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贊曰。第三挍量持名功德勝劣。有四。一問。二答。三成。四結。本論挍量六十二恒河沙佛。此經復云六十二恒河沙菩薩。此有二解。一云經是論錯。菩薩.菩薩而為比挍。何得以佛比量菩薩。只如十輪經中但以地藏比量彌勒.文殊.觀音亦不比量諸佛。若不爾者應佛功德少于菩薩。二云依論亦無爽。觀音久已成佛不舍菩薩行故示為菩薩。何得不比如來。只如觀音成佛功德國土勝無量壽。一切佛身豈勝劣耶。故知但是勸信之語。雖經比挍菩薩。論解設比諸佛亦無過咎。二俱無失。論解成中有二釋。一信力。二畢竟知。信力有二。一求我身如觀音畢竟信故。謂求我六十二億恒河沙佛身與觀音。信心無異。所求圣數多少雖殊功德無別。因心等故。二者生恭敬心。如彼功德我亦畢竟得故。謂如彼觀音身久已成佛故智慧功德。我六十二億恒河沙佛亦畢竟得此諸佛功德。信佛菩薩功德不異故。此二是信力。初不觀境多少勝劣但信心等。后觀境多少雖殊。功德無別。恭敬信心亦無有二。故福無別。第二畢竟知者決定知法界故。此由觀音已得畢竟知法界故與佛無異。能證法界平等無二。故成福等。法界即法性。入初地菩薩能證一切佛菩薩等平等身故。平等身者謂真如法身。況十地滿是故受持觀世音名。與六十二億恒河沙佛功德無別。不爾菩薩豈勝佛耶。且將爾許贊勸發心十輪經第一卷說。假使于彌勒.妙吉祥.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于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念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愿速得滿足。又復如是末代眾生于諸有緣所宜聞故。所以偏贊。不爾菩薩亦應勝佛。等位菩薩應有勝劣

經。無盡意(至)其事云何

贊曰。下第二大段問答化行。有四。一問。二答。三奉獻。四結告。此初也。游者自利即是神通。為說法者教化他利。方便之力者謂上二種是。智慧巧用應物心以濟拔

經。佛告(至)而為說法

贊曰。下第二答。有三。初身化說法。次結前勸示。后能濟急難。此初也。合十九種分為八類應圣身有三。應天身有六。應君臣有五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名為長者。守道自恬寡欲蘊德。名為居士處位蒞人名曰宰官。應四眾有一。應婦女有一。應童男女有一。應八部有一。應執金剛神有一。手執金剛觀音異像

經。無盡意(至)施無畏者

贊曰。此中有二。一結前勸示。二能濟急難。檀度有三。一財。二無畏。三說法。說法法施也。濟難無畏施也。令得珍寶等財施也

經。無盡意(至)多寶佛塔

贊曰。第三奉獻。有七。一白佛。二奉獻。三觀音不受。四申白請受。五佛敕令受。六觀音受之。七轉施供養。福田難遇故施順道理故真正行故求菩提故名為法施不受有三。一少欲。二法爾。三轉施。恐乖彼心所以不受。大莊嚴論偈曰囗若能展手施囗此手名嚴勝囗受者能縮手囗嚴勝復過彼囗若言我施與囗是語價難量囗受者言我足囗難量更過彼囗天請問經佛亦說言。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是故菩薩不為受之。愍四眾故為受之者。一令隨喜。二令學行拔苦惱故。名為愍之

經。無盡意(至)娑婆世界

贊曰。第四結告也

經。爾時(至)名為觀世音

贊曰。下重頌前名.行二義。分二。初一頌問。后二十五頌答。此初也。但問名因兼答化行

經。具足妙相尊(至)能滅諸有苦

贊曰。下佛告。中分四。初三頌總標許說。次十二頌正答名因。次三頌答化行。后七頌嘆德勸歸。此初分三。初一頌敘答總標應諸方所名.行雙說。次一頌談往因.行發愿逢緣長劫修行不思議行也。后一頌許陳名.行。耳目曾經心。念無謬定能滅苦

經。假使興害意(至)應時得消散

贊曰。此十二頌正答名因。分九。一除火難。一除水難。二除山難。二除刀難。一除拘摯難。一除詛詈難。咒囑也。以善惡之辭相囑曰咒。詛阻也。使人行事阻限于言有作咀咀嚼也。非此義。如巧醫師初動其病后令痊愈。故初著本人后令發勝意。一除非人難。二除惡獸難一除天災難。云雷鼓雷鼓西域呼為云聲。掣電此方解云陰陽激耀。釋名云掣引也。電殄也。謂乍見即殄滅。關中名覢電。吳人謂[石*(韱-(人*人)+十)]磾。上息念反。下大念反。雹者鄭玄注禮記陽為雨陰氣脅之凝而為雹

