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證治總論
產后病苦雜亂。金匱中著產后三病。最為簡括。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難。
悉令神痰并坐沖胃。則嘔惡飽悶。腹滿脹痛。失笑散平胃散治之。若腹脹而兼嘔逆者。因敗血已化為水。
在者務故癥之之癥后有表多致似外確有和之尤進即情多。
重矣。
產者。
跌撲損恐瘀平素體宜暖。
連進生
產后證治總論
生化湯
當歸(八錢) 川芎(四錢) 桃仁(十三粒) 姜炭(五分) 炙甘草(五分)用水三鐘。煎至八分。加無灰陳酒三四匙。沖入而服。須產后二個時辰內服之。可免變幻。
產后證治總論
如圣散
治胞衣不下。肘萆麻肉(二錢) 雄黃(二錢)共研成膏。涂母足心。胞衣即下。一下即宜洗去為要。
產后證治總論
益母丸
治胞衣不下。以益母草一味連根葉花于當風處陰干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化湯沖服。
產后證治總論
承氣生化湯
(自制)治產后胃燥亡津液。大便結閉。
制軍(三錢) 川芎(三錢) 全當歸(六錢) 桃仁泥(二錢) 炮姜(五分) 炙甘草(五分)水煎。加酒三匙沖。
產后證治總論
桂枝生化湯
(自制)治產后汗多。口噤切牙。角弓反張。名曰痙病。因血虛風。生故也。
桂枝(六分) 白芍(酒炒一錢) 川芎(三錢) 當歸(五錢) 桃仁泥(二錢) 炮姜(五分) 炙草(三錢)加酒三匙沖。
產后證治總論
柴胡生化湯
(自制)治產后郁冒寒多。復汗。身熱。
柴胡(酒炒一錢)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桃仁(十三粒)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水煎。加酒半盞沖服。
產后證治總論
清心生化湯
(自制)治敗血沖心。
生蒲黃(四分) 炒蒲黃(四分) 琥珀(一錢)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桃仁(十粒) 炮姜(一合) 加蘇木(五分) 降
產后證治總論
平胃生化湯
(自制)治敗血沖胃。
醋炒大黃(三錢) 濃樸(一錢)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桃仁(十粒) 黑料豆(一合) 炮分)水煎。加酒五匙沖。
產后證治總論
救肺生化湯
(自制)治敗血沖肺。
白蛤殼(五錢) 桃仁(十三粒) 川芎(二錢) 當歸(三錢)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琥(四分)水煎。加酒半盞沖。又童便一盞沖。
產后證治總論
花蕊石散
花蕊石(四兩) 硫黃(一兩)研細。泥封 赤。每服一錢。童便調下。然此方太峻。慎勿輕用。
產后證治總論
琥珀黑龍丹
當歸 五靈脂 川芎 良姜 熟地(各二兩)上藥。銼碎入砂鍋內。用紙筋鹽泥固濟。火 過百草霜(一兩)硫黃乳香(制去油各一錢)琥珀姜。
自
產后證治總論
失笑散
(見厥癥)
產后證治總論
人參蘇木湯
人參(二錢) 蘇木(一錢五分)水煎。加陳酒三匙沖入。
產后證治總論
平胃散
蒼術(一錢) 濃樸(二錢) 陳皮(一錢) 炙甘草(五分)水煎服。
產后證治總論
下瘀血湯
大黃(一兩) 桃仁(二十粒) 蟲(十五枚去足熬)上藥三味。研末煉蜜。分作四丸。以酒一升煮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產后證治總論
