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曰:妊娠受胎,七日一變。墮胎在三、五、七月者多;在二、四、六月者少。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皆屬臟,臟為陰,陰常不足,故多墮耳!如在三月墮者,后孕至三月仍墮,以心脈受傷也,先須調心。五月、七月墮者亦然。唯一月墮者,人不知也。一月屬肝,怒則多墮;洗下體,竅開亦墮。一次即墮,肝脈受傷,下次仍墮。今之無子者,大半是一月墮者,非盡不受胎也。故凡初交后,最宜將息,勿復交接以擾子宮,勿令勞怒、勿舉重、勿洗浴,又多服養肝平氣藥,則胎固矣。
丹溪曰:陽施陰化,胎孕以成。血氣虛損,不足榮養其胎,則自墮。譬如枝枯則果落,藤萎則花墮。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動胎。正如風撼其樹,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子臟而墮,未得病情者也。有孕婦至三四月必墮,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知血少也。止補中氣,使血自榮。以白術濃煎,下黃芩末,數十劑而安。因思胎墮于內,熱而虛者為多。曰熱、曰虛,當分輕重。蓋孕至三月,上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黃芩、熟艾、阿膠,何謂安胎妙藥耶?方約之曰:婦人有娠則礙脾,運化遲而生濕、濕生熱。丹溪用黃芩、白術為安胎圣藥。蓋白術健脾燥濕,黃芩清熱故也。但妊娠賴血養胎,方內四物去川芎,佐之為尤備耳!張飛疇曰:古人用條芩安胎,惟形瘦血熱,營行過疾,胎常上逼者相宜。若形盛氣衰,胎常下墜者,非人參舉之不安;形實氣盛,胎常不運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虛火旺,腹常急痛者,非歸、芍養之不安;體肥痰盛,嘔逆眩暈者,非二陳豁之不安。此皆治母氣之偏勝也。若有外邪,仍宜表散;伏邪時氣,尤宜急下,惟忌芒硝,切不可犯。
王孟英按:條芩但宜于血熱之體。若血虛有火者,余以竹茹、桑葉、絲瓜絡為君,隨證輔以他藥,極有效。蓋三物皆養血清熱而熄內風。物之堅,莫如竹皮。《禮》云:如竹箭之有筠是也。皮肉緊貼,亦莫如竹,故竹雖蓯而皮肉不相離,實為諸血證之要藥。觀塞舟不漏可知矣。桑葉,蠶食之以成絲;絲瓜絡筋膜聯系,質韌子堅,具包羅維系之形。且皆色青入肝,肝虛而胎系不牢者,勝于四物、阿膠多矣。惜未有發明之者!王海藏曰:安胎之法有二:如母病以致動胎者,但療母則胎自安;若胎有觸動以致母病者,安胎則母自愈。
丹溪云:有婦經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墮。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氣實,此相火太盛,不能生氣化胎,反食氣傷精故也。
丹溪又曰:有婦經住三月后,尺脈或澀或微弱,其婦卻無病,知是子宮真氣不全,故陽不施,陰不化,精血雖凝,終不成形,或產血塊,或產血泡也。惟脈洪盛者不墮。
第二十八節·胎動不安
血虛火盛,其婦必形瘦色黑。其胎常上逼者,宜條芩、阿膠。
徐藹輝曰:前張飛疇說,謂形瘦血熱宜條芩,血虛火旺宜歸、芍,此似將上二條并為一治,想須在胎上逼與腹急痛上分別,未知是否!存參。
氣虛婦體肥白,胎常下墜,宜人參。
徐藹輝曰:體肥白是氣虛證據,宜與張說參看。又思體肥白者,未必皆氣虛,必肥白而胎下墜,方是形盛氣衰也。須辨。存參。
王孟英按:審屬氣虛欲墮者,補中益氣法甚妙。
形氣盛,胎常不運者,宜香、砂。
痰氣阻滯,體肥,嘔逆眩暈者,宜二陳。
怒氣傷肝,加味逍遙散。
毒藥動胎,白扁豆二兩,生去皮末,新汲水下。
沈堯封曰:已見“厥逆門”,須合參以辨其證。
交接動胎,其證多嘔。《產寶百問方》飲竹瀝一升有驗。人參尤妙。
筑磕著胎,惡露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絕,用神妙佛手散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損胎立便逐下。即芎歸湯治傷胎,多神效。
胎動下血不絕欲死,《本草綱目》用蜜蜂蠟,如雞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服,立瘥。馮云:神效。蠟淡而性澀,入陽明故也。
王孟英按:懷妊臨月,并無傷動,驟然血下不止,腹無痛苦者,名海底漏。亟投大劑參、 ,十不能救其一二。此由元氣大虛,沖脈不攝,而營脫于下也。
