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僚名位應星辰,諳版官尊率屬分。三十姓推宗室貴,馬前爭拜小郎君。
[三朝北盟會編]女真官名以九曜二十八宿為號。曰諳版孛極烈,大官人;孛極烈,官人。其職曰忒母萬戶、萌眼千戶、毛毛可百人長、蒲里偃牌子頭。孛極烈者,糾官也,猶中國言總管云。其宗室皆謂之郎君,無大小必以郎君總之,雖卿相盡拜于馬前,郎君不為禮。唐時初稱姓拏,至唐末部落繁盛,共有三十首領,每首領有一姓,通有三十姓。
鑌鐵成金國勢堅,珊蠻草創共艱難。燕京已見歸新主,騎馬隨軍上五鑾。
[三朝北盟會編]會太祖以遼天慶五年建國,曰:「遼以鑌鐵為國號,鑌鐵雖堅,終有銷壞。唯金赤色,最為奇寶,自今本國可號大金。」[又]兀室奸猾而有才,自制女真法律文字,成其一國。國人號為珊蠻。珊蠻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通變若神,粘罕以下皆莫之能及。[又]宣和二年,詔遣趙良嗣由登州泛海使女真,議約夾攻契丹,取燕、薊、云、朔等舊漢州復歸于朝廷。上京城破,遂與阿骨打入上京,看契丹大內居室,相與上馬并轡,由西偏門入,并馬乘之,過五鑾、宣政等殿。遂置酒于延和樓。良嗣有云:「建國舊碑胡日暗,興王故地野風干。回頭笑謂王公子,騎馬隨軍上五鑾。」
遼國王妃舊屬囗,尊前侑酒淚模糊。紅顏馬上頻回首,畫出琵琶出塞圖。
[大金國志.太祖紀]天輔三年春正月,趙良嗣來使,國主令從軍。七月回至女真所居,留飲數日,令契丹呉王妃歌舞飲燕。妃配呉王,天祚私納之,復以他過囚于上京。女真破上京得之,謂良嗣曰:「此契丹兒婦,令作奴婢,遂使人歡。」[又]平遼所得中原士女,艷裝麗色,盡掠而北。
樓臺城郭變華風,玉囗犀盤出汴宮。酒匠南來皆尚醞,珍珠首薦小槽紅。
[大金國志.太宗紀]其國初無城郭,四顧茫然,皆草舍以居。至是方營大屋數千間,日役萬人,規模亦宏侈矣。[三朝北盟會編]朝廷遣使致問于金人軍前,賜花犀酒盤十只,真玉酒杯十只。[又]尚醞絕品曰小槽真珠紅。[又]金前軍索酒匠五十人、酒三千壺,悉與之。
尋幢角抵彩山前,眾樂初終頓改觀。兩鏡高低隨舞袖,錯疑電母下云端。
[大金國志]天會二年五月,國使往宋,告嗣位。宋以著作郎許亢宗為賀登位使,就以所居館燕,悉用契丹舊禮,如結彩山,作倡樂,尋幢角抵之伎,鬪雞擊鞠之戲,與中國同。但于眾樂后,飾舞女數人,兩手持鏡上下,類神祠中電母所為者,莫知其說。
馳逐圍場日未曛,追風爭羨小將軍。青宮年少夸英武,敕撰黃ā告廟文。
[大金國志]海陵以其子光瑛年十二獲獐,取而告太廟。世宗立尤甚,有三事令臣下不諫,曰:作樂,曰:飯僧,曰:圍場,其重田獵如此。[三朝北盟會編]小將軍者,金主亮所乘小烏騅馬也。
橘枳原難易地生,江南文物最關情。廷臣屢奉修宮詔,纔了燕京又汴京。
橘枳,注見前瑤池蓬島首下。[大金國志]亮見江南衣冠文物而慕之。[又]天德二年,亮欲遷都燕。兵部侍郎何卜年曰:「燕京地廣土堅,人物蕃息,乃禮義之所。上都黃沙之地,非帝居也。」梁漢臣曰:「且未可遽,待臣為郡主起諸州江役,修整內苑,然后遷都。」主從其言。[又]正隆三年,主坐正隆殿,召吏部李通、宣徽使敬嗣徽等四人,謀欲遷都汴京,為南侵之地。通、嗣徽皆言此正合天時。[范成大攬轡錄]煬主亮始營燕都,規模多出于孔彥舟,役民夫八十萬、兵夫四十萬,作治數年,死者不可勝計。[三朝北盟會編]亮欲修汴京大內,時復巡幸,以梁漢充修汴京大內正使,孔彥舟為副。
一路軍容望欲迷,五千精甲紫茸齊。夢中方受天宮策,何物多言宋小妻。
[大金國志]正隆三年五月,上坐熏風殿,命吏部尚書李通、翰林直學士蕭廉召對,因言:「朕夜夢至上帝所,殿中人語如嬰兒。少頃有青衣持宣授天策上將,令征宋國。朕受命出,上馬,見鬼兵無數。朕發一矢射之,眾皆喏而應。既覺,聲猶在耳。即遣人至廐中,視其乘馬,其汗如水。取箭數之,亦亡其一。此異夢也,豈非天假手于朕,令取江南乎?」通等皆賀。[又]六年,令諸處統軍擇其精于射者,得五千人,皆用茸絲聯甲。紫茸為上,黃茸、青茸次之,號硬軍,亦曰細軍。時母后方病,問曰:「聞今廣筑汴京,簽民造船,聚糗糧,制軍器,有之乎?」主曰:「有之。」母曰:「吾無他病,以皇帝用兵不止,遠征江南,是吾病也。若行此事,民心必離,亂之端也。其能免乎!」主大怒曰:「非朕母,乃梁宋國王之小妻也。」遂使護軍將軍赤盞彥忠即宮中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