經。眾生被困厄(至)以漸悉令滅

贊曰。此答化行。一頌總標除苦。一頌能現諸身。一頌別示除苦

經。真觀清凈觀(至)是故應頂禮

贊曰。此后七頌嘆德勸歸。分六一。標五觀勸愿常瞻。有本作當非也。現常愿之非當始愿。一明大智能滅災難。一明法施能除煩惱。大悲制戒如似雷震言警勸也。方言戒備也。古文作誡。慈意普覆如妙大云。有本作慈音者此寫錯也。梵云梅呾利末那故。一無畏施能除怖畏。一明財施能除貧苦猶如海潮。必定應時能滅諸苦。因經起念此有五音。妙音與樂。觀音拔苦。梵音深凈。潮音應時。勝音出世。后二勸念(禮能滅苦厄也)

經。爾時持地(至)功德不少

贊曰。品第三段持地贊嘆。寶云經菩薩有十法名為持地三昧。一如地廣大無量無邊。菩薩亦爾。功德.智慧.莊嚴.愿行.無量無邊。二如地眾生依止各隨所欲稱意拯給周濟無礙。菩薩亦爾。六度眾具皆悉與之心無限礙。三如地無好惡加報不忻無恨菩薩亦爾。育養眾生如不望報。四如地天注云雨普皆容受無不堪持。菩薩亦爾。一切諸佛興大悲云普澍法雨。如其所說悉能容持。五如地一切草木叢林.及與眾生行住坐臥.皆悉依之。菩薩亦爾。一切眾生修行善趣.二乘學法.涅槃.皆因菩薩而有。六如地一切種子依生。菩薩亦爾。一切善業天人種子。皆依菩薩而得生長。七如地能出一切眾寶。菩薩亦爾。功德善寶一切樂具皆出菩薩。八如地出眾妙藥能療眾病。菩薩亦爾。能出一切法藥能除一切諸煩惱病。九如地風不能動。繩蚋蜂蝎不能虧損菩薩亦爾。一切內外諸緣逼惱不能擾動。十如地師子哮吼龍象雷電不能驚怖。菩薩亦爾。一切外道九十五種所不能動具此十事菩薩名為持地三昧得持地三昧故名為持地。或修持十地名為持地。言自在者。攝論華嚴皆說十種。華嚴云。一壽自在無邊劫住故。二心自在出無數定入深智故。三莊嚴自在能嚴一切剎土故攝論名眾具自在。四業自在隨時受報故。五生自在于一切剎示現生故。六解脫自在見一切界諸佛滿故攝論名勝解自在。七欲自在隨時剎土成菩提故。八神力自在示現一切神變故。九法自在示現無量無邊法門故。十智自在于念念中示現覺悟如來十力無所畏故。然與攝論解釋小殊。行六度得廣如攝論。今此即神力自在。普示諸門故

經。佛說是(至)三菩提心

贊曰。第四段結成時益

陀羅尼品

三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三解妨

來意者。論云為護眾生諸難。如前已釋

釋名者。梵云陀羅尼此云總持。念.慧為體以少略密無義文字神力加持威靈莫匹。摧邪殄惡樹正揚善故名陀羅尼。此品明之故名陀羅尼品

解妨者。問總持有四為得法.義.辨才.詞無礙解如次。說四。此說何者。答上來長行法.義持。今此咒持。為護前二所以明之。無得無生忍總持也

經。爾時藥王(至)功德甚多

贊曰。品文分三。初明持經之福。次明神咒之方。后明時眾獲益。此初。有二。初問后答。答中有三。一返問。二直答。三佛說

經。爾時藥王(至)多所饒益

贊曰。下明神咒之方。有五。合為三類。初二圣。次二天后。十神。此初圣有四。一標。二說。三結勝。四佛贊

經。爾時勇施(至)是諸佛已

贊曰。第二圣有四。初標。二功能。三正說。四結勝

經。爾時毗沙門(至)無諸衰患

贊曰。下二天。中初文有三。初標。次說。后結勝。毗沙門者此云多聞。四天王中北方之天也。常贊佛法

經。爾時持國(至)是諸佛已

贊曰。第二天王。有三。初標。次說。后結勝。此即東面天王

經。爾時有羅剎女(至)如是法師

贊曰。此十神。有七。一標名。二請說。三正說四勸勿惱法師。五更說偈喻罪。六請身護。七佛贊揚。有三初總贊。次別贊。后勸贊

經。說是陀羅尼(至)無生法忍

贊曰。品第三段時眾獲益

妙莊嚴王本事品

三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三解妨

來意有二。一者論云功德勝力者。妙莊嚴王品示現。此明凈藏.凈眼持法華經。因圓道著功德勝力。回邪見之父王得當來之佛記皆由法華功德之力。說彼本緣利益時會故此品來。二者前妙音品明華德菩薩請問妙音所得三昧。因此自得法華三昧。今妙莊嚴王即是華德。未得三昧已前為妙莊嚴本著邪見。今明二子勸說父王為善知識不簡怨親。以示眾人令弘此經。故此品來

