外用心。一鎮長者之樂為之。知有此事可功。要知此事落處么。良久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釋迦大悲升座。檀護設齋請法師舉拂子云。一主一賓一行一坐。總為閻浮顯茲自性宗通之三昧。成褫純一無雜之風規。戮力同心。正無了日。是以有口未嘗掛壁。嚼飯喂人有聲。未嘗坐斷消息。要通且道通個甚么消息。方契得雪山落伽二者千生百劫自度度人之一念耶。驀喚侍者云。香不可不燒水不可不換。
辭院檀護不允請升座。問發其發揚其揚事可商乎。師云直無避處。進云方成過量。師云河南也恁么道。河北也恁么道。進云眾口一詞和尚招得。師云直無避處。問身不自有真大慈悲師云直無避處。進云不是苦心人不知。師云如何是佛。僧罔測。師打云不是苦心人不知。乃云放閑不得也。有甚長處直須吐露。每煩長者之憤悱而后直行直用建立黃檗宗旨也。乃卓拄杖一下云。天高群象正。又卓一下云。海闊百川潮。不意云門之執乎與山僧無異。被他跳上天。起動帝釋護持迦謹。必欲人人鼻孔與佛無殊。但不知何日是好日。何時是好時耳。復卓一下云現鐘不打卻去煉銅。
嘉善張月珂同弟鏡儒令陶為母徐太君慶誕。并飯僧以酬尊嚴。愿請升座。問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一同之義乞師一舉。師云子啐母啄母啐子覺。進云痛癢相關無過此也。師云無痛癢時道取一句來。進云我常于此切。師云親到龍潭便打。居士問世尊實無眾生可度。和尚說法又將何為。師云天無白使人。士云信乎地不生無根之草。師云事事盡從叮囑而起。士便喝。師云若作喝會入地獄如箭。乃云以無量而言之天何能蓋。以此生而言之佛不能忘。用之則行。行乎此思之則切。切乎此于此而相傳。于此而蕃衍。佛能忘乎。天能蓋乎。惟其痛癢相關之倫能盡其量。生生不謬天地之根可同。萬物之體可一。子啐母啄也得母啄子覺也得。何難日日是好日。力廣其風不以音聲而求。不以色相而見。一一合轍各各無私。般若根苗自茲而茂。豎拄杖云。此是金剛不壞身。此是相傳之大事。承當得下。受用其間。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便下座。
佛誕日彌陀開光監院為徒祝發董衡山居士設齋請升座。問世尊一生正眼。彌陀承當得下么。師云誰不丈夫。進云小出大遇者多。師云豈是偶然。乃云王宮里添得一人。眼睛里添得一點慧命。自此而長看樣學樣者。豈不一生遐想。然非步步登高。此事如何扳仰。召眾云誰家屋里無此一人。誰人眼里無此一點。切莫錯過取笑諸方。
地藏誕日升座師云。慈威并濟。亦看孔著楔之一法也。救饑非飯不可。止亂非口舌可爭。乃從其心而為之境。則此掌上明珠。阿誰衣里無一顆兩顆照破肝膽助顯第一義哉。且道如何是第一義。師云不消山僧一唾。
說戒日竺隱至楞領程式儒屈開務兩居士設齋請升座。師拈香云對夫子而難言其道。可知絕百非而下腳。于心無愧不從人得。非青非黃非赤白色。有路可走。戒香定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吾無隱乎爾切莫實諸所無。護生須是殺。不知何處下手。以前為前者其錯在前。以后為后者其錯在后。故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知解宗徒難與共語。作家禪客自解唱酬。問喚作如意則觸。不喚作如意則背。畢竟喚作甚么。師云無你下口處便歸方丈。
元旦執事請升座。一僧出云歷劫彌新之事。不說不得也。師云大家可慶。進云所以張公吃酒李公盡醉。師云你原來則作舊日底商量。乃云機無可停之理。事有可新之機。一香拈出圓證百萬億門。諸佛光垂震動大千國土。然究其源總不出現前折旋俯仰轉位就功之大用也。堯天在望舜日重光。庭前柏樹勃然生色。若使趙州見之可能別有商量否。良久云究妙失宗者多。
