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海公小紅袍 (16)
- 海公大小紅袍全傳
- 佚名
- 4734字
- 2015-12-20 14:11:57
海爺出班奏道:“臣耳目官海瑞啟奏我主:那楊家將居住岣屺山,一心歸正。昔年居住太行山,雖不受朝廷俸祿,亦曾與國家出力。先帝時,三邊總制曾先征伐河套,被河套兵馬圍住京城,虧得楊家將傳言要起兵勤王,河套兵聞知此信,俱怕楊家兵馬厲害,慌忙退去,方得江山太平。他是天性生成的忠良將,世代保國安民。只因當年張華蓋丈量太行山錢糧,迫他遷徙海外,他懷恨在心。今若要楊家退去,只須獻出仇人,自然退兵。”
皇爺道:“海卿差矣!張華蓋是我國大臣,豈可送與海外之人?”海爺道:“萬歲呵!前番臣到京師,就將張居正六款啟奏陛下。陛下不聽臣言,以致惹動了楊家人馬。今日若再不聽臣言,只怕楊家兵馬打入皇城,大有不便!”
張居正慌忙俯伏奏道:“臣效犬馬之勞二十余年,乞皇上開恩,不拘何地,賜臣自去偷生。臣不勝感德之至!”皇爺道:“朕豈不知先生功勞?今事至此,不知先生要往那里去?”海爺忙奏道:“萬歲若然許他告退,楊家兵馬豈能退去乎?望皇上速速獻出。”居正又奏道:“萬歲念臣老邁,放臣去罷。”海爺怒道:“居正奸賊,萬歲年幼,被你欺弄;如今年壯,你還敢欺主么?”
皇爺心中納悶,開金口道:“兩班文武,誰與寡人分憂?”
連問數聲,無人答應。皇爺怒道:“自古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持刀定太平。太平之日食朝廷大俸大祿,今日國家有難,便無一人肯與國家出力,要你群臣何用?內侍快宣五營大都督周連見駕!”內侍領旨,忙喚:“萬歲有旨,傳五營大都督周連見駕!”周連聞召,忙出班俯伏金階,奏道:“臣周連見駕!愿我主萬歲!”皇爺道:“卿家,今有岣屺山楊家將,擅興人馬,圍困皇城,卿當帶羽林軍五軍,出城退敵,有功之日,加官進爵。”
周連領旨,忙出朝點齊人馬,放炮開關,殺出城外。海爺同諸臣俱上城觀戰。只見楊家將陣內,旗門開處,沖出兩員小將,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大喝道:“明邦主將聽著:我岣屺山楊老太太部下大將楊豹、焦天是也。因你朝廷奸相張居正,私丈太行山糧稅,以致我遷徙海外。今日特興人馬問罪,你速速獻出奸臣,萬事皆休;若有半句不肯,管你江山難保,社稷丘墟,那時悔之晚矣!”周連大喝道:“楊家將休得無禮!誰敢出馬見個雌雄?”
