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立齋閑錄
  • 宋端儀
  • 3184字
  • 2015-12-23 11:16:22

宣德元年五月,纂修太宗、仁宗兩朝實錄,以英國公張輔、少師兼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監修,以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陳山、張瑛、楊溥充總裁,曾棨、王英、王直、周述、李時勉、錢習禮、余學夔、陳循、藺從善、蔣驥、苗衷、曾鶴齡、張洪、劉永清、周敘、孫曰恭、楊敬、周瀚、王雅、楊翥、陳繼、陳中、陳叔剛、潘文奎、萬節、丘錫、梁萼為纂修官。書成,太宗一百三十卷,仁宗十卷,共一百五十四冊。

宣德二年春,交阯之復叛也,守帥奏請益兵。朝廷命安遠侯柳升等將七萬人往益之。命兵部尚書李慶參贊軍務,且敕慶:凡六卿之屬,才且賢者舉以自助。所舉十數人,其最才且賢者,禮部儀制郎中史安,祠祭主事陳鏞。師行,慶與同臥起。九月,入交阯。賊于官軍所經之處悉列柵以守。升既連破之,直抵鎮夷關,升有矜色。升雖勇然不好謀,安、鏞言于慶曰:“總戎之意驕矣,公宜力言之。且夷賊譎詐,不可以其屢敗忽之,安知其不示弱以誘我?況璽書數數戒飭,謂賊專設伏取勝,不宜輕率待之,公宜速入言之?!睍r慶已病,強起與升力言。升唯唯而已,中實無戒慎意。明日前進,以數百騎獨先,其副及慶等皆在后。升前度橋,既度,橋遽壞,后軍阻不得前。賊伏兵四起,升被創死。明日,慶病不起。又明日,副將崔聚整兵以進。聚固宿將,然倉卒,賊驅象赴斗,眾亂,聚被執。寇大呼:“官軍降即不殺!”安、鏞皆曰:“吾輩見危授命耳?!苯运乐?,十月十八日也。先是,賊陷昌江等城,城中如都指揮李任、指揮顧福、知府劉子輔、知州何忠等皆死節。交阯守帥知任等死事,以聞,皆得褒贈。從升等以死者,守帥隔遠不明知,不及聞。時與安、鏞同行親見其事后得脫歸者,雖言之詳而又以無官府上狀,不可質。故安等之節不得暴白于朝,世之所共惜而痛悼者也。一時同死者,如吏部主事李宗昉等蓋多,而安與鏞之事有聞者,在慶左右也。兩人皆進士發身,最相得。安字志靜,元宰相史天澤之后,今為豐城人,年四十二;鏞字叔振,錢塘人,年三十四。 (楊士奇撰史郎中墓表。)

御史羅公肅,字汝敬,吉水人。方宣廟嗣位,交阯黎利弗靖,成山侯王通等用兵無功。升公工部右侍郎,與李琦等赍璽書諭利。未至,而通與利和,自率眾出境矣。眾止公勿往,公曰:“通師敗辱國,我受命諭賊,可退縮不進乎?賊雖兇暴,亦不敢拒詔?!迸c琦亟馳至其國,宣上恩義。利惶愧,率其屬拜,自首其過,遣使獻金人,奉表詣闕稱謝,且請立陳氏孫暠。復命公往立之。既至,利以暠已死,乃張筵列女樂設宴。公叱曰:“暠死,爾國人安可淫樂?”盡擊破其尊罍樂器。時天晴,忽陰云起,大雨,雷震焚利居室。利懼,貢方物表謝,公還朝。 (王英撰墓碑載其事,亦未知果然否。)

延平陳山、平原戴綸、莆田林長懋諸人,皆文廟簡命以授皇太孫經者。相傳綸、長懋素強諫,不少詭隨,凡宣廟有愆違,多有聞于文廟。以故二人最為宣廟所不樂。山好順旨,被寵信。后宣廟登極,山由左庶子遷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綸遷兵部侍郎,鎮交阯。長懋由中允除守郁林州。長懋頗不平,上言:“宮臣升擢同異,祈得京秩。坐怨望,下錦衣衛獄,并出其弟刑部主事遵節為慶遠府通判。又勒令扳指綸,誣以罪,械綸至京師,置獄以死。綸諸父河南守希賢、太仆卿希文,其親族被逮大小男婦百名口,家產籍沒。長懋坐禁系十年。英皇初立,赦出之,仍守郁林州。而希文幼子還州內,見賜名懷恩,成化間為司禮監太監云。

宣德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本部官于奉天門欽奉圣旨:“這帖子寫的官員姓名,都是固守交阯城池盡忠死節的。你同吏部計議,褒贈祭祀。欽此。”欽遵。為照知府劉子輔、知州何忠系文職官員,別無事例,緣系盡忠死節,比照武職品級給賜。所據各官褒贈,未敢擅便定奪,本部等部官于奉天門題奏,節奉圣旨:“知府贈參政,知州贈府同知。欽此?!?