退院師升座。云即心即佛無處插嘴。非心非佛其誰敢諱。一擊百雜碎。通身是三昧。驀卓拄杖云。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向甚處去也。即起身云。行住坐臥執一不可。
住京江賓覺荊山主設齋請升座。師卓拄杖云。諸佛覺性與諸人靈源不二。如水之在池而池。在沼而沼然也。故祖師曰。在眼曰見。在耳曰聞。世尊以之而拈花。達磨以之而面壁。分身布影。合轍同途。有心者令之使安。有口者令之使笑。徹其所當徹。證其所當證。天山師翁澈于前。風行草偃。冷泉老人證于后。日照天臨。山僧拄杖不得不見義勇為一上也。又卓三下云薦取薦取。
住余山竺隱院屠護法請升座。問曹溪水可以止渴。竺隱用之何如。師云正好泛舟。進云切莫驚他白浪。師云無端無端。進云滹沱一派孰為無人。師云放汝三十棒。乃云泉石中論心。不冷自冷。煙水間行腳。不深自深。不曾見一人不向口中進飯。不曾見一人不從沙里尋金。寒而衣渴而飲無地不然。安有寸步不離。一個影子而卒踏他不著。是誰之過歟事不獲已聊通一線。拍幾一下。云原來只在者里。下座。
住桐鄉寂照寺升座。師云境是圓通境。門是般若門。證。龜已成鱉。無路可藏身。卓拄杖。云是什么。又卓一下。云莫妄想。于此而思。思無不妙。于此而用。用無不周。一人如此萬人亦如此。萬萬人亦如此。貴者如此。賤者亦如此。臚馬畜生亦如此。佛如此祖如此。臨濟德山亦如此。開兄慧侄亦如此。男如此女如此。士農工商亦如此。如此之法無不平等。豈用安排。伏望眾慈各各體悉。復卓拄杖。云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天王開光升座。師舉龍潭問天王悟曰。如何是從上相承底事。王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潭曰者個眼目幾人具得。王曰淺草易為長蘆。師云一目便見淺草長蘆。若作從上相承事商量。終是泥中洗土磈。莫怪天王怒目嗔也。若人明得山僧來處。許汝具一只眼。驀顧左右。云咦。便下座。
成學同步貞甫供祖衣請升座。問達磨西來意旨如何。師云念念如生鐵。進云逢人出也無。師云急急如火。進云謝師答話。師云可惜許。乃云西來大意我國豈無不得。地一聲十有八九夢夢不了。迦文老子刻刻在心。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有泥拖泥。有水帶水。徹底掀翻而后已。然不得飲光之一笑。者頂袈裟終無著落。卓拄杖云。且與諸人作個證據。使他一僧一俗永同一質紹繼先宗。便下座。
師退院升座云。要明向上一竅。吞饑忍餓。不辭披荊履棘無怨。露柱有長即與之論長。簸箕可用即與之為用。誰知磨盡碌磚。并無一個半個。不如與孤云野鶴同一去就。雖不敢當識時務者而為俊杰。亦自適一道也放過可乎。便行。
住福壽寺紳衿文學護為師慶誕設齋請升座。問擊大法鼓。演大法義。鼓已聞矣。其義何在。師云。僧謂傍僧曰。是男是女。師云。問如何生生之義。師云長江水上波。進云何人知此意。師云拄杖是同條。乃云前一龍吟霧起。后一虎嘯風生。他人住處我亦住。他人行處我亦行。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欲暢本懷驀卓拄杖云問取者個。
諸山耆英設齋請升座。問趙州道蘇州有常州有意旨如何。師云通身是遍身是。進云請師拈出。師云明年更有新條在。進云恩大難酬。師云惱亂春風卒未休。居士問未出母胎度人已畢。今朝登座更為何人。師云擔雪填井。士云得不太勞。師云辜負此生不得。士云百世可師。師云增人慚愧作么。問迦文忍俊不禁所為何事。師云伸縮由我。進云入門即得出門未在。師云當初只道茆長短。今日方知地不平。乃舉拄杖云。者是金剛王寶劍。括垢磨光少他不得。然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老師。不但用之不得。亦不易知其來處也。復舉拄杖云。者里見得澈百草頭上立辨根源。日用之中終無可諱。山僧雖不敢觸。然亦未嘗背之也。卓一下云是誰欠少。