楊豹大怒,正要出馬,忽聽腦后鑾鈴響處,一馬沖出,乃女將岳金定也,大喝道:“來將通名!”周連道:“我五軍大都督便是。我且問你,你楊家不思報答朝廷水土之恩,反興兵來作亂,圍困京師,是何道理?”金定答道:“周將軍,你豈不知:‘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那張居正病國害民,你速速把他獻出城門,即刻退兵;若不聽我言,打進皇城,玉石俱焚。”周爺喝道:“休得多言,看槍!”一槍便刺。金定把鞭架著道:“周將軍,你不能為國除奸,反來與我交戰。若我鞭打,不要惱悔。勸你速速把奸臣獻出,饒你性命!”周連大怒道:“你這賊人,有何本領,敢在此開口!”又一槍刺來,金定把身閃過,道:“你這廝,既不聽老娘相勸,看你有何本領,與我老娘交戰!”說罷,舞動雙鞭。二人戰上二十余合,周爺氣力不加,心中想道:“這女子看不出倒是厲害,不要遭他毒手,快快走罷!”兜轉馬頭,望本陣走回。金定那里肯舍,拍馬緊緊趕下,馬尾相交。金定伸出玉手,輕輕把周連提過馬來,叫軍士綁去。官軍正要來救,被楊家兵馬殺回。
海爺在城上觀望,心中大悅:“好個楊家女將,果然名不虛傳。”原來皇爺在金鑾殿等候周連捷報,早有掠陣官飛馬報道:“周都督被楊家女將捉去了。”不知皇爺聽報如何,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孟銀鑾飛鐃取盔 焦將軍掣鞭擒敵
十萬貔貅意氣雄,腰橫秋水擁雕弓。
不因為國除奸賊,便把全師掃一空。
再說皇爺在金鑾殿,欲待周連捷報,忽聽掠陣官報道:“周連被女將捉去。”皇爺大驚失色,忙忙傳旨道:“眾位王兄,那一位肯為朕出陣去拿楊家女將,以泄寡人之忿?”眾王爺一同跪下奏道:“臣等想楊佘氏,先有表章奏聞,乞皇上依她所奏,自然退兵,何必與她戰斗?”皇爺道:“列位王兄如何也出此言?”便叫左軍都督張凱見駕。張凱俯伏金階。皇爺道:“卿家,你速領本部人馬出戰,退敵楊家人馬。”張凱領旨出朝,披掛上馬,領兵出城,直到陣前,大喝:“楊家反賊,速來受死!”
探馬報入中軍道:“王城內又有將軍討戰出馬。”岳金定道:“不怕死的又來了,待我再去捉來!”孟銀鑾道:“姐姐已立頭功,待小妹去罷。”登時持刀上馬,沖出陣前,大聲喝道:“你是何人,敢來送死!”張凱抬頭一看,是一員女將,明盔亮甲,手執七星寶劍,好不威風。乃喝道:“女將聽著:我乃天子駕前左軍大都督張凱也。我看你年幼無知,好好下馬受縛,免我動手。”銀鑾笑道:“張將軍,我乃孟良之后孟銀鑾,奉老太太之命,前來斬鋤奸臣張居正,你速奏你主,獻出奸臣,我便退兵。”
張凱聽了大怒,提刀就砍。銀鑾哈哈大笑道:“張將軍,何必大怒!我乃海外遠臣,尚且為國除奸;你為國家大臣,不能去邪削佞,反來與我交戰。也罷,看天子面上,不取你首級,且取你頭上盔纓與你看看。”張凱心中不信,舉刀又砍,銀鑾舉劍一來一往。戰上二十余合,張爺手軟力疲,招架不住,心中暗想:“這女將果然厲害。”帶轉馬頭,落荒而去。銀鑾隨后趕來,掣起飛鐃,“呼”的一聲響,就把張爺頭上盔纓拖下來了。
張凱驚得魂不附體,大敗進城,入朝奏道:“臣該萬死,那楊家女將真是厲害,她說看萬歲金面,不取臣頭,但取臣盔纓。果然將飛鐃掣起,把盔纓抓去。萬歲呵!看來戰她不過,不如依她所奏,把奸臣送出去罷。”皇爺道:“胡說!”便叫:“中軍都督常慶,你去退楊家人馬。”常慶奉了皇命,帶領人馬出城,直臨陣前,高聲叫戰。
那楊家探卒報入,焦天一聽大怒,沖出陣前,舉起宣花斧就砍。常慶忙把刀架住,喝道:“來將通名!”焦天道:“我乃宋朝駕前大將焦贊之后焦天是也。你不聽好言,只怕你頃刻喪身!”常慶大怒,舉槍交戰。不上三合,焦爺掣出金鞭,將常慶打下馬來,被楊家兵卒綁了,押至中軍。
楊豹道:“賢弟得了大功,可喜!可喜!但我想擒來二將,俱是皇朝大臣,不可得罪。”吩咐:“把二位將軍放了,請來相見。”小軍得令,登時放起二將。周連、常慶上帳相見。楊豹道:“二位將軍,小將等山蠻無知,冒犯虎威,多多得罪!”