黃湯
(自制見血崩癥)治先產后崩。先崩后產。皆效。
產后瘧疾痢疾
產后患瘧。其人必肝陽素盛。血衰氣旺者居多。或胎前曾有發熱等癥。至產后邪正交渾而恐邪大忌亦宜已危不慎
產后瘧疾痢疾
柴胡生化湯(見前證治門)
治產后瘧痢在十四朝以內者。如嘔者。加川連(八分)吳茱萸(六枝(七分)赤芍(一錢)○熱多。加枳殼(一錢)知母(一錢炒)○如十四日之外。
惡露必凈。加黨參一二錢不妨。
產后瘧疾痢疾
治痢生化湯
(自制)○治痢在產后七日前后者。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炮姜(五分) 炙甘草(五分) 桃仁(十粒) 琥珀(八分) 濃樸(○如赤痢。加紅花(八分酒炒)○如白痢。加茯苓(三錢)肉桂末(三分沖)制香附(○如赤白兼者。本方去川椒。山楂肉。加制香附(二錢)藿梗(二錢)姜半夏(一錢五錢)肉果霜(六分)切忌攻補寒涼等法為當。
產后時邪風寒暑濕燥火證治
產后七日內患時邪。壯熱。口渴或身痛。或頭痛。或咽痛。宜與產后郁冒例治。甚則四肢厥神不瘀血分。
治以咸寒治之。不
產后時邪風寒暑濕燥火證治
三合湯
(方見瘟疫正治)此方本小柴胡。小清涼。生化湯。三方加減。合而為一。
產后時邪風寒暑濕燥火證治
六和生化湯
(自制)治產后六淫外侵。隨癥斟酌加減。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炮姜(四分) 炙甘草(五分) 桃仁(十粒) 茯苓(三錢)砂仁水煎服。○如頭痛發熱。項強身疼。脈浮而緊為傷寒。不宜與麻黃發表。宜加羌活防風薄荷錢)桑白錢)酒炒知滑石(二錢)錢五分)川以生在無不應手取效。所以類傷寒與類中風二癥。均不具贅。恐辨癥一多。立法致亂。非徒無益。
反增害矣。
產后霍亂
霍亂者。揮霍發亂也。四肢厥逆。吐瀉并作。腹痛異常。較常人霍亂為更甚。因七日內瘀血何中十
產后霍亂
理中生化湯
(自制)治霍亂吐瀉并作。
炮姜(一錢) 東洋參(炒五分) 蒼術(八分) 川芎(二錢) 桃仁泥(二錢) 當歸炭(四錢)分)水煎服。如口渴加葛根(一錢)如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加醋炒制軍(四錢)如轉筋而四肢抽掣
產后血暈
凡分娩之后。眼花暈眩。不自知覺。一時暈厥。肢冷如冰。其因有三。一因產母體氣虛弱。
厥者升矣更用而俾產
產后自汗盜汗
自汗者。陽虛也。盜汗者。陰虛也。若不急為止之。恐有脫陰脫陽之變。經云。脫陽者見鬼效矣
產后自汗盜汗
衛陽生化湯
(自制)炙黃 (三錢) 蜜炙桂枝(七分) 生左牡蠣(五錢)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桃仁(十五
產后自汗盜汗
保陰生化湯
(自制)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桃仁(十粒)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 豆皮(五錢) 清炙
產后咳嗽
產后咳嗽在旬日內外。雖感冒風寒。鼻塞聲重。亦當以治血分為主。有外邪以末治之。
自無久咳之累。若以清邪為先。治瘀為后。必致瘀血久留。延成勞怯之癥。宜四物湯為主。
清邪佐之。余以肅肺生化湯主之。
產后咳嗽
肅肺生化湯
治七日內咳嗽者。