懺圓日眾職事設齋請升座。問青青翠竹郁郁黃花是法身非法身。師云疑則別參。進云如何是接物利生句。師云口渴吃茶肚饑吃飯。乃云一生受屈。日日可憐。更有一物挨賣不值一錢。擲拄杖下座。
小參
程爾房居士請小參。師云成則一切成。一莖草上瓊樓興。住則一切住蟭螟眼里恒沙聚。壞則一切壞打破虛空無掛礙。空則一切空兩手捉住毗嵐風。驀豎拂子云。秪如者個還落成住壞空么。于此見得功歸有據。其或不然。徐行踏斷流水聲。縱觀寫出飛禽跡。
解制小參。師云衲僧本分。事事尋常。足冷與他襪著。過水必藉浮梁。知其牛也只為見角。知其火也只為見煙。會得個中意一鏃破三關。朝參不足暮參繼之。晝三不足夜三繼之。顧拄杖云。不愁者條拄杖不光騰萬丈也。卓一下云何如。又卓一下云可惜。良久云。途路得力者。豈不痛癢相關。
示眾
結夏云眾赤肉團上覿體孤危。威音那邊常光壁立。即今綠柳鶯啼聲聲活句。紅塵馬躍處處生機。直得句里藏鋒佛祖乞命。機前奪彩衲子承恩。驀拄杖云萬象與汝同參。乾坤與汝立命。一道坦然萬機歷落。其或未然不妨與汝別通消息。遂擲下拄杖云棒頭有眼明如日。要識真金火里看。
示眾佛祖妙道覿體無違。向上提持絲發不露。然則事無一向宗有通途。按下云頭與物自在。于鬧浩浩處施大法藥。靜悄悄處接大根器。不見達磨九年面壁二祖立雪斷臂。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磨曰將心來與汝安。曰覓心了不可得。磨曰與汝安心竟。驀豎拂子召眾云。還知二老落處么。若向者里薦得。便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自然識情轉換不得風塵搖撼。不得方契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截單提究本明宗。恁么薦去。機回句里無私句轉機前無路。踏著本地風光。不動纖毫聲色。須是個中人。方知個中事。敢問諸仁只如達磨未面壁。二祖未斷臂。二老向甚處相見。復召大眾喝一喝云。面目現在。
機緣
問世尊初生便道唯我獨尊。和尚生時道個甚么。師云再哭哭不住。僧喝。師云亂叫喚作么。
問如何是福善境。師云河小船多。曰如何是境中人。師云身短面黑。僧喝。師打云不曾虧著你。
問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思思相繼是什么面目。僧曰學人不會。師曰用會作么。
師入堂以竹篦擲地云是甚么。眾無語。師云喚著則觸不喚著則背眾又無語師云誰知山僧被者伙漢勘破。
僧呈頌師便問如何是九九還歸八十一。僧云若不入水爭見長人。師曰失卻七置之不問。拈得一意又若何。僧便喝。師曰拈得一失卻七也。
師赴齋次。見一居士家供三教圣人圖。乃問三大老終日商量甚事。院主云誠難啟口。師曰承虛接響作么。院曰明破即不堪。師打一摑云莫累別人。
師在園中刈草。一居士在籬外畫一圓相。師曰是則是猶隔籬在。士便冒雨而去。師曰是則是猶涉程途在。
問去年鷺鷥吞卻鴨。今年銀碗里盛雪。迦文老子睹明星更見個甚么奇特。聲未絕。師便打。
拈頌
龐居士到藥山。山命十禪客相送。至門首士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在別處。有全禪客曰落在甚處。士遂與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士曰恁么稱禪客閻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士又掌曰。眼見如盲口說如啞。雪竇別云初問處但握雪團便打。師云雪竇雖有定亂之謀。且無出身之路。所以用盡腕力亦救全禪不得。若悟上座當時見龐公道好雪片片不落別處。便云眼見如盲口說如啞。看他作么生合煞。