二人道:“豈敢!”楊豹吩咐備酒壓驚,二人楊營飲酒。
那掠陣官見常慶被擒,飛報入朝。皇爺聞奏大驚,半晌無言。只見海瑞出班奏道:“萬歲,如今事急,無可解救。乞萬歲先將張茂修代父送出,看楊家可肯退兵否?”皇爺道:“這個使不得。現有周、常二將在他營中,未知生死,怎可再把自家臣子送與他?別議良策。”海爺道:“萬歲不必憂心,臣諒周、常二將,決然無事。待臣前去,著他回來見駕。”皇爺道:“既是老卿要去,就此出城罷。”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回 楊家府回兵釋將 張狀元代父抵奸
拜賜君恩犒勞還,旌旗掩映好天關。
謳歌載道歡呼舞,朝野于今始解顏。
再講海爺領了旨意出城,單身步行,直到楊家營門。軍士報道:“耳目官求見!”楊、焦二人聞道,連忙遠遠出營,前來迎接。同入帳中,讓海爺上坐。二人慌忙拜道:“大人名揚天下,古今罕有,今得一見儀表,小將們萬幸!”海爺道:“豈敢!二位將軍英名蓋世,萬邦無敵。今蒙遠勞臺駕,與國除奸,可敬!可敬!”楊豹道:“不敢。左右備酒。”海爺道:“不用了。此番老朽前來,只因萬歲龍心不安,要請周、常二將回朝見駕。若蒙二位見許,就此告別。”楊豹道:“小將正要送二位將軍回朝,恰好大人駕到,今就送二位將軍同行。”海爺與周連、常慶謝了。
回到金鑾,俯伏丹墀。皇上看見大悅道:“賜卿平身。你被楊家捉去,他怎生待你?”二人道:“啟萬歲:臣被楊家捉去,十分優待,并不敢半毫輕慢。他說蒙天朝水土之恩,思欲為國除奸,以報皇恩,非敢興兵造反。他正要送臣回轉,適遇海大人到,故此一同送回。伏乞皇爺依他所奏,送出奸臣,他必然退兵。”皇爺道:“據卿所奏,楊家果無反心了?但是兵馬不退,終非了局。卿有何法,使他回兵?”海爺道:“依臣之見,總要狀元張茂修送出。他若肯退兵,張茂修代父死難,也博得個孝子之名。”皇爺無奈,只得傳旨,將狀元張茂修獻出。海爺忙傳宣道:“萬歲有旨,著錦衣尉將張茂修綁出,獻去楊家收管。”兩邊將校將張茂修登時去了冠帶,綁出城門。
海爺隨后跟去,來到楊營,高聲喊道:“奉圣旨,將狀元綁交楊營,代父之罪。”楊豹出營迎接,道:“既蒙圣恩綁交奸臣之子張茂修,把他斬了!”軍卒答應一聲,登時把張茂修砍下頭來。楊豹吩咐號令營前,復對海爺道:“海大人,復望大人回朝奏聞圣上,請張太師出來,與我們一會。”海爺道:“將軍,今日已晚,等待明日罷。”
海爺進城入朝奏道:“萬歲,臣奉旨送張茂修到楊營,楊豹已把張茂修正法,還要張太師明日出城相會。”張居正聽見,忙上前跪下,兩淚交流,道:“望萬歲天恩,赦臣殘生。”皇爺見了,不覺龍目也垂淚來說道:“張愛卿,朕今亦不能作主,你自己求懇各位王爺,轉求海老爺與你周全罷。”居正聞言,便望著各王爺叩頭,哀懇眾王爺轉懇海爺。當下有徐千歲道:“海老先生,如今當著萬歲金面,恕了他罷。”海爺道:“千歲,怎么樣恕法?”千歲道:“恕了他死罪,活罪難饒,將他家產抄沒,送與楊營作犒軍之費用便了。”海爺道:“只恐楊家不肯,奈何?”