王叔和曰:胎病不動,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盆者則男;如肘頸參差起者女也。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第二十九節·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
《圣濟總錄》云:胞衣不下,急于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蓋胎兒未下,子與母氣,通其呼吸。若子死腹中,胞臟氣寒,胎血凝冱,氣升不降。古方多用行血、順氣藥,及硝石、水銀、 砂之類。然胎已死,軀形已冷,血凝氣聚,復以至寒之藥下之,不惟無益,而害母命也多矣。古人用藥,深于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藥寒溫、各從其宜。如娠婦胎漏,血盡子死者;有墜墮顛撲,內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湯進三服,使胞臟溫暖,凝血流動。蓋以附子能破寒氣墮胎故也。若因傷寒熱證、溫瘧之類,胎受熱毒而死,留于胞中不下者。古人慮其胎受熱毒,勢必脹大難出,故用樸硝、水銀、砂之類,不惟使胎不脹,且能使胎化爛,副以行血順氣之藥,使胎即下也。
熱病胎死腹中,新汲水濃煮紅花汁,和童便熱飲,立效。(見《本章經疏》)妊病去胎,大麥芽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見《千金方》)齊仲甫曰:墮胎后血出不止:一則因熱而行;一則氣虛不能斂。瀉血多者,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墮胎,血結不出,搶上攻心,煩悶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漓不止,是沖任氣虛,不能約制故也,宜膠艾湯加伏龍肝散。
王孟英按:有無故墮胎而惡露全無者,此血虛不能榮養,如果之未熟而落。血既素虧,不可拘常例而再妄行其瘀也。
問:何以知胎死?曰: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子活母死;面舌俱青,子母俱死。死胎墜脹瘀痛,亦與常產不同。
王孟英按:吳鞠通云:死胎不下,不可拘執成方而悉用通法。催生亦然。當求其不下之故,參以臨時所現之脈證若何,補偏救弊,而胎自下也。余謂諸病皆爾,不特下死胎也。又《寓意草》有用瀉白散加芩、桔以下死胎之案。可見人無一定之病,病非一法可治,藥無一定之用,隨機應變,貴乎用得其當也。
王孟英按:許裕卿診邵涵貞室,娠十七月不產,不敢執意憑脈,問諸情況,果孕非病,但云孕五月以后不動,心竊訝之。為主丹參一味,今日服七錢。兩旬胎下,已死而枯。其胎之死,料在五月不動時。經年在腹不腐而枯,如果實在樹,敗者必腐,但亦有不腐者,則枯胎之理可推也。余謂此由結胎之后,生氣不旺,未能長養,萎于胞中,又名僵胎。亦有不足月而自下者,并有不能破胞而自落者,余見過數人矣。若胎已長成,則豈能死于腹中而不為大患,至年余而始下哉?惜許君言之未詳也。丹參長于行血,專用能下死胎,凡胎前皆宜慎用。世人謂其功兼四物,以之安胎,因而反速其墮,而人不知之,余見亦多矣。
第三十節·妊娠藥忌
王孟英按:凡大毒、大熱及破血、開竅、重墜、利水之藥,皆為妊娠所忌。《便產須知》歌曰: ( 青,即青娘子)斑(蝥)水蛭與虻蟲,烏頭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銀暨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三)棱莪(術)赭石芫花麝(香),大戟蛇蛻黃雌雄,砒石硝黃(硝兼火硝、芒硝、牙硝。黃是大黃)牡丹桂,槐花(子同此。
藥涼血止血,何以孕婦禁服?蓋能破子宮之精血也)牽牛皂角同,半夏(制過者,不忌)南星(膽制,陳久者不忌)兼通草,瞿麥干姜桃(仁)木通,鋼砂干漆蟹爪甲,地膽茅根與 蟲。《本草綱目》續曰:烏喙側子羊躑躅,藜蘆茜(根)(濃)樸及薇銜, 根 茹葵花子,赤箭莽草刺 皮,鬼箭紅花蘇方木,麥 常山蒺藜蟬,錫粉 砂紅娘子(即葛上亭長,)硫黃石蠶并蜘蛛,螻蛄衣魚兼蜥蜴,桑蠹飛生暨樗雞,牛黃犬兔驢馬肉, 蝦蟆鱉共龜。余又補之曰:甘遂沒藥破故紙,延胡商陸五靈脂,姜黃葶藶穿山甲,歸尾靈仙樟(腦)續隨,王不留行龜鱉甲,麻黃(川)椒(神)曲伏龍肝,珍珠犀角車前子,赤芍丹參蔚(茺蔚,即益母草)射干,澤瀉澤蘭紫草郁(金),土瓜(根)滑石(自犀角至此,雖非傷胎之藥,然系行血通竅之品,皆能滑胎。凡胎元不足,及月分尚少者,究宜審用。余性謹慎,故用藥如是。
設有故無殞,不在此例)及紫葳(即凌霄花。)又《外科全生集》云:娠婦患瘡瘍,雖膏藥不宜擅貼,恐內有毒藥,能墮胎也。夫外治尚宜避忌,況內服乎!故婦人善飲火酒者,每無生育,以酒性熱烈,能消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