頌云。
龐公驀地轉全機。劈面還他早已遲。眼里明明難辨的。謾云春色在梅枝。
洞山與泰首座冬節吃果子次。乃問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且道過在甚么處。泰曰過在動用中。山喚侍者掇退果桌。師云此話也甚奇怪。若不是洞山老人拋出者果子。爭見得泰首座吞得吐不得。諸人還會么。若也會得泰首座與汝同參。若也不會洞山在汝腳下。
有一物。靡背向。晝夜機輪未足酬。乾坤歷落誰為量。洞山收。首座放。誰云白發三千丈。
大愚一日辭歸宗。宗問甚處去。愚曰諸方學五味禪去。宗曰諸方有五味禪。我者里只有一味禪。愚便問如何是一味禪。宗便打。愚忽然大悟。曰嗄我會也。宗曰道道。愚擬開口宗又打趁出。愚后到黃檗舉前話。檗上堂曰馬大師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著個個屙漉漉地。秪有歸宗較些子。師曰吹毛劍下翻身全明殺活涂毒聲中吐氣險出驚群雖見父子機酬爭免不慈不孝。喝一喝。
放五拈一虎口奪餐。破二作三衲僧罔測。還拳肋下辨端倪。白棒風前還壁立。誰壁立。只道明明者個賊。
大慧以產難緣請益湛堂。堂曰正爬著我癢處。者話是金矢法。不會如金。會得如矢。慧曰豈無方便。堂曰我有個方便。只是你鏟地不會。慧曰望和尚慈悲。堂曰殃崛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問世尊未到佛座下。他家生下兒子時如何。佛言我從圣賢劫來。未曾殺生。殃屈持此語。未到他家已生下兒子時如何。慧當時理會不得。后因閱華嚴經至第八地打失布袋。
白晝雷轟行人失計。一簾梅霖滿目蒼翠。洽香海之騰波。失布袋之風厲。屈屈金矢何如者關捩。
風穴在郢州衙內上堂云。祖師心印狀如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時有盧陂長老出問。某甲有鐵牛之機。請師不搭印。穴云慣釣鯨鯢澄巨浸。卻嗟蛙步輾泥沙。陂佇思。穴喝云長老何不進語。陂擬議。穴打一拂子云。還記得話頭么。試舉看。陂擬開口。穴又打一拂子。牧主云信知佛法與王法一般。穴云見個甚么道理。牧主云當斷不斷返招其亂。穴便下座。
釣鯨鯢跨鐵牛。尋蹄角入泥泄。紅旗影動。白鏃橫抽。不把大功歸牧主。爭能頭尾一時收。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曰我在青州作領布衫重七斤。
脫下青衫六不收。風高月冷兩悠悠。破沙盆底為宗眼。盡見森羅笑點頭。
臨濟上堂曰。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禪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擬議。濟托開云。無位真人是甚么乾矢橛。便歸方丈。
有位無位成群作隊。擇乳鵝王素非鴨類。如矢如金莫輕莫忽。攔胸把住云。三十烏藤少伊不得。
巖頭云。吾教意。猶如涂毒鼓。擊一聲遠近聞者皆喪。
莫言涂毒聞皆喪。活處難將死處夸。堪笑亞身行正令。小嚴無計轉生涯。
高峰參無夢無想主人公。被同參推下枕子大悟曰。大似四州見大圣。遠客還故鄉。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陽春一度兩重花。淡白深紅色更奢。無限騷人徒自詠。誰知眼里有泥沙。
嘉興大藏經鶴峰禪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