炒焦生地(五錢)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桃仁(一錢) 炮姜(五分) 炙甘草(五分) 橘白蜜三匙。姜汁一匙。沖入。
產后咳嗽
加減四物湯
治十日外咳嗽者。
炒生地(四錢) 川芎(二錢) 當歸(三錢) 赤芍(二錢) 知母(一錢炒) 川貝(一錢) 桔
產后咳嗽
紫菀湯
治久咳不已。有瘀者不宜。無瘀者宜之。
紫菀(二錢炒) 知母(一錢炒) 川貝(二錢)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五味子(七粒) 炒
產后泄瀉
泄瀉因脾胃虛弱。土不勝水。木旺侮土。停滯不運。各能致瀉。更有血瘀不凈。因郁因憂。
溫余
產后泄瀉
調元益胃飲子
(自制)川芎炭(一錢) 當歸(三錢炒) 炮姜(一錢) 淡附子(二錢) 蒼術炭(八分) 清炙蓍(三錢)茺蔚子(三錢水煎。和陳酒半盞。徐徐服下。每日一劑。分作五六次而服可也。○如脫肛者。加炙粟殼(尖檳榔(二錢錢炒)
產后帶下
帶下因奇脈不固。脾中之精氣。不輸于肺而注于下。為帶下。或因去血過多。血化為帶。
古漏余每以自制斷下丸治之。靡不應手而愈。
產后帶下
斷下丸
(方見調經門)
產后腹脹
(附腫癥)產后腹脹。因胎前元氣虛弱。多索湯飲。或素有茶濕之人。至產后誤服破氣傷氣之藥。
或惡切勿消矣腫癥足。
產后腹脹
四七益氣湯
(自制)治產后腹滿而脹。兼治腫癥。
姜半夏(一錢五分) 濃樸(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蘇葉(一錢) 人參(隨虛實酌用)當歸加雞內金(一具)或挾食傷。加麥芽(三錢)神曲(二錢)○挾瘀。加蓬術香附(各一錢)○挾濕。
紫蘇(一錢)
產后腹脹
加減金匱腎氣丸
治產后腫脹腹滿。服益氣化瘀不效者。宜加減用之。
炒熟地(四錢) 粉丹皮(四錢) 澤瀉(三錢) 茯苓(三錢) 山藥(二錢) 淡附片(二錢)安
產后腹脹
琥珀茯苓丸
(自制)治產后腹脹暴腫諸癥。
琥珀(五錢) 浙茯苓(二兩) 豬苓(五錢) 木瓜(五錢) 牛膝梢(三錢) 粉丹皮(三錢)澤(四錢炒)三錢) 麥芽(上藥十五味。共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日一服。開水沖化。或以水一碗煎服亦可。
七癥
產后心腹痛腰痛身痛頭痛小腹痛諸癥
產后諸痛。皆為血虛。否則血瘀。此明虛實之辨。有瘀為實。無瘀為虛。遍身疼痛難忍者。
為太陽痛者。
血瘀也腰痛屬故腰痛古賢先以簡括于后。
產后心腹痛腰痛身痛頭痛小腹痛諸癥
拈痛散
(自制)治心腹痛頭痛。
丹參(三錢) 赤小豆(二錢杵) 東洋參(五分) 煨天麻(一錢) 降香(五分) 當歸(三錢)水煎服。
產后心腹痛腰痛身痛頭痛小腹痛諸癥
非風湯
(自制)治產后遍身肢節疼痛。
桑寄生(三錢) 當歸(三錢) 赤芍(一錢) 川芎(二錢) 生炙綿黃 (各二錢)桂枝(六分水煎。沖入陳酒一盞。
產后心腹痛腰痛身痛頭痛小腹痛諸癥
祛痛湯
(自制)治腰痛。小腹痛。不論虛實皆治。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天仙藤(一錢) 杜仲(三錢炒) 川斷(二錢) 生沙苑子(三錢)水煎。入酒少許沖。○如小腹痛甚者。必瘀多。加青皮(一錢炒)桃仁(一錢)韭白一握。
水煎
陰門腫痛
婦人初胎而產。每多心慌慮亂。皮膚筋骨。未易驟疏。加以不耐痛苦。用力太過。致陰門兩錢。
陰門腫痛
佛手散
(即芎歸湯)川芎(四錢) 當歸(八錢) 水煎。加酒一杯沖服。
乳汁不通
乳者。血上行而化也。故有乳然后可以育子。其不通者有二。一由婦人氣血素虛。肝氣獨旺治之