正在商議,忽報皇太后娘娘懿旨來到,各官跪接。只聽太后詔曰:“張居正私藏國寶,假傳圣旨,本應斬首盡法。姑念先帝托孤之臣,幼主憐念,不忍加誅。望諸卿速即另議退兵之策,以安君心。欽哉,謝恩!”海瑞對太監道:“勞公公回復娘娘,海瑞遵旨便了。”內監去了。皇爺又問道:“海老卿有何良策?”海爺道:“萬歲速命徐千歲將居正家產抄沒,代臣送與楊家。再做起夾底棺木,將張居正存于底下。命家丁盡皆掛孝,送到楊家營前。楊家見了居正既死,必然消恨退兵。”未知皇爺如何下旨,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張太師蓋棺詐死 海操江復任微行
為奸為佞苦營求,禍到頭來死便休。
今日蓋棺還不死,豈伊不死學莊周。
且說皇爺聽海瑞陳奏,一一依議,傳旨:克期宣進徐王兄,先即速帶羽林軍去抄張居正家產;一面準備夾底棺木,將張居正放于底下,上面用銅封好。海爺領了金銀緞帛,押著棺木,來到楊營。
楊豹接入帳中,謝過賞賜,便對海爺道:“海大人,不知奸相怎生面目?求開棺蓋,與末將一觀。”海爺道:“這也不必了。二位將軍,老夫備有水酒,帶同門下林天佐,與二位送行。”說罷,就命家將排酒。楊、焦二將領了酒席,立刻傳令兵馬退回。
海爺帶棺木回朝,面奏皇爺道:“臣蒙圣旨,犒賞楊家兵馬,并驗棺木,他已遵旨退兵了。”皇帝聽奏大喜,忙令內監打開棺木,放出張居正,令他速速回鄉養老。又傳圣旨:“升杜元勛為禮部侍郎,林天佐為翰林學士,荊州理刑孫成為掌堂都御史,海瑞復任南直操江,賜飛龍旗二面,尚方寶劍,五爪龍袍。欽哉,謝恩!”各臣三呼萬歲,叩首謝恩。皇爺駕退后宮,諸臣出朝。
海爺回府,便叫海洪后堂請出夫人相見。夫人道:“老相公,喚出妾身有何吩咐?”海爺道:“老夫人,下官蒙圣恩復授南直操江,即欲上任。我想前日在南直為官,倏忽光陰又是二十余年了,不知目下民風如何?我依舊私行到彼,察訪奸惡,不便帶家眷同行。夫人只在孩兒衙中,頤養優游。我恐同僚餞行拜送,又要耽擱多日。那南直貪官污吏、奸惡頑民聞知,得以潛蹤斂跡,故此女兒、女婿也不與他說明。明日就要起身了。”夫人說道:“老爺呵,你今年紀高邁,比不得中年康健,凡事務必將就罷。”海爺道:“夫人,又來取笑了。我是老江湖了,何須夫人吩咐?海洪,你叫轎子送夫人到太爺衙中去。”
當時夫人拜別,上轎去了。
次日海爺起來,便叫:“海安、海洪過來!”二人應道:“老爺何事吩咐?”海爺道:“海安、海洪,我與你三人,是老伙計了。如今原扮作山東賣花椒的客人,往南京走了。”二人聽見,暗暗埋怨道:“這不是真真活受罪了。”只得收拾行李,主仆三人改扮,頭戴白氈帽,身穿海青布衣,青牛皮鞋子,紫花布襪子,背了袋子,出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