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在燕遷徙
- 徽欽北徙錄
- 佚名
- 1802字
- 2015-12-19 11:41:11
天眷五年,宋紹興八年戊午,或日,帝同契丹海濱侯耶律延禧共入一官署,相謂曰:「趙公,你從何處來?」帝曰:「自源昌州筠從州西江州五國城至此,躑躅數千里,父母妻室俱亡,苦楚備及。今日重瞻,乃余生也。」海濱侯曰:「我與你相去不遠,自海耀州至此,亦約五千余里。自曩者于燕京一別,今方再會,路途辛苦,萬死一生。今日北國皇帝,呼我二人來此,未知何意?」帝曰:「生不如死,聽之可也。」延禧然之。坐久,內侍傳金主命著耶律延禧并趙桓二人同歸鴻翼府居止。是后兩人只拘囚于彼,早晚飲食不缺,寢處亦有床榻。
或日,延禧執帝手,附耳密語,帝拱手加額曰:「皇天皇天!」后有人告帝與海濱侯同謀叵測,遂命二人分居。帝出居贍養寺僧舍,海濱侯不知所往。帝每日與寺僧別作消遣,飲食亦寺僧供給。
或日,阿計替到寺,見傍無人,乃密語帝曰:「聞南朝天子建都臨安,劉豫乃金國所立,今已殺之。又聞人言:朝廷近與南朝和議,欲以黃河為界,復還南朝三京,及送官人歸國,已差下伴送使人矣。」帝但拱手稱死罪,余無他語。
或日,有中貴官到寺,手持縑帛二匹授帝曰:「金帝賜爾。」帝乃拜受之。
又曰:「皇帝有旨,戒寺僧勿令非常人與趙言語。」自此半載或三五日,時常有賜布帛酒食之類。
天眷七年,即南宋紹興十年庚申四月,帝至京將二載,只在贍養寺中拘禁,容貌稍平復。
或日,有貴人家平騎入寺,寺僧命左右引帝入小室,戒之曰:「慎勿出外閑行,今日是蓋天大王夫人來此作齋,恐有不便。」語畢而去。帝乃小隙中密窺之,遙見韋夫人同一番酋偕行,車從中有人抱一小孩子,約三四歲,呼韋妃為阿母。來人禮拜佛像,周游廊廡,久之,方至帝處。帝在寺中有年矣,常見時節頗類東京,惟作佛事不同耳。其廟主僧人云:「本是陳留人,披剃于大觀時,后入契丹。契丹破,入金國。后為蓋天大王送入此寺,已五年矣。」又云:「與韋夫人說及,亦訽問天王動靜。」帝曰:「前日夫人到寺,所抱小孩子是何人?」僧曰:「此即夫人所生子也,今五歲矣。」
或日,寺僧傳韋夫人云,言:「今南北通好,以黃河為界,行將送八哥還江南也。」僧又云:「前日韋夫人聞知太上太后及皇后先后死亡,亦暗自墮淚,遺我金釵一股,令作佛事追薦亡者。大王權請安心,必有歸期在邇矣;但韋夫人已生二子,恐不得南還矣。」
天眷九年,乃宋紹興十二年壬戌,六月一日,寺僧入告帝曰:「蓋天大王之韋夫人已還南朝矣。以韋夫人乃康王親生母,四月間遣使來迎,今去已七日矣。」帝曰:「使他母子重圓,我死也可瞑目。我今在此,比筠從州及五國城已是地獄天堂矣。」自韋夫人南歸后;寺僧常與帝語,而監視者輒阻之。
天眷十年,乃宋紹興十三年癸亥,寺僧以他事犯罪,皆賜死,毀其寺,移帝于燕京之北賜第以居。其實使人監守禁囚,但賜二胡婦供侍飲食及洗濯而已。
天眷十一年,宋紹興十四年甲子,春,帝忽于所居窗隙中,見一貴人乘騎而來,有一騶從,面甚熟識,但不憶為何人。自后日日至門,久而與其人稍熟,共相言詞。一日,騶從者與監人共語于門外,帝私于門內聽之。騶從者問:「此是何官員宅第?」監者曰:「此是趙宋官家。」騶從曰:「父乎子乎?」監者曰:「父已死,惟一人。」騶從者問:「年若干?」答曰:「四十余。」騶從泣下不出聲。良久,貴人去,騶從者亦去,帝在門內見其形狀,猛然大悟曰:「此我子諶也。當初出京不相隨,今乃流落為賤隸;雖然,亦我之幸也。此子知我尚存,但恨彼此不得見面。」自后騶從者絕不復來。帝屢于門外窺伺,終不復至。帝恨悵無窮焉。
天眷十二年,宋紹興十五年乙丑,七夕,燕京大火,九日不滅,隨熄隨熾,屋宇一空,死者三千余人。金主出京,避于寶蓋寺,去帝所居僅數百步。一日,帝立庭中,遙見金主在閣上眺望,帝忽走入室避之。俄有中使至,言皇帝賜茶菓等物,帝拜受之。是夜,城中火方熄,金主復入城。以失火及不救火罪,斬二百四十三人。
天眷十三年,宋紹興十六年丙寅,監守人犯罪問決。金主命徙帝于城下玉殿觀,仍如贍養寺差人監守,不許出入。
天眷十四年,宋紹興十七年丁卯,金主淫虐不道,內淫其女,外及命婦,又殺害諸王。有岐王亮,乃太祖阿骨打之孫,與金主為昆弟。其妻在燕京,數被召入大內,于是岐王與內外諸臣,密謀有篡弒之意。
天眷十五年,宋紹興十八年戊辰,夏,金主又殺淄王等十一人,及外族女夫四十余人,政事悉委皇后之弟順國將軍劉駕成,及內侍錢鐵刀將軍土正童等。
天眷十六年,宋紹興十九年己巳,九月,岐王與其黨弒其主完顏亶,僭號于燕京,改元貞元元年。是歲十月初三日即位。