劉子輔,廬陵人。由監生為御史,九載升廣東憲使。丁艱,服闋,坐微累,左遷交阯諒江府知府。叛寇黎利攻城,勢猖獗,他郡邑城多已陷,子輔與守將倡兵民效死守數月??茉霰姽コ牵侵惺城冶M而人心益固。又踰月,寇攻益力,遂破城。城中兵民盡斗以死,無一人降者。子輔知事不支,曰:“吾奉命守郡,郡亡與亡,義不可污賊手!”即自經死。一子一妾,皆先子輔死。事聞,贈子輔布政司參政,遣官賜祭,復其家。當時總帥王通輩擁勁兵十數萬不能御賊,竟棄城以去,而蔡福之徒甘心從賊,返兵來攻,圖茍活旦暮,卒之不逃誅于國典。與子輔同死節者,都指揮李任等,諒山知府易先、政平知州何忠輩,亦非一人。忠罵賊不絕口,從容賦詩,乃與其子皆死。

宣德元年留守事宜:

一、在京應有事務及各衙門具啟事件,鄭王殿下、襄王殿下同管。凡一應事務,與太監鄭和、楊瑛、趙忠、姚云、袁誠,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都督張升、山云,尚書黃福、黃淮、金幼孜,都御史王彰計議停當施行。若系機密重事,差人星馳奏報。

一、祭祀。應合遣官者,該衙門具啟照例遣官;應御祭者,該衙門預期具奏,待報行禮。

一、刑名。笞、杖、徒、流,照例發落;死罪,監候奏請。

一、在京每日啟事,只用啟本。其各處奏報事務,除機密軍情重事啟知,具本差人赍繳奏請,若系強盜反獄等事不可緩者,即時啟知施行。及遇有修理器械之類急用物件,公同會計明白先行,具啟關用,另行具奏。其余事務,合當行者即具啟施行,可遲緩者,將奏本送該科寄收,候車駕回日奏請。緣五府、六部等衙門印信扈從官俱帶去,遇有施行事務,合用白啟,行移北京行都督府行部,轉行南京該府并各部等衙門,回報該屬施行。但啟奉令旨,止于原來奏本內批寫并抄呈立案,其出事公文內不必云寫。

一、留守官員,管北京行后府及行部等衙門事。

武職: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都督張升、山云。

文職:尚書黃福、李友直、黃淮、金幼孜,都御史劉觀、王彰,侍郎張瑛、王讓、陳山、甄儀、許廊,副都御史陳勉, (“副都御史陳勉”,“副”原無,參明史卷一五八顧佐傳所附陳勉事跡補。) 通政使李嘉,大理寺右少卿王文貴,光祿寺寺丞李郁,翰林院學士曾棨、王直、王英,鴻臚寺卿王勉。

存留在京聽用:定國公徐景昌,武定侯郭玹,武安侯郭晟,彭城伯張杲,建平伯高遠,廣寧伯劉湍,忻城伯趙榮,安鄉伯張安,光祿寺卿胡容,都督郭鏞、徐景珩。

宣德四年十月囗囗日,上閱武郊外,先期命諸將整搠軍馬扈從。六部等衙門各令堂上官一員,帶屬官一員,隨侍前去。特命豐城侯李賢、都督蔣黑兒、掌戶部事太子少師郭資、兵部尚書張本、都察院右都御史顧佐居守北京。

行在禮部為公務事,宣德五年七月初七日,于內府抄出欽定留守事宜到部:

一、在京在外各衙門,凡有緊急重事,差人赍本赴行在所奏請。其余常事奏本,該科編收,候車駕回日通類奏請發落。

一、各王府進賀表箋,禮部具手本送司禮監交收,差來人發回。

一、祭祀。該衙門預期奏聞,待報行禮。

一、外國、四夷人員進貢到京,馬匹先送御馬監收養,方物送北京會同館頓放,候車駕回日,通類具奏進收。使臣等行在光祿寺支送下程。 (“使臣等行在光祿寺支送下程”,“使”原無,“支”原作“文”,據明鈔本、舊鈔立齋錄補、改。)

一、刑名。笞、杖、徒、流,照例發落;死罪,監候奏請。

一、扈從文武官員,每人于行在兵部取到孳生馬內給與一匹作腳力。

永樂中,官署在金陵,而北京設行部。車駕巡幸,又稱“行在”,官以從罷則否無常員。至十九年辛丑,北京告成,乃置曹司,一依金陵舊制,后加以“行在”。正統辛酉,始去“行在”,正六部之名,而金陵謂之南京,官聯如故。

宣德十年九月,纂修宣廟實錄。以太師英國公張輔監修;少傅、兵部尚書、大學士楊士奇,少傅、工部尚書、大學士楊榮,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楊溥,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讀學士陳循,右庶子兼侍讀周述,左諭德黎恬,洗馬藺從善,侍讀苗衷,侍講劉永清、高谷、胡種、祁寬,修撰周敘、陳詢、尹鳳岐、孫曰恭、習嘉言、陳叔剛、馬愉、曹鼐、王一寧、儀銘,編修楊翥、楊壽夫、林文、彭琉、鐘復、杜寧,給事中儲懋,監察御史邵宏譽,吏部主事劉鉉,工部主事洪玙,禮部主事劉球,大理寺評事張益為纂修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兴安县| 高密市| 沂源县| 远安县| 三门县| 汉阴县| 鄢陵县| 抚松县| 花莲县| 和田市| 定日县| 彭州市| 柳林县| 芦山县| 和平区| 兴城市| 阳江市| 雅安市| 曲水县| 荃湾区| 大庆市| 大余县| 北海市| 谢通门县| 遂宁市| 平遥县| 诏安县| 平原县| 罗源县| 井冈山市| 磐石市| 沙坪坝区| 邵武市| 永年县| 甘谷县| 弥渡县| 五指山市| 台北县| 巴青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