乳汁不通
四物白通湯
(自制)生地(四錢)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三錢) 赤芍(二錢) 白芷(一錢) 生香附(二錢)加蔥管三莖。水酒各半煎服。或加通草(三錢)
乳汁不通
化乳湯
(自制)生炙綿蓍(各四錢) 當歸(四錢) 川芎(一錢) 通草(二錢) 白芷(五分) 柴胡(四分)水煎服。
產后陰挺
(陰中下物數條)產后陰中下精肉一塊。形如雞冠約長出寸許。甚至及尺。名曰陰挺。系產時努力太過。
氣虛陷所又虛下后者。
產后陰挺
補中益氣湯
(見調經門)
產后陰挺
逍遙散
(見調經門)二方統治陰陽下脫之癥。
產后陰挺
升蓍益陰煎
(自制)治新產后陰中下物之癥。
炒焦升麻(四分)炙黃 (三錢) 桃仁(十粒) 夏枯草(三錢) 炮姜(五分) 川芎(二錢)全加淡菜(二十粒)水煎。
產后陰挺
熏洗法
用白礬(一錢)防風(三錢)艾葉(二錢)五倍子(四錢)忍冬藤(五錢) 煎湯熏洗。
勿使
乳懸
(一名乳卸治法與胎前不同)產后瘀血上攻。忽然兩乳頭拖出。墜下尺許。甚則過于臍下。痛不可忍。名曰乳懸。因平時手指矣。
乳懸
逍遙散
(見調經門)
乳懸
芎歸湯
(方見陰門腫痛)
乳懸
熏藥方
用白蘞防風羌活三味(各五錢)燒煙熏乳。使煙氣熏著收上為度。或用萆麻子四十九麝香五厘研爛。涂婦人頭頂心。收上后即當洗去為要。
產后流注
流注即惡露流入腰腎關節。肩背手足等處。或漫腫。或結塊。即用熨法以散其腫塊。內服調
產后流注
熨法
用生蔥一握。連根葉搗作餅子。貼于患處。加濃布三四層蓋之。以火斗熨之。立散。
產后流注
調元散瘀湯(自制)
黨參(三錢) 生炙黃 (各三錢)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乳香(八分制去油) 沒藥(八水煎。作四分而服。
乳癰乳巖
乳癰乃乳房腫硬。乳管閉塞不通。數日之外必 腫作膿。初起必寒熱往來。病在足少陽足陽肝湯也。
痛不有逍遙
乳癰乳巖
芎歸疏肝湯
(自制)并治乳癰乳巖。凡胎前不宜。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制香附(二錢) 炒青皮(一錢) 王不留行(三錢) 延胡(三錢)枯草(二錢)加路路通四個。枇杷葉五片。去毛。水煎。入酒少許沖。
乳癰乳巖
逍遙散
(見調經門)治乳巖初起。并治乳癰已愈。
乳癰乳巖
歸脾湯
(見心經癥)治乳巖初起。
乳癰乳巖
香附餅
并治乳癰乳巖初起者。
香附(一兩) 麝香(二分)共研細末。另用蒲公英二兩。酒煎去渣。以酒調藥末。乘熱敷于患處可也。
乳癰乳巖
保嬰八法
一 凡小兒月內。宜常常顧著。忌飲冷乳及水。忌火炙衣被。須常帶三分饑寒為要。
一 哺乳法食后不得與奶。奶后切勿與食。免成瘕積之害。
一 初生小兒。尚未開乳。宜先用制軍川連炙甘草各一錢。泡茶頻頻與服。然后進乳。
一 小兒牙床有白點。名曰米牙。用細銀針刺破。以桑樹汁漿涂之。
一 小兒牙床堅硬。不能吮乳。名曰牙板。亦須針破。以桑樹汁涂之。
一 小兒喉間腫突。名頂珠。須以手指醮冰片捺之。其核即下。
一 小兒臍風。凡兒斷臍帶后。宜用濃布裹護。若不慎水濕。因浴而受之。或因兒尿繃未換風方全焙一 小兒出胎。須用滾湯俟溫而洗。勿雜生水。恐水氣入臍。待洗凈后方斷臍帶。斷臍帶。
將口為害而傷臟矣千金論云。須令足跗上為度。即云小兒自己足底之長為度可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