釋名者。在俗皇貴妙珍綺以飾容回邪入正勝法寶而瑩體。故名妙莊嚴王。宿世因緣故名本事

解妨者。問此品正明凈藏。凈眼為善知識。何故不以為品名耶。答由功德勝回邪入正妙莊嚴王身。非二子故。雖為善友父藉功德身入正故。又前華德即妙莊嚴。欲會彼身故以為品。又凈藏.凈眼即藥王.藥上。前已明藥王。恐題名濫故不說之

經。爾時佛告(至)劫名喜見

贊曰。品文分四。一敘本緣。二會今古。三勸人歸禮。四結成眾益。初文復四。一敘時。二標佛。三明菩薩父子。四廣顯由緒。此初二也

經。彼佛法中(至)二名凈眼

贊曰。三明菩薩父子

經。是二子(至)亦悉通達

贊曰。下第四廣明由緒分四。一贊二子之德。二明時佛說法。三時凈藏凈眼下二子化父。四其王即時以國付弟下出家獲益。此初。分三。初標成福智。次別列四德。后列七定。四德者。一六度。二方便善巧有十二。悲心顧戀.了知諸行。欣佛妙智。常處生死輪回不染.熾然精進.此六為內。令以少善感無量果。令以小力攝大善根。憎圣教者除其恚惱。處中住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此六為外。三四無量。四三十七道品諸三昧中凈者斷障證真故。日星宿者如日大破如星種種破諸暗。故凈光者放大光故。凈色者現諸妙色故。凈照明者照佛法故。長莊嚴者證得功德無萎歇故。大威德者起神通故

經。爾時彼佛(至)是法華經

贊曰。第二明時佛說法

經。時凈藏凈眼(至)宜應聽受

贊曰。第三二子化父有五。一啟母請詣佛。二母令子化父。三稟教行化。四彼時妙莊嚴王后宮八萬四千人下信心歸佛。五爾時彼佛為王說法下佛應導利。此初有二。初標后釋。爪音側挍反。正應作爪又作抓者玉篇掏也刮也爪之搔物曰抓。雖聲同非指爪

經。母告子言(至)與共俱去

贊曰。二母令子化父

經。凈藏凈眼(至)此邪見家

贊曰。第三稟教行化。有九。一二子恨生。二母令念父。三順言即化。四父見喜問。五二子具答。六父陳欲往。七報母請出。八母遂許之。九白親詣佛。此初也

經。母告子言(至)往至佛所

贊曰。二母令念父

經。于是二子(至)心凈信解

贊曰。第三順言行化。初標。次釋。后結

經。時父見子(至)我是弟子

贊曰。第四父見喜問。第五二子具答

經。父語子言(至)愿聽我出家

贊曰。第六父陳欲往。第七報母請出。報母請出有二。初報父信心后請出家。出家寬曠喻虛空也。如契經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十輪經說瞻博迦華雖萎悴。猶勝諸華鮮潔時。破戒惡行諸苾芻猶勝精進諸外道。由此二子請母出家

經。母即告言(至)時亦難遇

贊曰。第八母遂許之。第九白親詣佛。有三。初標請。次釋請。后結請

經。彼時妙莊嚴王(至)好樂佛法

贊曰。子化父中。第四信心歸佛。有三。初明道器堪成。次二子善化。后諸人詣佛。此初二也。道器成中有四。一后宮。二凈眼。三凈藏。四夫人

經。于是妙莊嚴王(至)卻住一面

贊曰。此諸人詣佛

經。爾時彼佛(至)放大光明

贊曰。二子化父。中下第五佛應導利有四。一佛善說法。二王解珠施。三王念佛色。四佛問記成。此初二也

經。爾時妙莊嚴王(至)功德如是

贊曰。第三王念佛色。第四佛問記成。佛問記成中初問。后記。記中有六。初因.二體.三國.四劫.五眾.六土

經。其王即時(至)莊嚴三昧

贊曰。廣明由緒。中下第四出家獲益。有六。一出家。二修行得定。三升空白佛。四嘆印廣陳。五下空贊愿。六說已而出。此初二也

經。即升虛空(至)來生我家

贊曰。第三升空白佛。有三。初升空。次正白。后結嘆

經。爾時云雷(至)得善知識

贊曰。第四嘆印廣陳。有三。初明宿因方遇善友。次釋善友利益之義。后彰善友二子之因。此初也

經。其善知識(至)三菩提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资兴市| 鹤峰县| 中山市| 遂溪县| 故城县| 美姑县| 马鞍山市| 天镇县| 彝良县| 垦利县| 开鲁县| 天全县| 循化| 延长县| 松原市| 蒙自县| 天津市| 曲阜市| 昭平县| 蒲江县| 突泉县| 建瓯市| 浏阳市| 辰溪县| 方城县| 双峰县| 浠水县| 沂源县| 乐清市| 东丽区| 平塘县| 长葛市| 武义县| 启东市| 莫力| 孟津县| 山东| 绿春县| 新昌县|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